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五月五,是端阳,艾叶香,粽情长。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临沂第九中学学子与老师共赴一场舌尖与指尖的端午之约!
端午习俗知多少
活动伊始,老师们以生动讲解揭开端午节的“前世今生”。从屈原的爱国情怀到龙舟竞渡的激昂,从悬挂艾草的祈福到五彩丝线的祝福,同学们在故事中感悟传统节日的深邃底蕴。
“原来粽子最初是为了纪念屈原,现在却成了我们甜蜜的节日记忆!”一位同学兴奋地说道。知识问答环节,大家争相抢答,传统文化的种子悄然生根。
童心绘端阳
端午节手抄报以粽叶绿、艾草青为主色,生动展现赛龙舟、包粽子等传统习俗。学生用画图解屈原投江传说,辅以诗词摘抄,创意绘制龙舟画,并设计五色丝线编织步骤图。手抄报将民俗知识与艺术表达融合,让千年文化跃然纸上。
巧手传情 五彩纳吉
师生共编端午五色绳,以青、白、红、黑、黄丝线传承千年民俗,在非遗导师指导下学习编织细扣技法,将木珠、铃铛等融入创意设计。活动后,学生们互赠彩绳祈愿安康,并将作品赠予社区老人传递温情,让五行文化在指尖焕发新生。
巧手包粽子
青翠的箬叶与莹白的糯米在晨光中铺展成非遗画卷,师生与家长志愿者正以指尖技艺开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折叶、填米、加料、捆绳……动作间流淌着端午的韵律。七年级学生屏息凝神,将三片粽叶叠成螺旋状,却因力度不均让米粒从叶缝溜出;对面的数学老师立刻化身“非遗特派员”,指尖轻旋示范“黄金三角法”:叶尖叠30度角,糯米压实才能锁住几何之美。
家长志愿者带领小组复刻沂蒙山古法蜜枣粽。“箬叶要煮透才柔韧,就像育人需文火慢煨。”她手把手教学生用稻草扎出“吉祥如意结”,暗合《考工记》中“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匠造哲学。空气中浮动着艾草香,生物教师穿梭其间,解密箬叶多酚的抗菌特性:“这抹青绿不仅承载文化,更是古人智慧的科学密码。”
粽叶翻卷间,传统端午记忆与同学们的目光交织成温暖的家校互动画面。欢声笑语中,传统习俗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舌尖上的温暖、心尖上的喜悦,让端午的文化魅力在味蕾与心间悄然绽放。
这场裹粽实践,不仅是指尖与粽叶的博弈,更成为多学科融合的育人载体。当粽绳系紧的不仅是糯米,更是文化传承的纽带,临沂九中正以劳动为舟驶向文明长河的深处。
蒸煮后的粽子热气腾腾,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红豆的绵密、蜜枣的香甜、咸肉的鲜香……滋味在舌尖绽放,幸福在心头流淌。更有暖心一幕:同学们将亲手包的粽子送给门卫叔叔、保洁阿姨和值班老师,“您辛苦了,端午安康!”简单的祝福,传递着感恩与温暖。
粽香渐远,情怀长存。临沂九中始终践行“以文化人,以劳育美”的教育理念,让传统节日成为浸润心灵的课堂。愿每一位学子都能在活动中收获文化自信,让中华文明的薪火代代相传!(通讯员 武宗晴 赵明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01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