• 我的订阅
  • 社会

与祖国和人民同忧乐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1-12 09:0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铸就了光照千秋的精神丰碑,展现了高尚人格和优良作风。在他们身上,都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点,那就是具有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

心怀“大我”,“国之所需,吾之所向”,在钱学森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钱学森出生在一个大户人家,自幼聪明伶俐、读书刻苦。钱家“学习知识,贡献社会”的家训,让他从小就在心里种下热爱学习、热爱祖国的种子。求学期间,钱学森与好友时常聚会,纵论天下,共抒救国宏志。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喜讯传到海外,钱学森毅然放弃美国的优越生活和如日中天的事业,决定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搞建设。他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几经波折、历时5年,钱学森终于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把毕生精力贡献给党和祖国。他设计了中国工业发展的蓝图,为祖国成功迈入工业化强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舍弃“小我”,“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说的正是像王淦昌一样具有奉献精神的科学家。1926年,热血青年王淦昌和数千名同学参与游行集会活动,要求拒绝八国通牒,然而军警竟朝学生开枪。他向老师诉说自己的气愤和痛心时,老师的一番话,激励他走上了科学救国的道路。1961年,在世界物理学界声名正盛的王淦昌在接到核武器研制任务后,只留下一句“我愿以身许国”,便一下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他更名“王京”,放弃了本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的基本粒子研究方向,投身戈壁荒漠,成为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学技术领军人物。他不仅在科研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而且为大家树立了科学、道德的典范。

无私“忘我”,“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是对林俊德最为生动的写照。新中国成立之初,刚毕业的林俊德义无反顾地踏上前往西北戈壁滩的道路,一去便是52年。从第一颗原子弹引爆成功再到氢弹引爆成功,我国的核武器研究次数多达45次,林俊德参与了每次研究。在核弹引爆后,他总是第一时间冲进爆炸现场,提取最有利的爆炸信息,为下次研究做好准备。我国核武器研制成功后,林俊德也没有退居二线,仍然活跃在相关领域。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他拖着病重的身体,坚持在病房工作,离世前完成全部工作。他用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一生,树立起了一座精神丰碑。

不断“超我”,“专注田畴,淡泊名利,播撒智慧,收获富足”,描述的是袁隆平毕生追梦圆梦的动人事迹。袁隆平上小学一年级时,老师带着班级去郊游。当时,田园之美、农艺之乐便在他脑海中深深扎根。报考志愿时,家人建议他学工科、医学,袁隆平却坚定地认为农业非常重要,吃饭是第一件大事,没有农民种田,就不能生存……最终他如愿走入农校,扎根农学。他带着动人的“禾下乘凉梦”,在水稻研究之路上一走就是几十年,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并在80多岁的高龄不断超越自己,再创奇迹,培育出可以在盐碱地和滩涂土地上大面积种植的杂交水稻品种——高品质碱生稻,为中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

广大科技工作者在一年又一年的长期科学实践中诠释出动人的科学家精神,留下永不过时的宝贵财富。奋进新征程,我们面临的任务更加繁重和艰巨,更需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始终坚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勇攀高峰、不懈探索。

(易俊系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刘铭系该院副校长、教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2 10:45:2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袁隆平、钱学森、南仁东……这所学校举行“讲好科学家故事”比赛
“杂交水稻父”袁隆平院士、“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近期,聊城市阳谷县阿城镇小学举办了“讲好科学家故事”比赛,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科学学科课外阅读的
2024-10-29 19:53:00
建院30年,这里为何能成为科技大师荟萃之地?
...上,产生了中国工程院首批96位院士,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汉字激光照排之父”王选等位列其中。这家中国工程科技界最高学术机构的成立,对于推动我国工程科技发展、院士制度的建立
2024-06-03 22:15:00
...是谁”这个根本问题。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都有祖国。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不惜放弃国外优越环境和待遇,冲破百般险阻回到祖国,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奋斗一生。这种把个人发展同祖国
2024-05-30 12:17:00
...前行。追星就要学习他们“心系国之大者”的家国情怀。钱学森在美国求学期间,“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历尽千难万险回到祖国后,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带领无数
2023-07-21 10:25:00
《弘扬科学家精神》在京首发 著名科学家“亲笔”记“亲历”
...开信》,全篇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之情、炽热的报国之心;钱学森1955年冲破重重阻挠由美国回到祖国,该书选入了他在1956年2月和9月写给郭永怀的两封信,朴实而又真挚的情感跃然纸上
2024-04-04 20:46:00
...又一代的科学家接续奋斗,挺起脊梁。“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他们用“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勇攀高峰、敢为人
2025-01-07 14:39:00
共赴科普盛宴 点亮科学梦想——槐荫区科协“理响满槐·科普之夜”活动在古城中学举行
...彭士禄助力核动力事业,到“航天肇始,丹心报国”致敬钱学森引领航天发展;再到 “奋斗者”号深潜、“中国天眼”探宇、“星汉灿烂,筑梦天宫”等展现中国科技辉煌成就的画面,每一幕都让
2025-09-27 14:52:00
...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水稻之父袁隆平、导弹之父钱学森……”4月17日,在羊山新区第五小学,市科技馆带来的“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主题展”让孩子们十分感兴趣,他们边参观边听讲解,
2024-04-19 12:14:00
...”吴孟超耄耋之年仍奋战在手术一线的故事;2012年的《钱学森》(剪辑版,40分钟),回溯钱学森求学归国、建功立业的历程;2009年的《袁隆平》(剪辑版,39分钟),以杂交水稻
2025-09-11 07:43: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鲁网10月7日讯秋日的海风拂过青岛栈桥,咸湿的空气里混着桂花的香气。2025年国庆与中秋双节将至,中山路两侧的梧桐叶尚未落尽
2025-10-07 16:18:00
司机突发疾病 收费站紧急开辟“生命通道”
大皖新闻讯 10月6日下午,安徽交控集团芜湖中心繁昌收费站内,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紧急救援迅速展开。一名司机在驾车途中突发身体不适
2025-10-07 15:52:00
遵医附院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国庆节假期前3天完成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手术10例
多彩贵州网讯在国庆节和中秋节的黄金假期,这个全国人民都在与家人团聚休闲度假的美好日子里,遵医附院心血管内科的医护人员依然坚守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
2025-10-07 14:51:00
仁怀长岗:“民宿+咖啡”新业态 点燃假期乡村旅游活力
多彩贵州网讯国庆假期,仁怀市长岗镇蔺田村的乡村旅游热度持续攀升,民宿与咖啡融合而成碰撞出新业态,搭配充满田园气息的稻田音乐节
2025-10-07 14:51:00
逛逛逛!买买买!遵义这些地方“热气腾腾”!
多彩贵州网讯中秋遇国庆,家国同庆时。10月4日,笔者漫步遵义各大商圈与酒文化街区,处处可见人头攒动的热闹景象——从古朴的播州区南白老街商圈
2025-10-07 14:50:00
部门回应“炒蛏子和螃蟹两个菜661元”:已联系双方协调处理
大皖新闻讯 近日,男子在广东惠州一餐厅点了炒蛏子和螃蟹两个菜661元一事引发关注。对此,10月7日上午,记者从属地街道办事处和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
2025-10-07 11:47:00
打卡蔚县玉皇阁
10月6日,游客在蔚县玉皇阁游玩。国庆假期《黑神话·悟空》取景地之一蔚县玉皇阁迎来众多游客玉皇阁又叫靖边楼始建于1377年10月6日
2025-10-07 09:21: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王玉婷 许晓婷 通讯员 余丽清)今明两天,厦门高速持续迎来返程高峰,请司机朋友们提前规划好时间和路线
2025-10-07 08:00:00
10月7日至8日,全省高速公路迎来返程高峰,特别是8日10时至21时返程流量将较为集中。加之未来几天,全省会有分布不均的降雨
2025-10-07 06:54:00
央媒看太原10月3日,央视《新闻直播间》以《千年晋祠迎来客流高峰 加强服务保障》为题,报道了进入国庆中秋假期,古建热不断升温
2025-10-06 07:11:00
情系国庆 月满中秋双节假期,不少人返乡探亲,但也有不少异乡人,因为种种原因,中秋无法与家人团聚。连日来,我市多个社区组织了迎中秋活动
2025-10-06 07:42:00
华商网讯 福建省尤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10月5日发布消息,10月5日9时50分许,尤溪县消防救援局接警,5名人员进入坂面镇一矿山企业的废弃矿硐
2025-10-06 08:12:00
两名女生跟网友上山“探险”被困山谷 救援队助她们脱险
救援队员找到两名被困女生。(十方应急救援队 供图)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王玉婷 许晓婷)树林茂密、毒蛇出没,两名女生跟着40多名网友上山“探险”
2025-10-06 08:50:00
琴动鼓浪屿声传海内外 第十四届鼓浪屿钢琴艺术周获《人民日报》点赞
艺术周吸引众多国际友人参加,图为国际友人和市民游客一起观看庭院音乐会。(供图/鼓浪屿管委会)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朱道衡)国庆中秋假期
2025-10-06 08:50:00
“人民必胜——中俄美术作品展”是用艺术的方式诠释“正义必胜,人民必胜,和平必胜”的合力宣言
近日,“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在长春美术馆开展。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主任张路江出席开展仪式并致辞
2025-10-06 09: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