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战功显赫的周亚夫保住了汉景帝,却因为性格原因没能保住自己
...样的一个人,他战功显赫,平定了“七国之乱”,保住了汉景帝的皇位,但最后却被皇帝逼死在狱中,这是为何?周亚夫(前199年—前143年)为汉初名将周勃之子,起初为河南太守,未曾封侯,因为他不是嫡长子。当时著名的观...……更多
历史上脾气最暴虐的名将,他得罪汉景帝过后绝食自尽
...我们来认识下历史上脾气最暴虐的三大名将,第二个得罪汉景帝,闭食自尽!第一位:项羽霸王项羽其勇气、武艺、战力都是无人能比的,他22岁起兵反秦,24岁成战神,27岁成为西楚霸王,然而30岁自刎乌,令人惋惜!项羽之死...……更多
李广一生没有封侯,是运气不好还是因为自身的缺点?
...下没有大的战争,可是,汉文帝去世后,连续两代君主,汉景帝和汉武帝都发生过大的战争。李广也参与了这些战争,可是他还是没有能够封侯,那么时机不利这个理由是站不住脚的。在汉景帝的时候,发生了七国之乱。在这次...……更多
天家无情,帝王无恩,汉景帝为何非要逼死周亚夫?
应该说,汉景帝总体来说还算可以。算是一代明君。周亚夫被逼而死,不能都怨到汉景帝身上。天家无情。帝王无恩。我们在这方面苛责汉景帝有些‘’不公‘实际上周亚夫被逼而死的最大原因就是在于政治利益分配上,与汉...……更多
...附属国协调关系的公孙昆邪看到李广这么不要命,吓得向汉景帝报告说:“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意思就是说李广才气,天下无双,但是这人太自负,经常和匈奴人干架,我怕李广不知哪天就...……更多
周亚夫和汉景帝彻底闹崩,是因为什么事?
原本相亲相爱的汉景帝和周亚夫因为一双筷子彻底闹崩。周亚夫绝食抗议,五日滴水未进,身亡。其实他的死在二十年前就被一位女人不幸言中。周亚夫出身显贵,他的父亲是汉朝开国功臣周勃。周勃追随刘邦打天下,劳苦功...……更多
汉景帝非要周亚夫死,是周亚夫的犟脾气害了自己
...没想明白,他是大汉功勋卓著的将军,曾平定七国之乱,汉景帝为何非要他的命?其实,是周亚夫不肯低头的犟脾气害了他。名将之风,细柳营成军中典范周亚夫之父周勃是汉代开国功臣,在名将如云的刘邦时期,周勃并不算很...……更多
为什么汉文帝看不惯周勃
...样在打压周勃的儿子,汉文帝去世后,其子刘启继位,即汉景帝,周勃有个儿子叫周亚夫,是汉朝名将,作战勇猛深知韬略,平定了七国之乱,为汉朝立下赫赫战功。其实汉文帝临终之前,也说过跟刘邦类似的话,他告诫儿子刘...……更多
2022-12-21 15:19汉文帝,汉文
西汉大将战功赫赫,却无辜被杀,今天河北衡水还有他的墓地
...用。周勃影视形象 之后的事实也证实了汉文帝的论断。汉景帝时期,吴王刘濞等发动叛乱,最后在周亚夫等人的打击下,将叛军击溃。这次平叛维护了西汉王朝的统一,为后来的汉武帝盛世进行了很好铺垫。功劳很高的周亚夫...……更多
公元前143年,汉景帝在宫中召见周亚夫,随后赏了对方一大块肉却没配筷子。周亚夫回头招呼宫内官员给自己拿餐具,却因此给自己招来了杀生之祸。怎么解释这一事件的背后逻辑?筷子事件是汉景帝刻意安排的一次测试,目的...……更多
汉代爵制的演变与\\\
...才所致,当时的官府以年龄取人不以才德取人,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用人多用老臣,汉武帝时代则更多重用年轻有为的人。这样就使李广在文、景时期因年轻不得封侯,到了年老时又逢汉武帝时期不得封侯,宋怀仁从西汉统治...……更多
汉武帝后宫三大疑云:金屋藏娇、无过废后、去母留子
...汉文帝逝世之后,馆陶公主的亲弟弟刘启登基称帝,史称汉景帝。并且汉景帝与姐姐之间的关系十分好。这也为之后刘启立刘彻为太子一事埋下了伏笔。馆陶公主虽然是女子,但在政治上也有自己的见解,并且在朝中也有自己的...……更多
话说西汉汉景帝在位时做了一件事,时至今日依然被史学界所诟病。那就是他杀害了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最大功臣周亚夫。汉景帝为何要诛杀这位功臣呢?有一种说法是,周亚夫的被杀,是因为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在吃肉的...……更多
周亚夫:西汉权臣与将军的传奇人生
...去侯爵,周亚夫继承了哥哥的爵位,八年后周亚夫成为了汉景帝的丞相,因为伐灭七国之乱的功劳,他得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又过了一年,周亚夫锒铛入狱,在狱中绝食果真活活饿死。真·将军汉文帝后六年,匈奴大规模侵扰...……更多
哪对父子名将:父亲被免官职,儿子呕血而死
...做出了贡献。不久之后,周亚夫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任命其为车骑将军。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吴楚七国发动叛乱,周亚夫以太尉的身份率军平叛,不到3个月,就平定了叛乱。后来,因为立下了战功...……更多
平定“七国之乱”之人,为何最后却被活活饿死
...识。他仅用三个月平定七国之乱,拯救江山于倒悬,却被汉景帝害死。他的一生充满传奇,结局却让后人唏嘘不已。他就是周勃的儿子,汉文帝到汉景帝时期的名将周亚夫。周亚夫的一生可以分为4个阶段:继承父亲爵位、视察...……更多
揭秘汉景帝刘启无庙号的原因
...是汉文帝。文帝去世后,又传位其于其子刘启,刘启就是汉景帝。父子开创了文景之治,按道理来讲,刘启属于有作为的帝王,但自始至终都没有获得庙号。西汉前五位皇帝中有三位皇帝获得庙号(前后少帝不算)。惠帝比较特...……更多
暴躁的汉景帝用棋盘砸死堂兄,逼死父亲男宠
...下第一贤君。相比之下,“文景之治”里的另一位皇帝,汉景帝刘启,就比汉文帝透明不少。他虽然也有着明君的名声,但是始终被笼罩在汉文帝那高大的身影背后,又有汉武帝这样过于彪悍的儿子,简直是祖孙三代里最黯淡的...……更多
削藩之路:晁错与主父偃的策略与皇帝支持的重要性
...藩出力最大的两位历史人物是晁错和主父偃,他们分别向汉景帝和汉武帝上书《削藩策》、《推恩令》,两份奏折的年代相隔久远,核心思想也是如出一辙,而然在当时所取得效果截然不同。主父偃的《推恩令》成功了,晁错的...……更多
平定七国之乱的他却被饿死,如何看待汉景帝逼死周亚夫?
...官拜宰相却最终饿死的主人公——周亚夫。1、如何看待汉景帝逼死周亚夫这件事周亚夫是西汉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的两朝重臣,对外他抗击匈奴,对内他平定七国之乱,为大汉基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一生极富传奇,做下了...……更多
...是汉朝时期的一员大将,他的名气很大,功劳也不小。而汉景帝也不是一个糊涂的皇帝,他虽然是第六位皇帝了,但在他任上汉朝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他和他的父亲一起打造了文景之治的盛世。然而,就是这样一对君臣,却最...……更多
晁错建议汉景帝推行《削藩策》,结果被反杀
...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所以经常给太子刘启(也就是后来的汉景帝)讲各种典故和道理,一来二去,弄得太子刘启都有点崇拜他了,咋这么有才呢?于是,将之视为“智囊”。但是呢,晁错有才是有才,但要说他有智慧呢,还真有...……更多
揭秘汉文帝女儿命运之谜:馆陶公主与绛邑公主的不同命运
...所在。在汉文帝时期,馆陶公主没有太大的作为,一直到汉景帝时期,馆陶公主就开始真正大展身手了。馆陶公主最先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打倒汉景帝的宠妃粟姬,当时粟姬为汉景帝生了一个儿子刘荣,汉景帝因为对粟姬宠爱至极...……更多
李广,汉代名将,经历了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可谓是三朝元老。李广一生戎马生涯,与匈奴经历大小战役七十余场,多次击退匈奴的骚扰,匈奴闻风丧胆,听闻李广大军,都避之大吉。然而,尽管李广一生都在马背上度...……更多
飞将军李广,战功赫赫,为何落个悲愤自刎的下场
...最大错误,对他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梁孝王刘武与汉景帝在立储的问题上发生了多次冲突,积怨极深。李广接受了梁孝王的将军印,就使汉景帝防备于他。李广因此卷入了汉朝的宫廷斗争,为他的悲惨遭遇埋下了伏笔。汉...……更多
周亚夫:从治军有方到被冤屈死的传奇人生
...的安全保卫工作。汉文帝逝世时告诉太子刘启,即后来的汉景帝,周亚夫可担当率领部队打仗的重任。于是周亚夫被任命为车骑将军。(二)平定叛乱有谋略 汉景帝三年(前154年),西汉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七国之乱”。周...……更多
汉景帝亲手打死吴国太子,埋下了七国之乱的祸根
汉景帝作为文景之治的开创者之一,可以说是一位合格的君主。但是汉景帝的脾气却令人不敢恭维,正是在这种怪异的脾气之下导致汉景帝做了一些荒唐事。这些荒唐事最后引发了祸乱的种子。据资治通鉴记载,汉景帝在当皇...……更多
从“传位弟弟”到“诛杀晁错”:揭示汉景帝刘启的自欺欺人行为
提起汉景帝刘启,熟悉中国历史的朋友马上会想起“文景之治”、“七国之乱”这两个关键词。刘启和其父汉文帝开创的“文景之治”,就是重农抑商、发展生产、轻徭薄賦让天下农民得以休养生息,为以后的汉武盛世打下了...……更多
汉景帝为何要诛杀晁错?他犯了职场中哪些大忌
...权夺势,因此,没有被采纳。公元前157年,汉文帝驾崩,汉景帝刘启即位。这时的晁错迎来了他的政治生涯巅峰事刻,同时危险正悄悄来临,爬得越高,摔得越重。 这一年,晁错先被提拔为内史大夫,后又升任御史大夫,但他...……更多
他家里有矿富可敌国,曾用嘴为汉文帝吸痔疮,为何最后饿死街头?
...不能永远保护邓通,虽然汉文帝宠爱邓通。汉文帝的儿子汉景帝心中早就对邓通恨之入骨了。原因就是因为邓通为他父亲汉文帝用嘴吸痔疮。当时汉文帝看到邓通能够用嘴为自己吸痔疮,非常感动,问邓通这个世间谁对朕最好,...……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问题在于:《越公其事》是不是可信?古史突出范蠡文种,弱化勾践,越公其事突出勾践,弱化范蠡文种,两者都有不可信之处,但相比之下
2024-06-26 15:08:00
作为皇帝的朱棣还做了两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大事。第一件事是好事。朱棣营建、迁都北平,树立了北京在之后的政治文化地位。当今天的游客在故宫
2024-06-26 15:08:00
通过上文可知,古史严重扭曲了勾践的形象,《越公其事》中的勾践形象可能更为真实一些。那么,这里带来一个问题:灭吴之后,一个雄心勃勃
2024-06-26 15:08:00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家族的男人往往在天性上和思维方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看来这话不假,朱元璋的残忍在他的子孙身上如同密码一样流传着
2024-06-26 15:09:00
朱棣:1403年-1424年在位,明朝第三代皇帝,朱元璋第四子,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燕王,性格多疑好杀。攻败明惠帝之后夺位
2024-06-26 15:09:00
毕竟当时司马昭控制着洛阳城中的禁军,即便曹髦再不怕死,也没有人敢伤害曹髦,但曹髦终究不能以一敌百,他手下的数百名杂兵也不可能将洛阳城里的禁军完全诛杀
2024-06-26 15:10:00
当时曹髦左右的人怒斥司马伷一行人,以至于司马伷的士兵都被吓得逃走了。此时中护军贾充赶了过来,迎面与曹髦战于南面宫阙之下
2024-06-26 15:10:00
在中国历史上通过“靖难之役”而获登大位的明成祖朱棣,按照汉儒文化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来说,其获皇权之道,似总有被后世正统史学家们有所指摘与诟病之嫌
2024-06-26 15:10:00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他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生于元末群雄争锋的年代。公元1360年朱棣出生,11岁被封为燕王
2024-06-26 15:10:00
南京乃虎踞龙盘之地,既是六朝古都,又是朱元璋的老根据地,朱棣却为什么要迁都呢?明成祖迁都北京,是雄才大略。朱棣的胸襟,一般人
2024-06-26 15:11:00
吴国,吴王寿梦时期,吴国开始联晋反楚,国力日益强盛,至在吴王阖闾、夫差时期,国力达到鼎盛。大约公元前512年,孙武携带《孙子兵法》来到了吴国
2024-06-26 15:11:00
朱元璋65岁的时候,太子朱标病死,其子朱允炆以长孙的地位,被立为皇太孙。各地的藩王大多是朱允炆的叔父,眼看皇位继承人落在了侄儿手里
2024-06-26 15:11:00
唐朝之时,一位叫孙壬林的官员,《唐故魏州昌乐县令孙君墓志铭》:周幽王遭犬戎之难,武公将兵,佐周平戎,其有功平王命命卫为公□□□□□□为卫上卿□邑于□其孙武仲
2024-06-26 15:12:00
可以阅读大量兵书,由此在继承前人军事思想与分析现实军事案例的基础上写下《孙子兵法》。在孙武眼里,深受周礼束缚的战争思维
2024-06-26 15:12:00
孙武祖父孙林父,是卫国的卿,但由于为人专横且逞强,与卫国国君关系非常紧张。但孙林父有一个大靠山晋国,因此经常能够利用他与晋国的关系来制约国君
2024-06-26 15: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