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科技有狠活丨从人工合成“粮食” 到奇异金属 电子科大两项研究入选“十大”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1-13 17:4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 谭羽清

2023年1月12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其中,电子科技大学研究团队两项重大科技成果入选。

这两项成果分别为首次发现并证实玻色子奇异金属、将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前者将推动凝聚态物理学领域向前迈出一大步,而后者则为人工和半人工合成“粮食”提供了新路径。

推动凝聚态物理学迈出一大步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言荣院士团队与美国布朗大学教授James M. Valles Jr、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谢心澄院士等协同攻关,成功突破了费米子体系的限制,首次在玻色子体系中诱导出奇异金属态。相关研究成果于2022年1月12日发表于《自然》(《Nature》)。

科技有狠活丨从人工合成“粮食” 到奇异金属 电子科大两项研究入选“十大”

nature网站截图

早在三十年前,科学家们就发现了费米子奇异金属,但在团队此项发现前,物理学界还没有玻色子奇异金属相关实验的报道。《自然》认为,这项工作突破了现有对奇异金属态与无序超导体的认知框架,将推动凝聚态物理学领域向前迈出一大步。

什么是玻色子奇异金属?玻色子包括胶子、光子、介子、氘核等,是和费米子相对的粒子。物质的基本结构是费米子,物质之间的基本相互作用则由玻色子来传递。而奇异金属,电阻率与温度成正比,存在于铜基高温超导体中,超越了费米液体理论的框架,是一种电子之间高度量子纠缠的新物质状态。

科技有狠活丨从人工合成“粮食” 到奇异金属 电子科大两项研究入选“十大”

左图是可以用朗道费米液体理论描述的普通金属。右图是费米子的奇异金属,由于电子之间高度纠缠,难以用准粒子的图像描述。(图片来源哈佛大学教授Subir Sachdev的讲座)

“受到材料结构的限制,以往的奇异金属态的所有研究仅仅局限于费米子体系。”李言荣院士团队成员之一、电子科大熊杰教授解释说:“之前的奇异金属的研究大多在薄膜或块体材料中,并且通常需要很强的磁场来抑制掉超导态,受此限制奇异金属仅局限于费米子体系。出人意料地,我们在纳米蜂窝结构调制的高温超导薄膜中,诱导出玻色子体系中的奇异金属,这使得我们有机会进一步地去研究奇异金属的物理本质。”

据介绍,目前绝大多数电子器件都是基于费米子(电子)体系,存在能量消耗高、损耗大等问题,而以高温超导体为代表的玻色子器件,具有完美的零损耗能量传递特性。这项发现可能将成为推动未来低能耗超导量子计算以及极高灵敏量子探测技术的关键。

取得这项重大发现后,将如何进一步推动玻色子奇异金属研究呢?该团队表示,物理方面,计划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手段来研究玻色子奇异金属,包括强磁场下输运测量,热输运测量,光电导测量等。应用方面,则将继续致力于开展基于玻色金属态的高温超导单光子探测器件的制备,“有望能够实现轻质小型、高灵敏高温超导单光子探测原型器件,希望能应用到国防装备系统、量子通信、航空航天等领域。”

为人工合成“粮食”提供新技术

电子科技大学夏川教授领导的夏川团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团队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于涛团队共同完成的研究成果“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入选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科技有狠活丨从人工合成“粮食” 到奇异金属 电子科大两项研究入选“十大”

夏川教授(中)在实验室指导学生

团队论文《电化学耦合生物合成实现二氧化碳转化制备葡萄糖和脂肪酸》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催化》杂志上。获评第三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研究团队通过电催化结合生物合成的方式,将二氧化碳和水高效合成高纯度乙酸,并进一步利用微生物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油脂)。

科技有狠活丨从人工合成“粮食” 到奇异金属 电子科大两项研究入选“十大”

nature网站截图

葡萄糖和油脂是重要的粮食成分,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生命体所必需的葡萄糖或者油脂,长期以来只有靠农作物种植一条路径。

此项研究中,科研人员首先将二氧化碳电解高效还原合成高纯度乙酸,然后用酿酒酵母对乙酸进行发酵。这个过程可以理解为,先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酿酒酵母的“食物”——醋,然后酿酒酵母不断“吃醋”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发电的迅速崛起,电力成本下降,二氧化碳电还原技术已经具备与依赖化石能源的传统化工工艺竞争的潜力。因此,高效的二氧化碳电还原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和燃料的工艺被学界认为是建设未来“零碳排放”物质转化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接下来,研究团队将进一步研究电催化与生物发酵这两个平台的适配性和兼容性。同时,未来如果要合成淀粉、制造色素、生产药物等,只需保持电催化设施不改变,更换发酵使用的微生物就能实现。

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李灿评价,该工作为人工和半人工合成“粮食”提供了新技术。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邓子新认为,这项研究工作开辟了电化学结合活细胞催化制备葡萄糖等粮食产物的新策略,为进一步发展基于电力驱动的新型农业与生物制造业提供了新范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3 18: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电子科大两项成果入围
...言荣院士团队牵头开展科研攻关,首次发现并证实玻色子奇异金属;材料与能源学院夏川教授团队领衔将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等两项重大科技成果入选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2023-01-13 14:06:00
...四川日报2022年,四川科技领域结出累累硕果——玻色子奇异金属首次在高温超导体中被发现并证实、“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运、新一代“人造太阳”迎来重大进展……这一年,我们
2023-01-31 08:45:00
...科技日报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佳欣)近40年来,被称为“奇异金属”的材料为什么奇异这个问题,一直让物理学家感到困惑,因为奇异金属的工作原理无法用正常的电学规则解释。在最新一期《
2023-08-21 04:57:00
西安交大发现“既强且柔”的奇异金属,有望应用于变形飞行器、超级机器人、人工器官等领域
...息,西安交通大学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可规模生产的奇异金属,突破了长期以来高柔性和高强度不可兼得的原理性瓶颈,实现了兼具高分子材料的超高柔性和超高强度钢的超高强度。该特性能够
2024-09-10 09:44:00
...国莱斯大学科学家在最近的量子噪声实验中发现,一种“奇异金属”量子材料出奇地安静。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的研究,通过对量子电荷波动的测量,也就是“散粒噪声”,提供了第一个
2023-11-24 02:06:00
科学家在拓扑绝缘体器件中发现奇异的量子干涉效应
电子沿对称性允许的样品铰链拓扑运动的量子干涉示意图。图片来源:Shafayat Hossain,普林斯顿大学扎希德·哈桑(Zahid Hasan)小组的博士后研究员在一项新颖的实验中
2024-03-01 09:38:00
...室多学科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可规模生产的奇异金属,兼具高分子材料的超高柔性和超高强度钢的超高强度。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研究人员基于此前发现应变玻璃的基础
2024-09-13 06:24:00
科学家用铜和碳原子锻造出世界上最细的金属线
...由于其性质,它可能允许研究50年前预测但从未观察到的奇异物质状态,称为激子绝缘体,这是量子现象在宏观尺度上可见的罕见情况之一。然后是Ag2Se2,另一种半金属,以及TaSe3
2024-06-19 09:26:00
...科技日报我国首次观测到基于简并腔中涡旋光子的非厄米奇异点科技日报讯 (记者吴长锋)记者1月30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许金时、韩永建等人利用简并光
2023-02-21 02:17: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