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楚国崛起:从弱小到强大的历史揭秘
...,不甘心居于南方的楚国,开始了涿鹿中原的蔓蔓征途。楚庄王八年(前606年),楚庄王亲领大军北上,这一次的目标直指周王室的都城洛邑,楚庄王耀兵于洛邑,并且问周之重器鼎之轻重。楚庄王时期,楚国的霸权达到了巅峰...……更多
火神祝融的后裔--楚国
...楚国的重要贡献之一,当然发扬光大的还是秦朝了。 至楚庄王时期,开始争霸战争。公元前606年春,楚庄王亲领大军北上,以“勤王”名义攻打陆浑之戎(散居黄河南、熊耳山北之阴地,又称阴地戎),至于洛水,直抵周天子...……更多
楚国前期的国君有多艰苦奋斗,后期的国君就有多昏庸
...、占领了陈国部分地区,楚国势力发展到了江淮地区。 楚庄王在位时期,晋国由于国内大乱,势力衰退。楚国和晋国多次发生战争。最终在邲之战中楚国大胜,楚国取代了晋国的霸主地位。之后楚国灭了庸国、萧国等,并让宋...……更多
楚国为什么能在诸侯国中崛起
...居上;与宋争战与泓水,宋国大败,宋襄公亦受伤而死。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轻重;威服陈、郑、宋,大败了强晋。所以,所谓“春秋五霸”,实际上是四国五霸主,即齐桓公、楚成王、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吴、越后来...……更多
城濮之战:晋文公奠定霸主地位的关键之战
...则是:齐国桓公、晋国文公、宋国襄公、秦国穆公、楚国楚庄王。至于另一种春秋五霸的说法: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越王勾践、吴王夫差,除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外,我认为新添加的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不管是从...……更多
为何说楚国郢都的陷落,是楚顷襄王的悲哀,也是楚昭王的悲哀
...明楚国政治的混乱呢?庄蹻,《史记·索隐》记载他是“楚庄王”弟;所谓“楚庄王”,其实就是楚顷襄王,因为当时楚顷襄王也被称作“楚庄王”。但庄蹻以“庄”为氏,其实更可能是春秋霸主楚庄王的后裔。楚顷襄王时,庄...……更多
为何说灭楚之战是秦国统一六国之中,遭受到的最大的挫折
...但一直以来因为地处南部,都是默默的在猥琐发育,等到楚庄王时代,楚国国力强盛,楚庄王也想过一把霸主的瘾。最终遇上了中原的霸主晋国,于是当时意义重大的城濮之战开打了,楚国向北扩展进军中原,此战如果赢了,那...……更多
楚国问鼎天下“不服周”,作茧自缚却为强秦织嫁裳
...成王后来被儿子们争储所害,气得上吊自杀了。他的孙子楚庄王即位的时候,天天玩耍,三年不理国政,伍子胥的爷爷伍举前去劝谏。庄王左手抱着郑国美人,右手抱着越国靓女,自己又坐在各种打击乐器当中,伍举看不去就说...……更多
《楚国兴亡史 : 华夏文明的开拓与融合》出版发行
...富有创造力的丝绸刺绣,有典丽优雅的楚辞,有一代霸主楚庄王、治水专家孙叔敖、伟大诗人屈原、忠贤典范申包胥……张宏杰的《楚国兴亡史》展示了楚文化在青铜冶铸、竹木漆器、音乐哲学等方面的成就,概括了楚国及楚文...……更多
哪位春秋霸主称得上是奋六世之余烈
...最后一位称霸中原的霸主。这位霸主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他之上的六世君主分别是楚蚡冒、楚武王、楚文王、楚王堵敖、楚成王和楚穆王。那么这六王为楚国打下了哪些基础呢,以致于楚庄王能够打败晋国,称霸中原。...……更多
屈原在《离骚》中写道“帝高阳之苗裔兮”,也就是说楚国家族是高阳氏的后裔。高阳氏,也就是五帝之中的颛顼一族,而颛顼部族生活在山东、河南、河北交界之地,是古代东夷部族中的一支。那么楚人又是如何从中原迁徙...……更多
楚国当初对外征战为什么不向南扩张呢
...是从地盘还是从实力上面来说,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从楚庄王开始,经历五代君主之后,楚国一共跟中原国家,尤其是超级大国晋国发动了很多战争,其目的就是想要在中原称霸。在楚庄王的时候,他带领军队打到了周王室边...……更多
聊聊舒适区里的楚顷襄王
...下转而励精图治,成为楚国踏出南阳盆地的第一位楚王;楚庄王“三年不飞不鸣,一鸣惊人”,率楚人熬过了饥荒、附庸叛乱等种种困难,最终在邲之战中击败晋国,成为一代霸主;在差点被吴灭国之后,楚昭王团结众多楚人踏...……更多
晋楚百年争霸,双方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展开长期对抗
...楚大夫范看到了晋国灵公即位后的衰落迹象,对楚穆王(楚庄王父亲)说“晋君少,不在诸侯,北方可图也”。·楚庄王称霸与楚国的霸业公元前618年,楚穆王伐郑,逼迫郑国归附与楚讲和,次年又率领郑、蔡、陈之师伐宋,扣...……更多
...到了公元前613年,楚穆王去世,嫡长子的熊侣即位,是为楚庄王,此时他的年龄还不到20岁。屋漏偏逢连阴雨,此时的楚国内外交困,先后爆发了公子燮与公子仪之乱。面对复杂的形势,楚庄王采取了扮猪吃老虎的战略,整日里...……更多
邲之战中晋楚双方的将领分别是谁
...参加崤之战,但却是崤之战的最大受益者。公元前597年,楚庄王亲率楚军再次围攻郑国,晋国派荀林父率三军再次救郑,双方在邲地(今河南郑州北)展开争夺,在作战中,晋军内部分歧不断,将帅不和,缺乏统一指挥而各自为战...……更多
...力逐渐大增,后来的楚王们对巴国的态度也不再友好了。楚庄王伪装成昏君,吸引巴国等国进攻,欲擒故纵。楚惠王成功大败巴国人,一血祖先耻辱。楚肃王即位时期,巴国和蜀国攻打楚国,使楚国进入到了防御阶段。到了楚宣...……更多
...、楚人的舞蹈、楚地的民风,我们一定还会联想到800余年楚国历史,由‘荆楚’到‘淮楚’的嬗递。”4月15日,淮南市史志工作者、文化学者姚尚书接受采访时表示,楚国由江汉平原一路东迁,最终以寿春(今寿县)作为最后的...……更多
为何只有楚庄王时期称霸过中原
...年之久的楚国始终被阻隔北进的道路,直到一代“神鸟”楚庄王亲政之后,才出现改变。楚庄王即位之初,三年不问朝政。面对复杂的楚廷局势,庄王选择了以静制动,以感辨奸的方式,逐渐理清了楚国内部的政局和各类人物情...……更多
...映了上古时代荆楚之国对周朝的反抗。从名义上上来说,楚国是西周的分封国,但实际上两国却长期处于战争状态。到了西周末期,楚君甚至称王,和周王平起平坐。而西周时期的周楚战争都是由西周主动发起,那么西周为何要...……更多
楚国“问鼎中原”的背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从楚国背靠铜绿山而迅速崛起的轨迹中完全可以证实,楚庄王一点没有夸大其辞!一、贫弱立国西周分封制下的楚国的开端极其的卑微与弱小,在封赐时仅仅是公侯伯子男的第四级:子,疆域不过五十里,小得可怜。当时熊绎...……更多
...意义。因为孙叔敖一心为民,深受当地百姓拥戴。后来,楚庄王下令在全国举荐贤才,孙叔敖被人举荐,担任令尹(相国)。在此期间,孙叔敖改革法律,修筑城池,发展经济,楚国逐渐成为中原霸主。需要一提的是,孙叔敖从不...……更多
楚国辉煌八百年,名将却稀缺的谜团揭秘
...法则。也就是在打仗的时候,国君带头向对方发起冲锋。楚庄王出征雕塑如此一来,可以极大地提升军队的士气,使国家的战斗力远远强于敌人。所以在春秋前期,楚国的军事实力一直都保持在各国最前列。不过,这个习惯也对...……更多
楚国:春秋时期第一个自立为王的超级大国
...不断开疆拓土的同时,还致力于“问鼎中原”。特别到了楚庄王的时候,在和各诸侯国的争霸中表现突出,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不过后来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摧毁秦军主力,之后攻进咸阳,杀掉子婴,灭掉秦朝,恢复分封制。...……更多
最讲武德的春秋霸主是谁
...晋国的残兵败将还在拖拖拉拉地渡河,楚国大夫伍参建议楚庄王乘晋军之败半渡之机再击晋军扩大战果,庄王却没有采纳,说:“楚自城濮失利,贻羞社稷,此一战,足雪前耻。何况晋国非有罪可讨,寡人侥幸获胜,自当适可而...……更多
...到21年后的公元前611年,那位“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楚庄王,重新向中原扩张,在与晋国经过多次战争后,终于在公元前597年,在“邲之战”中一战击溃晋军,从而称霸成为了新一任的“盟主”。而“邲之战”的地点,正是...……更多
春秋时期庸国的疆域有多大
...庸国率领百濮等势力攻打楚国。彼时,楚国在位的君主是楚庄王,虽然楚庄王最后称霸中原,但是,当时的楚庄王却是非常稚嫩的。楚穆王十二年(前613年),楚穆王去世,楚庄王熊旅即位,对于刚刚继位的楚庄王,年龄只有20岁...……更多
邲之战中有哪些令人诧异的事
...战后,两国之间第二次重大较量,战争以楚军胜利告终,楚庄王也因此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这场战争虽然颇有意义,但是史料上连双方的参战兵力都无详细记载,当然,这些都不是重点。这场战役让后世吃惊的是,作为失败...……更多
楚国何以在春秋时期独树一帜,率先称王?
...始皇称皇帝之前,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都称王,楚国并未曾统一天下,为何却敢于在春秋时期便称王?春秋时期,历史上是东周的前段,当时虽然周王朝衰落,但依然被众多诸侯国视为天下共主,楚国为何特立独行,执...……更多
...襄公,但唯独楚国另类:楚国的君主称号是王:典型的有楚庄王。这一切要从西历公元前的1046年说起。这一年,周国纠集传说中的“八百诸侯”,灭亡了强大的殷商。周国的君主周武王在诸侯的拥立下,成为了新的天子。只是...……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问题在于:《越公其事》是不是可信?古史突出范蠡文种,弱化勾践,越公其事突出勾践,弱化范蠡文种,两者都有不可信之处,但相比之下
2024-06-26 15:08:00
作为皇帝的朱棣还做了两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大事。第一件事是好事。朱棣营建、迁都北平,树立了北京在之后的政治文化地位。当今天的游客在故宫
2024-06-26 15:08:00
通过上文可知,古史严重扭曲了勾践的形象,《越公其事》中的勾践形象可能更为真实一些。那么,这里带来一个问题:灭吴之后,一个雄心勃勃
2024-06-26 15:08:00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家族的男人往往在天性上和思维方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看来这话不假,朱元璋的残忍在他的子孙身上如同密码一样流传着
2024-06-26 15:09:00
朱棣:1403年-1424年在位,明朝第三代皇帝,朱元璋第四子,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燕王,性格多疑好杀。攻败明惠帝之后夺位
2024-06-26 15:09:00
毕竟当时司马昭控制着洛阳城中的禁军,即便曹髦再不怕死,也没有人敢伤害曹髦,但曹髦终究不能以一敌百,他手下的数百名杂兵也不可能将洛阳城里的禁军完全诛杀
2024-06-26 15:10:00
当时曹髦左右的人怒斥司马伷一行人,以至于司马伷的士兵都被吓得逃走了。此时中护军贾充赶了过来,迎面与曹髦战于南面宫阙之下
2024-06-26 15:10:00
在中国历史上通过“靖难之役”而获登大位的明成祖朱棣,按照汉儒文化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来说,其获皇权之道,似总有被后世正统史学家们有所指摘与诟病之嫌
2024-06-26 15:10:00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他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生于元末群雄争锋的年代。公元1360年朱棣出生,11岁被封为燕王
2024-06-26 15:10:00
南京乃虎踞龙盘之地,既是六朝古都,又是朱元璋的老根据地,朱棣却为什么要迁都呢?明成祖迁都北京,是雄才大略。朱棣的胸襟,一般人
2024-06-26 15:11:00
吴国,吴王寿梦时期,吴国开始联晋反楚,国力日益强盛,至在吴王阖闾、夫差时期,国力达到鼎盛。大约公元前512年,孙武携带《孙子兵法》来到了吴国
2024-06-26 15:11:00
朱元璋65岁的时候,太子朱标病死,其子朱允炆以长孙的地位,被立为皇太孙。各地的藩王大多是朱允炆的叔父,眼看皇位继承人落在了侄儿手里
2024-06-26 15:11:00
唐朝之时,一位叫孙壬林的官员,《唐故魏州昌乐县令孙君墓志铭》:周幽王遭犬戎之难,武公将兵,佐周平戎,其有功平王命命卫为公□□□□□□为卫上卿□邑于□其孙武仲
2024-06-26 15:12:00
可以阅读大量兵书,由此在继承前人军事思想与分析现实军事案例的基础上写下《孙子兵法》。在孙武眼里,深受周礼束缚的战争思维
2024-06-26 15:12:00
孙武祖父孙林父,是卫国的卿,但由于为人专横且逞强,与卫国国君关系非常紧张。但孙林父有一个大靠山晋国,因此经常能够利用他与晋国的关系来制约国君
2024-06-26 15: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