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伊尹是成汤的右丞相,那左丞相又是谁呢
...传,伊尹是成汤的右丞相,那么,有了右丞相,自然也有左丞相。左丞相又是谁呢?所谓“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天子每天日理万机,可谓事务繁多。即便是如成汤这样的上古时代,要平息前朝夏王朝后裔力量的反扑,要管理...……更多
...丞相。而到了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胡惟庸更是被任命为左丞相,成为了真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百官之首。胡惟庸(?—1380年),汉族,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与李善长同乡。明朝开国功臣,最后一任中书省丞相。因被疑叛...……更多
元朝名臣脱脱:兴国功臣还是帝国崩溃的推手?
...傅,负责管理东宫事务。1349年,因为对右丞相朵儿只、左丞相太平的能力不满,元顺帝决定重新起用脱脱,授任他为中书右丞相。或许是辞去相位的这几年受过太多屈辱,脱脱的第二个宰相任期就像变了另一个人。上任伊始,...……更多
秦武王:被误解的英明领导者
...撵到魏国去了,而把相国之位改为左右丞相,任命甘茂为左丞相兼上将军,任命樗里疾为右丞相。在集中王权,左右丞相权力相互制约的情况下,他多次听取两位丞相意见,放眼中原,伐宜阳,定三川,出函谷。与魏国结盟后攻...……更多
盘点史上九大名相,谁排第一位?
...时,曾多次出计策助刘邦。汉文帝时,曾任右丞相,后迁左丞相。在秦朝末年,英才辈出,有资格被司马迁列入“世家”的,只有陈胜、萧何、曹参、张良、陈平、周勃六人。陈平能列其中,可见其功劳是很大的。刘邦做皇帝后...……更多
周勃:从开国功臣到被文帝打压的丞相
...汉文帝满足了陈平的请求,让周勃做了右丞相,陈平做了左丞相,在汉代是以右为大,左丞相相当于副宰相。周勃担任右丞相以后,一次文帝问他:现在我们国家一年判多少起案件啊?一年又有多少收成呢?周勃听后一个也没有...……更多
为何说宋徽宗当不好皇帝更救不了大宋王朝
...佶的权力运行做了周密的安排,韩琦的长子韩忠彦被封为左丞相,保守派曾布被封为右丞相,原左相章惇、执政蔡卞等相继被贬,朝政有回到保守派手中,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寓意中庸治国,为宋神宗时期推行的熙宁变法彻...……更多
从吕太后的一生中,我们学会了什么
...烈正直,直接拿高祖刘邦的盟誓回绝了她。接着她又试探左丞相陈平和绛侯周勃,这些都是刘邦临死时所说的刘氏政权的中流砥柱。 陈平和绛侯早就猜到了她的心思,于是就顺着她的心思说,谁掌权谁说了算,即便是封吕氏族...……更多
汉文帝的治国智慧:无根基皇帝的成功之路
...责皇宫的近身保卫。其后周勃为右丞相,原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大将军灌婴为太尉。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三人相互制衡。汉文帝让三人互相制衡后,三人肯定是感到了压力,同时也明白了汉文帝这样做的用意。文帝恩威并施,...……更多
聊聊明朝开国第一大案——胡惟庸案
...宰相李善长。开国之初,李善长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中书省左丞相,而中书省右丞相一职则交给徐达。徐达长年领兵在外,中书省实际上是李善长一人独相。文武两套系统都把持在淮西人手上,这让身为天下之主的朱元璋深感不安...……更多
盘点历史上有名的十位宰相
...相是古代辅助皇帝掌管国家大事的最高行政长官,是封建王朝时期对君主负责、总揽政务的人。西汉丞相陈平曾对宰相的职责有过总结:“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更多
历史上以“清君侧”为名的四大著名叛乱
...——孛罗帖木儿 孛罗帖木儿,元朝末年将领,四川行省左丞相答失八都鲁之子,曾跟着父亲镇压红巾军起义,父亲死后,被任命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多次击败红巾军,擒杀红巾军将领,因功升任中书省平章事。但是他与元朝...……更多
身历元朝五代君主的大臣:铁木迭儿
...,加右丞相①。后任江西平章政事;同年,又迁云南行省左丞相。三年十月,铁木迭儿自云南擅离职守逃回大都,遂为尚书省奏劾,奉旨诘问。但不久,从宫中传出皇太后答己的旨意,铁木迭儿乃得以\"贷罪还职\"。四年一月,在...……更多
如果朱标不死,朱元璋是否会考虑另立太子?
...元璋外出征战期间,由太子监国、方便各将军丞相辅佐。左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可以说完完全全对朱标是贴身教导,把这么多大官心腹都用来辅佐其理政。朱...……更多
陈平周勃诛灭诸吕,其实陆贾才是幕后的操盘手
...立马对有功之臣封赏以安抚人心,“右丞相(陈)平徙为左丞相,太尉(周)勃为右丞相,大将军灌婴为太尉”。汉初丞相分左右,左丞相是主相,右丞相是副相;太尉则是全国最高军事长官,执掌天下军政事务。丞相和太尉分...……更多
明英宗登基后因推行汉化政策,与宰相一同被顽固势力杀害
...在英宗手中。同年,英宗任命拜住为中书右丞相,且不设左丞相。这时拜住才24岁,是个十足的少年宰相。1322年十月,少年天子英宗和少年宰相拜住为巩固皇权,振兴国家,在广阔的元朝疆域上推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第一、...……更多
古代宰相制的优缺点是什么?
...出宰相。秦朝时,宰相具体官名为丞相,有时候丞相还分左丞相与右丞相,这个时期的宰相制度以及职权已经比较明确,并且宰相需要承担的责任也逐渐增多。汉朝汉武帝时期,宰相的具体官职还是丞相,但是汉武帝逐渐将政务...……更多
“诛吕”的王侯们,为什么不敢在吕后生前动手?
...后在册封之初也有询问过大臣的意见。当时的太尉周勃和左丞相陈平知道吕后的野心,所以不仅没有反对,反而很支持。“高帝平定天下,分封刘氏子弟;如今太后称制,分封吕氏子弟,有何不可?”朝廷大臣中,只有右丞相王...……更多
...太后卜答失里下令立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为皇帝,受到左丞相燕铁木儿反对,因此一直到次年6月才继位。燕铁木儿的儿子唐其势叛乱,一直到1335年才得以平定。当时右丞相伯颜的势力很大,实际控制着朝政,甚至一度不把元...……更多
秦二世胡亥三年就败光了六世的家底,他究竟有多残暴?
...那些笨拙的俗人不一样。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少子胡亥爱慕请从,上许之。——《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出巡,令左丞相李斯跟随,右丞相冯去疾留守咸阳。本来秦始皇是没打算带上...……更多
汉文帝在诸吕之乱中平乱无功,为何他不仅摘了桃子还大权在握
...层,汉文帝更是高官厚禄稳住他们的心,像右丞相平徙为左丞相,太尉勃为右丞相,大将军灌婴为太尉;第三,汉文帝把原本被吕后打压,夺取封地的贵族们重新恢复爵位和封地;第四,对于不服从自己的权臣、诸侯,明升暗降...……更多
中国最后一个被诛九族宰相,连累几万人被杀
...荐,担任了中书省的右丞相,十年之后又再升一步,升至左丞相,成为了百官之首,此人能力极强,但是情商却非常低,担任左丞相之后不久就骄横跋扈,认为自己的能力和皇帝差不多了,很多官员不经皇帝批准就擅自生杀升降...……更多
吕后为何不事先杀周勃、陈平等人保证吕氏安全
...十余年赋闲在家。重用自己的亲信和吕氏,任命审食其为左丞相,朝中大事均由吕雉常与其决断,公卿大臣处理事务,都要通过审食其才能做决定。任命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军,实际统帅长安周边的军队。右丞相陈平、太尉周...……更多
吕雉死后,她的宠臣审食其为什么没被清算
...马盟约,即非刘、非功不得被封王侯,因而触怒吕后。而左丞相陈平和绛侯周勃惮于吕后的势力只得附和吕后。王陵被吕后解职右丞相后,空缺之位由左丞相陈平代之。而吕后的心腹审食其出任陈平的左丞相之缺。审食其虽为左...……更多
...政事。洪武六年,拜右丞相,洪武十年即公元1377年升任左丞相。这里我们要顺便说下明朝建制,明初时的建制与历代相仿,最高政府机构是中书省,中书省的最高行政长官是丞相。如果说中书省相当于现代国务院,那么参知政...……更多
徐达出将入相还能逃过朱元璋的屠刀?他聪明在哪里?
...实在无人可用,又在洪武十年(1377年)让他回来继续当右丞相。这次朱元璋对汪广洋特别优厚,宠爱有加,但这汪广洋还是不干事啊。践行“混字绝”的老好人,让胡惟庸风头出尽,自己成了隐形人,胡惟庸干了啥坏事,汪广...……更多
剖析朱元璋朱标父子间的真实关系
...太子的权力不够大,几乎把所有的重臣都挂职东宫,比如左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右都督冯胜兼太子府右詹事等等。此外,朱元璋还常常以自己的经历训导太子,...……更多
君臣和则国家平,明朝君与臣之间的关系冲突
...璋的内心里逐渐酝酿。在以左为尊的明朝,共存在了两任左丞相,负责掌管中书省统率六部。明朝的首位左丞相是跟随朱元璋开国征战多年的李善长,第二位左丞相胡惟庸也是在李善长的推荐下担任丞相之位。位高权重的胡惟庸...……更多
胡惟庸之死:朱元璋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后者的官职更进一步。四年后李善长到了退休的年龄,左丞相的选择被提上日程,备选人虽然很多但洪武皇帝更看好胡惟庸,不久胡惟庸的官职更进一步,成为了大明朝的二把手左丞相。大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既要防御残元...……更多
秦武王:开疆拓土的雄主与秦国崛起的奠基人
...的君主。秦武王手下有两位出色的谋士,右丞相樗里子和左丞相甘茂。这两位谋士的出色表现为秦武王的成功提供了坚实的支持。樗里子被誉为智囊,他在攻打曲沃、赵国、楚国等战役中表现卓越,展现出了高明的谋略和领导才...……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韩信唯一一次与项羽的正面交锋,是在公元前202年的垓下之围,当时韩信手下有100万左右的大军可供指挥,项羽麾下只有10万军1队
2024-06-01 06:07:00
在儒家眼里,秦始皇与孔1子的历史定位非常明确,秦始皇是超级暴君,孔1子是至圣先师,这是儒家门徒的基调,不容置疑不容推翻
2024-06-01 06:29:00
自古以来政治权利的斗争都是十分残酷的。而司马懿夺取魏国权柄的一系列操作,可以说是神机妙算。那么当司马懿杀曹氏宗亲夺权的时候
2024-06-01 08:52:00
亡国之君的结局大都很不堪,自己的性命堪忧固不待言,家族往往也会受其牵连,鲜有能得以善终者。作为大明朝的“亡国之君”,崇祯帝在京师沦陷前
2024-06-01 08:51:00
明朝崇祯十五年(1642)二月,李自成农民军包围开封,焦头烂额的崇祯帝,只能将牢房里的孙传庭放出,命他再度出任三边总督
2024-06-01 08:53:00
三国时期的孙策是一个非常骁勇之人,被人称为江东小霸王,与项羽相提并论。在他的带领下,孙家很快崛起,一统了整个江东。而他本人还颇有大志
2024-06-01 08:52:00
明朝晚期国力已经衰弱不堪,因为魏忠贤党同伐异,很多的忠臣良将也都遭到了打压,内忧外患的局面崇祯皇帝没有办法控制,这时候一个人扛起了对抗清军的大旗
2024-06-01 08:54:00
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的八月,盛夏时分,烈日炎炎。北京西市刑场上,有一位明朝军事家正被处以碟刑,这是一种比凌迟残酷百倍的酷刑
2024-06-01 08:55:00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任何一个王朝的灭亡,原因都不在朝夕之间。对大多数王朝而言,之所以会灭亡,最主要的原因都是因为“人祸”
2024-06-01 08:53:00
我们在清宫剧中常听到慈宁宫这个名字,它是专门为了太后和皇后居住而建造的,但是清朝的历代太后们却都不敢住在这里,这是为什么呢?慈宁宫经历了明清两朝四百余年
2024-06-01 08:56:00
明朝初期采用卫所制,这是一种利用军屯供给士兵衣食的军事制度,朱元璋曾经十分自豪地宣称,他“不用百姓一粒粟就能养兵百万”
2024-06-01 08:56:00
顺治帝临终前,任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与鳌拜为辅政大臣。本来四大辅臣相互制约,但随着鳌拜杀死苏克萨哈,以及索尼的去世
2024-06-01 08:57:00
自古以来,皇帝都是多疑的,一旦被皇帝怀疑,几乎都落得不得好死的下场,比如明朝时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
2024-06-01 08:57:00
在洪武三年,大明已经击败了中原地区最后一个对手,把蒙元势力全部赶到草原,与此同时,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病死,自感天下已定的朱元璋开始论功行赏
2024-06-01 08:59:00
在中国的历史上,一个新的朝代建立,皇帝与下面大臣之间的关系历来是一个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问题,比较和谐的,为人所称道的有
2024-06-01 09: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