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本文转自:文汇报上海交通大学丁洪:新征程上又有新的“科学梦” ■本报记者 李晨琰他是美国物理学界第一位全职回国的正教授,2008年回国之初,他便怀揣关于大国重器的“三个梦”。如今15年过去了,2023年中国科学...……更多
“跨界”带给科研灵感与激情
...“跨界”带给科研灵感与激情——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副所长丁洪人物名片丁洪,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副所长。取得过若干项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成果三度入选中国科学十...……更多
在深海聆听“幽灵粒子”
...见的光,还有其他办法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日在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了解到,为了洞悉宇宙,这里的科学家启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深海大工程——“海铃计划”。他们的目标大胆而明确:在海底打造一台全球性能...……更多
小记者访交大  思源湖畔探寻“学问”秘诀
...,小记者首站参访已有128年建校历史的“百年学府”——上海交通大学。小记者们在李政道图书馆里,破解李先生的那串“人生密码”;在思源湖畔,听学霸姐姐讲述自己从高二全年级700名到高考第4名的逆袭故事;在航空航天...……更多
在3.5公里深的海底,中国2030年将建成国际最先进中微子望远镜
...3500米深处,监测体积为 (4 x 4 x 0.5) 立方公里。 本文图片 上海交通大学提供“我们想象一下,在3.5公里深的海底要建造一个望远镜,它可以朝下看,是反直觉的。”10月10日,在南海中微子望远镜“海铃计划”的蓝图发布会上,...……更多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10月10日,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正式发布南海中微子望远镜“海铃计划”蓝图。“海铃计划”由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发起并牵头,旨在探索建设中国首个深海中微子望远镜。项目将通过捕捉高...……更多
...才竞争愈加激烈。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副所长、李政道讲席教授、研究部主任丁洪建议,吸引高端外籍科技人才来华工作,先要解决他们面临的子女教育、税收、医疗等问题,让他们...……更多
...致密的天体环境当中逃离出来,是研究极端宇宙的利器。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李政道学者、项目首席科学家徐东莲表示,团队正在海底打造一台性能超强的中微子望远镜海铃,通过捕捉高能中微子解答宇宙射线起源等未解...……更多
这个“基础”,非常重要!
...大领域的基础科研创新、技术应用与人才培养和交流,与上海交通大学战略合作,在科研、人才培育等领域展开合作。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企业家都是科技创新的主体。19世纪当德国引领世纪科技潮流时,很多德国工业公司开设...……更多
...方米纯水,预计要好几周,年后才能完成。”临近春节,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副教授黄俊挺却远在四川凉山地区锦屏山的地下实验室。上海交大的两名教师带着4名研究生,扎进地下2400米的深洞,守着看不见、摸不着的...……更多
“明珠讲坛”在沪首秀 世界顶尖物理学家分享领域前沿
...道。此次活动由浦东新区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上海图书馆共同主办,上海浦东人才发展有限公司承办。 ……更多
...解答这个问题,袁峰领导的国际团队利用上海超算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的超级计算机进行计算,通过严格的定量计算得到预言的喷流观测结果,并与喷流的观测数据对比,发现是黑洞喷流中的“磁重联”导致了喷流...……更多
李政道致贺叶铭汉百岁华诞:中国现代物理学的骄傲
...中国传统为100虚岁),其同窗挚友、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从美国发来贺信说,叶铭汉是中国核物理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也是中国现代物理学的骄傲。中国科学院高能所、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当天在北京举行“叶铭汉先生...……更多
中国在南海深处建设中微子望远镜
...向中微子的无死角观测2022年底 在科技部、上海市科委和上海交通大学支持下,“海铃”一期项目启动,拟在选定海域建设10根线缆,并通过长距离海缆连接南海某岛基地。2026年预计成为世界首个近赤道的小型中微子望远镜,开...……更多
...候来自宇宙深空的信号 ■本报记者 姜澎今年春节,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副教授黄俊挺在四川锦屏山下约2400米处、世界最深最大的地下实验室,和项目组的师生过一个科研人的“浪漫”春节,他们将留守实验室,...……更多
新一季《执牛耳者》即将播出,探寻科技对时代的应答
...工智能技术赋能医疗的融合创新之路;来到上海张江走进李政道研究所,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政道研究所所长张杰开启“天问”之旅,依托大科学设施的建设,聚焦根本性科学问题等。在上海期智研究院采访姚期智院士沈定...……更多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首批名单发布,腾讯十年内将投入100亿元支持基础研究
...说“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时有何感想,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所长、“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科学委员会委员张杰表示。以人为本,放眼长远,前提是客观公正地评价申报人的科学能力与科学品味,选择最具...……更多
张杰院士预测人类寿命本世纪中叶突破物质身体限制,能源问题也得到根本性解决
...源问题也正在并终将得到根本性解决。这是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第39任校长、李政道研究所所长张杰,基于对新科技革命思考所作预测。在他看来,“谁成为新科技革命的策源地,谁就是世界强国。”未来已来,唯变不变...……更多
...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宋志棠、朱敏团队,上海交通大学贾金锋、郑浩团队参与或主导完成。根据得票高低,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分别为:祝融号巡视雷达揭秘火星乌托邦平原浅表分层结构、FAST精细刻画活跃...……更多
武汉光谷中学生要造卫星,预计3年内发射上天
...础功夫,学习如此,阅读也如此。”当天,钱学森之子、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永刚也来到现场做分享。他说:“希望大家从现在起就立志做终身阅读者、终身学习者。可以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在高中三年里阅读600万...……更多
...含的硫化亚铜杂质。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对“LK-99为室温超导体”观点的有力质疑。“我们的实验给出了这个证据链上的关键一环,结合其他研究组所给出的证据,可以判断LK-99并非是室温超导体。”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更多
叶铭汉院士百岁华诞 捐赠300万元奖励青年科研人员
...士亲自参会,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叶铭汉院士同窗挚友李政道发来贺信送上祝福。李政道在贺信中表示,叶铭汉是中国核物理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其杰出贡献,特别是在祖国正负电子对撞机探测器项目中的卓越领导,使他成为...……更多
高中6门课4门满分,当年拿到李政道奖学金去美国
...他说话时眼里依旧炯炯有神,十分专注。“他当年是拿到李政道奖学金去美国,这在1988、1989年是非常不容易的。那时候中国一穷二白,中美差距几乎是一百倍,我们同学去美国时,身上只有几美金。”张先生说。孙先生在美国...……更多
科技有狠活丨从人工合成“粮食” 到奇异金属 电子科大两项研究入选“十大”
...和半人工合成“粮食”提供了新技术。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邓子新认为,这项研究工作开辟了电化学结合活细胞催化制备葡萄糖等粮食产物的新策略,为进一步发展基于电力驱动的新型...……更多
...动,邀请留校学生参观正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展出的、由李政道图书馆策划的《以天之语 解物之道——走近李政道》。上理工的新春活动也温馨有趣。在南校区思餐厅,学校为约400名留校学子准备了迎新年俗活动和丰盛的年饭...……更多
中国科大少年班:春风化雨育桃李
...有人提出了创办少年班的设想。这个人就是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永恒的东风——中国科大故事》一书披露,1974年5月李政道回国访问时建言,中国要培养一支“少而精的基础科学研究队伍”,...……更多
杨振宁的年薪是多少?看完具体数字,我明白了翁帆为什么下定决心要跟他的
...开始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科学研究,并顺利结识了李政道。1956年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并于次年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60年代,杨振宁正式入籍美国,成为第一位来华访问的华人科学家。退役后,杨振...……更多
...真善美,应培养专业人才推动行业发展。中国科学院大学李政道科学与艺术中心执行主任朱伟教授回顾艺术发展史认为,科学的进步一直是推动艺术发展与完善的重要外在因素,科学技术手段的进步给艺术带来了一次又一次表现...……更多
...室(基地)3个、大科学设施14个,“墨子号”成功发射,李政道研究所JUST望远镜等顺利布局;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取得重大突破,C919首飞,“爱达·魔都号”启航,“蛟龙”入海、“嫦娥”探月等国家重大工程中均有浦东贡献。...……更多
都说创新重要,可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完全可能,而且早就已经发生。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先生也曾评论,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纵观科学发展史,许多...……更多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希望学素养正式发布两大核心产品丨引领素养教育新时代
“新的时代环境、新的教育评价体系、新的家庭需求,都在呼唤新的教育产品。无论是新课标倡导的方向,还是父母对孩子培养更多元
2024-05-30 08:22:00
《赛博朋克2077》开发人员转移至新项目
5月30日消息,尽管《赛博朋克2077》开发人员已全部转移至新项目,但CDProjektRed在接受IGN采访时确认将在未来某个时候为《赛博朋克2077》提供FSR3技术支持
2024-05-30 08:23:00
超越华为和小米,冲上618新机热销榜第一名,16GB+512GB仅2499元
上半年有很多想要更换新机消费者,都没有急着入手,而是选择等待618,因为每年到了618期间不仅应该登场的新机全部登场完毕
2024-05-30 09:04:00
鹭岛氢能依托实验室十年长跑 打通经脉 “氢”装上阵
PEM电解水制氢项目研发实验室内,多台测试仪器高效地进行筛选工作。嘉庚创新实验室氢能团队成员进行PEM电解水器件材料性能测试
2024-05-30 08:10:00
3分钟打破销量纪录,16GB+1TB+8T旗舰屏,如今618无奈变相降价
商品卖得好,商家们一般不会急着降价,但这只是平时,如果是在618期间这个规律就不存在了,为了能取得华丽的好成绩,618期间很多热销商品也都会降价
2024-05-30 09:0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李晓平)6月底,2024中国(厦门)国际跨境电商展览会(简称“中跨展”)暨雨果跨境全球平台资源大会将在厦门举行
2024-05-30 08:10:00
618手机热销榜第一名,1TB+后置三摄+钛金属边框,售价直降2300元
吐槽的时候毫不留情,但该买的时候还是要买,这说的就是苹果手机,往年苹果手机发布之后,都会迎来众多的吐槽,给人感觉这一代的苹果手机非常失败
2024-05-30 09:02:00
荣耀开启“降维打击”,曲面屏旗舰降至千元档,顶配16GB+1TB
用惯了曲面屏手机的用户,不理解为什么会有很多消费者那么喜欢直屏,相比之下曲面屏不仅视觉效果更好、看起来更高端,并且全面屏手势操控手机滑动的时候也会更舒服
2024-05-30 09:05:00
从3099元跌至1999元,16GB+骁龙8Gen2,从高端市场跌至低端市场
手机厂商们虽然每个月都在发布新机,但消费者们更换新机的速度远没有这么快,一般来说普通人购买一款手机都会想要使用两年以上
2024-05-30 09:06:00
OPPO“不讲武德”,性价比新机618一降再降,5500mAh+OIS光学防抖
比较了解手机这种产品的消费者,在618之前如果想要换机不会急着购买,而是会选择等到618再买,因为会节省不少钱,手机这种电子产品本来价格就昂贵
2024-05-30 09:07:00
16GB+1TB突降2899元,骁龙8Gen2+2K屏,已成国产手机热销第一名
能受到绝大多数消费者喜欢的商品,表现肯定不会差,而这就是很多人在618期间购买东西的思路,看什么商品卖得好就去挑选什么商品
2024-05-30 09:05:00
小米618“用力太猛”,发布仅两个月跌至2889元,512GB+前置双摄
一般来说在618期间所发布的新机,消费者们都是可以放心买的,因为这个时期所登场的新机,基本都是手机厂商们专门为了618冲刺销量的重磅产品
2024-05-30 09:06:00
1小时卖出5亿元,16GB+1TB+骁龙8Gen3,已成手机行业“新黑马”
专门赶在618之前发布新机,已经成为了手机行业惯例,多家手机厂商都会这样做,原因也很简单,为了能在618期间取得更好的销量成绩
2024-05-30 09:07:00
12G+256G降至1230!最后的LCD屏旗舰手机,且买且珍惜!
自从5月20日今年的618大促开启后,各大厂商也是对旗下的手机进行疯狂的降价促销,多款热门机型可谓是一天一个价,尤其是前段时间均以1999元起的红米
2024-05-30 09:12:00
五月最后一款新品!vivo S19系列定档30日发布,都有哪些卖点?
不得不说,这一个月里三天两头就有新手机的发布会,简直能让人麻木。对于这种情况倒也不难理解,都想趁着618冲一波,如果自己没有新品
2024-05-30 09: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