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类逐渐从母系氏族过渡到了父系氏族时代。为何出现如此变化?其根本原因也是生产力的进步。由于木石组合工具不断进步,使得人类的农业生产水平得以提高,于是剩余的粮食就出现了。在2022年,考古学者在河南南部发现了...……更多
走近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从两千多年前的“乘法口诀”说起
...国南方盛产竹子,所以目前发现的多为竹简,而西北地区气候干燥,竹子较少,多为木质简。两行比简稍宽,一般约2厘米,宽度是单行简的2倍,又因每简书写两行文字, 称为“两行”简,既可以编连,也可以单独使用。牍是比...……更多
...古人员孜孜探寻着成都平原的历史秘密、为文物保护贡献智慧和力量。……这是成都文物事业生机勃勃的缩影。一幕幕生动场景的背后,离不开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简称“成都考古院”)考古人的默默奉献。党的十八大以来,...……更多
...时段。第四纪科学是地球科学的重要领域,也是应对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本届大会上,千余名专家学者围绕人类演化与环境考古、间冰期气候与环境、极地第四纪、应用第四纪等进行了深...……更多
探访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为研究现代人起源问题提供重要证据
...东地区的古人类用着延续下来的取火技术应对恶劣的环境变化。”跋山遗址第九文化层-第十三文化层。 李罡进一步阐释到,此前现代人“非洲起源说”一直在考古学界引发争议。该学说认为20万年前非洲的直立人进化而来的早...……更多
良渚遗址: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遗产
...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朝的一种文化,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世界文明史上重要的遗产之一。那么良渚遗址是哪个朝代的呢?下面将详细介绍:良渚文化的特点包括农业、手工业...……更多
揭秘四千年前古印度死丘爆炸原因,科学家发现新解如同核爆
...难性的事件,导致他们离开了这片土地。一些理论认为,气候变化、洪水或战争可能是导致哈拉帕文明消亡的原因。然而,尽管这个文明已经过去了几千年,但它留给我们的遗产和故事将永远保留下来。如今,古印度的死丘成为...……更多
考古人员发现了人类的第一碗面条
...过化验,这碗面条是由粟制成的,正好与青藏高原当时的气候条件、耕作条件相吻和。而从这碗面条的外观来看,条形匀称、宽窄齐整,而且长度达到了50厘米,充分显示出华夏史前的人类,在面条的制作上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更多
... 2024年03月23日 第 06 版)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的发展变化,反映了我国考古取得的显著成就,更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考古理念的更新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评选已进行了30多年。透过近年考古新发...……更多
《我的美食向导》:食物的背后是生活
...《我的美食向导》所提到的,时代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当时的生活背景下,能够吃到一条西湖醋鱼可以让人受到感动,但是在如今的生活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和能吃到的美食已经和从前大不相同,味觉坐标已经发生了...……更多
...徜徉在古籍的书海中,感悟五千年文脉赓续,汲取历史的智慧。为一座博物馆,赶往一座城,赴一场文化的邀约,更是成为不少文博爱好者的日常。 吴运杰:在文物古迹中读懂中国吴运杰:我去了23个省份94个城市,拍了超过500...……更多
...一个谜团。学者韩高年认为,齐家文化之所以衰落,在于气候的变化。在3000年前,西北气候逐渐变干变冷,许多适合农耕的地区退化为游牧地区,齐家文化就衰亡了。这个说法很有道理,在历史地理上也能够得到应证。综上所...……更多
亮瞎眼!东非黑猩猩突破进化界限,竟然进入石器时代?
...发展。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环境的变化。东非地区的气候和地质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黑猩猩的生存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气候的变化导致了植被的改变,以及野生动物种群的变动。为了适应新的环境,黑猩猩必须调...……更多
长岛国际零碳岛走入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
中国能为全球海岛型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贡献怎样的智慧?这一刻,世界目光聚焦长岛。在12月8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中国角城市气候合作对话会上,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德雁介绍了烟台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更多
考古专业学生走进郧阳,探寻百万年来的文明痕迹
...郧阳大丰仓内的精妙设计,深刻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内蒙古大学杜晓薇同学反馈说:“这次来郧阳实习,让我对考古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前我觉得考古只是对文物的挖掘和研究,现在我才明白,考古学其实...……更多
良渚潮客厅|哈萨克斯坦研究员阿迪力:再创一条“繁荣之路”
...路沿线的国家,与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的合作有着很长的历史传统。”阿迪力·卡吾肯诺夫表示,丝绸之路对中亚国家的影响极其深远,希望可以再创造一条“繁荣之路”。“中国悠久的历史让我感动,良渚文化属于世界人民”...……更多
他们是来自“星星的孩子” 也是令人赞叹的艺术家
...“全生涯服务,全方位关爱”。当天,由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语言认知与发展实验室、鲁迅文化基金会、浙江省残障人士艺术双年展组委会联合主办的“文明的心光——浙江省孤独症学生画展”在浙...……更多
揭秘人类曾拥有的神秘“阴茎骨”,是进化还是退化?
...背棘骨的消失主要是由于骨骼结构的改变,尤其是脊柱的变化,使得这一结构逐渐丧失了作用。 有学者认为,此次进化过程中“背棘骨”的消失与人类的智慧发展密切相关。进化的结果是自然选择的产物,只有适应环境的个体...……更多
...发司、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发布关于第一批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项目的公示。这些项目中,有的构建智慧旅游发展新基础,有的探索智慧旅游发展新模式,各地不断丰富智慧旅游新产品和优质服务,让人们在旅途中借...……更多
...洒下,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之东的研学中心里,一场关于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款款展开——“良渚论坛”青年汉学家分论坛在此举行。来自33个国家的43位青年汉学家和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媒体代表等约150人,以“新时代青年汉学...……更多
宁波又添古遗址!奉化江支流鄞江两岸已发现13处史前遗址
...木构建筑应为一处临水码头或仓储库房,此类遗存在六朝考古中发现较少。树桥遗址的发掘,填补了鄞江流域六朝旷野遗址的空白,与区域内发现的上庄山(2003年)、蜈蚣岭(2005年)、龙舌山(2021年)、孟夹岙(2022年)等墓...……更多
非洲驻华使节参观中国考古博物馆并座谈
...埃及的建筑奇迹到非洲社会的文化多样性,都体现了人类智慧在历史长河中展现的耀眼光芒。埃及驻华大使阿西姆·哈奈菲认为,非洲和中国都拥有悠久历史和文明,在发展的道路上有相似的经历,也有共同拼搏、艰苦奋斗的精...……更多
预计今年气候状况总体偏差 早期预警对人类自救最有效
...平均气温再创历史新高……刚刚过去的2023年,极端天气气候灾害事件频发,不断地提醒人们增强对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关注,提升气象灾害防御主动性和自救互救意识,提高全社会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2023年是自1...……更多
探访浙江省博物馆:“越剑双绝”一把在浙江,一把在湖北
浙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越地独特的文明印记和文化符号,是中华文明重要的一部分。12月1日,“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探访团走进浙江省博物馆,深入探访浙江悠远的吴越文化。探访团探访浙江省博物馆。王...……更多
藏粮于技,“二十连丰”中的智慧农业
...方农民想丰收,田地要种足、作物得种好。“但作物受到气候、土壤、技术、品种等影响,时空变异性很大。限制当地作物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适合当地高产稳产的适宜栽培管理方案是什么?作物模型作为智慧农作的‘...……更多
本文转自:江淮晨报首届气候变化科学大会明起召开百名专家学者将齐聚合肥,为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本报讯 为了进一步推动气候变化领域的学科深度融合和发展,探讨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第一届气候变...……更多
南大考古教授成“美食博主”:初衷是解决经费问题,美食更贴近生活
...。我在伊朗东北部也碰到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那个地方气候很干燥,雨水很少,导致山上植被很少,但是会下暴雨,一下暴雨就会发生洪水。有一天,我们出去考察遗址,傍晚返回的路上,远远看见山上一片乌云,前面的车把...……更多
考古揭秘:商周时期的都城朝歌与西岐位置探寻
...皇帝的不同执政时期,同一个地方的名字也会发生许多次变化。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理由十分简单,避讳、喜好等等,都可以促使皇帝将某一个地方的名称更改。像长沙、邯郸、咸阳这样千年以来,名称都未曾变化的,则...……更多
...发展中华文明的同时乐于向世界分享中国经验、贡献中国智慧,始终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近年来,中埃人文交流不断走深走实,持续增进两国人民友好。萨基尔表示,埃及积极“向东看”,重...……更多
...、人类迁徙、古代科技和贸易等。与会专家还探讨了全球气候变化对水文遗产保护的挑战,呼吁各国加强气候变化大背景下的跨学科、跨地区交流协作,将先进适用的技术应用于遗产保护实践,提高保护效能。 ……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为何崇祯可以葬在明十三陵,而溥仪在公墓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明代最后一个皇帝崇祯亲眼目睹了这个王朝的末日。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个皇帝还是严格遵守了大明的祖训
2024-10-07 12:19:00
当南宋发动北伐战争时,中原百姓为何帮助金国攻打南宋
说起来,在中国历史上,南宋的地位是比较尴尬的,一方面,南宋创造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和文化的巅峰,由此就催生了许多宋粉;但另一方面
2024-10-07 12:21:00
明朝文官集团的势力到底有多大
宋朝和明朝可以说都是文官主导朝堂。尤其是明朝,文人的地位可以说是相当高,同时明朝的文官似乎也相当的有气节,敢于向皇帝死谏
2024-10-07 12:25:00
为何说嘉靖万历无为而治,医好了大明的精神内耗
大臣们在外面冻得瑟瑟发抖上早朝,皇帝在屋里睡大觉,原来21世纪才提出的无政府概念,早在明朝就已经开始施行了。嘉靖万历施行得“无为而治”
2024-10-07 12:27:00
中国的行省是如何形成的
大家都知道,现在我国是行省制度,这样的制度从元朝就开始建立了。元朝的疆域非常大,这个王朝也是马背上打下来的王朝,所以管理方式就比较松散
2024-10-07 12:27:00
蓝玉为何落得剥皮示众的凄惨下场,冤不冤呢
1393年,大将蓝玉哀嚎:“我冤哪!”话音未落,刽子手开始行刑,活活将他剥皮致死,并在人皮中填上稻草。这一切,背后隐藏着一个不可告人的原因
2024-10-07 12:28:00
建文太子朱文奎:朱棣为啥要弱化他
洪武九年十一月初十,大明洪武天子朱元璋,嘉奖了蕲(qi)州府蕲水县民王焘,旌表王家为“孝义”之门。为什么旌表这个王焘呢
2024-10-07 12:29:00
介绍一下儒学大师王阳明的事迹
在朱熹之后,几百年里都把他的理论奉为经典,虽然说元朝的时候不管这些,理学受到了很严重的冲击,然而谁想到,过了百余年,在明朝的时候发扬光大了
2024-10-07 12:30:00
徐达生病朱元璋派人送去蒸鹅, 徐达吃后为何安排后事
元朝末年,社会动荡,人民苦不堪言。尤其是因为蒙古人对汉人的仇视,把汉人列为低等人,因为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举起大旗,反抗元朝
2024-10-07 12:31:00
忽必烈之后的元朝皇帝们,到底有多差劲
忽必烈之前,蒙古汗国的人,“满世界”抢地盘。但自从忽必烈建立元朝后,蒙古人就开始专心内斗。然而,内斗出来的元朝皇帝们,也没几个拿得出手的
2024-10-07 12:32:00
大清亡后爱新觉罗家族全部改姓,都改了哪些姓氏呢
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爱新觉罗”这个姓氏都可以说是让大家“如雷贯耳”。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统治史上,爱新觉罗氏作为封建统治的最后一个皇室姓氏
2024-10-07 12:34:00
山西为何会出现大量的清代铜钱
有很多朋友都问我说为什么现在说山西的铜钱特别多,尤其是清代的钱币特别多,我在和朋友聊的时候也提到了这个问题,大家可以看一看就是说山西的铜钱以后
2024-10-07 12:35:00
清朝妃嫔们的真实生活,晚上睡大通铺
我们现在通过看清宫剧,了解很多后宫妃子的生活状态。在剧中,妃子们的吃穿用度都很丰富,但是实际中并不是那样的,后宫中的生活没有剧中那么好
2024-10-07 12:36:00
溥仪61岁去世,为妻子留了什么遗产
有人说,溥仪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做笑话。他明明出生在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家庭当中,明明享受着多少人羡慕都羡慕不来的荣华富贵
2024-10-07 12:36:00
清军攻进天京,发现洪秀全府中的一张大床,曾国藩说了啥
作为一名95后,我何其幸运出生在这样一个和平发展的年代,看过很多关于战争的电视剧,想想那个时候的人们吃不饱穿不暖却还要拼尽全力去打仗
2024-10-07 12: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