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引言
北宋时期,重文轻武国策在当时造成了什么影响?——首先,我们从王朝建立说起,公元960年,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被拥立为帝,建立了大宋王朝,开启了宋朝长达三百二十年的统治。史书有云:“自唐末丧乱,经籍道息。有宋膺运,人文国典,粲然复兴。”在赵宋王朝统治过程中,制定了许多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
其中,重文轻武国策是基于祖宗家法背景贯穿北宋乃至整个宋代,最重要、影响最大的基本国策之一。这一政策也是促使北宋帝王好文、爱文的重要原因。北宋帝王的文学素养较高,是北宋帝王对文学产生巨大影响的必要条件。
重文轻武国策
重文轻武国策的提出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及政治必要性。五代时期朝代更迭频繁,形成了一种“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的风气。由于赵宋王朝的建立完全是通过兵变,为避免重蹈覆辙,宋太祖赵匡胤在平定南方各割据政权,统一全国后立即将文武关系置于亟待重新定位的高度。
王夫之在《宋论》里就谈到了天子通过专宠文士维系统治的目的就是怕武臣揽权。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宋初时的政治情况并不完全适合采用“文治”政策,这其实是帝王防止五代之弊权衡下的应对之策。
宋代也是最重视文武关系的朝代,这种意识的产生完全是由于宋太祖急于稳定政权的需要。即如顾全芳《重评北宋重文轻武的历史作用》所言:“是迫于现实形式,安邦治国之需要,是顺应历史潮流的长久之计。”可以说,在宋太祖登上皇位之后的当务之急就是希望能够改变武将专权的局面以及由此带来的朝代不断更迭的历史宿命。
因此迄宋至今对宋朝文武关系的研究也超越了任何一个朝代,文武关系也成为了研究北宋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不仅因为宋朝从建国之初就一改从前崇武的风气,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宋朝在始终没有统一疆域的情况下仍然坚持重文轻武国策并贯穿始终,这其中的缘由的确值得深入挖掘。
要研究重文轻武国策,首先要明确这一政策中对“轻重”的界定以及对“文武”的界定。重文轻武不能单纯的从字面上理解认为是重视文官轻视武官,这里的“文”不单单是指文学或文官,其所指更偏向于文化、教育。太祖看中的并不是文人的文学能力,而是“读书人”作为官员的处理行政问题的能力。
“武”也不是单纯的指军事力量或武官,而是比军事力量范围更小的武将手里的兵权。“轻”与“重”的关系是相对的,在看待“轻”与“重”的关系时不能将之绝对化。无论是五代时期所谓的“重武轻文”还是宋朝建立以后的“重文轻武”,都不能将之视为某种极端的治国策略,而是为适应不同政治情况所采取的相应必要措施。
“重文”是指改变五代十国时期不重视文化教育,崇尚暴力解决问题的这种观念,转而普及文化教育,稳定人心,减少浮躁的社会氛围,从而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统治权。“轻武”是避免武将权力过大,重蹈五代时期的覆辙。
在太祖时期的“轻武”其实是为了缓解长期以来中央与地方的固有矛盾,通过“轻”地方军队来加强中央军。从根本上说,重文与轻武是两条不同方向的政策路线,但是他们根本的目的都是维护统治,维护政权的稳定。
太祖希望能一改先前混乱的社会道德伦理,逐渐恢复社会秩序稳定的局面。这对北宋建立之初的统治十分重要,但“重文轻武”国策的不断发展,也是错失北伐时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祖宗家法
若要谈论重文轻武国策就不得不涉及北宋政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即“祖宗家法”,这是北宋帝王制定一切政策和制度的核心。宋代的士大夫们已经对“祖宗家法”进行了许多的阐释。如按照邓小南在《祖宗家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中的说法,“祖宗家法”的核心定义就是“一切按祖宗的既定方针办”。
“祖宗家法”是宋代帝王与士大夫们吸取前朝的历史经验及教训,然后根据本朝的现实情况制定出的治国策略,其目的是防止各种弊端的发生。防止有拥有权利的人独裁专权,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一系列祖宗家法。因此可知重文轻武国策实是“祖宗家法”的一个方面。虽然在太祖时期,重文轻武只能代表一种帝王单纯的统治手段。但是随着帝王的更替,这种统治手段从一种倾向转变为明确的政治制度。
将“祖宗家法”作为切入点来看重文轻武国策,能更好的理解重文轻武这项基本国策在北宋始终没有动摇的原因。“祖宗家法”最核心的治国理念是“不杀士大夫”,而重文轻武就是以此为中心在政治上的表现形式。太祖对文人的重视很大程度上表明了帝王重新建立君臣上下尊卑等级观念的决心。
在太祖突然逝世后,宋太宗作为先帝的弟弟而非儿子继承了皇位,首先面临的便是急需稳住举国上下人心的问题。因此,宋太宗在即位诏书中写到:“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纪律已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咨尔陈庶,宜体朕心。”宋太宗这一席话表明了自己会牢牢秉承太祖已经制定好的规矩的坚定态度,并用“事为之防,曲为之制”一句话来总结归纳了太祖的核心思想。
北宋经由太祖、太宗两朝,已经制定了较为明确的国家治理方略。度过了开创时期的北宋王朝,到宋真宗时,便进入了守成时期。宋真宗与太祖、太宗不同,他没有过参军打仗的经验,从小便学习传统的儒家文化,因此他本身具有较多的文人气质,在国家统治上没有太多改革与创新的想法,更希望遵循太祖、太宗两朝流传下来已经基本成型的治国方针与策略来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因此他说“先朝庶政,尽有成规,务在遵行,不敢失坠。”在这里可以看出他将自己放在一个守成之君的位置上。也正是在真宗朝后期“祖宗家法”被正式提出,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不可侵犯。随着“祖宗家法”的提出,其基本内容越来越丰富,其核心思想不断明确且具体。
至宋仁宗即位时,《仁宗即位赦天下制》写到:“夙侍圣颜,备承宝训,凡百机务,尽有成规,谨当奉行,不敢失坠。”仁宗认为前朝已经制定好了完备成熟的治国理政的规范和准则,自己只需恭谨地奉行就可以了。而且宋仁宗也曾亲口说出:“祖宗之法不可坏也”这种绝对性的话语。
英宗在位短短几年的时间依然保持着以“祖宗家法”为最高行事准则的态度。“夙奉慈颜,备闻圣训,在于庶政,悉有成规,惟谨奉行,罔敢废失。”可见他依然像之前的帝王们一样,将“祖宗家法”作为牢不可破的行事准则和依据。
到宋神宗朝时,由于前几朝严密奉行“祖宗家法”而留下的弊端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对国家制度的建立和调整产生了羁绊,社会的生产与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党”大臣提出了“变法”的想法,希望通过一些新的政策来治理国家的陈珂旧疾。但变法遭到了另一部分大臣的强烈反对,理由就是任何人不能改变“祖宗家法”所制定下的制度。
两种思想不断对峙的过程打破了“祖宗家法”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新旧两党观点不断碰撞导致改革难以顺利进行,也是北宋后期社会问题积重难返并走向奢靡、腐朽直至衰败的原因之一。
祖宗家法制度化
“祖宗家法”在北宋发展过程中,不仅仅逐渐制度化,同时也慢慢地思想化。“祖宗家法”思想化在北宋君主与士大夫中的程度越高,对于北宋现实政治的影响也就越深。重文轻武这一国策从宋太祖时期开始就对北宋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无论从积极还是消极的角度来看都说法众多,各家争论至今也难有定论。从宏观上来看,重文轻武直接奠定了北宋发展的方向。
可以说北宋政权建立之初的稳定,中期的繁荣以及北宋末期走向衰败都与重文轻武国策有着密切的关联。重文轻武在太祖、太宗时期对刚刚建立起来的北宋起到了稳定政权、加强统治的作用。尤其是在经历了由五代十国割据政权走向统一之后,这种将兵权收向中央的做法就显得尤为必要。
当然,北宋的灭亡在很大程度上也与此脱不了干系。单单就重文轻武政策导致宋朝灭亡的原因也分成了三派。其中包括以王夫之为代表的认为宋朝是由于“轻武”“不知人而任”而导致灭亡的一派,还有是以清代赵翼提出的“重文”政策而带来的大量冗官冗费直接导致了宋朝的灭亡为主要观点的一派。
结语
总的来说,文人的地位并不是在一开始就占据的高位,必然存在一个逐步上升的过程。在宋太宗时期则进一步明确了将“兴文教,抑武事”作为国策,并且大兴科举之制,是真正文官主政的开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1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