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端午节为何要互道“安康”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10 15:1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五月初五,时值仲夏,随着白天的时间越来越长,人们迎来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节。端午节究竟是从何而来?为何端午节要互道“安康”?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之外,还可以做什么?一般情况下,一天最多可以吃几个粽子?一起来看。

━━━━━

端午节为何要互道“安康”?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如今,一提起端午节,大家总会把它和屈原、龙舟、粽子等画上等号。然而据专家考证,早在屈原之前,端午节就已在各地广为流行了。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说,端午节,首先与我国的干支纪年法有关,“在中国四大传统节日里,端午、清明、中秋、春节,中秋是起源最晚的,大概是在隋唐的时候确立;春节是汉代;清明节和端午节起源都在先秦,是比较早的,清明节的起源和二十四节气有关;端午节的起源是和中国的干支纪年法有关。”

民俗学者、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来华介绍,古汉语中,“端”字可引申为开头、初始的意思,将五月五日称为端午,是指“初五”。古人通用天干地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五月为午月,“午”“五”同音,因此端午节又称“重五节”“重午节”。午日为“阳辰”,端午节也被称为“端阳节”,传统京剧《白蛇传》中就有“庆贺端阳”的戏词和剧情。

郦波解释,除了与干支纪年法有关,关于端午节还有两个缘起比较有名,其中之一就是自然缘起。

郦波介绍:“江绍原先生考证,端午节这个时候要鼓舞阳气。因为进入夏天之后,开始有阴邪秽毒之气,邪气始盛。中医讲,万病之源都是邪气,所以这个时候要扶阳气。端午端午,端者正也,午者阳也,就是‘正阳’。所以各种祭祀,其实是公共卫生,祭祀也是为了禳灾、辟邪,这是它的自然缘起。”

在自然缘起的视角下,消灾避疫是端午节的原始主题。戴五色线、门口挂艾、菖蒲或艾蒿煎水洗浴、佩戴装有药草的香包等,这些节俗至今仍有着祛病消灾的目的。而与自然缘起并驾齐驱的,无疑就是人文缘起了。

郦波介绍:“人文缘起就是纪念屈原、纪念先贤。屈原只是一个最典型、最集中的代表。各地纪念的先贤也不一样,比如姑苏一带划龙舟就是纪念伍子胥;浙江曹娥江一带纪念的就是孝女曹娥;北方黄河流域纪念介子推;绍兴纪念侠女秋瑾。这几个人其实就代表了我们古代的核心价值观——忠、孝、节、义。所以他们其实是一种先贤崇拜、价值崇拜,上升到最高层次就是屈原,屈原是这种崇高美、爱国主义精神的典型代表。”

也因此,不管是自然缘起的消灾避疫,还是人文缘起的纪念先贤,其主题都离不开“安康”二字。郦波表示,这也是为什么在端午节,大家互道“安康”,而非“快乐”的原因了。

▲图片来源:ICphoto

复旦大学民俗学教授郑土有说,端午节即农历五月初五,是夏季(午月)开端,古人形容此间“恶月恶日”“五毒尽出”,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

在这一天,通常是一吃、二拴、三采。一是吃“五黄”,即名称中带有黄字的食物,寓意“青黄不接”的时候“接起来”;也有饮雄黄酒的习俗,古语曰“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二是要拴葫芦、扫把,挂五毒图。三是采艾蒿,把整棵艾蒿插在门上。民间还有给孩子戴五彩绳、挂小辣椒、穿老虎鞋,在孩子头上写“王”字等习俗。都有驱除灾害、瘟疫,求安康、吉祥的意思在里面。从这个角度说,端午节可谓古代祛病防疫的重要节点,类似于今天的“公共卫生日”。因此,说“端午祥瑞”“端午安康”,显然就贴切得多。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万建中表示,端午节主要有两大主题,即纳吉、辟邪。在其他节日都在淡化辟邪的功能时,只有端午节仍保持着辟邪这一鲜明的主题。农历五月正处于春夏之交,也是流行病暴发的时候,因此人们会通过喝雄黄酒、挂艾草、烧菖蒲等措施预防和消除不好的东西,所以“安康”在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但也不要只拘泥于这一方面,因为人们会选择在端午节与家人团圆、出行旅游、放松娱乐,这些都是快乐的节日活动,所以祝福节日快乐也是可以的。

━━━━━

吃粽子别吃撑,最多能吃几个?

端午节到了,粽子、艾草等节日特色商品销量一路攀升。电商平台大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粽子销量同比去年增长一倍左右。

大数据分析显示,如今,随着人口流动和大众尝新意愿的提升,过去泾渭分明的口味差别日渐缩小:华北地区消费者对咸粽的接受程度明显提高,而热衷于咸粽的南方人也表示出了对豆沙粽的喜爱。更值得一提的是,消费者健康需求提升明显。粽子作为食物的热量值成为了关注重点。受访者中41%的消费者更看重粽子的低糖属性。

关于粽子,网上有不少讨论,有网友说,吃粽子之后,胃就不舒服,觉得粽子很难消化;也有网友认为,吃热粽子没事,但吃了凉粽子胃会不舒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粽子在吃法上有啥讲究吗?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医生李青芸表示:从营养角度来说,粽子具有补中益气、暖胃、去脂降血压、健脾、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但粽子热量高、不易消化,诱发胃肠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升高,另外粽子含有不少糖和脂肪,吃太多会导致身体能量过剩,增加肥胖的几率。

老人和小孩、胃肠道及胆囊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肥胖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这些人群要慎吃粽子。

李青芸医生建议,粽子在胃肠道消化力比较强的午餐或早餐食用,晚餐或睡前尽量不吃粽子,正常人单日摄入量不建议超过3个小粽(每个50克左右)。

此外,粽子最好趁热吃,粽子的主要食材糯米中的支链淀粉在冷却后抗性淀粉含量增高,致使食物变硬,不易被消化。吃粽子时,还可以搭配一些含膳食纤维较高的蔬菜。

━━━━━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能做什么?

一提到端午节很多人首先想到的都是吃粽子。事实上,端午节也是我国古代的大型体育节日。从古至今,各地的端午节习俗很多都跟体育有关。提到端午节的传统民俗运动,你都知道几个?

【赛龙舟】

▲6月8日,龙舟代表队在湖南省资兴市东江湾水上运动中心进行比赛。图片来源:ICphoto

这是端午民俗运动中最知名的项目,已成为我国各地庆祝端午节的主要活动。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我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2010年,龙舟又成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020年在国际皮划艇联合会大力支持下,龙舟作为表演项目亮相东京奥运会皮划艇赛场。

【射五毒】

▲6月6日,安徽省合肥市某社区,小朋友在参加端午习俗“射五毒”游戏。图片来源:ICphoto

五毒指的是蛇、蝎、蜈蚣、壁虎和蟾蜍。古人认为端午是五毒出没之时,便印画了这五种“毒物”,再用弓箭射之,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

【打马球】

▲唐代壁画《马球图》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在我国古代这项运动主要流行于北方。顾名思义就是骑在马上,一边奔跑,一边持棍把球打入球门,古人称之为“击鞠”。据记载,这项运动始于汉代,兴盛于唐宋,曹植《名都篇》中的诗句:“连骑击鞠壤,巧捷惟万端”,描写的就是当时人们击鞠的场景,击鞠是北方人民的端午节庆游戏。

【斗草】

▲辽宁省博物馆馆藏陈洪绶《斗草图》。图片来源:新华社

斗草最早见于文献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武斗”与“文斗”两种。“武斗”的玩法,则是比赛双方先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并各自用劲儿拉扯,所摘草不断者获胜。

“文斗”则是对花草名,女孩们采来百草,以对仗的形式互报草名,采的草种类多,对仗水平高的人获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0 21: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端午古老传唱  涤荡悠扬新声
...蒲、赠香囊……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都承载着人民祈福安康的愿望。6月8日,湖北省蕲春县席盘石村72岁的村民王大庆起了个大早,到农田边割下今年第一把艾草。端午这天,大街小巷“行走
2024-06-11 06:15:00
郑州一中教育集团紫荆中学:粽情飘香话端午 传统文化共安康
...教育集团紫荆中学开展了“粽情飘香话端午,传统文化共安康”的主题班会,引导同学们感知端午、走进端午、品味端午,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班会课上,各班班主任老师首先带领学生追
2023-06-19 19:03:00
【天眼问学】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菖蒲源于 “以药防疫” 的智慧,寓意驱邪禳灾、守护安康。屈原的故事教会我们,即便身处困境、遭遇误解,也要坚守自己信念与原则。龙舟赛彰显着团结的力量 ,当危难降临时,人们同心
2025-05-30 17:44:00
龙舟奋楫 “粽”香悠长|龙舟漾遗风  粽情系家国
...蒲、赠香囊……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都承载着人民祈福安康的愿望。6月8日,湖北省蕲春县席盘石村72岁的村民王大庆起了个大早,到农田边割下今年第一把艾草。他说:“晒干后,拿一部分
2024-06-11 14:13:00
潍坊市奎文区圣卓实验学校开展“粽享端午节·厚植爱国情”课程
...文化内涵。文化意蕴关于端午祝福是该说“快乐”还是“安康”的讨论,背后其实是民众对节日精髓、传统面目的探寻,是希望能原汁原味地还原端午节的文化意蕴。爱国之情人们纪念屈原,不只是
2024-06-12 20:14:00
端午粽飘香,中华民族扬!潍坊市实验小学“端午节”主题教育活动
...网记者 张顺 通讯员 张波 潍坊报道一年一端午,一岁一安康。悠悠艾草香,绵绵情意长。华夏粽叶又飘香,安享家节庆团圆。“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
2023-06-25 10:47:00
苏州园区淞泽社区:弘扬传统文化,响邻里和谐
...聚力,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欢乐迎端午,社区享安康6月1日,淞泽社区携手胜浦街道金日社区服务中心共同开展以“欢乐迎端午,共庆社区安康”为主题的庆祝活动。当天,15个亲子家
2024-06-11 11:14:00
家校“粽”动员 非遗共传承——临沂第九中学2024级开展端午节实践活动
...珠、铃铛等融入创意设计。活动后,学生们互赠彩绳祈愿安康,并将作品赠予社区老人传递温情,让五行文化在指尖焕发新生。 巧手包粽子青翠的箬叶与莹白的糯米在晨光中铺展成非遗画卷,师
2025-06-01 17:09:00
多彩民俗活动感受家国情怀
...湖畔,游客们做香囊、画额画。在福建石狮蚶江镇、陕西安康的汉江上,大家跃入水中抢鸭子,抢到一年的好运气。云南香格里拉一年一度的端午赛马会上,大家策马扬鞭,共贺节日。在宁夏盐池,
2024-06-11 17:1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哈尔滨文庙举办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活动
2025年9月28日,黑龙江孔子研究会部分文化志愿者、孔子后裔联合发起共同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系列活动。9月28日9点28分
2025-09-29 10:50:00
乙巳年祭孔大典|卜子后裔纪念先贤卜子诞辰2532周年活动在曲阜孔庙隆重举行
鲁网9月29日讯(记者 卜宪国)9月28日上午,乙巳年祭孔大典|卜子后裔纪念先贤卜子诞辰2532周年活动在曲阜孔庙隆重举行
2025-09-29 14:33:00
白衣传薪火,盛世谱华章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 记者 张宁
2025-09-29 17:01:00
“仁礼天下 和合大同”临沂孔庙2025祭孔大典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李益千雪9月28日上午,临沂孔庙举行2025乙巳年祭孔大典,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诞辰2576周年
2025-09-29 22:29:00
六朝博物馆常设展上新,张昭墓金印首展
六朝博物馆常设展上新,张昭墓金印首展两砖两印“有故事”,“三国迷”大饱眼福张昭墓出土印章。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南报网讯(记者朱彦)去年年底发掘出的东吴“首席文臣”张昭的金印
2025-09-29 07:07:00
重识孔子丨自称无人理解的孔子,到底有多少“粉丝”?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孙远明9月27日晚,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暨第二十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在曲阜尼山举行
2025-09-28 10:56:00
【舌尖上的魏集】“食”光有你 “魏”享中秋
“食”光有你 “魏”享中秋中秋夜,一家人吃团圆饭才是人间至味,这个中秋,跟着这份食单,让每一口美味都盛满吉祥,每一次举杯都映着圆满
2025-09-28 15:01:00
李育善:《童年与故乡》序
百善兄长我十多岁,祖居棣花街 道。我的祖母也是棣花贾塬人,加之我的叔伯姑父李成群又是百善兄的叔父。说起来 ,我和百善兄还有一层亲戚关系
2025-09-28 17:14:00
文明中国看河南丨打卡河南宝藏书院!《岳阳楼记》的诞生地藏不住了
大河网讯 (记者 朱丽文)你,或许没听说过花洲书院,但你一定听过《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就是从花洲书院走出的著名诗词之一
2025-09-27 11:26:00
桥瞰黔景·古桥遗韵|祝圣桥:“缅人骑象过桥来”的历史见证
㵲阳河潺潺流水之上,镇远古城祝圣桥连接山水、沟通往来,犹如一道飞虹,横跨数百年的沧桑。这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青石大桥,不仅是古城连接两岸的交通要道
2025-09-27 16:02:00
桥瞰黔景·古桥遗韵|北盘江铁索桥:贵州第一座铁索桥
“北盘江波涛汹涌,两岸峭壁对峙,铁索桥36根铁链横跨江面,这座明代开始的‘滇黔锁钥’见证了西南400年来的历史变迁。”晴隆县文物管理所原所长陈亚林站在北盘江畔感慨
2025-09-27 16:02:00
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李文豪鲁网9月27日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举办抗战题材长篇小说《白光》新书发布和座谈会
2025-09-27 17:53:00
古人做的紫禁城圆明园纸质建筑模型,能有多精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9月26日,“始作以成——从烫样说起”展,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馆乐道堂展厅开幕
2025-09-27 18:19: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人秋游玩啥?都在吉林这件扇面里
国庆将至,又到了秋游好时节。古人对秋日出游的喜爱,丝毫不逊于现代人。从流传千古的诗文到传世的书画,处处都留下了他们秋日赏景的身影
2025-09-27 23:06:00
【抗战亲历者口述史】【人物小传】钟国楚,1912年生,1938年2月任新四军第二支队第三团政治处主任,第三团东进至江南后在江宁
2025-09-26 08: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