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探索西晋末年流民起义的具体过程
...年发动晋灭吴之战,至此西晋完成了华夏一统。西晋末年流民起义是晋元康六年(296年)至建兴三年(315年),各族流民反抗西晋王朝的起义战争。流民起义爆发的社会根源是代表世族地主利益的政权,豪强大族在前此镇压黄巾起义...……更多
西晋末年流民起义是如何爆发的
...年发动晋灭吴之战,至此西晋完成了华夏一统。西晋末年流民起义是晋元康六年(296年)至建兴三年(315年),各族流民反抗西晋王朝的起义战争。流民起义爆发的社会根源是代表世族地主利益的政权,豪强大族在前此镇压黄巾起义...……更多
杜弢起义是如何发生的
西晋末年流民起义战争中,晋永嘉五年(311年)至建兴三年(315年),蜀郡人杜弢领导流亡于荆、湘地区的流民的反晋战争,史称杜弢起义。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永嘉年间,巴蜀流民分布在荆、...……更多
东晋南朝为何频繁改朝换代?
...并授予谢玄招募兵马、组建新军之权。谢玄以大量的北方流民家族为招兵重点。这些流民家族沿长江两岸聚居在离都城建康不远的京口、广陵和晋陵等地。谢玄的招兵工作似乎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到383年苻坚南下时,北府兵共八...……更多
西汉晚期的社会危机与土地兼并问题
...给自己的土地之后,难以生存,有的逃离生活地,成为了流民。西汉权贵 有的则开始转身依附这些实力强大的封建地主,他们租种封建地主的土地,自然受到封建地主的盘剥,这种盘剥的残酷程度要远高于中央政府。因此广大...……更多
为什么绿林军和赤眉军建立的政权失败了,而刘秀成功建立东汉
...能力并不非他的演技那样高超,当政没几年就民不聊生、流民四起,天下再一次陷入混乱。在混乱的起义军势力中,声势最浩大的要数绿林军和赤眉军。原本名气最大的当属刘演,可他属革命没成功就被人杀害;虽然弟弟刘秀笑...……更多
深入剖析西晋衰亡的全过程
...民起义军兴起。王弥、郝经、李惠、张举等人,带领失业流民成为了新的反叛力量。与此同时,北方的匈奴等少数民族也趁机叛变。325年,匈奴首领石勒在冀州起兵。很快,他就率军南下,席卷中原。此时的西晋朝廷早已是土崩...……更多
...没做啥坏事,也没做啥好事。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荆襄百万流民大起义,此外两广大藤峡盗乱,四川赵铎起义,山都掌蛮乱,陕西起义,靖州苗乱,固原之叛等等此起彼伏,这是内忧。而外患则是北方蒙古不断掠夺河套地区,东北...……更多
明朝到底亡于党争还是崇祯手里
...户籍制度无法再将百姓拘束在固定位置,中西北部的大量流民涌入手工业发达的东部地区,而大明王朝船大难调头,制度改革跟不上经济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变化,这个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明代中期尤其是嘉靖年间数十次的大规模农...……更多
崇祯皇帝的遗憾:勤勉却未能拯救明朝
...到底是为谁而战"。这不仅仅是电影情节,在明朝末年,流民四起,边境危机,然国库空虚,崇祯皇帝央求大臣们能拿出钱财救国,结果没有一个人老老实实的捐钱。李自成破进入北京城后,从这些大臣的家中搜到几千万两白银...……更多
为何中国历史上大多数朝代活不过300年
...并严重,农民失去安家立业的土地,没法活下去,变成了流民,流民一多,民变就会四起,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秦朝、东汉、唐朝、元朝、明朝皆因为农民起义而灭亡。任何一个朝代统治到了末期,几乎都会出现严重的土地兼...……更多
东汉政权的统一与落败
...大一统王朝一样,东汉政权建立以后实行减免租税和安辑流民的政策,并且通过分配土地使用权和资金借贷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同时继续由国家承担重大水利工程等传统政策。 这些措施都收到了实效。尤其是长江中游一线开发...……更多
...是人们只能离开自己生活的家园,被迫逃亡他乡,成为了流民。而历朝历代都是非常忌惮流民的,于是西晋地方官员驱逐流民还乡,甚至屠杀流民,例如荆州刺史王澄就一次屠杀了8000流民。老百姓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反抗,...……更多
谢玄为什么选择在广陵和京口作为北府兵基地?
...南兖州、南徐州有较为充足的兵源。永嘉之乱后,大量的流民南下。当时南迁的流民大约有90万,其中位于江苏一带的就有26万,广陵和京口成为了北方侨民的聚居之地。这些侨民大多数都有收复中原之志,早期的祖逖就是其中...……更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无法生存的平民只能四处流荡,成为了流民。但是历朝历代都十分忌惮流民的存在,因为流民会进一步破坏经济,毁掉一个王朝的根基。于是,西晋王朝就对这些流民进行大规模的屠杀、驱逐,甚至卖为奴隶。...……更多
...进入到了高峰期,司马颖和司马越大战,中原一片狼藉,流民遍野。这一年,刘渊在并州称王,建立“大汉”政权。西晋王朝派遣几支军队讨伐刘渊,均被击败,“大汉”的根基逐渐稳定。到308年,刘渊正式称帝。当时“大汉”...……更多
“司马飞龙”的本来面目究竟是谁呢?
...动上。唐长孺先生指出,人口是流动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流民甚多,人口之间地域的流动性很大,并指出,流亡的途径主要是二类,一是逃入山林湖泊……一是在都市中从事工商业活动。同时还指出,逃亡入蛮的汉族人民“结党...……更多
宋朝的农民起义与应对策略
...入侵时很难形成专业战斗力。宋朝不抑制土地兼并,失地流民更多,小规模山匪啸聚很多,但宋朝有办法,那就是诏安。一招安,山匪就成官军了,于是宋朝的军队数量就越来越多,军费开支就越来越高。宋朝为了清理掉这部分...……更多
明朝为何会形成大规模的流民现象
中国古代社会对流民的定义是:他们的成分复杂,可能包括相当广泛的社会阶层,但始终以农民为主体;由于自然的、政治的、经济的或其他重大社会变动的原因,被迫远离家乡,到自认为可以避难求生的地区流动迁移;对于他们...……更多
大明王朝最为低估的皇帝朱见深,是当之无愧的排名第三的帝王
...对于朝堂的清洗,整个朝廷的威望降到了低点,同时内部流民匪患暴动不断,此时内外忧患暴乱四起,西南造反,荆襄匪患,西北、蒙古,东北女真虎视眈眈。那年朱见深17岁,开始收拾老爹留下烂摊子,开始了重整山河。首先...……更多
太平天国灭亡后,若是湘军北伐,成功概率多大
...不成气候。北方捻军,声势高大,号称百万,实则都是“流民”。张宗禹、赖文光、任化邦是名将没错,却并非王者,他们目光短浅,内部矛盾重重,就差没兵戎相见了。捻军以流动作战为主,并没有明确目标,他们纵横中原各...……更多
朱元璋到女子家避难,临走前做了什么
...景不长,很快元朝军队就开始节节败退,这也导致了很多流民还有土匪到处横行。这些毫无背景的流民和一些战场上逃跑的逃兵组成了声势浩大的土匪部队,随即开始到处劫掠乡绅富豪,朱元璋放牛的地主家也是在劫难逃,地主...……更多
明朝“没落”之谜:从何时起走向衰败?
...朝中后期的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同时,由于官府的横征暴敛和自然灾害的频发,农村经济遭受重创。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农业生产的下降和社会矛盾的激化。此外,明朝晚期的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更多
东晋的苟安与内乱,刘裕在乱世中崭露头角
...族与内地居住权,因为西晋内战导致人口减员。后又镇压流民大起义,又再度内耗。使得西北地区与周边区域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据优势。为此当西晋衰弱之势,各大少数民族趁机进行造反。没有关隘天险据守,内部空虚,直接...……更多
清朝由盛转衰:乾隆的错误决策与白莲教之乱的影响
...的老百姓失去了土地,老百姓在失去土地之后被迫成为了流民。在乾隆三十七年的时候,数十万流民为了生存,进入了川楚陕交界的地方,由于此地位于三省交界的地方所以当地的地方官横征暴敛,导致当地民不聊生,再加上清...……更多
曹魏与西晋:短命的王朝与人心认同的缺失
...负担,就必然出事。所以早在贾南风还弄权期间,巴蜀的流民就发动了反对西晋压迫统治的起义。从西晋权贵的奢靡超越生产力负担角度来看,八王之乱、五胡乱华都只是西晋灭亡的表象。而这一切的源头,都是西晋不曾获得天...……更多
两宋为何比两晋立国更持久?探究历史背景与原因
...个人觉得,即便是西晋没有出现后来的八王之乱,以各族流民为代表的流民起义,也必然会爆发。归根结底就在于,西晋烂透了。东晋是在江南士族和南渡士族共同支持下建立的王朝。东晋皇帝权力很小。而东晋朝廷的稳定,往...……更多
黄巢攻陷广州后,为何下令屠城
...天灾,指的是唐朝连续遭到了旱灾和蝗灾以及水灾,大量流民生活来源成为问题。而唐僖宗对于民间的痛苦丝毫不知道。最终,流民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黄巢和王仙芝于是合谋,利用这个背景,发动了农民起义,王仙芝号称“...……更多
在曹魏时期,屯田制发生过什么变化
...此曹操在这些地方采取了民屯的手段。即招揽中原各地的流民前往公田所在地进行耕作。在开始的时候,他采用了强制的手段,这遭到了这些百姓的强烈反对。后来袁涣建议:是时新募民开屯田,民不乐,多逃亡。涣白太祖曰:...……更多
大汉王朝到底是怎么瓦解的
...地方武装力量,纷纷“筑坞”设防自保。大量失去土地的流民起而造反,影响最大的是黄巾之乱,黄巾军人数达几十万之多(主要组成是流民,夹杂深受剥削的佃农,和少量生活艰难的自耕农),但当时社会的主要力量是地主氏...……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青砖镌烽火 均郧房县委旧址的红色记忆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叶旭升 王逸雯 通讯员 任紫薇)中原突围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它以迎击国民党军发动全面内战的首战壮举
2025-07-07 19:55:00
战地寻踪 | 五处遗存传承平北抗战烽火
这里是怀柔地区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的诞生地,至今仍旧保留着抗战中的5处革命旧址,这里传颂着一段段深厚的军民鱼水情……头道梁村
2025-07-07 14:06:00
战地寻踪 | 人民第一堡垒焕新红色记忆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魂飞胆也颤。”一曲旋律激昂、朗朗上口的《地道战》,唤起多少人对抗战岁月的回忆
2025-07-07 14:37:00
大皖新闻讯 今天是7月7日,全体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日子。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拉开全民族抗战的序幕,无数中华儿女共赴国难
2025-07-07 14:52:00
安次区图书馆:开展国防教育研学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河北新闻网讯(刘杰、刘建斌)“1937年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中国发动了全面的侵略战争,中国人从此奋起进行全民族抗战……”7月6日上午
2025-07-07 17:54:00
华南细菌战重要铁证!“波第8604部队”完整名册首现国内
7月7日,在广东省档案馆,一份来自日本国立公文书馆的“波第8604部队”名册经由日本学者松野诚也捐赠首次完整出现在国内
2025-07-07 18:32:00
习语|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
88年前的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拉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重温总书记这番话,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
2025-07-07 08:44:00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徐光耀)准备把我珍藏了80多年的给父亲的一封信,捐献给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
2025-07-07 08:59:00
@小伢儿 来演绎心中的济公故事
虎跑公园推出“探寻济公传说,传承非遗之光”小小非遗传承人活动游本昌老先生捐建的石刻济公传奇故事朱辉为孩子们做讲解 “鞋儿破
2025-07-07 09:14:00
好山东|曲阜到四海文庙,东夏侯石雕石刻千年技艺的“世代传承”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易雪 通讯员 孔雅玮 曹楠在中华大地上,一座座文庙不仅是祭祀孔子、传承儒学的圣地,更是各类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
2025-07-07 09:55:00
寻访老兵足迹|刘庆恩:从战场通讯兵到红色血脉传承者
在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身影熠熠生辉,他们用热血与忠诚书写传奇,用一生诠释信仰与担当。今年99岁的抗战老兵刘庆恩,就是这样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英雄
2025-07-07 10:10:00
88年了!这位福州人,是七七事变的“王牌见证人”
“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1937年7月7日,日军诡称一名士兵“失踪”,蛮横要求进入卢沟桥旁的宛平城搜查,遭中国守军拒绝后
2025-07-07 10:27:00
长安不止荔枝 魏晋尚有快乐
《盛世长安》 刘庆柱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5年6月《未尽的快乐:魏晋名士社交处方笺》 董铁柱 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5年6月一座长安城
2025-07-07 10:47:00
二阙中“溪山影里联金勒”暗写纵马游猎之豪情,“箫鼓声中倒玉舟”则铺陈丝竹宴饮之酣畅。结句“不信青山两鬓秋”以反讽手法突显词人虽历风霜仍保有少年心性
2025-07-07 13:57:00
山河铭记|新四军老战士胡文藻:13岁圆满完成送信任务 还缴了敌人的枪
大皖新闻讯 1944年2月,年仅13岁的胡文藻参加新四军。几个月后,机智勇敢的胡文藻和一位老侦察员一起圆满完成了送信任务
2025-07-07 11: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