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东汉王符《潜夫论》提出哪些治国之策
...策略,解决当时东汉社会的种种问题。首先,该书提出了治理者必须具有德才兼备的能力。治理国家不仅仅要有高尚的德行与情操,还应当具备治国之能力。唯有德才兼备,方能治理好国家。《本政》指出:“国家存亡之本、治...……更多
...,解除全国老百姓的痛苦,使人民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治理者要以诚信来安抚百姓,以得到百姓的爱戴。 ……更多
中国历史上的各家文化学派,少有皇帝崇拜的言论和思想
...孔子应怎么样去执政,孔子则告诉他说,政治,就是以正治国,就是君主身体力行地施行仁政。国家的君臣关系,就如同各归其位和各尽其职的父子关系。孔子的学生子夏在回答同学樊迟提问治国方法时,他还特别举例了历史上...……更多
元顺帝是个怎样的人物
...的威风了。抛开元顺帝生不逢时的客观因素不谈,仅从他治国安邦的能力来看,他的确是庸碌无能的。元顺帝当政时期,黄河水患频发,黄河周边地区受灾严重,这一代又是中国的粮食主产区,所以黄河水患必须治理。元顺帝下...……更多
儒学大师董仲舒,为何能终结“百家争鸣”现象?
...时代的彻底终结。因为在此之前,其他皇帝采用一种学说治国时,往往不会打压其他学说,甚至使其灭亡。因此在文化上一直保持着百家争鸣的状态。当他公开地、强硬地插手,百家争鸣被终结的结局就已经无法避免了。三、为...……更多
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与知识传承
...“三纲八目”之说,即尊天、尊祖、尊君;养身、安家、治国、平天下等八个方面的教育内容。这种教育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二、儒家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儒家思想主张...……更多
唐玄宗为何重用奸臣李林甫18载,权斗制衡是根本吗
...五年后,唐玄宗由明君走向昏君,昏君的标志之一就是将治国的首要从励精图治变为权力制衡,但他又对自己掌控局势的能力过于自恋,认为他可以掌控一切到了开元二十五年,大唐已经足够大。从制度上说已经非常完善...……更多
秦始皇如果用西汉文景之治的黄老之术治国,秦朝能长久吗?
用什么思想治国不能生搬硬套,要视历史环境而定。假如秦始皇以黄老之术治国,很显然就是东施效颦,贻笑大方。文景二朝以黄老治国有其可行的历史条件,秦朝统一后却不具备这种条件。黄老治国的核心思想及条件黄老思...……更多
司法部全面依法治国研究中心法律类图书捐赠仪式18日在国家图书馆举行。国家图书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晓东,司法部全面依法治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富成,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仪式。王晓东代表国家图书馆接受图书...……更多
中国网1月31日讯 1月30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国际合作翻译出版备忘录签约仪式在北京举办。泰国国家研究院泰中“一带一路”合作研究中心、巴基斯坦巴中学会、吉尔吉斯斯坦萝扎·奥通巴耶娃倡议国际公共基金会...……更多
新华社明斯克12月21日电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白俄罗斯文版首发式暨中白治国理政研讨会日前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举行。中白两国政要、媒体、智库代表等500余人出席活动。与会嘉宾认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更多
聊聊皇太极与崇祯的治国之道
...极和明朝末年的崇祯是两位比较引人注目的帝王。他们的治国之道,以及命运抉择,都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皇太极是清朝的创立者之一,他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改革措施。他注重加强中央集权,完善了官...……更多
...制地位和强大的法制力量,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首要任务,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赵乐际强调,新征程上,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不断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推向深入。...……更多
浅聊周公旦的治国思想:王霸之道礼治天下
...。他还在社会方面提倡儒家思想,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这一思想也被后来的儒家所奉为圭臬。周公旦的治国思想是以“德治”为核心,即通过德行来治理国家,强调君主的品德修养和行为表率的重要性...……更多
...年12月4日是第十个国家宪法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宪法完善发展、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全党全社会宪法意识明显提升,...……更多
...伟大斗争胜利、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2016年12月,习近平就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制度优势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邓小平同志说...……更多
跟着总书记读“典”学法丨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凡属盛世都是法制相对健全的时期。”唐太宗以奉法为治国之重,一部《贞观律》成就了“贞观之治”;在《贞观律》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唐律疏议》,为大唐盛世奠定了法律基石。以《唐律疏议》为代表的唐朝律法是我国古...……更多
韩非是个怎样的人?韩非提出了什么样的观点?
...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韩非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便退而着书,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更多
汉文帝刑罚改革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十多年治理国家的基础上,继续与民休息,以柔缓的策略治国。相较于秦朝的严苛而言,汉初统治者皆实行温和宽厚的思想和实践治国理政。一、汉文帝时期的刑罚思想是恩威并重、德刑相济汉代之前在秦国统一了六国后,制定...……更多
跟着总书记读“典”学法丨法者,治之端也
...简便易行。”2018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汉高祖刘邦同关中百姓‘约法三章’,为其一统天下发挥了重要作用。”“法者,治之端也。”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法治兴...……更多
2022-12-10 19:00法者,总书记,跟着
...个盛世的局面。由此看来,真正意义上的“纳谏”,对于治国安邦的君主来说,真是有着诸多裨益。而中国历史上,并不是所有高举“纳谏”旗帜的君主,都会像唐太宗这样的开明,有的往往只是效仿历史,树立自身形象而已。...……更多
如果汉武帝没有罢黜百家,坚持黄老思想治国,接下来历史会如何?
...如果当年汉武帝没有罢黜百家,而是坚持继续以黄老思想治国!接下来的历史,会如何发展呢?想要想明白这个问题,我们或许可以先从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前,汉朝的社会状态说起。汉朝从开国开始,就一直尊崇黄老之道,也就...……更多
探究北宋“重文轻武”国策:从太祖到太宗的治国理念与实践
...宋重文轻武的历史作用》所言:“是迫于现实形式,安邦治国之需要,是顺应历史潮流的长久之计。”可以说,在宋太祖登上皇位之后的当务之急就是希望能够改变武将专权的局面以及由此带来的朝代不断更迭的历史宿命。因此...……更多
尧舜禹的治国哲学:十六字心传的双重解读
...前期,这十六字所托付的是天下与百姓的重任,因此它与治国教民有很大关系;同时,表面只是十六个字,但内涵却需悟道,传承的本质其实是以心传心。综合两个方面,若想领悟到中华心法的精髓,必须从两个方向去理解,即...……更多
...围绕10个领域设置49个候选热词。投票结果显示,“依法治国”“就业”“乡村振兴”“医疗”“高质量发展”“养老”“教育强国”“社区治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教育”最受网友关注,入选十大热词。“依法...……更多
汉朝皇帝谥号:从刘邦到刘备,为何仅三个皇帝谥号无“孝”?
...简单的孝顺、孝敬,更非盲目的以孝治天下,而是有一套治国理论基础。吕氏春秋孝行篇记载:“凡为天下,治国家,必务本而后末。所谓本者,非耕耘种植之谓,务其人也。务其人,非贫而富之,寡而众之,务其本也。务本莫...……更多
...们得以善终,最为人所称道。除此,赵匡胤是如何“仁厚治国”的呢?赵匡胤在位期间,除了不断用兵征服其他割据政权以实现统一之志外,内部施政上,通过兵制、官制和税制三个方面的大力整顿以加强中央集权,改变分裂割...……更多
崇祯帝:空有中兴之志,却无治国之才
...的视野、坚强的意志、雄伟的气魄、包容的胸襟和高超的治国才干,能够抓住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根据轻重缓急找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进行长远的治国政策的规划和短期的缓解矛盾的措施相结合,从而治标又治本。...……更多
中国古代统治者为何选择儒家思想治国,没有选择道家或者佛家?
...,经过时间的筛选,统治阶级发现,儒家思想最有利于统治国家,所以才选择了儒家思想。当然,这种说法,似乎也不太准确。真正准确的说法是,统治阶级选择了自己修改之后的儒家思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各种思想,...……更多
...制度化、法律化的重大方针。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强调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2012年,党的十八大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一起欣赏宋朝最经典10首诗
提到宋朝的文学,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词,然后再是散文。的确,宋朝的词冠绝古今,堪称“一代之文学”;而宋朝的散文也可以位居历代之冠
2024-06-12 16:17:00
三大神探,狄仁杰、包拯和宋慈,谁断案能力最强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众多的断案高手,有名有姓的就多达几十位,而后来在各种戏剧、小说、影视作品当中描写最多的恐怕就要数狄仁杰
2024-06-12 16:14:00
王婆说潘金莲“新年恰好九十三岁”,是什么意思
在那个人均年龄不足五十岁的时代,王婆口中的“潘金莲新年恰好九十三岁”,未免有些太过于玄乎,如果真按九十三岁来论潘金莲当时年龄的话
2024-06-12 16:18:00
同是皇太孙,都被“清君侧”,朱瞻基为何能碾压堂叔朱允炆
大明王朝大明朝自朱元璋开始建国,到明宣宗朱瞻基,就像是一个轮回。因为不停的有相似的事情发生,仿佛是在上天特殊的安排,也像是心狠手辣的朱元璋和儿子朱棣之间没完没了的斗争
2024-06-12 16:16:00
聊聊明朝的奇葩皇帝之——朱元璋
明朝作为中原的最后一个王朝,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开国皇帝朱元璋则是中国历史上草根皇帝之一,朱元璋笼络人心,凭借高筑墙,广积粮
2024-06-12 16:35:00
聊聊宋朝第一位临朝听政的皇太后
“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关于章献皇后刘娥的影视剧太多太多,前几年的《少年包青天》《新包青天》《开封府传奇》《大宋惊世传奇》等
2024-06-12 16:23:00
蔡京和岳飞同一天被宋孝宗平 反,为何仍然遭到人们的唾骂
岳飞雕塑上篇文章中,国史君(国史通论)讲到了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六月,宋高宗赵构禅位给刚刚被册立的太子赵昚
2024-06-12 16:24:00
李自成广纳人才,李岩,牛金星和宋献策相继投奔李自成
李自成到了河南之后,一路攻城略地,兵力大增。因为他一面要部署军事战略,一面又要整肃军纪,十分繁忙,真希望能再多一些得力的帮手
2024-06-12 16:33:00
宋朝在战争有利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
前言:条约的签订与战争的走向有着很大的关系,通常是战争中的劣势方付出较大的代价换来和平或政治的稳定。但是在宋朝时有一个奇怪的现象
2024-06-12 16:35:00
为什么朱元璋会杀戮功臣,赵匡胤未杀一个功臣呢
纵观历史,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白手起家的开国皇帝如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都会有大肆杀戮功臣的现象。而并非白手起家的开国皇帝如东汉光武帝刘秀
2024-06-12 16:27:00
宋高宗和宋太宗何其相似
今天,我给大家聊两个人,两个特别能忍的人,忍到你都想抽他,他们就是宋太宗赵光义和宋高宗赵构。为什么说这二人特别能忍呢?先看看他们的“战绩”
2024-06-12 16:25:00
建文帝为何会在明英宗时期出现
朱棣称帝后,史称明成祖,永乐皇帝。《明史》记载: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永乐帝派遣郑和下西洋远航,表面上是宣扬大明威德
2024-06-12 16:18:00
若朱标没死,由他削藩,朱棣会造反吗
最溺爱的儿子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给自己的江山立继承人时,可谓是费劲了心思。嫡长子朱标,在他为吴王的时候就被立为世子,请了最好的老师教授他知识
2024-06-12 16:42:00
马皇后如果能够活着能够为孙子朱允炆抵挡住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吗
历史虽然没有如果,但是可以根据历史中的碎片知识,知道就算是马皇后活着,朱棣还是该造反造反,不会改变朱棣成功地登上皇位的
2024-06-12 16:37:00
盘点历史上废物之辈——南宋赵构
舞罢庭前月,歌尽扇底风!北宋被灭后,南宋建都杭州,史称临安。临安,临安,临时安定之所。金人肆虐北疆,开封成为猎场。故国三千里江山不复存在
2024-06-12 16: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