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他是中国科学界的一面旗帜——院士专家研讨周光召学术思想与科学精神■本报记者 韩扬眉2024年5月15日,是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光召从事科学事业70周年暨95华诞。中国...……更多
周光召院士从事科学事业70周年 学界研讨学术思想和科学精神
...悉,2024年5月15日是“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光召从事科学事业70周年暨95华诞。为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弘扬周光召院士严谨唯实、爱国奉献的学术思想和科学精神,由该所联合国际理论物理中心(亚太地区)主办...……更多
在这里认识“中国脊梁”
...到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被誉为“中国工程科学界支柱性的科学家”朱光亚的展板前,这里展示了他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证书,以及他起草的《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等内容。一生只做一件事,这句...……更多
美国最后悔放走的中国天才:58岁变卖家产毅然回国,培养大批人才
...,不顾众人反对,变卖在美国所有财产,只为换一张回到中国的机票。回国后,他所创建的“姚班”、“智班”,被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称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本科班。从这里走出来的人才,为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更多
看一场大科学家的“真人秀”
...开始资料搜集、整理核实和文稿编写。这本科普新书涉及科学界的很多逸闻趣事,有些见诸科学家的私人记录、来往信件,有些来源于同事、师生间的口口相传。不过,以科学的态度,用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去挖掘、甄别并还...……更多
致敬劳动者丨陈鹏:37年党龄,41载医者路,努力奔跑的眼科学界追梦人
...语重心长的话语:“我们是病人的亲人”、“二院眼科的旗帜要高举着”。恩师已逝,言犹在耳。自1983年来到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跟随眼科创始人、老院长马肇嵘学习,踏入眼科学领域,41年来,他始终牢记恩师的谆谆教诲,...……更多
曾茂朝:结果是检验成败的唯一标准
...导和主持全所工作。这一年还有两位中科院的大神登场。周光召当上中科院副院长,和计算机技术专家倪光南放弃国外高薪,用两年的收入购买仪器设备毅然回国。倪光南回国马上投入到电脑汉字输入的研发工作。而此前该项目...……更多
2022-12-23 04:02:00成败,检验,结果,标准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成立
6月20日,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以下简称社科联)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学校南院召开。会上,潍坊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李祖勇,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郑德前共同为“山东科...……更多
贺贤土:我们隐姓埋名,却并不孤独
...到了王淦昌本人,还遇到了对他一生影响深远的彭桓武、周光召等科学大家。贺贤土的传奇人生就此开启:前半生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与设计,隐姓埋名,立下赫赫战功;后半生开展激光驱动惯性约束聚变(ICF)研究,推动我国...……更多
《弘扬科学家精神》在京首发 著名科学家“亲笔”记“亲历”
...斗的历程;钱三强回忆了在居里实验室工作的难忘岁月;周光召、李惕碚、叶笃正追忆了他们心中前辈科学家的精神风范和科学品格。该书插图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李世刚、会员李世东两位画家完成,为读者呈现了这些著名科...……更多
本文转自:安徽日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安徽大学校长匡光力:矢志追求更高磁场 奋力打磨攻关利器衷心感谢省委、省政府授予我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 这项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也属于国家稳态强...……更多
宇宙震撼发现!太空望远镜揭示‘大爆炸’的另一面
...之初的宇宙变为有序的世界。然而,这种神话般的说法在科学界并未得到共识,一直以来被视为纯粹的虚构。然而,最新的研究成果却提出了一种令人震惊的假设:宇宙起源可能与大力神存在某种关联。研究团队在对宇宙微波背...……更多
...学科顶级科学家”榜单排名前1%;授权发明专利12件。获周光召基金会首届农业科学奖、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先进个人、全国创新争先奖;美国农学会农业科学奖、联合国粮农组织格林卡世界土壤奖等;2021年入选国际欧亚科学...……更多
翁帆无心说漏嘴,原来科学家的年薪是“这个数”?她另有所图?
引言中国之所以能有现如今的发展出了国家层面的有力指导以外,也少不了各个行业的精英人士的推动。比如国内科研学者就对祖国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用超高的专业水平推动国家迅速前行,大多数科研学者在国内都享...……更多
明确科学研究的“可为”与“不可为”
...。但预印本这类新型科研成果发布形式的出现,也反映了科学界对更快速发表成果的现实需求。如何更好地平衡发表速度和同行评议质量,是未来政策需要进一步认真考虑的问题。”何光喜表示。 将生成式人工智能界定为研究...……更多
被问到学成后为何归国,他回答道……
...力量转向氢弹原理探索他设计了三套氢弹研制方案分别由周光召、黄祖洽和于敏负责最后于敏带领的研究小组率先实现了氢弹设计原理工作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投试验成功1984年10名科学家获得了“原子弹、氢弹研究中...……更多
气候争鸣|我们该如何看待气候怀疑论
...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为代表的主流科学界得出的人类活动导致灾难性的气候变化的结论,也是一种压制了异端声音的社会建构,这些被压制的异端声音包括认为气候变暖是水蒸气而不是温室气体造成的,或...……更多
我要对得起国家和百姓的支持
...国家和百姓的支持薛其坤,这是一个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科学界,都叫得响亮的名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菲列兹·伦敦奖、未来科学大奖;35岁当教授,42岁成为中科院最年轻院士之一,50岁攻克量子世界难题……亮眼的履...……更多
韦伯太空望远镜新发现:外星生命迹象的探测与双面行星的极端天气
...行星大气中检测到潜在生命迹象的案例。这一发现激发了科学界对外星生命可能性的广泛讨论。尽管目前的结果并不确定,但它确实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有希望的方向。 为了更好地理解K2-18b的大气成分,科学家们进行了一...……更多
电视剧《三体》正式开播 探索中式科幻IP改编
...。《三体》根据作家刘慈欣所著同名科幻小说改编,讲述科学界接连出现神秘事件后,科学家汪淼与警官史强联手调查异动背后的真相,由此牵扯出一场两个文明之间的生死相逐。从早年间风靡的武侠、言情小说改编剧,到近年...……更多
你真的了解月球吗?月球背面真的是外星人基地吗?
...隐藏的证据。当然,这些只是一些推测和猜想,尚未得到科学界的共识。要证明月球是否曾经是外星人的基地,还需要更多的科学证据和深入的研究。然而,这些离奇现象的存在,无疑为月球的神秘色彩增添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更多
...这些令人兴奋的发现出现前,科学家已开展了多年研究,科学界也对地核及其如何影响我们星球最基本的一些方面(包括一天的长度和地球磁场的波动)存在深刻的分歧。在地表以下3000英里(约合4827公里)处,一个灼热的固态...……更多
多项成果发布!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成果秋季发布会召开
...院(深圳)举行。林尚立在致辞中向与会高校及哲学社会科学界代表表示感谢,他指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多年的发展史与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实践史,为我们建构中...……更多
学术评价最大标准是“心中那杆秤”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原系主任赵鼎新:学术评价最大标准是“心中那杆秤”赵鼎新 受访者供图■本报记者 陈彬自2012年加入浙江大学,历任访问学者、社会学系学科建设首席专家、社会学系系主任、人文高...……更多
《向风而行》口碑翻车,谁会接档?央视终于上大菜了
...洁通过设备收到了外星人的回复。时间线回到2000年初,科学界迎来了一场腥风血雨,有科学家离奇失踪甚至自杀,一群人开始尝试探究科学边界,迷雾之中,神秘组织ETO出现,并且其幕后统帅正是自杀身亡的科学家叶文洁。剧...……更多
他为量子科研“化缘”18年,“板凳”焐热后把机会留给年轻人
...当时的评审组组长是我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和粒子物理学家周光召,他对郭光灿的答辩内容十分认可。这次答辩,评委对量子信息项目一致通过。2005年北京,郭光灿(左一)给周光召(前排居中者)等讲解北京到天津光纤量子密...……更多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天津1月9日电 (王在御 王晓燕)记者9日从天津师范大学获悉,由天津市比较文学学会、天津市外国文学学会主办,天津师范大学跨文化与世界文学研究院、文学院承办的“语文学与人文学史”高端论...……更多
9图速览!2023中国重大科技成就
...限。——陈圆圆【亲历者说】我国大型科研设施的发展给科学界带来巨大机遇,也是巨大挑战,未来我们将更加努力探索,不负时代的使命。——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 李柯伽刊于《人民日报》2023.12.26 第8版本期统筹:...……更多
地月空间:宇宙“蓝海” 资源“富矿”
...全景相机拍摄的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光明图片/视觉中国图为国际月球科研站实景概念图。任筱强提供 月球探测衍生拓展的地月空间概念,是指地球/月球引力范围内、地球同步轨道以外延伸至月球表面,包括地月平动点在...……更多
中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主楼主体结构今日封顶
...物理年之后,南极地区独特的生态系统和资源潜力受到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大批科学家开始进入南极,科考站的功能不再局限于基本的生活需要,而是更多地转向为科学服务,更像是一个大型实验室。此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更多
更多关于军事的资讯:
本文转自:解放军报初夏时节,赣中腹地,一个个迷彩绿穿梭在雾气朦胧的山道中。突然,枪声划破了山林的宁静,一场反伏击战斗猝然打响
2024-06-25 09:57:00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开启人类首次月背“挖宝”之旅的嫦娥六号即将返回位于内蒙古中部阿木古郎草原上的四子王旗着陆场。四子王旗着陆场是我国重要的航天着陆场
2024-06-25 10:38:00
本文转自:浙江日报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复杂多变工况离心泵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为火箭发动机打造坚强的心本报记者 陈素萍液体火箭
2024-06-25 05:57: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卡姆尔·伊斯兰巴中在航天领域有着长期、广泛合作,两国航天科技人员彼此熟悉、配合默契,为一次次合作的圆满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5月3日
2024-06-25 06:37:00
破冰前进!助力极地科考任务
本文转自:羊城晚报“极地”号破冰调查船在广州南沙交付破冰前进!助力极地科考任务“极地”号破冰调查船 通讯员供图羊城晚报讯 记者詹淑真
2024-06-25 07:17:00
本文转自:中国民航报马旭辉今年入夏以来,极端高温天气几乎席卷了北半球。我国北方地区大范围高温天气,华北、黄淮、苏皖北部和陕西等地日最高气温达到35摄氏度~39摄氏度
2024-06-24 17:45:00
否认遭袭受损 美国“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打击群已撤离红海
本文转自:央视网央视网消息:美国国防部发言人帕特里克·赖德22日在一份声明中说,“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打击群当天已离开红海任务区域
2024-06-24 17:49:00
巴以冲突出现拐点,以色列被逼入死胡同,美特使给了最后一条忠告
来源:七号观察室近日,以色列军方突然声称将会战术性暂停军事行动,虽然给出的解释是为了方便救援物资运入加沙,但这样的理由并没有多少人愿意相信
2024-06-24 19:13:00
美军吹响反击号角,胡塞武装损失巨大?定睛一看原来雷声大雨点小
来源:七号观察室也门胡塞武装与美国海军,在红海上的交锋,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美方这次是被胡塞武装搞得丢尽了颜面,据说美国所组建的护航舰队
2024-06-24 19:16:00
为什么站在美国一方的冲突者,总是不愿意停火?不见棺材不落泪?
来源:强国视角前段时间,俄罗斯总统普京向乌克兰开出停火条件,但是遭到了乌克兰的拒绝。近日,俄罗斯情报局长表示,如果之后俄乌之间再想停火
2024-06-24 19:16:00
一觉醒来,普京又迎来两个坏消息,让人格外感慨
来源:军机图乌克兰马上就要遭遇进入2024年以来俄罗斯最大军事规模的报复了,因为乌克兰使用美国的ATACMS战术导弹袭击了塞瓦斯托波尔的航天设施——叶夫帕托里亚跟踪站即NIP-16
2024-06-24 19:30:00
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发动机系 “蚌埠造”
大皖新闻讯 6月23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完成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次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成功,大皖新闻记者6月24日获悉
2024-06-24 20:34:00
6月24日,由厦门骐翔海运有限公司出资、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设计、台州市建兴重工有限公司建造的“良翔85”轮顺利下水,“良翔85”搭载中国船舶汾西重工赛思亿1100千瓦大功率“穿轴式”轴带发电系统
2024-06-24 21:39:00
科技向新|我们在科技方面应该有非对称性“杀手锏”
没羽箭之飞石绝技,黑旋风之板斧绝招,小李广之称神箭道……《水浒传》一百零八将,大多拥有自己的撒手锏。撒是战法、技法,锏是古代的一种手持兵器
2024-06-24 15:46:00
俄对乌能源设施发动集群打击 给欧洲援乌带来更大压力
近来,在俄乌冲突中,乌克兰能源设施成为俄军打击的重点目标。俄罗斯国防部22日称,俄军使用远程高精度武器和无人机对乌能源基础设施发动集群打击
2024-06-24 16: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