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郑和是怎么完成七下西洋超前轶后之奇举的
...给当时的世界带来的什么影响?其实对于中国皇朝来说,明朝初期,国力之强大远非西方能够比拟的,但是,在腐朽的统治者眼中,看到了只是自己的强大,而不是别人更多的可能性。郑和能够带回来的只有宝物与奇闻,但却没...……更多
明清航海本可傲视全球,为何中断了
...停了,停了,停了。不光停了,还把国门关起来了。这就明朝的海禁政策和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郑和下西洋规模浩大,成就斐然,却无以为继呢。从目的性上研究:郑和七次远洋的原因,有说是为...……更多
朱棣与越南的战争:明朝的扩张与越南的灾难
如果我们穿越历史,可以倾听明朝初年越南读书人的心声,很可会听到这样一种声音:“洪武大帝,您的在天之灵管一管您的宝贝儿子朱棣吧,俺们安南全国都被他薅光了”。朱元璋在明朝建立之后,就制定了一个不征之国的...……更多
郑和七下西洋背后的原因
...世产生巨大的影响,而这一了不起的大事件为何能出现在明朝呢?一、永乐大帝的全力支持这次大事件的发生和延续,是雄才大略的明成祖朱棣的全力支持下,顺利完成的,无论下西洋的目的如何,如果没有永乐皇帝的全力支持...……更多
从防御到禁海:明太祖如何应对倭寇祸乱
...基本上都变成了高度军事化的海盗集团,并且长期的侵犯明朝东南沿海一带,简单直白的说无非也就是混口饭吃罢了,既然日本本土没有容身之地,那么对于作为战败者的他们来说,也就只有另谋他生了。然而,这就给生活在明...……更多
明朝就有禁海令,为何说是清朝的闭关锁国危害了后世
...朝的头上,那原因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清朝的闭关锁国明朝时候就已经有了海禁的命令,为何说是清朝的闭关锁国危害了后世的中国呢?这主要是因为清朝时候的中国闭关锁国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明朝时候的“海禁令”是一个...……更多
明朝为什么没有拿下西域?
网上有很多人经常会问,明朝那么强大,为什么没有统治西域?作为一个大一统王朝,像汉、唐、元、清都经营过西域,只有宋朝、明朝这两个朝代没有统治过西域地区。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这个话题。明朝没有拿下西域的原...……更多
祸害中华300年的不止满清,而是从明开始
...满清误我中华300年,但是我觉的这句话太过肤浅了,其实明朝的结局就注定了300年后我们中华大地被列强瓜分。明朝后期本来我们有机会变成列强的,当时社会生产力已具有一定技术优势,但最终却走上错误的发展道路,导致中...……更多
明成祖朱棣有哪些轶事典故
朱棣,即明成祖,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在位共二十二年,年号“永乐”。朱棣早年封燕王,后通过“靖难之役”夺取皇位。他在位时,改善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开拓疆域,派郑和下西洋,编修《永乐大典...……更多
明清两朝真的是闭关锁国吗
...西洋之后就开始闭关锁国了研究的数据表明,明清两代,明朝虽然在明前期至隆庆开关时期近乎全面海禁,但仍然在隆庆开关时开放了漳州月港一处口岸。明代禁海时期约占75%,开海时期约占25%。在鸦片战争前的清代,禁海时期...……更多
为何说若正德不死明朝不亡
...君,而诸大臣皆亡国之臣。事实上崇祯皇帝说的也没错,明朝到了后期已经基本上烂掉了。因为天下不再是皇帝一个人的了,而是文官集团架空了皇帝,百姓只能在其中苟延残喘。那么,在崇祯皇帝之前有没有人能够进行调整呢...……更多
赵士桢发明了哪些火器
赵士桢是明朝中期著名军事家、火器发明家,他曾研制出迅雷铳、掣电铳还有火箭溜等火器。迅雷铳经过他的改良,从原来的五连发,一下子升级为十八连发,在当时已经算十分先进的火器了。赵士桢的发明在抗倭战争中发挥...……更多
中国历史上十大高智商人物
...战精神一直受到后人的赞誉。第七名:郑和郑和,是中国明朝时期的著名航海家和外交家。他出生于云南省,从小就对航海和探险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明成祖朱棣的命令下,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进行了七次远洋航海,开辟了中国...……更多
冷兵器与火器:战争中的历史性转变
...器对冷兵器并不占优势,甚至处于劣势地位。事实上到了明朝末年的时候,明朝军队拥有大量的火器,比宋朝的时候可先进多了。但是即使拥有看起来比较先进的火器,明朝军队也打不过满清的八旗军。八旗兵就用骑兵一冲,拥...……更多
朱元璋与明朝:一代帝王的崛起与国家的兴衰荣辱
...上最大、经济最发达、文化最先进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明朝。他的政治才能在于多方面的智慧和灵活性,尤其是在对待身份地位的变化上,他能够换位思考,灵活变通。朱元璋的政治生涯始于他的造反时期。他通过收罗豪俊,...……更多
郑和下西洋为何要带很多老宫女?其中一个妙用让人佩服不已
朱元璋自打下江山,建立明朝后,原版打算将皇位传位太子朱标。只可惜朱标死的早,留下了朱允炆这个皇长孙。朱元璋爱屋及乌,对皇长孙朱允炆十分疼爱,并在死后传位给他,可惜最后皇位被燕王朱棣夺走了。明成祖朱棣...……更多
真正让中华文明倒退的朝代,不是明朝,不是清朝,它才是罪魁祸首
...经辉煌的汉文化几近湮灭,社会发展陷入停滞。朱元璋与明朝的兴起元朝的统治虽然强势,但也埋下了自身灭亡的种子。高压统治和民族歧视政策激起了汉人的强烈不满,社会矛盾日益加深。到了十四世纪中叶,各地农民起义此...……更多
郑和下西洋带回的老国王为何选择在华下葬
...逃亡海外,带着焦急与不安的心理,朱棣派郑和下西洋。明朝前期很有钱,要说郑和出海单单寻找朱允炆那肯定站不住脚,关于他出洋的目的咱们暂且不论,不过这次事件的意义倒是十分重大,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友好联系,大大...……更多
揭开朱棣一生“四大功绩”的真相
...需要远征蒙古吗?或者换句话说,永乐一朝,蒙古会对大明朝构成军事威胁吗?事实上,在他爹朱元璋的打击之下,蒙古已经日益衰落,早就没有他们先成吉思汗、忽必烈那样的雄心壮志跟无敌铁骑了。到洪武末年,蒙古内部又...……更多
与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相比,郑和下西洋就是一次不计成本的出国旅游
...?说到底郑和下西洋就是一次不计成本的出国旅游,给大明朝造成了巨大的负担。郑和就是一散财童子,无论走到哪儿,只要你奉我大明正朔,跪在我面前,请我宣读圣旨,什么奉天承印皇帝诏曰,我身后的船上的银子、绸子、...……更多
东西问丨陈弦章:“景弘故事”何以迄今流传东南亚?
...福海外民众。史载,当年下西洋船队的船员在三宝垄传播明朝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手工业技术,通过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当地人成功改良了本土农产品。四是传播中国文化与民间信仰。郑和与王景弘下西洋带动了中国文化、中国技...……更多
朱棣的成就:内政与外交的双重胜利
大明朝众所周知是汉人统治的最后一个王朝,明朝一共有十六个皇帝,各个性格迥异,其中不少都是不学无术的昏君。但是,尽管如此,大明朝还是在历史上存在了超过两百年,很多人都说,大明朝经久不衰是明成祖朱棣的功...……更多
郑和船队,就是当时大明版的东印度公司
...还找什么找?一开始朱棣派郑和下西洋,其实是为了炫耀明朝国力,让万国来朝,以其增加自己皇权的合法性,毕竟这是永乐大帝一生的追求。但是要说宣扬国威这事儿,干一次就够了,完全没有必要搞七次下西洋,宣扬国威这...……更多
明朝宦官为祸究竟是谁的错
前言在中国历史中,明朝宦官的祸害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场祸患的根源并非来自被俘的朱祁镇,而是源自永乐帝及其祖孙的一系列政治举措。那么,在明朝这个曾经辉煌的王朝中,宦官们是如...……更多
蒙古帝国的辉煌与衰落:从成吉思汗到明军的征服
...进攻元朝的时候,能够取胜也得益于神机营。 神机营是明朝军队中专门掌管火器的特殊部队,它开启了世界上火器部队的先河,明成祖在亲征漠北之战中,提出了“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的作战原则,神机营配合步兵、骑兵...……更多
明朝的一半统治权都落到了太监手里,是什么原因造成?
...的印象中都不是什么好货色,在古代也是一样。但为什么明朝的皇帝会给太监做大提供机会?难不成他们不知道太监容易祸乱朝纲吗?他们知道,他们这么做也是逼不得已。太监的至暗时期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属于那种睡觉都...……更多
明朝为何拒绝和亲:历史、文化与战略的考量
...不纳贡,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以此表达明朝气节。虽然被证实,这是后世独撰,但是明朝无和亲,的确是事实。没有任何史料、资料记载,明朝有公主和亲的记录。和亲队伍那么,为什么明朝没有和亲的行为呢...……更多
他是历史上赏金最高的通缉犯,高达750万两白银赏金
...出750万两白银的天价赏金,我再告诉大家一个数据,当时明朝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是1100万两白银,用一大半的财政收入做赏金,可谓天价。纵览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不论从哪个层面来说,这哥们绝对称的上是“史上赏金最高...……更多
大凌河之战”之后后金发生了什么
...和火铳的宁远城的。而纵观当时的辽东局势,宁远不破,明朝在辽东地区的防御体系就依然会对后金形成相当大的震慑作用,另一方面,如若是攻不破宁远一带的防线,后金势力就无法对山海关形成威胁,在这种情况之下,也就...……更多
朱元璋再三警告朱棣不能去攻打此国,朱棣不听结局如何
明朝是由朱元璋一手打下来的天下,而他作为真正的草根皇帝一路走来有诸多不易。他深刻的知道如果皇帝或官府不作为,百姓将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管是严苛的税赋还是连年的战争,最苦的还是底层百姓。所以他打下...……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
“今天能来到现场我倍感荣幸。”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讲解员于洋说,“作为杨靖宇烈士陵园的一名讲解员,在知道这面战旗将送往陵园时
2025-09-14 15:56:00
净手、击鼓明志、正衣冠、朱砂启智……9月12日,山西太原百年唱经楼内,一场传统“开笔礼”正在进行。中新社给予关注报道。报道介绍
2025-09-14 19:20:00
杨靖宇后人马继志:看着“杨靖宇支队”战旗,仿佛看到爷爷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迎接“杨靖宇支队”战旗荣归吉林的仪式上,杨靖宇将军之孙马继志望着鲜红的旗帜,心潮澎湃,仿佛看到爷爷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2025-09-14 23:49:00
七件扇作见证国画家张大千半世纪丹青情谊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杭州9月1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9月13日至14日,七件见证张大千与友人半世纪丹青情谊的扇作
2025-09-14 23:00:00
一代名相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
大皖新闻讯 9月9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批复了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张英(1638年~1708年),字敦复
2025-09-13 12:52:00
省内唯一! “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由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主办的“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成功入选
2025-09-13 16:19:00
“草鞋兵”出征,无数家庭破碎:“我们没打算活到冬天”的悲壮谁懂?
“在1937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我们贵州出兵的总人数接近64万,大家都知道川军出川是浩浩荡荡极为悲壮的,但是其实如果把我们黔军出黔的这64万左右的人数除以当时贵州的总人口
2025-09-13 16:24:00
抗战有多拼?贵州“草鞋兵”浴血出征
贵阳市北郊海天园内,矗立的贵州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诉说着那段悲壮而又辉煌的历史。贵阳市北郊海天园内,贵州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巍然矗立
2025-09-13 17:27:00
9月12日,唱经楼文化激励暨“开笔礼”活动在太原市唱经楼举办。进入新学期的学子们在这座古建中,完成人生“第一笔”,开启求知问道新旅程
2025-09-13 19:06:00
讲好十堰档案故事 弘扬红色革命精神——2025年十堰市“红领巾读档人”活动记略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詹浩)档案是凝固的历史,少年是跳动的未来。当新时代的红领巾遇见泛黄卷帙里的岁月印记,当稚嫩童声触碰厚重历史的脉搏
2025-09-12 09:32:00
东湖评论:光耀通城,义举传千秋
夫通城者,鄂南明珠,钟灵毓秀之地,蕴德含仁之乡。山川形胜,承天地之瑞气;人文炳蔚,传千古之遗芳。见义勇为之风,于斯盛矣
2025-09-12 10:00:00
丰县史志办与图书馆联袂举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文展
9月6日,丰县史志办与图书馆联袂举办、为期一月的“丰县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文展”在县图书馆拉开帷幕。此次布展,旨在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图文展示
2025-09-12 10:55:00
大禹文化⑥丨大禹一生干了三件事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9-12 1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