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东北满族:别样的端午节
满族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五月节”,满语“孙章阿以能以”,与汉族的端午节略有不同。端午节的来源在汉族有五说,即纪念屈原、介子推、伍子胥、汉代苍梧太守陈临和纪念曹娥说,满族人比较重视纪念曹娥说。曹娥的...……更多
在清朝,如何判断一个女子是满族还是汉族
...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二个大一统政权。满清政权建立以后,满族人便成了皇族。朝廷为了区分满人和汉人,也有一种特别的区分方式。尤其是清朝女子,一眼就能判断出这个女子是汉族还是满族。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清军入关以后...……更多
清朝是怎么分辨出女子是满族人还是汉族人?
...朝是少数人建立起来的。在1644年的时候汉族人的地位和满族人的地位还是有所差别的,那么清朝的时期,人们怎么分辨女子是汉人还是满人呢?现在我来给你们讲一下。清朝的时候,满族成为了统治阶级,在很多方面都有影响...……更多
满族统治的大清王朝,为何最后被汉文化同化了?
清朝时满族统治的王朝,为何最后被汉族文化同化了?清朝的政权是由满族人建立的,清军在入关以前,是在东北一带生活的,清军自从进入到中原以后,只有皇室的那一部分人们是满族人,而民间的大部分人则是汉人。初来...……更多
这个词在清朝流行,必须是满族人才能使用
...清开国的时候当然与明朝的政策不同,其中一项就是只有满族人可以自称奴才,汉族人不允许这样自称,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看的电视剧中只有关于清朝的电视剧中才出现奴才告退等等的称呼,在其他朝代是不存在奴才告退...……更多
...避疫是端午节的原始主题。戴五色线、门口挂艾、菖蒲或艾蒿煎水洗浴、佩戴装有药草的香包等,这些节俗至今仍有着祛病消灾的目的。而与自然缘起并驾齐驱的,无疑就是人文缘起了。郦波介绍:“人文缘起就是纪念屈原、纪...……更多
清朝灭亡一百年后,现在还有成千上万的满族人,为何满语却消亡了
...,同时也是第二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按理说,满族人应该大力推广满文、满语。但是有意思的是,满族自己的八旗子弟都不愿意学满文、满语。时至今日,虽然满族人还有千万,但是会满文、满语之人却寥寥无几。这...……更多
嬿婉:被政治婚姻束缚的汉族公主,一生的悲剧与挣扎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主要由满族人统治。然而,在这个以满族为主导的皇室中,却有着唯一的汉族公主,她是孝庄太后亲生的女儿。然而,这位公主一直以来都只是被利用的工具,被安排为政治婚姻的牺牲品...……更多
历史上的清朝,到底是中华的正统王朝,还是外来的殖民政权?
...,展开了三次赛马权运动。这三项运动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满族高层勋贵和将军的生计问题。虽然说目的可以理解,但方法很难接受。记录显示,在圈地运动中,至少有十几万人直接或间接失去了清朝军队的手,数百万以下的平民...……更多
聊聊历史演变中的女真与满族
...当我们谈论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时,常常会提到女真族和满族。然而,这两个民族是否为同一民族,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历史的角度来探讨。女真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更多
为何只有清朝有那么多秘史
...多被人津津乐道的丑闻,是因为清朝有着它的独特之处。满族与汉族习俗不同,满族有一些不被汉族接受的行为要知道与明朝和宋朝的统治者不同,清朝的统治者来自关外,他们的风俗文化和汉族的风俗文化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更多
满族人是怎么来的?他们是如何统治中国的?
...只有三个民族建立了大一统王朝,分别是汉族、蒙古族、满族。其中,蒙古族、满族是少数民族。相对于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满族建立的清朝国祚更为长久,对现代中国人的影响更大。满族虽说是少数民族,但是在全国各地都有...……更多
...们的复国旧梦,于是纷纷携着家眷、钱财往东北之地逃。满族的老家在东北,对于他们来说,东北是故地,更是他们发家的龙兴之地。因此,他们坚信回到这里之后,会东山再起。不过后面的情况很多人也知道额,毕竟已经离开...……更多
多尔衮的传奇人生:从满族小弟到清朝大佬
...赢家。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传奇人生!小小满族男孩的梦想多尔衮,出生于1612年,满族的爱新觉罗家族,听起来就很高大上,对吧?小小年纪的他可不是什么“富二代”,而是跟着老爸努尔哈赤打江山的“小兵”...……更多
...迁徙,中原核心地带的人文环境更加融合。而在此期间,满族人也逐渐被中原文明所同化。当年明太祖朱元璋打开了海禁,启动了闪耀于全球历史之巅的郑和下西洋远航。可惜,明朝后期闭关锁国,无形中阻碍了民族大融合的进...……更多
满族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与贡献
满族是对中国历史有着极为重要影响的一个民族。现在的满族人在中国已经超过了一千万人。根据二零零零年的人口调查资料显示,中国国内的满族人总人数为一千零六十八点二三万人。这些满族人主要的居住地是在辽宁一带...……更多
清朝女性如何区分满汉?有个部位截然不同,看一眼就绝对不会认错
...是必要的。事实上,到康熙年间时,单从相貌上已分不出满族和汉族男性。不过要辨别一个女性是不是满族人却十分简单——只需要看她们的耳洞数量。这是女真人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习俗,满族女性从生下来那一刻起,就会立...……更多
满洲妃嫔、蒙古妃嫔和汉妃嫔在康熙后宫的地位与影响
康熙王朝的后宫是康熙王朝的后宫,除了满族之外,还有蒙古、汉族,满洲贵族的八旗贵妇,以及一些出身卑贱的满族女子。在历史上,后宫和前朝的关系一直都很好。满妃满族的妃嫔,指的是满洲人的妃子,是指满洲八旗的...……更多
长春博物馆开展端午节非遗传承活动
...举办了“博采‘粽’长薪火相承”端午节主题活动,李氏满族刺绣、鼎丰真七星粽制作、掐丝珐琅等多项非遗技艺体验,让非遗文化走进百姓生活。李氏满族刺绣是长春市非遗项目,其以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质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更多
...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令妃出身不好。清朝的统治者是满族人,所以满族人在清朝是比较尊贵的。虽然历史上记载令妃是魏佳氏,但是其实我们都知道她原本姓魏,是汉族人。一个由满族统治的天下怎么可能会让一个汉族女子...……更多
孙之獬:明朝末年第一大汉奸,剃发易服的倡导者
...着明朝旧装处理政务。突然有一天身为汉官的孙之獬穿着满族官服、剃成满族发型、堂而皇之的出现在朝堂上。当时汉族官员站一边、满族官员站另一边,孙之獬自然而然的站在了满族那边可当时满族官员自觉高人一等、看不起...……更多
满语究竟因何逐渐走向消亡呢
...,其实早在清朝中期满语就已经消失殆尽了,而到了如今满族有差不多几千万的人口,但会满语的却只有寥寥数人。要知道清朝灭亡距今仅仅只有不到120年的时间,满语究竟因何逐渐走向消亡呢?满语的衰落早在后金时期,即161...……更多
历史上复国的那么多,为什么反清复明最知名?
...火如荼的反清复明运动的起源。第一,强迫汉民剃头改用满族衣制。清廷领导者在听到攻占南京的捷报之后,就下旨让各处军民剃发,如果有不遵从的,军法处置。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实实在在严厉实行的。《南明史》书中...……更多
揭秘多尔衮:如何奠定清朝一统中原的基石
...年且军功显赫,而皇太极生前也一直做集权的努力,促使满族社会日益封建化,这就使得长子豪格成了竞争人选。正黄旗等其他两旗自然愿意让豪格当皇帝——可以保证他们地位的优越。于是他们都支持豪格,认为他军功多,才...……更多
清朝最特殊的官职,只能由满族人担任,掌管清朝龙兴之地
...入关,之后开始了在中原的两百多年的统治。清朝由于是满族人建立的,所以在建立之初对于汉人是极不信任。首先就强制汉人剃发易服,而且很多官职汉人都无法担任。在很多方面对汉人都有很大的限制。一直到乾隆时期,经...……更多
清朝时期,后宫的嫔妃为何会穿花盆底
清代花盆底鞋,又称旗鞋,是清朝时满族妇女穿的一种鞋子。提到后宫美人,大家可能会想到“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杨贵妃;或者脑海里浮现出白居易笔下的“美人挟银摘,一发叠双飞”;又或者是如宋宁宗般“...……更多
【地评线】东湖评论:在古诗词一起邂逅文化端午
...俗活动尽管千差万别,但主要习俗有“兰汤洗浴”“挂系艾蒿、菖蒲”“饮药酒”“吃粽子”“赛龙舟”等,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吃粽子”“挂艾草”和“赛龙舟”。而“屈原纪念说”,更为端午节增添了强大的文化内涵。在...……更多
明朝1亿人为何败给30万人的清朝?一锦衣卫道出缘由
...于到如今我国所保留下来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服饰都受到了满族文化的影响。那么问题来了,曾经叱咤全国的大明王朝为何会在仅仅26年之内就被清朝所打败?当然,每件事情都会有其两面性。战争失败的原因不过有两个:神一样...……更多
反复变节的四姓家奴陈名夏,顺治为何重用他
...能违心将陈名夏任命为汉族吏部尚书。可吏部选举权皆在满族吏部尚书手中(清朝实行双轨制,为了显示满汉平等,六部均设有满汉两位尚书,原则上地位平等,实际上以满为尊),陈名夏仅仅是附和签字而已。而被称为阉党余...……更多
...度显赫一时。在一次顺治朝会上,他竟敢剃去额发,留下满族特有的小辫,身着满族服装,企图混入满族官员之中。此举引起满汉官员的共同嘲笑和排斥,使他陷入两不相容的尴尬境地。此后,愤怒的孙之獬竟向清帝顺治提出了...……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夜幕降临,正定荣国府景区“一梦入红楼”沉浸式夜游项目接连上演,通过光影造景、演艺交互等多种形式,将《红楼梦》中的经典故事在亭台楼阁间生动再现,打造赏、游、学、玩的多维体验。摄制丨
2025-11-23 07:57:00
就在明天!“国宝”级画展亮相福州!
就在明天!下午2点!到福州画院,赏丹青国宝!福州人千万别错过!由福州市委宣传部、浙江大学、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福州特展”将于11月23日在福州画院举行
2025-11-22 14:09:00
两只羊隔着围栏打架,一只羊假装进攻诱骗对面的羊撞栅栏。
2025-11-21 13:36:00
非遗吉林 | 满族旗袍制作技艺
吉林满族旗袍东辽满族旗袍制作技艺是中式服装制作技艺的代表之一,其分布地域相对广泛,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和北京、天津、河北等北方主要满族居住地区
2025-11-21 14:25:00
三棱风帽俑
冬日的太原,寒潮骤至,北风凛冽,气温直逼零下。若穿越回1500年前的北齐晋阳,这刺骨寒风却是当地人们日常必须面对的考验
2025-11-21 18:33:00
五瘟神降服疫鬼图
今年年初,山西运城市盐湖区马家沟一处荒僻的冲沟断崖上,一孔不起眼的窑洞因文物保护员的偶然发现重见天日。这座被命名为马家沟瘟神庙的明清时期窑洞
2025-11-21 18:34:00
千年厨房重见天日
近日,在晋阳古城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处特殊的古代建筑遗迹。这座被称为“龟头屋”的建筑,据推测始建于一千多年前的五代十国时期
2025-11-21 18:34:00
元代太原民间的火葬
东山元墓出土的瓷钵(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据10月24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的山西财经大学东山校区五座元代墓葬发掘资料显示
2025-11-21 18:34:00
双塔寺明清佛像
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东方药师佛双塔寺,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初名永明寺,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五台山高僧妙峰(福登)和尚奉敕续建
2025-11-21 18:34:00
潍坊:文化学者把脉状元文化
鲁网11月21日讯(记者 王玉龙)冬日的阳光透过老槐树的枝桠,在青石板路上洒下斑驳的光影。状元胡同深处,一块块斑驳的砖石仿佛还在诉说着数百年前的科举佳话
2025-11-21 21:44:00
吴门文脉延绵,阳澄雅韵流转——“沈周茶画荟”第三辑举办
继阳澄湖畔两度雅集之后,近日,“沈周茶画荟”第三辑如期而至,由苏州市阳澄湖文化研究会组织邀请的昆山市以及相城区的10余位书画家齐聚湘城小学
2025-11-21 23:25:00
11月23日,“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福州特展”将在福州画院开幕,持续至明年2月10日。
2025-11-21 23:31:00
闽侯廷坪乡各村村干部为“宝藏山货”代言,你认识这些山货吗?
2025-11-20 11:25:00
鲁网11月20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邹城峄山。峄山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拥有多处著名楹联,既有源自秦代《峄山碑》的篆书集联
2025-11-20 13:55:00
鲁网11月20日讯靖海卫故城位于威海荣成市人和镇,是明代海防体系的重要遗存,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见证了抗倭历史与卫所文化的融合
2025-11-20 15: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