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钱学森活了98岁,他病逝之后,他的一儿一女如今在哪?过得怎样?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9-20 20:25: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十年前,一个很普通的日子里,丧钟缓缓敲气,一名满身功勋的98岁老人永远离我们而去,这个人就是钱学森,相信我们大家对他的名字都不陌生,他的身上背负着太多的身份,然而,最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他的爱国心。

钱学森活了98岁,他病逝之后,他的一儿一女如今在哪?过得怎样?

想当年,钱学森在美国可是有着将近十万美元的年薪,那可是在50年代啊!这些在我们如今看来已经是不菲的收入,在那个时候几乎已经可以达到为所欲为的生活,然而,就是祖国的一声召唤,他便不顾重重阻挠回到祖国的怀抱,在那渺无人烟的戈壁滩上开启了自己的理想。

他的妻子叫做蒋英,也并非无名之辈,是一位非常有名气的歌手,两个人的结合被称为老天撮合,一个是满身的功名,一个是拥有绝美歌喉的歌手。科研和艺术的相融合,他们的后代更是备受关注。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的两个子女相继出生了。

钱学森活了98岁,他病逝之后,他的一儿一女如今在哪?过得怎样?

能够拥有这样一位父亲,在我们看来是非常让人羡慕的光环,然而,这样的光环之下也隐藏着太大的压力,因为对于钱永刚来说,父亲就好比是一座永远无法跨越的高山,自己只能够一步一步无限地向山顶靠近,却怎么也无法达到顶端,我们无法感同身受的理解,作为英雄的后人,身上肩负着那种与生俱来的责任感,可有时候这种责任感会变成一种负担。

因为他父亲的名气太大了,身边的人在看他的同时,都会下意识地拿他和他父亲相比较,大家往往会忽略他,也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孩子。

钱学森活了98岁,他病逝之后,他的一儿一女如今在哪?过得怎样?

高中毕业以后,由于国内没有合适的大学,他决定去部队历练。年轻有才干的他本该顺利入党晋升干部,却要比其他人经受更多考验,似乎这样额外的“看重”下能让其他人心里有了平衡:“原来钱老的儿子也没有享受什么特权哦”。

到革命结束以后,他马上参加高考,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还到美国一所父亲曾经任职的大学取得了硕士学位,回国以后继续深入研究,最终成为我国的高级工程师,并且在上海的一所大学工作。

钱学森活了98岁,他病逝之后,他的一儿一女如今在哪?过得怎样?

都说女儿随父亲,男孩随妈妈,这句话说得并不严谨,但钱永真就继承了蒋英的优良传统,从不丁点大开始就展现出了对音乐的敏锐度,每当有音乐缓缓响起的时候,年幼的钱永真就会不由自主地跟随着节奏打节拍,蒋英自然也是发现了女儿这样的天赋,从小便循循善诱地教她一些音乐方面的知识,果然她长大以后也同样走上了音乐的道路。

其实,英雄的家庭也如我们大多数普通人一样,无论他在外面再怎么受人关注,回到家中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父亲,有一个相爱的妻子,有一对可爱的儿女。

钱学森活了98岁,他病逝之后,他的一儿一女如今在哪?过得怎样?

据钱永真兄妹俩回忆道,父亲对她们俩人的教导并没有像大家想象中那样类似于管理军队般的苛刻,而是就像一个普通父亲一样,有时认真辅导,有时嬉戏玩闹,而且钱学森对于孩子的成绩也并不是很看重,有一次钱永刚因为没有考到满分而沮丧,反而把钱学森噗嗤一声逗乐,父亲告诉他,分数不是最重要的。

钱学森活了98岁,他病逝之后,他的一儿一女如今在哪?过得怎样?

现如今,两个人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据两个人所说,父亲留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就是教他们如何对待名和利钱和权。钱永刚和钱永真两兄妹如今的模样,或许就是钱老最希望看到的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20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开办14年的“钱学森实验班”升级 专注培养创新人才钱学森学院成立 其子来汉揭牌长江日报讯(记者陈玲 通讯员程晓璐 任丽琼)11月27日,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校内,迎
2023-11-29 05:46:00
本文转自:人民政协报“钱学森数字人”现身中关村论坛畅聊元宇宙“灵境”比“元宇宙”更有中国味5月27日,“钱学森数字人”坐在一排书架前,现身中关村论坛——互联网3.0∶未来互联网产
2023-05-29 03:47:00
中国科大合作完成的“数字人钱学森”亮相央视
...节目从生成式AI给影视创作带来的影响出发,以“数字人钱学森”的视频拉开序幕,该视频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处理中心、北京灵境赛博科技有限公司、合肥高维数据技术有限公司和北京航天
2024-02-29 17:03:00
天问落火!回忆钱学森生平,最大的心愿令人泪目
...前移动的时候,看着那个一穷二白的中国,才更能体会到钱学森这样的中国航天领域奠基者的深谋远虑以及对科学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在以往描写钱学森的传记以及纪录片中往往出于对于人物的尊敬
2022-12-26 07:00:00
《剑指苍穹——钱学森的航天传奇》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8月6日,《剑指苍穹——钱学森的航天传奇》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举行。《剑指苍穹——钱学森的航天传奇》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
2024-08-08 14:27:00
钱学森回国后为啥再没去过美国?美国曾多次邀请钱学森,都被拒绝
钱学森是近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为中国初期的国防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生前留下的诸多理念,时至今日都还让咱们的科研人员受用无穷。但这样一个优秀的人,却曾在美国遭受过牢狱之灾。
2025-02-11 20:27:00
为什么留学?为回国效力!
...的郭茹月科研任务繁重,但她每个月都会从闵行校区赶到钱学森图书馆进行讲解。除署名外本版摄影青年报记者施培琦钱学森赴美留学前的登船照。钱学森图书馆供图钱学森表哥章镜秋的赠言。
2023-10-02 05:09:00
...学家精神,科学家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这是我父亲钱学森的经典语录,他毕生追逐科学报国梦想。”12月14日上午,“弘扬航天精神激发奋进力量——中国航天基金会科普报告团暨大手拉
2024-12-16 08:02:00
美国给钱学森开出了多丰厚的条件?看完这些数字,你会佩服钱老
...上。而提到中国著名的老一辈科学家很多人一定都会想到钱学森,钱学森为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 ,没有他中国的核武器等发展将会晚20年,可想而知钱老当时选择回国在中
2024-10-22 18:1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闽侯廷坪乡各村村干部为“宝藏山货”代言,你认识这些山货吗?
2025-11-20 11:25:00
鲁网11月20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邹城峄山。峄山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拥有多处著名楹联,既有源自秦代《峄山碑》的篆书集联
2025-11-20 13:55:00
鲁网11月20日讯靖海卫故城位于威海荣成市人和镇,是明代海防体系的重要遗存,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见证了抗倭历史与卫所文化的融合
2025-11-20 15:10:00
河南首批省级地名保护名录发布,有你家乡吗?
大河网讯 地名,是地理位置的标识,是乡愁的情感载体,更是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哪些地名能承载一方的千年记忆?近日,河南省民政厅正式发布《河南省第一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25-11-20 16:33:00
大河网讯(记者 王怡潇)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长征,这支两千多人的“娃娃军”,怎样鏖战独树镇冲出险境
2025-11-20 12:57:00
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纪念邹韬奋诞辰130周年系列活动之“韬奋好书”暨“好书评”揭晓大会在北京举行。河北省两种出版物获评2025年“韬奋好书”
2025-11-19 08:36:00
10位无名烈士生前容貌被复原,26位烈士遗骸完成DNA鉴定,怀揣照片的烈士颅骨破坏严重,“可能战斗时就已经不存在了”(见习记者:边义婷 剪辑:刘响)
2025-11-18 17:18:00
《天地有正气——颜杲卿颜真卿双忠记》出版发行
日前,由历史文化学者孙万勇创作的《天地有正气——颜杲卿颜真卿双忠记》一书,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该书忠于史实
2025-11-18 17:23:00
傅山园里遇良师
中华傅山园牌坊重阳时节,我所在的三立书画院一行30余人,赴中华傅山园参加纪念傅山诞辰418周年的临摹画活动。见群中张喜淯老师等现场拍摄的精彩视频与照片
2025-11-18 18:27:00
趣玩山野!连江这个“宝藏营地”——元野营地焕新升级!
2025-11-18 13:01:00
一炉香火连两岸,一脉相承系宗亲——台湾彰化梁氏宗亲返乡谒祖
11月16日,南安翔云迎来台湾彰化县秀水乡的梁朝钦等41位宗亲返乡谒祖。“300多年前,弘丙公怀揣着对生计的期盼,从泉州蚶江港出发
2025-11-17 16:59:00
细品林黛玉魁夺菊花诗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插图曹雪芹先生虽是以小说家的身份而广为人知,但他还有一个重要身份:诗人。诗人曹雪芹来写小说《红楼梦》
2025-11-17 18:21:00
“陈陈相因”,出自《史记》,言太仓陈粮叠积竟溢仓外。身为普通读者,我深深偏爱青年作家陈陈相因的作品。她的创作,是冬日老墙缝里冒的新芽——根还缠着往昔的黄土
2025-11-17 18:22:00
文化不灭 国家永存——《国家记忆:故宫文物南迁史》出版发行
今年10月,故宫博物院第五任院长、“故宫学”首倡人郑欣淼历时四年撰写的新著《国家记忆:故宫文物南迁史》,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和吉林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
2025-11-17 21:50:00
聚焦厦门本土文学与红色历史 何况两部新作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陈冬)厦门作家何况近日接连推出两部新作,分别为书评集《我看与看我:厦门当代作家作品过眼录》与长篇纪实文学《流动的领土
2025-11-15 08: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