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李自成与清朝对抗失败的深入解析
打败明朝的李自成,为何面对大清却不堪一击?他其实没赢过大明1644年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平常也不平常的一年。平常是因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不论朝代如何更迭,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平常则是因为在那一年,中华大...……更多
农民起义与后金入侵:朱由检治下的明朝危机
...生活的艰难,加上外敌的侵扰,使得农民起义愈演愈烈。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势力日益壮大,成为朱由检难以应对的新威胁。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朱由检的处境愈加艰难。他频繁更换内阁大臣,试图寻找解决之道,...……更多
最后一任朱姓皇帝惨死异国, 大明江山宣告彻底灭亡
...煤山上的老歪脖子树上自缢身亡,与此同时,紫禁城也被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破,明朝的权力中心遭到了瓦解。然而在这个时候并不能够说明朝已经完全灭亡,此后陆续出现在南方的几个明朝小朝廷,算是明朝苟延残喘的延续...……更多
崇祯到底是怎么把自己一步步地弄到这步田地的呢
...真的不多见了。甚至连攻破北京城,逼得崇祯吊死煤山的李自成都看不下去了,说崇祯不是没有能力,实在是手底下一个办事的人都没有。那么崇祯到底是怎么把自己一步步地弄到这步田地的呢?这还得从崇祯即位开始说起,他...……更多
聊聊压垮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东林党”
...个强大的王朝在百年之后还是走向了穷途末路。1644年,李自成攻入了明朝的都城北京,崇祯皇帝无奈在煤山自缢。大明王朝为何会走到最后那一步?一直是众人热议的话题,部分学者认为,明朝的灭亡是因为国家遭遇了小冰河...……更多
明熹宗朱由校到底是文盲皇帝还是木匠皇帝?
...朝中大臣捐款的时候,自诩清流的东林党人却一毛不拔。李自成进京时这些豪强却乖乖地把金银送上,离子蒸汽。崇祯在煤山自缢时,曾经发出感慨: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年之天下一旦亡之,皆为奸臣所误。其实...……更多
明朝灭亡后钱谦益的结局如何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紫禁城北面的煤山自缢殉国,明朝灭亡。每一个人,都是鲜活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也拥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人生。因此,在这个世界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人,...……更多
为何说魏忠贤一死,大明王朝就垮了呢
...。崇祯点了点头,当即下令重修魏忠贤墓碑。五天之后,李自成大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在景山歪脖子树上上吊而亡。自1368年朱元璋南京建都以来,国祚延续近300年的大明王朝画上了句号。曹化淳为什么认为魏忠贤一死,大明...……更多
崇祯皇帝之死:明朝的没落与个人悲剧
...朝早已经内忧外患了,不管是内部的阉党与东林党斗争,李自成等人的农民起义,还是外部的努尔哈赤等人虎视眈眈,都足以让大明朝覆灭,可惜偏偏当时所有事情凑在了一起,想要力挽狂澜改变整个局面,必须有特殊才能之人...……更多
...速了明朝的灭亡。那么崇祯杀魏忠贤到底是对是错呢?在李自成杀向北京城时,国库空虚,已经没人为朝廷着想了,崇祯皇帝的心腹太监说了一句话:“使忠贤在,国事必不至此!”没错,若是魏忠贤在的话,国家不会沦落为这样...……更多
崇祯死后,军阀要立堂哥,东林党要立堂叔,哪个更有资格?
...呢?是的,崇祯皇帝真的不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自尽,但是这个时候明朝并没有亡,江南半壁还在明朝地方政府的控制之中,而且更加特殊的是,明朝有一套中央政府的备份系统,这...……更多
...怕被怪罪,周皇后没有继续说。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的大军攻到北京城下,满朝文武闻风而逃,崇祯帝派去守城的太监也趁机反水,投降了李自成。那些满口忠义的东林人士,在改朝换代之际,迅速抛弃了旧主,投向...……更多
崇祯穷的揭不开锅了,明朝银子都藏哪了
...祯为了减少开支,关闭了西北地区的驿站,由此导致驿卒李自成失业,西北成了明末农民起义的高发地区。李自成、刘宗敏率领的大顺军一路上占领的府库和士绅宅邸,都搜出了大量银子,为了鼓舞士气,李自成向部下宣传崇祯...……更多
崇祯自缢后,他的尸体去了哪里
...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对于明朝时期李自成带领的农民起义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闻,谁能想到,这是一支农民组成的起义军,队居然推翻了明朝的统治,建立了大顺政权,李自成也因此一战成名,成为了历史...……更多
昙花一现的李自成,失败真的是因为格局有限吗?
万历三十四年李自成出生在一个普通人家,这时候的李家人万万想不到,长大之后的李自成竟然能够成为起义军首领。明末时期,天下大乱。此时明朝各地的起义军接连不断的出现,明末时期,即使是想要打压起义军,明朝朝...……更多
朱慈烺从明朝太子到李自成宋王再到真假太子
明朝崇祯帝自杀后,李自成很快占领了京城。崇祯帝的太子朱慈烺也落在了李自成手里。李自成虽然没受过什么教育,但对待前朝皇帝、太子的规矩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所以李自成册封朱慈烺为宋王——之所以册封为宋王,...……更多
崇祯为何不选择南迁,以图东山再起
...军中满洲八旗兵只有七万人,其他都是汉军和蒙古八旗,李自成的闯军虽号称30万,除去老弱病残,真正的壮年士兵也就十多万人,明朝军队在数量上依然占有优势,完全有可能东山再起。如果崇祯不死,大明皇帝就是明朝军民...……更多
党争之祸:明朝灭亡的隐形推手
...投入的兵力总数超过了20万。然而,这个时候中原已经被李自成搅的天翻地覆了,重镇襄阳被李自成攻破,中原告急。最后,崇祯只能在歪脖树上自缢了。明朝就这样覆灭了,经常有人悲伤如果崇祯没有那么急躁,甚至放下面子...……更多
崇祯皇帝的遗憾:勤勉却未能拯救明朝
...臣们能拿出钱财救国,结果没有一个人老老实实的捐钱。李自成破进入北京城后,从这些大臣的家中搜到几千万两白银。如果仅仅看到这里,会以为这些大臣没有爱国之心,一个个私心甚重,但实际上,都是崇祯皇帝一手搞砸的...……更多
东林党和阉党之争是明朝走向灭亡的原因吗?
...听崇祯的,镇压起义,仓促动手固然可以打败他们,但以李自成为例的几个明末起义军,哪个不是逃跑大师,歼灭不了他们,他们随便跑一段时间,遍地是灾民,很快就又拉起了部队。然后崇祯可不会给你补充兵力,到最后要么...……更多
没有李自成清军能否推翻明朝?答案其实只有一个
...就是再怎么废寝忘食,也就是多挣扎几年而已。如果没有李自成,一定还会有张自成或王自成,因为历史的车轮如果不走正路的话,势必会有另一股力量来矫正车子行走的方向。李自成便是那矫正历史车轮的人,他领导的起义军...……更多
明朝末代君王崇祯死后,是谁把他葬到陵墓的?
...己也在朝代灭亡之后,选择了自缢身亡。而崇祯皇帝也被李自成葬入皇陵。坚毅的崇祯经过几代明朝皇帝的摧残之后,明王朝的内在忧患已十分严重,再加上崇祯皇帝在位期间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当时在明朝统治下的百姓大多...……更多
明朝最后三位首辅,陈演、蒋德璟和魏藻德的故事
...以重任,直至接替周延儒成为内阁首辅。到了1644年初,李自成的义军已经势不可挡,从陕西直逼京师而来,使得朝廷哗然。面对此情此景,群臣纷纷建议召回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压制农民军,甚至还要做好南迁的准备。而陈演却...……更多
北京昌平为何树李自成塑像,又为何搬走
听说,北京市昌平区将移除西关环岛的李自成塑像,恢复石牌坊至大红门古神道历史风貌,再现明十三陵历史风貌。李自成何许人?但凡熟知中国历史的人恐怕都不会陌生。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领袖,生于1606年。小时候放过...……更多
曹正淳与明朝亲军卫的传奇
...他军队抵抗清军,亲军卫只好一分为二前往作战,在后来李自成称王后就带领很多军队攻打明朝的关卡,直到攻到了宁武关才被驻守的亲军卫拦下,要知道当时的亲军卫只有四千人,但是还是让李自成的军队吃尽了苦头,随后李...……更多
崇祯皇帝:史上最穷皇帝的无奈与挣扎
...已经够崇祯忙的了,谁知道让他脑袋大的还有外敌,还有李自成。本来明朝末年,官吏腐败,让百姓生存不下去,只好造反。在这些人中,李自成算是一个比较出名的人。不过当时崇祯派兵直接打败了他,还差点灭掉他。然后这...……更多
满清是怎么统治中原三百年的
...后的一句“勿伤百姓一人”才是让人感慨万分的。即使是李自成也是敬佩不已。当时的李自成看到这样的遗诏,说了一句“君非甚暗,都是群臣所误。”就连农民出身的李自成都知道,崇祯帝的死与明朝的灭亡,很大程度上与明...……更多
魏忠贤不死明朝不亡,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少呢?最后导致国家没有了养军队的钱,打仗都打不起。李自成围困北京时,明朝政府没有粮食军饷,难以调兵,崇祯发出捐款号召,内阁首辅魏藻德捐了500两,太监首富王之心捐了一万两。再反观东林党们,一毛不拔,“摆摊...……更多
小福王南京登基,为何要恢复朱标父子和朱祁钰的帝号
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正月,李自成军攻克洛阳,府中王朱常洵被杀。朱逃离松庐城,暂时避难怀庆府(府治今河南省沁阳市)。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五月,朱由嵩攻打福王。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正月,因怀庆警...……更多
明末乱世枭雄左良玉对历史的影响
...“匪患”,朝廷承诺左良玉家族世代镇守武昌。不过对于李自成大军包围北京的情况,左良玉选择观望——有说法认为是左良玉没来得及出兵,京城就被李自成攻陷。但不管怎么说,崇祯帝自杀的时候,左良玉已经成为势力强悍...……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问题在于:《越公其事》是不是可信?古史突出范蠡文种,弱化勾践,越公其事突出勾践,弱化范蠡文种,两者都有不可信之处,但相比之下
2024-06-26 15:08:00
作为皇帝的朱棣还做了两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大事。第一件事是好事。朱棣营建、迁都北平,树立了北京在之后的政治文化地位。当今天的游客在故宫
2024-06-26 15:08:00
通过上文可知,古史严重扭曲了勾践的形象,《越公其事》中的勾践形象可能更为真实一些。那么,这里带来一个问题:灭吴之后,一个雄心勃勃
2024-06-26 15:08:00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家族的男人往往在天性上和思维方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看来这话不假,朱元璋的残忍在他的子孙身上如同密码一样流传着
2024-06-26 15:09:00
朱棣:1403年-1424年在位,明朝第三代皇帝,朱元璋第四子,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燕王,性格多疑好杀。攻败明惠帝之后夺位
2024-06-26 15:09:00
毕竟当时司马昭控制着洛阳城中的禁军,即便曹髦再不怕死,也没有人敢伤害曹髦,但曹髦终究不能以一敌百,他手下的数百名杂兵也不可能将洛阳城里的禁军完全诛杀
2024-06-26 15:10:00
当时曹髦左右的人怒斥司马伷一行人,以至于司马伷的士兵都被吓得逃走了。此时中护军贾充赶了过来,迎面与曹髦战于南面宫阙之下
2024-06-26 15:10:00
在中国历史上通过“靖难之役”而获登大位的明成祖朱棣,按照汉儒文化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来说,其获皇权之道,似总有被后世正统史学家们有所指摘与诟病之嫌
2024-06-26 15:10:00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他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生于元末群雄争锋的年代。公元1360年朱棣出生,11岁被封为燕王
2024-06-26 15:10:00
南京乃虎踞龙盘之地,既是六朝古都,又是朱元璋的老根据地,朱棣却为什么要迁都呢?明成祖迁都北京,是雄才大略。朱棣的胸襟,一般人
2024-06-26 15:11:00
吴国,吴王寿梦时期,吴国开始联晋反楚,国力日益强盛,至在吴王阖闾、夫差时期,国力达到鼎盛。大约公元前512年,孙武携带《孙子兵法》来到了吴国
2024-06-26 15:11:00
朱元璋65岁的时候,太子朱标病死,其子朱允炆以长孙的地位,被立为皇太孙。各地的藩王大多是朱允炆的叔父,眼看皇位继承人落在了侄儿手里
2024-06-26 15:11:00
唐朝之时,一位叫孙壬林的官员,《唐故魏州昌乐县令孙君墓志铭》:周幽王遭犬戎之难,武公将兵,佐周平戎,其有功平王命命卫为公□□□□□□为卫上卿□邑于□其孙武仲
2024-06-26 15:12:00
可以阅读大量兵书,由此在继承前人军事思想与分析现实军事案例的基础上写下《孙子兵法》。在孙武眼里,深受周礼束缚的战争思维
2024-06-26 15:12:00
孙武祖父孙林父,是卫国的卿,但由于为人专横且逞强,与卫国国君关系非常紧张。但孙林父有一个大靠山晋国,因此经常能够利用他与晋国的关系来制约国君
2024-06-26 15: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