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蒋冕生下来就是神童,在文化方面造诣很高,过目不忘的本领
...就是“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如果不能在科举中考取功名,是没有办法到翰林院中任职的。(翰林院)而如果想在朝堂之中有更大的发展,比如担任六部长官(尚书),或者进入内阁,都需要你有过在翰林供职的...……更多
王安石科考省试成绩第一名,因四个字与状元失之交臂
1042年,王安石参加科举考试,省试成绩是甲一第一名,但因文章中的四个字却与状元失之交臂。省试结束后,仁宗皇帝要殿试宣唱,于是拿来试卷御览,第一名就是王安石。但是,当仁宗看到“孺子其朋”四个字时,不由得皱...……更多
隋炀帝疑云:一句谶语引发的杀戮
...小觑。隋朝奠定了其后两千多年的政治格局,隋朝出现了科举制。隋文帝为了笼络天下的人才,发明了科举制,可是在隋朝时期,科举制没有完全的实施起来。到了武周时期,科举制才正式得到了应用。科举制在历史上的影响力...……更多
王阳明的心学:影响深远的哲学思想
...是命运却常常和王阳明开玩笑,他一生中大起大落,数次科举都没有选中,连一个进士都考了三次才考中,但是这些外在的原因并没有影响王阳明的志向。王阳明在落选之后并没有放弃,然而王阳明依然是努力研习学问,争取早...……更多
唐高宗李治政绩卓著,却放任后宫干政
...五年的时间,便增加了20万户!政治文化李治重新建立了科举制度,可能大家都知道科举制是怎么回事,但其实在李治之前,通过科举入仕的官员并不多,绝大部分官员开始靠世袭、举荐等方式入仕。到了李治时期,他开始扩大...……更多
历史揭秘:风流才子唐伯虎的真实人生,充满坎坷与不幸
...助下打起了精神,又重新娶了一个妻子,并准备再次迎战科举考试。又经过了三年的寒窗苦读,他终于在29岁的时候考上了应天府乡试的第一名,一些人一听乡试感觉没什么大不了,但是我要告诉你,这个成绩放到现在就是江苏...……更多
天子好年少,无人荐冯唐
...象。随着众多书院的建设,再加上唐朝从隋朝沿袭下来的科举制度,身处岭南的桂林本地人,也因此第一次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上升通道。号称“桂州三才子”的三个人,曹唐、曹邺和赵观文,就是其中的典范。身为桂林土著...……更多
太平天国女状元傅善祥:才情出众却命运多舛
历史上科举制度作为选拔人才的制度,不仅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素养,也为一些贫穷的下层阶级提供了上升通道,一些穷苦人家乃至农民的孩子也得以通过科举考试来入仕,发挥自己的才能。但是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一...……更多
从状元到奸臣:周延儒的跌宕人生与明朝末年的政治风云
中国自有科举制度以来,考中进士成为天子门生是每一个读书人的梦想。如果能高中魁首,则更是欣喜若狂之事,前途无限光明。明朝末年的周延儒,21岁时就豪取会元、状元,也就是凭借这个身份,他两度出任首辅。只是当时...……更多
宋朝商业繁荣与买卖官位现象
...的现象开始广泛存在。没有以合法途径,也就是没有通过科举考试入仕的人,就想要通过一些歪门邪道来提高自己的地位了。因为在那个时代,都以科举入仕为荣,所以才会买官来找回自己的颜面。其实在前期这个现象还没有那...……更多
哪个王朝在“强大”中灭亡了
...之基。在位期间,杨坚屡建奇功。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完善科举制度。在他继位之初,王族宗室们对一个外戚掌权极为不满,杨坚便下令对王室子弟实行科举选拔,让人们依靠自己的实力和才能获得功名,这对稳固帝位至关重要。...……更多
闽人智慧· 福州篇⑪|仓山这里盛产“学霸”!朱熹来了都题字夸赞!
...华的仓山区,静卧着一座千年古村林浦古村,这里曾创下科举奇迹,“七科八进士,三代五尚书”的美名流传至今。它历经朝代更迭,见证灵秀福州千百年的物换星移。林浦村濂江书院。石美祥 摄2019年,林浦古村入选第七批中...……更多
天下人无不怀念元朝,可见朱元璋有多么天怒人怨
...登峰造极,元代士人被拉到与其他宗教平等的地位,而且科举又不兴盛,也难怪会有今不如昔的牢骚。不过,士人们并没有因此边缘化,基层社会仍然是士人的天下,不当官不做吏,照样指点江山,造福桑梓。元代的地方官,因...……更多
王维与孟浩然的友谊及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广结朋友,他的一生都致力于仕途,最后一次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已经四十岁了,也正是这个时候,认识了王维,两人还成为了好朋友。而王维不但是朝中高官,而且还是当时诗坛上的高手。两人度过了短暂的美好时光,...……更多
...带你云游“古今中国”□ 本报记者 杨民仆“宋代是中国科举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范仲淹任苏州知州时,兴办了苏州历史上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府学。南京的江南贡院也始建于南宋年间。”4月2日,在视频连麦直播中,...……更多
从作弊状元到慈善家:陈冕的传奇人生
...处罚是非常严重的,因为这影响了公平公正原则。在清朝科举史上有一次公开的作弊事件,选出的一位状元,却足以名垂青史。这位状元的名字叫陈冕。陈冕,出生于1859年,顺天宛平(今北京大兴)人,祖籍浙江绍兴山阴县,...……更多
...”之一的吴伟业交厚。原本他完全可以追寻祖辈足迹,走科举之路以获得一官半职,延续家族的荣耀。可惜生逢明清鼎革,这位明崇祯十五年(1642)解元的雄心壮志顿时灰飞烟灭。但黄涛终究也无法如叔祖父黄承昊的两个儿子...……更多
武则天的这项发明,中国沿用了千年,世界各国都在效仿
...则天苦恼之余,想出了个办法,她大力推举隋文帝留下的科举制度,扶持寒门世子参加科举,凡是有才之人都给予他们功名。唐朝在隋朝之后,在唐朝,隋文帝创建的科举制度虽然一直在沿用,可是到了武则天这里,算是开了花...……更多
刘娥皇后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贤后,培养了千古第一仁君
...公办案才把“狸猫换太子”冤案昭雪,其实包拯是1027年科举为进士后,一直在家侍奉双亲,直到1037年才出来做一个天长知县的小官,如此级别的小官根本见不了皇帝的面,更别提审理这样的惊天大案了。狸猫换太子故事最早出...……更多
揭秘“五子登科”:窦禹钧与五子的不凡人生
...,回到古代的封建社会。在那个时候,学子们为了能够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成功,不惜一切代价苦读不辍。因为只有通过科举考试,他们才能够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仕途理想,同时也能够改变家族的命运,成就自己的雄心壮志。...……更多
范仲淹:出身贫寒的儒生,一心革除弊政的朝廷重臣
...,得到提拔。对贵族子弟做官特权的限制,反映了渴求从科举道路跻身仕途的封建士人的强烈愿望。精贡举,是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方法,规定进士先试策论,后试诗赋,不能只凭诗赋成绩取士,而要注重对实际能力的考察,...……更多
李治:永徽之治的英明君主与卓越的政治家
...怒责备大臣。在官员选举方面,李治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科举制度,在唐太宗之前虽然已经有科举制,但是并未得到真正普及。除了个别寒族幸运儿通过科举出仕,大部分都被士族子弟垄断,但是李治却以科举为突破口,向士族...……更多
盘点史上最穷的三个书生
在中国历史上,国家选拔人才,科举制度很重要,这种制度打破了血源关系和世族的垄断,让许多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进入朝廷为官,获得施展自己的才华智慧,成为国家的栋梁。科举考试最风光的时候,莫过于前三名,状元...……更多
王昌龄:七绝圣手的边塞情怀与贬谪之路
...书写肇始于其年轻时一段不羁放纵爱自由的边塞之旅。在科举兴盛的年代,知识分子大都心怀入仕的理想,这个志向高远的年轻人却不走寻常路,决意弃笔从戎,到西北边塞建设祖国。王昌龄匹马戍边河陇,行走于刀锋边缘,本...……更多
李世民卧薪尝胆4年,捉住了哪位心腹大敌
...商业的繁荣,同时又注重文化的建设。他不仅建立了进士科举制度,使得人才得以广泛地选拔,而且还亲自教导皇子们学习儒家经典和文化知识。在这个时期,唐朝成为了一个文化繁荣的朝代。诗词、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得到...……更多
平乡县为“状元书香家庭”颁奖
...月、10个月、12个月的家庭,孩子分别晋级为“秀才”“举人”“进士”“探花”“榜眼”“状元”,家庭分别晋级为“秀才书香家庭”“举人书香家庭”“进士书香家庭”“探花书香家庭”“榜眼书香家庭”“状元书香家庭”...……更多
徐霞客用一生的时光,只做了一件他想做的事
...品,惟有读书高的信条”。年轻人都希望自己能通过读书科举,考取功名,封妻荫子,大家都认为这才是正道。但江苏省的江阴地区,有这么一个大家望族,有这么一个年轻人,他从小很聪明异常,博览群书,过目不忘,但他就...……更多
孟浩然:才子赋诗震京城,‘微云淡河汉’成传世佳句
...运的毕竟不多啊!王维从小就到京城交游了。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他落第了。王维并不甘心就此离开长安,他凭着天资明,多才多艺,很快就成为王公贵族的宠儿。唐玄宗的胞妹玉真公主非常欣赏弹得一手好琵琶的王维,在她...……更多
礼部尚书:古代王朝的权力枢纽
...其清贵。礼部尚书主管朝中的礼仪、祭祀、宴餐、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相当于宣传部部长、外交部长、教育部长、文化部长的综合体。因为需要精通这些,所以礼部尚书既要饱读诗书,又要品德高尚,还要以德服人。礼仪和...……更多
清朝考生扛着一麻袋参加殿试,被拦了下来,皇帝却说:状元就你了
在古代的中国,科举考试是无数士子追求的梦想,它不仅代表着学识的认可,更是改变命运的关键。而在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位考生因为一麻袋馒头而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这位考生,不仅因为他的才华,更因为他的特立独...……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数有战功,看来有关羽张飞在就是好,容易立功。先是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这里的平原令就是平原县的县令,而平原相就是平原国相
2024-06-25 18:07:00
当时到处都是黄巾和反贼,官府也到处都在募兵,所以在路上遇到去丹杨募兵的都尉毋丘毅,便一起同行。走到下邳的时候遇到了反贼
2024-06-25 18:07:00
刘备自小有大志,此时便带着他那群小弟,跟随校尉邹靖去讨贼。可是他第一次上战场就差点战死了,受伤后装死躺在那里,等贼人都走了
2024-06-25 18:06:00
陈胜吴广起义时,范增已经70岁,项梁率8000江东子弟兵渡江西进时,范增主动投军。当范增、项梁、刘邦等相会于薛地时,陈胜已经被杀
2024-06-25 18:11:00
当时刘备自己只有一千多兵,外加上一些杂胡骑和饥民有几千人,但那些都是乌合之众,上战场不顶用。所以当陶谦说要给刘备四千丹杨兵的时候
2024-06-25 18:07:00
并且自小没爹,只能与母亲贩履织席为生。虽然家庭条件不富裕,但他母亲还是送他去跟卢植学习,那年他十五岁。不过刘备不爱读书
2024-06-25 18:08:00
少年时的甄宓就显露出与其他孩子不同的灵慧之气。其他孩子在院中玩耍的时候,她却泡在书堆里,手不释卷,小小年纪已经是一身书卷气
2024-06-25 18:09:00
也就是在此时,曹操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刘备听完吓得筷子掉到地上。汉代时对刺史称为使君
2024-06-25 18:07:00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不知,当日的她是怀着怎样凄绝悲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一生所爱敌不过别有用心之人的几句谗言
2024-06-25 18:10:00
公元前206年,陕西临潼鸿门,历史上最惊险的饭局——鸿门宴上,之后范增召项庄舞剑,意图刺杀刘邦。刘邦逃脱之后,范增长叹一声
2024-06-25 18:11:00
甚至认为乡党名族出身的正妻任氏性急善妒,不听劝阻将她休弃。自此以后,甄宓成为曹丕名正言顺的正室夫人,一时之间风光无两。她也曾心中窃喜
2024-06-25 18:09:00
当时,项羽与刘邦是楚怀王手下的两大军事集团,楚怀王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实则是想挑起两大集团的争斗。一旦杀死刘邦,项羽将彻底的真正的一家独大
2024-06-25 18:12:00
楚怀王曾有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刘邦率先攻入关中,打下咸阳之后。当项羽到达函谷关后,刘邦军不准楚军入关,楚将英布等以武力破关直入
2024-06-25 18:12:00
“康熙擒鳌拜”,影视剧已经多次上演,不可否认的是,康熙是用“诡道”擒获鳌拜的,若是光明正大地对垒,康熙即使能获胜,恐怕也不会那么轻松
2024-06-25 18:16:00
顺治十八年,年仅24岁的顺治帝驾崩,虽然顺治之死在历史上充满争议,但根据《清史稿》的说法,顺治帝是病逝。临终前,顺治下了罪己诏
2024-06-25 18: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