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李白与高适:唐代文人的不同命运与选择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10 08:37:00 来源:戏说三国

李白与高适同为唐代的著名诗人。

李白出生在公元701年死于762年,高适出生在公元704年死于765年,两人的生卒年几乎相差无几,且经历的时代也几乎相同,特别是两个人都没有科举身份,但又有极强的功名心和政治抱负,喜谈王霸之略。

然而,综观两人的一生,由于各自的见解和活动范围不同,安史之乱彼此人生歧路南北,竟变成了对立面,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高适颇得唐玄宗、肃宗、代宗的垂爱,为肃宗朝建立了功勋,晋爵封侯,而李白虽曾荣耀一时,但终被玄宗逐出朝廷,终身坎坷,最后因从永王“谋反”,成了肃宗朝的罪人。

李白与高适:唐代文人的不同命运与选择

《旧唐书·高适传》说,有唐一代,高适作为一名诗人,同时更是在政治上唯一取得成功的人。

李邕作为唐朝一位极负盛名的文学家,出身江夏李氏,博学多才,少年成名。起家校书郎,迁左拾遗,转户部郎中,调殿中侍御史,迁括州刺史,转北海太守,史称"李北海"、"李括州"。他不仅是一位敢于直言的谏臣,同时也是一位“重义爱士”的人。

开元十四年,五十三岁的李邕在洛阳寻识十五岁杜甫,说明杜甫得到了李邕的垂爱。李白曾在开元八年在渝州拜见过李邕,然而不仅没有受到李邕的重爱,反而受到了轻视。李白一气之下写了一首诗《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上李邕》一诗体现了李白为帝王“辅弼”的政治热情和抱负。李白是一位自我意识极强的人,常以管仲、晏婴、诸葛亮、张良、乐毅、谢安等历史人物自喻,把他们当作学习的楷模。诗中李白讲: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霄云外。即使待到风停下来,其力量之大仿似能将沧海之水簸干。世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豪言壮语皆冷笑不已。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少年人啊!

难道真是李邕不爱才吗?

反观李邕对待高适,却完全是另一番情景。李邕与高适初交于天宝元年,六十八岁的李邑任灵昌太守,高适也已四十多岁,正处于“越在草野,才能无为”的时期。李邕与高适书信往来,互赠诗作,高适称李邕为“知音”。高适希望得到李邕的援手而获得高官。可见高适的为人处世高于李白。

天宝三年秋天,因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玄宗疏之。于是,李白离京与杜甫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访道求仙。他们在这里遇到了高适。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高适为李白总结了失败的原因,在敬仰之中颇有微词和规劝之意。

哥舒翰,复姓哥舒,安西龟兹(今新疆库车)人,突骑施族。哥舒翰在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帐下,深得赏识,石堡城之战,打败吐蕃,取得大捷,开疆拓土,屡建功勋,迁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太保,进封凉国公,迁河西节度使,封为西平郡王。

李白与高适:唐代文人的不同命运与选择

对石堡城之战,李白作《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

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万里浮云卷碧山,

青天中道流孤月。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

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水峥嵘。人生飘忽百年内,

且须酣畅万古情。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

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

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

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鱼目亦笑我,

请与明月同。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

折杨皇华合流俗,晋君听琴枉清角。巴人谁肯和阳春。

楚地由来贱奇璞。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

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曾参岂是杀人者,

谗言三及慈母惊。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

孔圣犹闻伤凤麟,董龙更是何鸡狗。一生傲岸苦不谐,

恩疏媒劳志多乖。严陵高揖汉天子,

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

韩信羞将绛灌比,祢衡耻逐屠沽儿。君不见李北海,

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

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

其中写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其谴责和否定态度显然。而王维曾作《送高判官从军赴河西序》,对哥舒翰竭尽歌功颂德。高适身在哥舒翰的幕府,在其所有寄赠哥舒翰及其幕下的诗作中,也都称颂哥舒翰的功德,并称哥舒翰为“知己”。可见,对石堡城之战和哥舒翰人品的评价,李白与高适的看法褒贬不一,形成极大的反差。

石堡城是唐与吐蕃交界的军事要地,属于唐朝的疆土,但吐蕃屡屡进行侵略和骚扰,当地百姓苦不堪言。哥舒翰指挥的石堡城之战,虽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一举收回了被吐蕃侵占八年的石堡城,恢复了国土,为唐朝建立了巨大功勋。而李白在诗中否定哥舒翰的防戍之功,这不能说不是李白政治见识上的短板和偏激性。

李白与高适:唐代文人的不同命运与选择

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史思明的安史之乱爆发,唐朝至此由盛而衰。

在这场战乱中,李白与高适都力主平叛、拯救大唐危亡,但在如何平叛救亡上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洛阳失守,唐玄宗命令皇太子李亨统兵东讨,以永王磷为山南节度使。此时的高适伴随兵马副元帅哥舒翰为守憧关。而李白却急忙派人去鲁中接子女南来,自己往宋城接妻子宗氏,以躲避战乱。

哥舒翰潼关失守,高适逃亡长安。唐玄宗西逃,高适策马追赶用了十一天才在河池郡觐见到了玄宗,上奏《陈潼关败亡形势疏》,指出哥舒翰的身体不堪守战,监军不恤军务,后援军不相互救援是潼关失利的原因,并提出今后的治国方向。高适虽慷慨激昂,但又是很得体的,一针见血地主张被玄宗所接受,显示了在关键时刻所具有的政治才干。玄宗对高适十分赞赏,升任他为侍御史、谏议大夫,赐排鱼袋。

此时的李白,并未追随玄宗到四川,而是往来于当涂、漂阳、宣城等地之间,虽有报国之心,但情绪很不稳定,没有什么治乱良策,更不敢向玄宗献策。特别是对平息安史之乱严重缺乏信心,这大概是李白性格薄弱的一面。

公元756年7月12日,至德元载,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史称唐肃宗,尊玄宗为太上皇。

李亨的灵武继位,多少有点夺权的性质,但在生死存亡之际,玄宗作为一个弃战逃跑的皇帝,人们对其失望至极,翘首期待一位敢于挑起抗战重任的新皇帝。李亨的即位意味着重振朝廷,抗击叛军,收复两京的开始新局面,具有号令全国、激动斗志的巨大作用。

然而就在李亨即位后的第四天,为了反击肃宗,玄宗恼羞成怒之余,7月16日发布“诸王分镇”,诏告天下,以李亨为天下兵马元帅,永王李璘、长沙太守李舰为副元帅,共同勤王。“诸王分镇”是玄宗的一项重大失策。高适认为此事极为不妥,肃宗与永王李璘之间的矛盾会造成政局的不稳定。事后的发展也证实了高适的先见之明。高适以“父子争权不利于平叛”的主张由此获得肃宗的好感。

与此相比,李白对“诸王分镇”远不如高适看得深远,贸然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永王李璘垄断了江淮租赋,招募勇士数万人,担任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使及江陵郡大都督,掌管长江中游的军政大权,拒绝肃宗的命其来蜀的诏令,密谋占据金陵谋反。肃宗急忙召集高适商议,高适认为永王李璘必败。于是肃宗任命高适为淮南节度使,消灭永王李璘在扬州。玄宗下诏降永王李璘为庶人,徙置房陵。

至德二载正月,永王李璘率舟师东下。这时,李白正携夫人宗氏隐居庐山屏风叠。他可没有高适那样的政治阅历,看不出永王李璘阵营背后的政治险恶。于是在永王李璘三次派人至庐山征聘李白入幕府下,尽管对应征之事有些顾忌,虽然宗氏也多加以劝阻,但功名心极强的李白,在推脱两次后,说服宗氏,还是应征了,非但应征,他还在《赠韦秘书子春》诗中将韦子春比作张良,将自己比作商山四皓中的绮里季。就这样,李白便把自己放到肃宗朝廷与高适的对立面上去了。

李白入幕府后,在永王李璘的楼船受到热情欢迎后,情绪又顿时高昂,即作《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一诗:

月化五白龙,翻飞凌九天。

胡沙惊北海,电扫洛阳川。

虏箭雨宫阙,皇舆成播迁。

英王受庙略,秉钺清南边。

云旗卷海雪,金戟罗江烟。

聚散百万人,弛张在一贤。

霜台降群彦,水国奉戎旃。

绣服开宴语,天人借楼船。

如登黄金台,遥谒紫霞仙。

卷身编蓬下,冥机四十年。

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

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

愿与四座公,静谈金匮篇。

齐心戴朝恩,不惜微躯捐。

所冀旄头灭,功成追鲁连。

其中写道:“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齐心戴朝恩,不惜微躯捐。”表明自己跟随永王李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平叛救国。遗憾的是,他并没有认识到“诸王分镇”的不合时宜,以及永王李璘的谋反割据之心。在这之后,李白又作《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在对永王李璘进行颂扬,给人以与永王李璘“割据之谋”的涉嫌之感。

高适传缴平叛,永王李璘部下纷纷反戈,然而李白却没有离开永王李璘的幕府。是他未收到“传缴”还是收到了传缴”而并不醒悟?无论怎样,李白失去了自我救赎的转机。

永王李璘溃败丹阳后,李白仓皇西逃,最终被陷于浔阳狱中。

在狱中,李白曾希望得到高适的援手,但出于种种原因,又不便直接陈情求助,写《送张秀才从军》、《送张秀才竭高中承》诗二首。但是高适并没有理会李白,更没有向李白伸出援手。李白对于高适的不理会态度极为义愤,连续写下《万愤词投魏郎中》《君马黄》《箜篌谣》,感叹自己被陷而轻托朋友。李白所信奉是侠士精神,士为知己者死的做人准则,求援高适无果才真正明白张耳与陈余、萧育与朱博终于决绝的道理。

秦末汉初之际,张耳和陈余是忘年之交,初期相互扶持,在反秦军队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受章邯攻赵事件的影响而决裂,最终两人刀兵相向,成为一个失败的生死之交的典型。

汉朝萧育小时候和朱博为友,长安有句俗语说:“萧育、朱博结绶交好,王阳、贡公弹冠相知”。他们相互举荐以致显达。后来萧育和朱博有嫌隙,不克不及善终,后世以为交朋友是件难事。

李白与高适:唐代文人的不同命运与选择

此时的高适,见证了哥舒翰的陨落,深知政坛的险恶,在救李白一事上沉默了。或许是避之不及,或许是无暇顾及,或许是高高挂起。

高适的人生追求虽然包含着经世济民的愿望,然而与李白的人生理想还是有一定距离的。由于长期穷困潦倒,有“以求丐取给”的生活经历,他对富贵的向往十分强烈。他曾经直截了当地说:“家贫羡尔有微禄”“吾子十年后,季子多黄金”“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他与李白初识时,李白刚由翰林院被赐金还山,加之其傲岸的秉性以及与李邕的不愉快关系,故不能够互引为知己。所以,对李白入狱作壁上观,不足为奇。

后来,李白经崔涣和宋若思援救出狱后,加入了宋若思的幕府,但不久又被流放。

这次流放的原因是因为写了《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为宋中丞自荐表》。在诗中李白提出以西晋“永嘉南迁”为例,劝说肃宗迁都金陵,这无异于要朝廷放弃两京和北方半壁河山,就当时局势而言,不存在“永嘉南迁”的危机,李白迁都金陵的主张极其的荒谬,触犯了肃宗。同时李白还将肃宗比作儒弱无能的汉惠帝,而把自己比作商山四皓,更是对肃宗是亵渎与侮辱,将李白流放夜郎。

而高适在淮南节度使任作《贺安禄山死表》:“即当总统将士,凭恃威灵,驱未尽之犬羊,覆已亡之巢穴。”体现了主张消灭叛军、收复北方的必胜信心。相对比而言,李白是一种对彻底平叛信心不足的思想。

高适出任彭州刺史,恰逢李白夔州遇赦。李白放舟大江,先到江陵但无耽留,随即顺流而下到了江夏。彭州(今四川彭县)地处成都西北邻,相距不足四十里。南距李白故里所在绵州不足百里。李白要返归故乡,成都是必至之地。彭州虽非必经之地,但彭州与成都近在咫尺,李白、高适的相遇几不可免。

两人相见,李白将以何辞自解?高适并没有成为李白的宿怨或仇人,然而高适昔日的冷落刺激并伤害了李白的自尊心。李白选择了绕道而行,避而不见。

随后的几年间,高适因直言劝谏,被贬官太子詹事,随后先后担任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平定了梓州刺史段子璋、西川兵马使徐知道的叛乱。在唐玄宗、唐肃宗相继去世之后,高适被任命为剑南节度使。他重回节度使高位,但并不长久,仅仅主掌一方10个月,就因为辖下松、维、保三州被吐蕃攻陷,而被严武取代,回京后因其军功与高龄迁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进封渤海县侯,并于回长安后的第二年便去世了。

“世事遇合变幻,穷通成败,虽有关机缘气运,自有幸与不幸之别,但归根结底,总是由各人本来性格而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0 12:45:4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这部创造历史的杰作,再提提意见
...万里》以唐朝安史之乱后的朝野内乱为背景。三镇节度使高适在抵抗吐蕃军队入侵的战斗中身陷危局,朝廷却派特使来审讯他与诗人李白的关系。故事由此双线展开:一条以高适的回忆视角讲述他与
2023-08-31 00:50:00
长安三万里:贬低李白、赞扬历史上的反派,电影编导你读过历史吗
...向前来传旨的太监讲述了自己年轻时的往事!老将军名叫高适。先祖也曾经是大唐的高官显贵。但是,到了自己这一代,已经沦落为平民!父亲病逝之后,自己家中已经一贫如洗!为了振兴家族,高
2023-08-09 17:24:00
高适:青年不得志,晚年人生开挂封侯
...世称为杜工部。第二年,就解除了了职务,归隐草堂了。高适、李白和杜甫的“失意之交”李白和杜甫的不得志,其实是唐朝很多诗人的缩影。真正说到大诗人得志显达者,其实唐朝只有一人,那就
2024-04-14 18:53:00
暑期档黑马,满足了我对大唐盛世的幻想
...》将大唐画卷延伸到了祖国万里河山:西长安,南扬州,高适的商丘梁田,孟浩然的襄阳……它给长安城祛了魅,甚至差些给盛世王朝祛了魅。一切的起点,得从两个远居朝堂之外的穷小子讲起:江
2023-07-10 13:48:00
...只是少数,大部分人只能在失败后另寻出路或韬光养晦。高适就属于后者。很多人都说,高适是唐朝诗人的榜样。这种说法没有错,只是这里的榜样并不是指文学艺术方面,而是指为官之道。高适的
2024-06-01 06:03:00
高适:从落魄诗人到名将,不屈不挠的人生
...龄并没有必然联系,它更多地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和热情。高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百无一用的前半生,几度落榜高适所生活的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无可辩驳的诗歌盛世。李白、杜甫、王维、孟浩
2024-01-21 19:46:00
重回群星闪耀的大唐风华——《长安三万里》
...,以六十年的时间跨度书写了一部大唐史诗,也是一部揽高适、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贺知章、王昌龄、李龟年、张旭等唐代贤才于一卷的大唐文人影集。影片创造性地以老年高适为视角,回
2023-07-08 20:53:00
...不同以往主人公式的讲述方式,这部电影以大唐边塞诗人高适的视角,用旁观者力求客观的身份,追忆式地铺开他与李白跨越数十年的友谊与交往,为观众展现一个有血有肉、立体鲜活的文人形象。
2023-07-19 21:50:00
《长安三万里》:你心中的锦绣,总有脱口而出的一天
...在《长安三万里》找到。《长安三万里》主要讲了李白和高适这对朋友的不同人生路。在我看来,他们的人生之路都是自己的选择,选择没有对错之分,承担选择的后果就好。01天生我材必有用,
2023-07-22 23:3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