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如果李隆基狠下心保杨玉环的话结局会怎样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02 19:4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以李隆基的聪明断然不会做出如此不理智的事,如果真的这么做了,那将是大唐帝国一场灾难,李隆基最好的结果就是当傀儡。

首先我们要认清一个事实:马嵬驿之变的核心人物并不是陈玄礼,而是太子李亨,陈玄礼和李辅国是最重要的执行人。事变所针对的目标也绝不是杨贵妃,而是李隆基。

马嵬驿之变的导火索是杨国忠的“自杀式行为”。

那天,一行人经过两天的急行军抵达马嵬驿。由于仓促出行,所带的粮食根本不够,沿途的地方官员听到长安即将沦陷的消息也纷纷弃官出逃,没有人给他们提供后勤保障。靠杨国忠买来的几块胡饼,以及沿途百姓进献的粗茶淡饭,皇子皇孙们捞了个半饱,士兵们却饥肠辘辘。

眼见长安那边烽火四起,自己的亲人们即将落入叛军之手,禁军将士们却被迫抛妻别子,这份绝望之情痛彻心扉。谁造成的这个局面,杨国忠呗,于是将士们看到杨国忠眼睛里就忍不住直冒火。

偏偏杨国忠对自己的处境浑然不知,还吆五喝六抖宰相的威风。该着他命绝,由于得不到食物,杨国忠被一群胡人使者围住,扯巴上了。这群使者也够倒霉的,到富得流油的大唐出了一趟差,不光没拿到差旅费,还被迫跟着当了流浪汉。

杨国忠又不是孙悟空,变不出粮食,于是双方拉扯起来。禁军中有机灵的人高喊:杨国忠勾结胡人要造反!

杨国忠根本没意识到这句话的杀伤力有多大,他居然怒斥禁军:你们想学安禄山吗?反了你们的……

于是双方争吵起来,士兵们围住杨国忠,指责他就是“国贼”。这时候杨国忠但凡有一丝冷静的话,就应该服软安抚士兵,这家伙却摆架子、抖威风。

争吵中,一个叫“张小敬”的士兵弯弓搭箭射中杨国忠的马(原来张小敬不是“不良人”)。这一箭射醒了杨国忠,也引爆了禁军将士们的怒火,于是众人一拥而上,将杨国忠剁碎了。

大火烧成了烈焰,士兵们一不做二不休,又将御史大夫魏方进,以及杨国忠的妻儿、杨家姐妹及其儿子们都杀了个光光。紧接着他们围住了李隆基的行宫,事态岌岌可危。

紧急关头,李隆基赶紧宣布,杨国忠死有余辜,将士们无罪,企图化解危机。岂料,陈玄礼却告诉李隆基:如果不杀了杨贵妃,将士们担心会遭到报复,请陛下割爱。

李隆基强按怒火:“贵妃何罪之有?”然而,他不杀杨贵妃士兵们就不答应,惹急眼了,备不住他们就冲进来啦!

京兆司录参军韦谔为了劝唐玄宗,磕头磕得满脸鲜血。高力士也心急如焚:陛下,贵妃固然无罪,但将士们杀了杨国忠,而贵妃却依旧侍奉左右,他们怎么能去安心呢?陛下要冷静,将士们的安全就是您的安全啊。

高力士的话说得够明白了:如果你固执己见,士兵们杀了你一点都不意外,看着办吧!

事件到这一步,已经变成了在杨贵妃和李隆基之间二选一的选择题,这个答案难选吗?于是杨贵妃被缢杀于佛堂。

所谓“士兵哗变”,背后肯定有组织者,这个人一定是陈玄礼。那么,作为皇帝的亲信,假如李隆基不答应处死杨贵妃,陈玄礼真的敢弑君吗?

如果单看事件经过,这个问题真不太好回答,所以我们需要刨根,看清“马嵬驿之变”背后的事,才能做出相对理性的判断。我们想要问的第一个问题是:马嵬驿之变真的就是“士兵哗变”吗?

吊诡的细节暴露了事变的本质

从杨国忠被杀的突然性来看,这绝不是偶发事件。事发后,士兵们的行动出奇地一致,这也表明,这是一场目的性很明确的有组织行为。

陈玄礼的举动也不合常理,按理来说,自己的部下哗变,他应该很惊恐,赶紧去协调。事实上,他仅仅是代表士兵向唐玄宗施压,而不是针对士兵,这就表明他的意愿跟士兵们是一致的。

其实,事变前还有一件吊柜的事,有个叫郭从谨的老人,竟然用严厉的言辞批评了唐玄宗。很显然,这位凭空出现的老人对朝局非常了解,见解也非常深刻,请问哪个乡野百姓会对朝廷的机密了解的这么透?

时间结束后,当唐玄宗一行离开马嵬驿时,又突然冒出一群百姓,他们拦住了李亨的去路,要求他留下来组织平叛。

这件事直接导致李隆基、李亨父子分道扬镳,李亨灵武称帝。可以说,这群老百姓就是改变李亨命运的“幸运星”,请问大唐的普通百姓哪来的远见卓识?

从郭从谨的进谏,到马嵬驿之变,再到百姓阻拦,这些事件都那么丝滑地融合在一起,成为改变大唐帝国上层权力结构的事件,如果非要说它是偶发事件,打死我也不信。

史学界普遍认为,这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针对唐玄宗的夺权行动,核心人物就是太子李亨,李辅国是操盘手。

那么,陈玄礼为何会背叛唐玄宗呢?其实不难理解,此时长安已经沦陷,唐玄宗的昏庸表明他已经不再适合掌权,否则大唐根本没有重生的机会。陈玄礼洞悉了这一切,他忠于唐玄宗,更忠于大唐帝国,在大义和小义之间,他选择了大义。

事后,陈玄礼并未追随李亨,帮李亨放单飞已经达到了他的目的。为了表达他的忠诚,他依然追随唐玄宗入蜀,将自己的生死付之于外,所以,这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

可问题是,跟唐玄宗夺权,杀了杨国忠就足够了,为何一定要杀了杨贵妃呢?

除了高力士解释的内容外,我觉得还有一点很重要:摧毁唐玄宗的自信,让他第二天不再固执己见。

我们做个假设,如果在杨贵妃的事件上唐玄宗赢了,那么第二天面对老百姓的阻拦,李亨能轻松地留下来吗?应该不会,因为唐玄宗是个权力欲望很强,自信心很强的人。

杨贵妃的死严重打击了唐玄宗,让他意识到自己的皇权已经崩塌了,如果他逆势而为,连老命很难保。面对一个脊梁断了皇帝,李亨的下一步计划才更容易实施。

李隆基真的敢硬保杨贵妃吗

题干所说的“假如”其实不可能发生,也就是说,李隆基是不可能保杨贵妃的,这不仅仅是为了保自己的命,而是李隆基一眼就看穿了事件的本质。

唐玄宗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又是个极其聪明的人,他怎么可能看不透马嵬驿之变背后的那双手呢?

如果他非要保杨贵妃,这就等于向外传达了一个信号:我是皇帝,谁也别想挑战我的皇权。

事情一旦到这一步,就意味着双方撕破了脸,不光唐玄宗本人的生命受到威胁,李亨也一定会强行杀了杨贵妃。

马嵬驿之变前,李辅国的计划一定得到了陈玄礼的认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如何处置唐玄宗。

我个人猜测,按李亨和李辅国的意图,马嵬驿就是唐玄宗禅位的地方,假如唐玄宗反抗就会遭到软禁,乃至杀害。

但这个方案陈玄礼绝不会答案,他可以帮李亨获得自由,但绝不可能允许唐玄宗遭受人生的伤害,这才有了后来的父子俩分道扬镳。

杨贵妃的死一定是双方妥协的结果,否则李亨脱不了身。可以说陈玄礼已经做到了最大的努力,以他对唐玄宗的了解,这位聪明、理智的皇帝绝不会因为做无用功,也不会因为私爱毁了江山社稷。

假如李隆基犯糊涂会发生什么

我们再退一步,假如李隆基真的犯糊涂,非要保住“亲爱的”,陈玄礼会杀了他吗?

我觉得杀了他倒不至于,但这肯定会引发一场灾难性的后果!

面对这种情形,李亨肯定要控制住父亲,将他软禁,逼他禅位,否则大唐帝国必然走向分裂和内战。

这一点不难达成,李亨和陈玄礼也一定做好了这个预案,真正麻烦的是,那些皇子皇孙,以及朝中的大臣们如何站队。

马嵬驿就是个巴掌大的地方,很多信息瞒不住,一旦唐玄宗被软禁,李亨虽然马上就能接管皇权,但不代表别人都认可。

一个没有合法手续的皇帝,一定会引发动乱,尤其是在国破家亡、人心离散之时。到那时,父子不能全、兄弟断手足、君臣劳燕飞,大唐基本上就算死了一半了。

李亨唯一的机会就是如何能在这种情况下排除杂音,获得大家一致拥戴,并且屏蔽掉唐玄宗的负面影响。

我个人认为,唐玄宗不会糊涂到这种程度,这是一个爱美人更爱江山的君王。李亨如果能复国,就等于帮他洗刷了屈辱,他怎么可能如此失智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3 06: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太子李亨为什么要篡位呢?
...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看似李亨篡位很不道德,但参照唐玄宗对前任太子、几个儿子的态度,李亨这样做估计没有人会指责他。李亨,风流的才华皇帝李隆基的第三个儿子,李亨的生母和李隆基是
2023-06-27 11:37:00
李隆基和李亨之间有什么恩怨
...、提倡文教的一代明君李隆基,而开元之治晚期的时候,唐玄宗李隆基却失去了当年的智勇与英睿。年过五旬之后,他误信佞臣奸党、生活奢靡腐化,导致了朝政疲敝、臣子反叛、武将弑妃、亲信被
2023-07-03 22:18:00
很多人将我国历史上的唐朝称为“脏唐”,这是为什么呢
...治也是在李世民去世后才将武则天纳为后宫的。可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比李治更“脏”,他居然敢将自己的儿媳妇儿纳为后宫!亲手给自己的儿子戴了一顶“绿帽子”。那么,唐玄宗李隆基不顾人伦
2024-04-10 20:05:00
李瑁如何忍受夺妻之恨没有反击过
...之姿,倾国倾城。其中的杨贵妃大家一定耳熟能详,他和唐玄宗李隆基之间可歌可泣的爱情让人为之感慨,《长恨歌》全篇就详细地描述了玄宗与杨贵妃如胶似漆的感情。但是有一点为人诟病的就是
2023-07-25 20:52:00
李隆基晚年生活是什么样的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仓皇出逃,著名的开元盛世,就此落下帷幕,而强盛的唐朝也由此由盛转衰。四大美人之一的杨玉环也在马嵬坡上香消玉殒,命丧黄泉。而作为主人公之一的唐玄宗
2023-05-31 14:31:00
陈玄礼发动马嵬坡之变,为什么能活到善终?
...殍遍野,家家户户门前挂白幡。然而安史之乱爆发初期,唐玄宗与宰相杨国忠、宠妃杨玉环,以及一干禁军从长安慌不择路的准备逃向巴蜀。行至马嵬坡时,天策军大将军陈玄礼纵容属下斩杀奸相杨
2022-12-17 12:54
李隆基的悲喜人生:开创盛世与晚景凄凉
历史书中的唐玄宗李隆基容貌俊美、精于六艺,在自己的壮年开创了“开元盛世”,使整个唐王朝走向鼎盛,我们却很少知道,晚年的李隆基在经历了臣子发动安史之乱、将领逼迫赐死爱妃、被亲生儿子
2023-11-11 07:46:00
唐玄宗与杨玉环:爱与权力的交织
公元737年,失去宠妃武惠妃的唐玄宗李隆基听说儿子李琩的妃子杨玉环美貌绝伦,心中动了歪心思,可杨玉环毕竟是他的儿媳,李隆基也无法厚着脸皮向儿子讨要,但没过多久,李隆基就想出了一个
2023-09-21 20:00:00
杨贵妃为何会惨死马嵬坡?杨玉环的悲剧,其实就是李隆基造成的
...世民用贞观之治创建而来的坚实基础。而作为后世子孙的唐玄宗李隆基,更加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将大唐荣耀之世开启至最高境界,成为了抛物线的最顶端。那时候的大唐,是多少国度为之崇拜的
2024-10-22 19:0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