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他为避父讳失去科举考试的机会,愤而作下一首诗流传千古
...“避讳”这个词,李贺的一生都被这个词毁掉了。唐代的科举考试中有这样的规定,如果在考试中遇到与长辈有关的名字,考生只能退考,以示对长辈的尊重。在考试中如果碰到了自己的长辈有关的名字,考试的人只有选择退考...……更多
李贺写出“天若有情天亦老”,为何到宋朝才出现下句
...韩愈等人知道李贺本身的实力,因此也时常劝李贺去参加科举考试。最终在元和五年之时,二十一岁的李贺参加了房主持,但是后来结果并不令人满意。由于被奸人所害,李贺气愤离开了考试院,放弃了机会。事后的李贺十分的...……更多
李贺离京途中写下一句千古名句,盛唐无人能对
...法为儿子提供什么便宜。李贺不甘于庸碌一生,决定通过科举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七岁就能够独自作诗,而且擅长“疾书”,当着韩愈等人作了一篇《高轩过》之后,他的名字被传遍京城。他不仅天赋过人,而且还十分勤奋,...……更多
聊聊晚唐诗坛上的佼佼者“鬼才”李贺
...色彩。他是唐朝宗室远亲,所以和李白一样,都没有参加科举考试的机会。这直接导致了他一生龃龉,但是这没有阻挡他在诗坛上的艺术成就。由于他的诗句意境都唯美,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写诗的鬼才。李贺热衷于功名,是有目...……更多
李贺:唐朝“诗鬼”的坎坷人生与文学贡献
...剧了他与社会的脱节。更为深刻的原因之一是,李贺无缘科举考试。这是让他最愤怒的一点,因为无缘科举,意味着无法考取功名,无法实现衣锦还乡的梦想。由于父亲李晋肃的名字谐音“进”,李贺因避讳而失去了参加科考的...……更多
“天若有情天亦老”下句你知道吗
...己内心的悲伤和对这个社会的不满。许多文人墨客都对这首诗赞不绝口,但没有人能成功连接出它的后半部分!毕竟,要写出这样的诗,首先要有自己内心的感受。没有经历过某些事情,自然写不出如此美丽的诗篇!尽管当时有...……更多
与古人的“长谈”
...他们去不懂不懂为何我们读后相视大笑《与李贺共饮》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在于:以时空的交错,使千载之前的中唐和现代、长安和台北得以遇合,造成古今诗人相晤邀饮的“千古一聚”。全诗共分三节层层推进,愈进愈奇。第一...……更多
...三年的时间,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来到长安,参加了科举考试。但是,由于当时的科举制度存在很大的问题,陈子昂连续落榜。但他并没有放弃,他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吸引了众多的关注。他在长安的大街上,用高价买来...……更多
年少成名、仕途坎坷、英年早逝,“诗鬼”李贺的一生令人唏嘘
...年的守丧。元和五年(810),李贺总算得以前往京城参加科举。然而,此时却有人指出李贺的父亲名叫李晋肃,这与“进士”谐音,因此李贺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尽管韩愈极力争取,但李贺竟还是因为这一离谱的原因失去了考试...……更多
聊聊大唐第一斗士韩愈
...786),18岁的韩愈一个人来到长安打拼。他一连考了三年科举,都没考上。唐代科举以诗赋取士,但想要通过考试,光靠才华可不够,还需要上位者的推荐。考生需要将自己的作品四处投递,然后拜访名流,获得他们的支持。这...……更多
诗鬼李贺的进士考试为何被取消资格
...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成为文学史上的传世之作。李贺20岁时赴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然而由于他父亲名为晋肃,与进士同音,遭到取消资格的冤屈。尽管他文学名气极高,却只能...……更多
古代科举制度如何实行的
...题目一定都不容易,不然怎么能刷下一批又一批的人呢?科举制度是隋炀帝杨广首创的,隋朝只有38年的历史,但是隋文帝杨坚却开了一个好头,开创了开皇之治,实现了国富民强,到了杨广做皇帝时,他穷兵黩武,百姓也跟着...……更多
“寒门贵子”考了四次才登科,作一首诗将狂喜展现得淋漓尽致
...的诗。唐朝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四十六岁的孟郊第科举考中进士,顿感扬眉吐气。于是,孟郊写下了一首名叫《登科后》的七言诗,这首诗中出现了两个“千古名句”。全诗真实地反映了一位寒门学子,历尽辛酸走过漫漫...……更多
柳永:北宋落第才子,用一首词赢得千古名
...。这位在北宋乃至历史上都屈指可数的大文豪,却在参加科举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多次参考,多次落榜,心里带有很大的怨气。为此他写下了一首“落第词”,句句带有牢骚,同时也反应出他个人叛逆的性格。也正是因为...……更多
特别策划丨高考试卷中的河南:洛阳李贺故里
...北京卷),选取了中唐诗人李贺《马诗二十三首》中的四首诗,考查考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本期高考试卷中的河南,大河网聚焦洛阳市宜阳县三乡镇李贺故里。连昌河畔的李贺雕像“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更多
李贺17岁时写的神作,韩愈看后惊为天人
...,诗名《雁门太守行》。写此诗的时候李贺17岁,关于这首诗,《唐语林》有这样的一段记载:一日,韩愈送完客人困了准备睡觉,17岁的李贺上门求举荐,他将诗集交给门人上呈。韩愈读到诗集中的这首诗,困境全无命人出门...……更多
...王之涣出生于山西省绛县的一个世家望族。在那个门阀和科举并存的年代,王之涣从小就接受了很好的家族熏陶。他聪颖好学,少年时豪侠义气,放荡不羁。不到二十岁,他就已经精研文章,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少年英俊。然而,...……更多
崔护科举名落孙山,写下一首千古名篇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唐代诗人崔护的七绝成名作——《题都城南庄》。提到这首诗的名字,很多人可能还不太熟悉,但是说起“人面桃花”的故事,大家马上就会想到这...……更多
画眉如何识深浅:科举“公平竞争”背后的博弈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于唐敬宗宝历年间(825-827)参加科举考试前,向著名文人张籍询问自己呈献的诗作是否得到他和主考官的赏识,是否有机会被录取的探问诗。诗中,朱庆馀将自己比作初入洞房的新娘,将张籍喻为审视新...……更多
李白写千古名句赠汪伦,但你知道汪伦送出的是什么吗?
...不少李白的诗,一直到了中学。在李白众多诗歌中,有一首诗叫做《赠汪伦》,相信有很多小伙伴可能还记得,原诗是这样的: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从这首诗当中我们不难看出...……更多
2022-12-24 16:53:00汪伦,名句,李白,千古
唐朝文人风采:从李贺的仕途看唐代文人的命运与情怀
...在一些情况上受阻。李贺是限制,而石延年是与众多参加科举之人一样,屡次参加却屡次不中。后来宋真宗在不中进士人中又做出一些其他的规定,使得这些人有职可就,虽然官职不高,但不代表没有机会再升任。如此,石延年...……更多
他是《西厢记》的原型,堪称千古第一渣男
...唐才子传》载元稹:“九岁工属文,十五擢明经。”唐朝科举名目众多,报考最多的是进士和明经两科。进士科难,明经科相对容易些,故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元稹虽说投考容易些的明经科,但在十五岁的年龄...……更多
唐代诗人三千个,一生蹉跎是张蠙
...名人,也没有得到名人的赞誉和名气。因此,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结果总是一样:失败,他只能满怀痛苦地留在长安城。 在此期间,张伟又写下了一部令千年惊叹的巨著。第二首诗《情怀》:“月路从何起?江边相逢何时...……更多
他才是外国人眼里的千古一帝,不是秦始皇和成吉思汗
...美国家所推崇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杨坚发明了科举制度,这个制度对中国人来说,让许多寒门弟子走上了仕途有的机会,打破了血缘世袭和世族的垄断,使那些社会中下层读书的人,进入到朝廷当官,施展自己的才华...……更多
诗鬼李贺空有凌云志,一生抱负襟开,短短四句诗惊艳了千年
...以学服人,将来也更容易获得提拔乃至位极人臣的机会。科举自隋朝开创,传至唐中期已历经二百年有余,虽然制度在不断完善,但唐朝的科举却被认为历代最难。唐朝科举分为“明经”和“进士”两科,虽都是为朝廷选拔人才...……更多
“神童”骆宾王聪明绝顶却怀才不遇,讨武失败后下落不明
...年轻时的骆宾王对此很有信心,他才思敏捷,口出成章,科举考试还不是信手拈来吗?公元641年,22岁的骆宾王怀着志在必得的心情参加了科举考试。初唐时期虽然已经有了科举考试,但更加重视的是参加者的门弟关系。有经验...……更多
宋代考生因落榜不服气写下一首狂诗,没想到成了千古绝唱
...,叫做柳永。他平时最擅长婉约派的诗词,但是他在参加科举考试的过程当中,因为写了这类词而被宋真宗批评为难登大雅之堂,因此落第。为了抒发自己的愤怒,柳永就写了一首《鹤冲天.黄金榜上》。在这首词中,柳永直接...……更多
在古代考中进士就能做官吗?科举考试的利与弊是什么?
科举考试对于出身于寻常百姓家庭的读书人来说,科举考试是他们实现人生跨越的一次机会,同时也是走进官场的唯一正途渠道。他们在科举考试之路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寒窗苦读数十载,因此古代还有“一榜定终身”的说...……更多
盛唐落魄诗人孟浩然,因为一首诗而断送锦绣前程
...可能会认为,当官无非就是先寒窗苦读个十年,然后一朝科举天下知。事实上,初唐时期,“归隐求仕”才是王道。也就是说,一个有抱负、有才学的诗人往往倾向于归隐山林,归隐了以后就终日写诗、练剑,表现出一副出世者...……更多
假装穿越大唐 走进科举考场
本文转自:齐鲁晚报假装穿越大唐走进科举考场经历过高考的你,看到这些卷子有信心考中吗?科举考试模拟画面。央视纪录片《科举》截图 高考已经结束,但是关于高考的话题却越来越热。不久前网上有个讨论,话题是现在考北大...……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家国亲情六百年|梦回大明:贵州屯堡穿越600年的乡愁
将军号令,戍边卫国。一经数年,600有余。6月28日,江苏省南京芥子园园区内,身着凤阳汉装、脚穿绣花鞋、唱着地戏的安顺屯堡人带着乡愁
2024-06-29 02:4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梅 洁《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9日 第 08 版)白浪街,是一条古老的街。我早听说过这条位于湖北
2024-06-29 06:15:00
李渊在内宫深处居住,他不能随意走动,也不可能随便外出,换言之,李渊是被变相地软禁起来。李世民必定会满足老爹的一切需求,但就是不能让李渊瞎转悠
2024-06-28 20:17:00
更为重要的是,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
2024-06-28 20:20:00
公元219年,关羽受封上将军,假节钺。或许是因为关羽在受封上将军时得到了刘备的授意,或许是关羽想借助刘备击败曹操,自立汉中王后的声势
2024-06-28 20:21:00
宫里很多宫女遣散走了,自己住着也憋屈,往事历历在目,于是李渊想离开皇宫,脱离李世民的阴影:“高祖以弘义宫有山林胜景,雅好之
2024-06-28 20:18:00
但炎帝与黄帝的关系却迷雾重重,其中谜团之一是炎帝与黄帝爆发过阪泉之战,说明两人是同一时代之人,且当时黄帝功绩超过炎帝。《国语·晋语》记载
2024-06-28 20:19:00
李林甫当了19年的宰相,权倾朝野,霍乱朝纲。李林甫曾建议唐玄宗派御史到各地巡查,而派出去的人都是李林甫的心腹,这些御史们在外地见到李林甫不喜欢的官员
2024-06-28 20:24:00
关于李林甫,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评价他“口有蜜,腹有剑”,从而诞生一个成语——口蜜腹剑。一个唐朝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2024-06-28 20:23:00
在我国历朝历代中,北齐仅存活二十八年,是非常短命的朝代,不过就是这二十八年,都与一位传奇女性密切相关。这位女性本是达官贵人家的娇女
2024-06-28 20:25:00
关羽在樊城之战中的表现还称不上亮眼,毕竟水淹七军不过是天灾,当时关羽并没有引汉水淹曹魏七军,导致于禁大军被淹,这其实不过是汉水暴涨溢岸导致的
2024-06-28 20:22:00
为了不错过缘分,她很快便打听来了小兵的名字和身世,高欢,因为家族犯罪牵连,被发配充军来到边镇。娄昭君也知道高欢与她门不当户不对
2024-06-28 20:26:00
汉文帝年间,国家缺少精通《尚书》的人才。齐国有个伏生,精通尚书,但年龄太大,太常就派晁错去跟其学习,晁错学成归来,拜为太子舍人
2024-06-28 20:30:00
史料记载:“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適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
2024-06-28 20:30:00
晁错本就在太子府任职,深受汉景帝刘启信任,汉景帝即位后,晁错被任命为内史,很多国家律令都是有晁错来定。史料记载:“错又言宜削诸侯事
2024-06-28 20: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