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从现代人眼光看:崇祯该如何做,才能守住祖宗基业?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8-07 18:22:00 来源:戏说三国

1627年,时年18岁的信王朱由检继承大明帝国宝座,成为一代年轻帝王,并信誓旦旦要实现中兴。然而,崇祯继承的是破烂不堪,濒临破产的“企业”,关外女真虎视耽耽,关内农民军纵横中原各地,东南沿海西方殖民者不时骚扰;文官集团腐朽没落,阉党余孽残害忠良;卫所制度名存实亡,军队战斗力下降;饥荒频仍,农业减产。面对如此困局,没有帝王培养空间的崇祯心急如焚,做事操之过急,政策常摇摆不定,大明帝国终于走到了历史的尽头。1644年4月,守军打开北京城门,迎接闯王李自成,崇祯自缢于煤山,明朝灭亡。

从现代人眼光看:崇祯该如何做,才能守住祖宗基业?

对于大明帝国灭亡,后世深感惋惜,认为本可以复兴的王朝,硬是被崇祯一手玩得稀巴烂。其实,崇祯上台时,手头掌握的牌不可谓不好,对手也远没想象中那么强大,复兴帝国也并非不可能。那么,从现代人眼光去看,崇祯如何做,才能守住祖宗基业呢?01.培植下一个“魏忠贤”,对抗文官集团,给自己挡枪如今许多人都说,崇祯诛杀魏忠贤是一个巨大错误,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大明帝国灭亡,这话有一定道理,但不全对。魏忠贤嚣张跋扈,擅权自为,不利于新皇崇祯树立权威,被收拾是必然结果,可不能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打压得太过,让其喘不过气来。为啥呢?道理很简单,宦官是依附于皇权的寄生物,与皇帝站在同一条战线,是对付文官集团的一把利器。文官集团,自我标榜孔孟后人,常以“劝谏”为名与皇帝对着干,干扰政务推行,有时还以辞职威胁,消极怠工,迫使皇帝让步,崇祯就深受其害。所以,崇祯不能将宦官集团往死里打,不能事事依着东林党,受其摆布,而是应该培养下一个“魏忠贤”,让其与文官集团对着干,为自己挡枪。如此一来,既可以避免与文官集团直接冲突,又可以让文官集团出于利益考虑,支持皇帝决策,以增强对付宦官筹码。换句话说,崇祯应该玩“平衡术”,不能过度打压一方,也不能过度重用一方,尤其是后来被证明遇到危险则变节的这帮东林党。

从现代人眼光看:崇祯该如何做,才能守住祖宗基业?

02.将手伸向东南,向工商业阶层征税,解决紧迫的财政问题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打仗和做事都离不开“钱”,没有钱一切都是白搭。崇祯在位17年,财政问题从来就没得到解决或者说缓解过,最后活活被“钱”整死了。例如,李自成兵临城下时,说给百万白银犒军,便撤退回陕西,还愿意出兵辽东剿灭女真,然而崇祯却拿不出这笔钱。那么,是大明没钱吗?拿不出这百万白银吗?非也,大明不缺钱,只是钱不在国家手里而是在东南富户哪里。想想李自成进京时,短时间内从官员手中弄出7000万;高杰、刘良佐等江北军队想进扬州驻扎,市民为了免受兵扰,自愿拿出百万白银犒军。所以,解决财政问题,可以向东南富户征税。考虑到这些富户背后是文官集团,所以征税得让宦官出马。此外,对于那些富可敌国且作恶多端的官僚、富商,则让宦官收集证据,而后抄家充入国库。

从现代人眼光看:崇祯该如何做,才能守住祖宗基业?

03.加强遵化、蓟门、古北口、喜峰关一带防线,扶植蒙古对抗后金从军事角度来说,对大明威胁最大的是东北关外女真,而当时明军又不具备与其野战之能力。所以,崇祯得如此操作,在财政充足(从东南弄到)之基础上安抚好北方饥民缓解国内矛盾,而后在遵化、蓟门、古北口、喜峰关一带修筑防线,配置红夷大炮与西南狼兵,防止敌军破关而入。同时,重点扶植蒙古林丹汗,以财力支持其对抗皇太极,让两者相互厮杀。对于早就不满皇太极的阿敏、莽古尔泰这两大贝勒,则想办法争取拉拢,如给予他俩封王许诺,给予互市权力等,在后金内部制造矛盾。要知道,阿敏与其父亲舒尔哈齐一样,早就想自立为王,可实力不济,不得不受制于努尔哈赤家族罢了。遵化防线巩固,强大的林丹汗存在,以及内部矛盾重重,再加上关宁军牵制,皇太极想绕道蒙古南下劫掠中原,无异于痴人说梦。

从现代人眼光看:崇祯该如何做,才能守住祖宗基业?

04.用人不疑,组建强大文武班底,充分发挥各自才干,荡平女真、李闯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要守住祖宗基业,崇祯必须组建起强大的文武班底,作为中兴帝国之基石。崇祯即位时,文臣武将众多,阵容相当豪华,孙承宗、杨嗣昌、洪承畴、袁可立、袁崇焕、满桂、赵率教、孙传庭、卢象升、曹文诏、曹变蛟,等等,无不是当时优秀人才。当然,他们能发挥自己作用,前提是崇祯要用人不疑,放手放权让他们去干,而不是政策摇摆不定,事事犹豫不决,坑死了这些人才。强大文武班底组建后,整顿军队,着手对付关外女真与中原农民军,一一将其摆平。有财政赈灾,北方饥民数量大大减少,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折腾不起来,容易快速搞定。关外女真呢?林丹汗牵制,阿敏、莽古尔泰等在内部闹事,皇太极也难以做大。可女真封建化程度较高,皇太极又雄心勃勃,所以对明朝还是存在威胁。为此,崇祯应该让孙承宗统筹规划作战方案,洪承畴督师,袁崇焕镇守大后方,卢象升、孙传庭、曹文诏、曹变蛟、满桂充当前锋大将,袁可立率水师协助,出关消灭皇太极,将其打残,再现“成化犁庭”之辉煌。

从现代人眼光看:崇祯该如何做,才能守住祖宗基业?

总而言之,崇祯即位时,手中还是有一副好牌,局势也并非烂到不可收拾之地步。若想守住祖宗基业,崇祯必须在文官集团与宦官集团之间维持平衡,而后方能将手伸向以文官集团为靠山的东南富户,征收商税来缓解由财政紧张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待到内部稳定后,再着手解决关外女真问题,消除隐患。对此,各位又是如何看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07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末代帝王翻盘机会
...陀铁骑横扫对手,基本统一中原,可惜他有始无终。01、崇祯帝,末代帝王中,论翻盘的机会,没人能比得过崇祯。明朝末代,关外女真骑兵虎视眈眈,农民起义军纵横中原,东南又有殖民者袭扰
2023-08-21 17:16:00
李自成逼近北京,崇祯皇帝的迁都之议
李自成绝对是明末时期崇祯皇帝的大敌,作为农民起义者,李自成成功的起兵攻克不少朝廷的疆域!在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称帝,为能够完成自己的大业,于是他便召集百万大军向北京城
2023-11-14 05:54:00
李自成向崇祯提了三个什么条件被崇祯拒绝了
...农民起义军,此时已经兵临北京城下,虎视眈眈。落寞的崇祯皇帝站在高处,看着城外的农民起义军,再看看四周惶惶不可终日的太监、宫女,无奈地叹了一口气,他知道此时的大明帝国真正是大势
2023-02-24 15:44:00
朱棣当初给明朝留有后路,崇祯为何不退守南京
朱棣当初给明朝留有后路,那就是南京,崇祯皇帝并不是没有发现,而是心灰意冷的崇祯帝主动做出了选择自缢煤山。其之所以不愿选择这条后路,一方面是其个人原因,崇祯认为是自己断送了祖宗的江
2024-06-09 14:25:00
史上一手好牌,却打得稀瓦烂的帝王是谁?
...末期,最有可能翻盘的帝王是谁?相信大伙都会说:大明崇祯皇帝,本可以守住祖宗数百年基业,却硬是将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便宜了李自成和满清,真乃遗憾也。那么,崇祯果真能守住祖宗基业
2023-08-22 21:26:00
敌军兵临城下,清朝皇帝逃跑很干脆,为何崇祯就不能跑?
...兵临城下,清朝皇帝逃跑很干脆,没有丝毫犹豫,而大明崇祯帝却硬是不能逃跑,这是为何呢?仔细看看历史,貌似确实如此。1860年10月,清军八里桥战败,满蒙铁骑溃不成军,咸丰帝扔下
2024-08-08 09:34:00
聊聊明朝的皇帝们,是怎样把祖宗基业作没的?
...薄驭下的明思宗朱由检朱由检就是那位在煤山上吊自尽的崇祯帝。作为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他虽拼命力挽狂澜,最终却无法逃脱亡国之君的命运。许多人说他的一生是“非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
2023-06-12 07:16:00
“三百年前他若不死,就没清朝什么事了”,至今还有人认他为祖宗
...了影响。比如,晚清时期的太平天国。而在300年前的明末崇祯年间,他的一次起义差点一统中原,影响中国历史进程。他就是李自成,出身于陕西的一个贫农家庭。从小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长大
2024-02-24 08:07:00
闯王李自成为何昙花一现?原因有很多
...的一件事就能看出。李自成率兵攻下北京后,当时的皇帝崇祯因为感到特别的羞愧就上吊自杀了。毕竟大明朝的基业就毁在了自己手中却是挺难受的,而且崇祯也知道李自成是不会放过自己的。与其
2023-02-27 19:0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沉肩挑山,砥砺攀登——记山东中烟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挑山工”於永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五岳之首,万千游客无不惊叹于泰山的雄奇俊秀,令人仰望。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
2025-09-04 10:1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
贵州八万多军民硬生生凿出来的“抗战生命线”:24道拐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全民抗战、共赴国难的呐喊
80多年前,当警报的悲鸣第一次撕裂贵州高原湛蓝的天空,山河为之变色;晴隆二十四道拐上,不分昼夜轰鸣的引擎,是维系国脉的喘息
2025-09-03 21:59:00
《如寄》之力与美
张吉祥此题自觉有些怪——《如寄》那来的力?哪来的美?其力有二:一曰感染力。《如寄》一面世,即有学界耆宿如宋遂良、吕家乡等老一辈学者著文解读阐说
2025-09-03 22:14:00
一床如寄月斜风细:耿介耳的寄心与寻迹
李酉宏“一床如寄 月斜风细”,这八个字,是上世纪初被称作“江南三名士”之一高燮《点绛唇》中的两句,大意是指局促在狭小的床上
2025-09-03 22:15:00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
“我们只有反抗,只有斗争!”这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撰写的油印信件———《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中的名句。他以瘦弱之躯扛起胶东抗战大旗
2025-09-03 15:51:00
巾帼不让须眉的白衣战士张华英
张华英老人(左二)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肖水莲 烟台报道烽火岁月里,山东胶东大地遍布抗争印记。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潮水一村
2025-09-03 16: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