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安徽日报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安徽大学校长匡光力:
矢志追求更高磁场 奋力打磨攻关利器
衷心感谢省委、省政府授予我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 这项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也属于国家稳态强磁场大科学工程科研团队!
前年,我负责研制的稳态强磁场混合磁体,连续稳定地产生45.2万高斯的稳态强磁场,其强度是地球磁场的90多万倍,刷新了美国保持23年之久的世界纪录,相关报道被两院院士评为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欧美强磁场科研机构负责人纷纷来电祝贺。
大家都知道基础研究的极端重要性,我国面临的一些“卡脖子”技术问题,说到底就是“卡”在了基础研究上,需要把源头和底层的物理真正搞清楚。如何帮助科学家探知源头和底层? 强磁场就派上了大用场。作为一种极端实验条件,强磁场就像一个显微镜,在它的放大下,通过人为地干预和观察,可以揭示物质的内在规律。磁场越强,物质内部展开的故事就越精彩、越明显。
强磁场已在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化学、物理等领域研究中广泛应用,迄今国际上已有19项相关研究成果获得了诺贝尔奖,比如医疗诊断中常用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就是一个重要例子。
通过近20年的勠力攻关,我们成功研发了大尺寸强磁场超导磁体技术,发展了强磁场电阻性磁体技术,带动了我国功率达数千万瓦高稳定度直流电源技术、大冷量液氦迫流冷却技术等多项重要技术发展。特别是围绕如何解决在强磁场装置上实现精密实验测量这一科学界公认的难题,我们成功研发了二十多种强磁场下精密测量系统,包括在30万高斯以上强磁场下实现原子尺度分辨的显微成像,迄今仍然是全世界独有技术。2017年以来,稳态强磁场大科学装置已经为国内外170多家单位、3000多项前沿课题研究,提供了超过50万个机时的实验条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其中12项成果发表在Nature、Science和Cell等国际顶级科学杂志上。
在科学前沿探索的同时,我们也积极推进研究成果“沿途下蛋”,孵化了10家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和产业化水平。
依托一流的平台和创新氛围,我们也塑造了引才汇智“强磁场”。强磁场科研团队目前平均年龄只有35岁,重点研究方向都是青年人“挑大梁”。这也是我们“在国家创新格局中勇担第一方阵使命”的底气所在。
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科学描绘了“建设自立自强的科技强省”的宏伟目标,确定了“将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旗帜性抓手”,作出了“抓实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国字号’平台争创”等决策部署,为我们一线科研工作者鼓舞了干劲,指明了方向。
当前,我和合肥物质院以及安徽大学的同事们,正在全力推进建设新一代稳态强磁场大科学装置,包括建设世界上大幅领先的四类超强磁体装置,以及以太赫兹/红外自由电子激光为主要探测手段的九种光磁集成实验测量系统,实现对于磁场调控下的材料样品的结构和物性的精确测量。建成后,将极大提升我国稳态强磁场研究条件的国际领先地位,为我国率先探寻到适用的低功耗电子材料、揭示癌症等重大代谢性疾病病理、研发高效药物等,提供关键独特的科研条件;必将成为促进我省新材料、集成电路、新药等产业发展的强劲科技动力源。
针对新一代强磁场项目,我们已经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期待在省暨合肥市的支持下早日开工建设!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安徽的发展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我们将牢记初心使命,矢志不移,向着更强的稳态磁场砥砺前行,努力抢占世界科技创新的制高点,在国家创新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为安徽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劲动能,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强磁场力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7 0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