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永王之乱:李白卷入政治漩涡的开始
01两个中央天宝十五载的安史之乱中,长安失陷,玄宗李隆基出逃蜀中,而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大唐帝国就这样迎来了政令最为混乱的时候——躲到四川的老皇帝,还有在灵武的新皇帝,他们的命令前前后后发来,各自都有矛...……更多
李亨继位:唐朝内部叛乱与权力斗争的转折点
...一登基,间接的差点害死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李白,因为他当时正在另外一个王爷府里面做幕僚。如果李隆基还是皇帝,那么永王就是带兵勤王,但可惜的是李亨做了皇帝,永王再有找兵马买的举动,可就是乱臣贼子...……更多
太子难当,唐朝皇位的争夺与背叛
...,得去一个能够施展自己抱负的地方。最终李亨选择去了灵武,这一去就如同龙归大海,身为太子的李亨再也不用受李隆基的制约了,谁让天高皇帝远呢,加上灵武那个地方是李亨自己的地盘,所以李亨在灵武整编唐朝的队伍,...……更多
...之后,他眼见大唐帝国由繁荣昌盛转向衰落。在他个人的政治历程中,平静的皇子生活与动荡的太子生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太平之世的皇子与纷乱之世皇帝的身份,也形成了强烈反差。安史之乱的混乱政局,给他个人提供了施...……更多
李亨登基背后的唐朝危机与人心向背
...基与太子李亨分道扬镳,唐玄宗南下入蜀,李亨北上前往灵武。此时的唐玄宗并没有退位的想法,然而不久后,他却见到了来自灵武的使者,原来太子李亨在没有得到唐玄宗批准的情况下,擅自登基称帝!太子虽然是皇位的法定...……更多
李辅国:从马厩奴仆到唐朝宰相的崛起
...安三万里》一开头有一个持节的监军,跑去边关找高适问李白的一些情况,这个人的原型,就是程元振。李程二人都是李亨的亲信,他们一听张皇后要来阴的,当时就坐不住了,干脆在宫里直接派兵,抢先一步把张皇后和闻矫诏...……更多
安史之乱中的权力更迭:唐肃宗李亨的崛起与唐玄宗李隆基的退位
...6年7月9日,人过中年的李亨在心腹近臣的陪同之下,北上灵武,随后在心腹近臣的拥护之下,在灵武城的南门城楼登基称帝,史称“唐肃宗”,而将身处四川的老父亲唐玄宗李隆基推尊为太上皇,并派侍从快马加鞭去往四川,将...……更多
李璘最后为何败了呢?李白在其中充当了什么角色呢
...盛极一时显而易见。那么为何李璘最后还是败了呢?并且李白在其中充当了一个什么角色呢?一、唐玄宗的治理唐玄宗李隆基是开创开元盛世之人,在唐朝的历史上占据了很长的时间。在李隆基的治理下,唐朝出现了极盛之时。...……更多
李白真的参与“谋反”了吗?到底有何隐情
...白只是一个可怜的牺牲品。他被卷入了一场他无法控制的漩涡,最终遭到了惩罚。但是,李白的命运并非完全由他人掌控。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和诗歌,在短短两年内就获得了特赦,这或许也说明了他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无论如...……更多
杜甫的坎坷仕途,他本能受重用却激怒唐肃宗
...至节度使,还被封为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两人的诗很好,但仕途却非常不顺。李白生性放荡不羁,得罪了许多人,所以仕途坎坷。而杜甫一度得到唐肃宗的欣赏,是有机会得到重用的,但为...……更多
李辅国:从卑微宦官到唐朝权臣的崛起之路
...给他定谥号为丑,算是赏罚分明了。大唐若是一直是那个政治清明,国泰民安的盛世,李辅国也就没有机会从被人鄙夷的宦官翻身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他空有“辅国”之名,却未曾做出有功于国的实事,自己倒是过完...……更多
李亨与李泌:君臣之间的深厚情谊与平定安史之乱的智慧
...的预期目标达成了。 自古以来,功高震主这四个字都是政治场上的大忌,李泌实在是个聪明人,他的要求看起来很是奇怪,但是却很高明。其见重如此......将有不利于泌。他知道自己如此受宠定然会引起小人的眼红,如果自己...……更多
马嵬驿兵变:唐朝政治权力的转折点
“马嵬驿兵变”背后的主谋是谁?是太子李亨?还是禁军大将陈玄礼?又或者是另有其人?这个在历史上还是比较有争议的。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谋反,叛军一路南下,攻...……更多
大唐权宦李辅国:从马厩小宦到宰相的崛起
...立了新皇帝,唐代宗!两次成功的拥立给了李辅国巨大的政治资本,这次当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宰相,被封为司空,中书令(中书省最高领导),代宗尊他为“尚父”。我们知道,凡是让皇帝喊自己爹的都没什么好下场,董卓就...……更多
揭秘唐玄宗与太子李亨:互不信任的父子,最终相杀
...眼镜。张九龄从右相被贬为荆州长史,自此离开唐王朝的政治中心。李瑛被废,和李瑶、李琚一起被贬为平民,不久赐死。一年以后,居然立忠王李玙为太子,即李亨(初名李嗣升,又名李浚、李玙、李绍)。李隆基即没有选择...……更多
李亨与安禄山的斗争:唐朝的复兴与危机
...\"、\"马嵬驿兵变\"后唐玄宗西逃时,为百姓所留,北上至灵武(今宁夏灵武)于公元756年7月甲子日即位,遥尊玄宗为太上皇,改年号为\"至德\"。公元756—762年在位。计7年。李亨2岁时封为陕王,5岁拜安西大都护。公元727年(开...……更多
唐朝安史之乱中诗人们的命运
...是大唐的一场浩劫,大唐的诗人们也没有躲过这场浩劫,李白、杜甫、岑参等诗人们的结局如何?一、王昌龄王昌龄,生于698年,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进士,担任过秘书省校书郎、江宁丞、龙标尉等职。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更多
李隆基与李亨父子的权力博弈
...。最终的李亨选择了逼迫李隆基退位,至德元载,李亨于灵武城南门城楼登基,改年号至德,唐玄宗自动被逼下位成太上皇。李林甫,早日除掉李亨。可惜,自己一念父子之情,却换来凄凉下场。李隆基最后六年是在冷宫软禁中...……更多
李白与高适:唐代文人的不同命运与选择
李白与高适同为唐代的著名诗人。李白出生在公元701年死于762年,高适出生在公元704年死于765年,两人的生卒年几乎相差无几,且经历的时代也几乎相同,特别是两个人都没有科举身份,但又有极强的功名心和政治抱负,喜谈...……更多
唐玄宗年过76了,儿子唐肃宗为何还送给他100名宫女
...击安禄山的叛军。他自己则留在灵武,监督后方的军事和政治事务,同时派遣使者与各地的节度使和藩镇联络,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唐朝大军沿着渭水而下,一路所向披靡,叛军无力抵挡。官军进至长安西,于香积寺北遭遇...……更多
李白与高适,同为唐朝一代诗人,人生却有截然不同的结局
李白和高适都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生于公元701年,卒于公元762年,高适生于公元704年,卒于公元765年。他们的出生日期和去世日期几乎相同,经历的时代也几乎相同,尤其是他们都没有科举资格。但他也有强烈的名誉欲望和...……更多
唐朝马嵬坡兵变是谁主导的
...坡兵变的主要目的是逼死杨贵妃吗?并不是,杨贵妃只是政治与权力的牺牲品而已。我们来看一下马嵬坡之变都发生了什么,并且看看其中的动机是什么?明面上马嵬兵变的始作俑者——陈玄礼龙武军统领陈玄礼,他负责保护唐玄...……更多
杨贵妃与唐玄宗:一段爱情引发的王朝兴衰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一首清平调写出了杨贵妃的风姿,也展现了那个时代的辉煌。历史上的唐玄宗李隆基,开创了大唐最繁盛的时代——开元盛世,但这也是唐朝进入由盛转衰的转折时期,因此有人也...……更多
李隆基的悲喜人生:开创盛世与晚景凄凉
...”大戏不断公元756年,在各方将领的支持下,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为帝,将远在蜀地的李隆基称为太上皇。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在蜀地的李隆基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太上皇,还在发布诏令准备授予李亨“兵马大元帅”的官...……更多
...平叛。这件事直接导致李隆基、李亨父子分道扬镳,李亨灵武称帝。可以说,这群老百姓就是改变李亨命运的“幸运星”,请问大唐的普通百姓哪来的远见卓识?从郭从谨的进谏,到马嵬驿之变,再到百姓阻拦,这些事件都那么...……更多
聊聊唐代宗李豫的最后一天
...李俶也赞同三弟。于是李亨和李隆基分道扬镳,来到甘肃灵武,重振河山。李倓英勇善战,一天战斗数十次,血染铁衣,深得军心。李亨称帝后,想让李倓当天下兵马元帅,但是李辅国却提议,让李俶担任此职。李亨说,李俶都...……更多
唐肃宗为什么不立张皇后的儿子为太子,却立庶子李豫?
...原,寻找光复河山的机会。李亨和唐玄宗分开之后,北上灵武,准备组织对抗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力量。张良娣挺着大肚子,每次留宿,都挡在李亨的面前。李亨于心不忍,说:抵御敌人,不是妇道人家的事,你不必总在我前面挡...……更多
张志和的传奇人生:从宫廷到江湖的转变
...子”。天宝十四载,安禄山起兵反唐,张志和随李亨转战灵武一带。次年,唐玄宗奔蜀,李亨于灵武即位,是为肃宗。张志和从龙征伐,与舅舅李泌常在肃宗左右备问,颇受器重,官至正三品。然而,就在张志和仕路看好的时候...……更多
唐玄宗的荣辱与衰落
...标。与此同时,他们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责任。权力的漩涡将他们吞噬,高高在上的地位让他们渐渐忘记了亲情与家人的温暖。在这个宫殿中,殿堂之上,权谋纷争,兄弟之间,尔虞我诈,即便是亲情也不免被政治的阴云所掩...……更多
唐玄宗李隆基的晚年有多凄凉
...基的生活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757年,他的儿子李亨在灵武称帝,建立广德政权。而他自己,这个不到十年前还权倾天下的皇帝,也轻轻放下了手中实权,成为了“太上皇”。收到李亨登基的消息时,李隆基正带领一小部分随...……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李渊在内宫深处居住,他不能随意走动,也不可能随便外出,换言之,李渊是被变相地软禁起来。李世民必定会满足老爹的一切需求,但就是不能让李渊瞎转悠
2024-06-28 20:17:00
更为重要的是,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
2024-06-28 20:20:00
公元219年,关羽受封上将军,假节钺。或许是因为关羽在受封上将军时得到了刘备的授意,或许是关羽想借助刘备击败曹操,自立汉中王后的声势
2024-06-28 20:21:00
宫里很多宫女遣散走了,自己住着也憋屈,往事历历在目,于是李渊想离开皇宫,脱离李世民的阴影:“高祖以弘义宫有山林胜景,雅好之
2024-06-28 20:18:00
但炎帝与黄帝的关系却迷雾重重,其中谜团之一是炎帝与黄帝爆发过阪泉之战,说明两人是同一时代之人,且当时黄帝功绩超过炎帝。《国语·晋语》记载
2024-06-28 20:19:00
李林甫当了19年的宰相,权倾朝野,霍乱朝纲。李林甫曾建议唐玄宗派御史到各地巡查,而派出去的人都是李林甫的心腹,这些御史们在外地见到李林甫不喜欢的官员
2024-06-28 20:24:00
关于李林甫,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评价他“口有蜜,腹有剑”,从而诞生一个成语——口蜜腹剑。一个唐朝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2024-06-28 20:23:00
在我国历朝历代中,北齐仅存活二十八年,是非常短命的朝代,不过就是这二十八年,都与一位传奇女性密切相关。这位女性本是达官贵人家的娇女
2024-06-28 20:25:00
关羽在樊城之战中的表现还称不上亮眼,毕竟水淹七军不过是天灾,当时关羽并没有引汉水淹曹魏七军,导致于禁大军被淹,这其实不过是汉水暴涨溢岸导致的
2024-06-28 20:22:00
为了不错过缘分,她很快便打听来了小兵的名字和身世,高欢,因为家族犯罪牵连,被发配充军来到边镇。娄昭君也知道高欢与她门不当户不对
2024-06-28 20:26:00
汉文帝年间,国家缺少精通《尚书》的人才。齐国有个伏生,精通尚书,但年龄太大,太常就派晁错去跟其学习,晁错学成归来,拜为太子舍人
2024-06-28 20:30:00
史料记载:“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適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
2024-06-28 20:30:00
晁错本就在太子府任职,深受汉景帝刘启信任,汉景帝即位后,晁错被任命为内史,很多国家律令都是有晁错来定。史料记载:“错又言宜削诸侯事
2024-06-28 20:30:00
另一方面,张裔(165年-230年),字君嗣,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
2024-06-28 20:32:00
曹操当初能够削平诸侯,一统北方地区,除了手里的军队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有皇帝汉献帝。由于将汉献帝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曹操打着汉室的旗号征伐异己
2024-06-28 20: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