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徐达出将入相还能逃过朱元璋的屠刀?他聪明在哪里?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29 17:29:00 来源:戏说三国

一场明初,政治斗争后的为人处事之道和职场之道。

所谓年岁越老胆越小,这个问题对于晚年徐达更是如此。

虽然已不在丞相位了,但看着曾经的同僚们一个个死于非命,徐达心里也害怕啊。

自己啥情况?能文能武出将入相,说功高盖世也不为过,要是一个弄不好,弄个“兔死狗烹”下场,不是晚节不保吗。

自己那把兄弟看上去亲热,其实特狠。

这就让深谙人心的徐达,有了自己的算计,对苛刻的帝王而言,啥人最放心?

答案是,没野心,没想法,没欲求。

做个三没人员,就能平稳落地。

徐达出将入相还能逃过朱元璋的屠刀?他聪明在哪里?

(徐达)

说干就干的徐达,自那以后养成了低调做派。

用史书说法就是“恭谨如不能言”连说话都不利索了,见到朱元璋就喜欢躲。

奈何朱元璋是个念旧的人,总寻思找徐达喝酒,顺带还要跟他博弈一番。

下棋这个共同爱好,让徐达遭罪不少。

让大老板轻松赢了吧,老板心里不开心,说你放水瞧不起人。

让大老板轻易输掉吧,老板心里不开心,说你放水不尊重人。

其中拿捏和分寸,非职场老鸟玩不转!

遇见个好伺候的老板还没啥问题。

但朱元璋是个在乎的人啊。

一次朱元璋召徐达下棋,还叮嘱说:拿出真本事来,千万别藏着掖着,我们兄弟两好说。

一看老大这样说,徐达当然满口应承,但心中却不断寻思,如何让老板赢得艰难又满意。

两人就这么弈来弈去,到中午还未分出胜负。然后反转来了,朱元璋抓住机会一口气吃了徐达两子,口中不断得瑟。

嘚瑟之后却诧异地发现,徐达一言不发,盯着棋盘就是不落子,目光呆滞。

朱元璋一看觉得是自己让徐达犯难了。

得意地说:哥们,还不下?继续啊!

然后让朱元璋意外的一幕发生了。

只见徐达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郑重地说:陛下,请看全局。

这话听的朱元璋也好奇心起,站起来仔细观看,隐约在棋盘上看见徐达的棋子摆成了“万岁”二字。

这两字让朱元璋喜笑颜开,高兴之余就将他们下棋的楼宇还有莫愁湖花园一起赐给了徐达。

现在这座楼也很有名,就是南京莫愁湖畔的胜棋楼。

徐达出将入相还能逃过朱元璋的屠刀?他聪明在哪里?

(今日胜棋楼)

一个棋盘上的万岁,让朱元璋喜笑颜开,也让徐达长出一口气。

所谓伴君如伴虎,就算这君王是兄弟,也不能放松警惕啊!

这就是徐达的晚年生活。

过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寻思的则是投其所好,让自己安稳。

那么徐达为何要如此低调。

答案啊,看曾经的兄弟和跟自己一样当过丞相的人就懂了。

洪武一朝是文官噩梦,好汉落凤坡。

这噩梦和落凤坡为何出名,不过朱洪武真就是一个权力欲望特别强的人。

对朱洪武而言。

从红巾军闹事情起,杀人就是家常便饭。

起义风云中他克敌制胜,打下偌大江山。

建立大明后他大开杀戒,稳固自己江山。

于是,就有了无数悲剧人物出现,而这其中杀掉的代表人物,无疑是那些丞相们。

杀光丞相后,朱元璋也用废除丞相制方式让自己成了有史以来权力最集中的帝王。

徐达出将入相还能逃过朱元璋的屠刀?他聪明在哪里?

(朱元璋)

那么朱元璋为何要对丞相如此不爽咧?

原因很简单,从来就没有那个有野心的帝王,看丞相很顺眼过,因为丞相的相权分的是皇权。

为了不让相权分走皇权,朱元璋想了不少的办法,由此才有无数丞相梗死。大家都知道的李善长,胡惟庸都是其中代表!

更有意思的是,这被杀的丞相有一个算一个,都有职场问题。

徐达出将入相还能逃过朱元璋的屠刀?他聪明在哪里?

(杨宪)

第一个被杀的人是杨宪,一特务头子。

杨宪其人是朱元璋攻克建康后(1356年)收纳的文官,为人精明强干办事能力出众,这就让朱元璋非常看重,让他做了检校,大概就是特务大统领。

当了不少年特务后,杨宪升任御史台中丞,深受朱元璋器重,被朱元璋褒奖说:可以当丞相。

至于为啥?原因应该是朱元璋希望中书省中能有一个心腹,即在相权中埋钉子,又能跟自己配合,顺带还能为自己的下一步谋划做准备。

于是,杨宪在公元1370年成了中书省左丞,事实上的中书省负责人,将李善长都压在了身下。

但,这个看似能力强悍,又忠诚的杨宪结局却不好!

至于为何,跟朱元璋的算计和派系有关。

明初,朱洪武帐下人才无数,这些人也因为加入先后,地域不同,分成了“淮西派、“浙东派”和其他不成气候的小派。

淮西派以朱元璋老家凤阳、定远人为主,领头人是文臣第一人李善长。

浙东派以刘伯温为首,人数不算多,但也勉强成气候。

而这刘伯温又跟杨宪关系看上去不错,号称有师生之谊,就让人误解这杨宪是浙东派人物。

但事实真如此吗?其实也不是。

刘伯温跟杨宪关系是不错,可对杨宪的评价却不高。

当年朱元璋在启用杨宪当丞相前,曾问过刘伯温的意见,刘伯温说杨宪:有相才无相器。

徐达出将入相还能逃过朱元璋的屠刀?他聪明在哪里?

(刘伯温)

这评价让朱元璋寻思一番后,就将杨宪提拔到了丞相的位置上。

这是朱元璋故意为之。

在朱元璋看来,将杨宪弄进中书省弄情报,当内应好处多多,就算他做得不咋地,让他去对付淮西派,然后让淮西派轻易胜利,胜利之后在膨胀,最后彻底疯狂也是不错的结局。

事后看,果不其然。

杨宪因为特工工作的惯性,上任后弄情报的事干得还凑合,但搞党争却更利索。

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告状。

各种咄咄逼人,胡搅蛮缠,打小报告,处处针对淮西派老大李善长和胡惟庸。弄得中书省鸡飞狗跳,也让李善长和胡惟庸联合起来针对杨宪。

这一来二去,就让领命去刺探情报为主,斗争为辅的杨宪惨了。

自讨有朱元璋撑腰的杨宪以为是完成皇帝命令,关键时刻朱元璋会救自己,结果却成为淮西派的最大目标,糊里糊涂死了。

史书上关于杨宪之死语焉不详,只是说了一句“犯事被诛”,至于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也就淹没在了历史中。

个人认为,这杨宪最大可能就是错会或者被朱元璋利用,才悍然挑战淮西派,最后被人整死的,而朱元璋的目的,或许就是用献祭杨宪的方式,给淮西派壮胆。

徐达出将入相还能逃过朱元璋的屠刀?他聪明在哪里?

(淮西派)

杨宪死后是另一个丞相接班,这人就是不太出名的汪广洋。

江苏高邮人的汪广洋也非淮西派出生。

按明史中评价是,“少师余阙,淹通经史,善篆隶,工为歌诗。”属标准的文人士子,因此待人宽和不说,遇事也谨慎到胆小。

这样的官场老好人,地位在胡惟庸之上,却用不争方式,放任胡惟庸独揽大权,自己在家有事没事喝闷酒聊以自慰。

按理说,用混字绝混活路应该没问题吧!

但朱元璋是个容不得人不做事的人。

让你去就是制衡,就是分权的。

你都不争了要你何用?

不出所料,汪广洋在洪武六年(1373年)因为消极怠工,被贬为广东行省参政,后来眼见实在无人可用,又在洪武十年(1377年)让他回来继续当右丞相。

这次朱元璋对汪广洋特别优厚,宠爱有加,但这汪广洋还是不干事啊。

践行“混字绝”的老好人,让胡惟庸风头出尽,自己成了隐形人,胡惟庸干了啥坏事,汪广洋一概不说,弄的朱元璋愤怒了,数次警告说,你要干事啊!

但这警告却让汪广洋惶恐到不知所措。

一看这烂泥扶不上墙样子,朱元璋不忍了,汪广洋因为牵连刘伯温被杀一案(1379年),被朱元璋流放海南。

余怒未消的朱元璋,在汪广洋走到半路时,又派人带着诏书去斥责汪广洋。然后,这个悲剧人物害怕了,上吊自杀了,悲催的汪广洋,就这么成为明朝第二个横死的丞相。

第一个因为争得太激烈被杀。

第二个因为不争也被杀。

这让人咋做啊!

徐达出将入相还能逃过朱元璋的屠刀?他聪明在哪里?

(剧照)

朱元璋大手一挥说,你们都别做了,让胡惟庸做。

巧合的是,这汪广洋和胡惟庸几乎是同时死的,因为老好人汪广洋的存在,让胡惟庸早就大权独揽很久了。

胡惟庸:安徽定远人,跟朱元璋老家风阳离得不远,算妥妥的淮西派之人。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胡惟庸在朱元璋占领和州(安徽和县)后投奔朱元璋。

投奔之后朱元璋看他口才不错,能力也强,还是老乡就特别重用,让他成了元帅府奏差,当起了李善长副手。

这胡惟庸也是善于经营的人,配合李善长工作特卖力,被李善长提携下一路升官。

升着升着到了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就成了中书省“参知政事”,地位相当于副相,还因为李善长有病,杨宪横死,汪广洋不作为,成了实质上的丞相。

并在1377年成了中书左丞,有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这独揽朝政的风光让胡惟庸飘了。

徐达出将入相还能逃过朱元璋的屠刀?他聪明在哪里?

(志得意满的胡惟庸)

权力带给他的畅快让胡惟庸从精明变得糊涂,进而开始擅权了。

这擅权举动可谓数不胜数。

比如刘伯温之死:不少人都说是胡惟庸暗中下手的,至于真假如何,是不是朱元璋安排的,就不为人知了。

刘伯温死后,胡惟庸又跟李善长成了亲家,顺势成了淮西派新的带头人!

自那以后,整人(学士吴伯宗),拉拢武将(平凉侯费聚、吉安侯陆仲亨),安排淮西派招兵买马,收纳亡命之徒,甚至瞒报谎报政事,这样的事胡惟庸干了不少,弄的朝堂之上天怒人怨,朱元璋也心如明镜,愈发提防。

到最后,胡惟庸甚至派人暗中游说李善长共谋大事,引倭寇和北元势力为己用。

这等于弄起了谋反勾当。(存疑)

如果是一个糊涂的帝王,或许不会在意。

可朱元璋是谁,一个精明到离谱的帝王,这就让人难堪了。

徐达出将入相还能逃过朱元璋的屠刀?他聪明在哪里?

(网络图片:侵删)

那么胡惟庸的擅权和作恶为何朱元璋不制止!

其实这就是朱元璋的棋局而已,只有让丞相成为罪人,才好名正言顺废除丞相。

至于朱元璋为何用胡惟庸当丞相?

不在于他有多合适,而是因为他能力不够强,对朱元璋的威胁更小。

小聪明多,大智慧少,就是朱元璋任用胡惟庸的主因。

胡惟庸最后因谋反而死,也算求锤得锤。

但谋反这事本身又是一个值得推敲的事。

小聪明多,大智慧少的胡惟庸。

弄谋反这样高难度的事,是力有不逮的。

从这个角度看,胡惟庸之死的本质又是一起政治事件。

用权迷心窍的胡惟庸引爆这个事件,然后让碍眼的东西滚蛋就是朱元璋的算盘。

按理说,胡惟庸也是个精明人,却在决定生死的关键时刻,因为欲望迷糊了双眼。

至死都没明白自己到底该如何做?也没理顺相权和皇权的关系,摆正自己的位置。

于是,谋反成了罪行,也成了死因。

胡惟庸死后仅仅5天,急于收割胜利果实的朱元璋,就开始了自己的机构改革。

先是永久废除丞相制,后是将相权分割到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最后还叮嘱后世皇帝:不能重置丞相,如果有谁提议恢复丞相制的人,立马处死。

徐达出将入相还能逃过朱元璋的屠刀?他聪明在哪里?

(丞相没了)

自那以后,绵延上千年的丞相制,在朱元璋这里完结了。

朱元璋收获了最大的权力!

这权力按吴晗先生的话说就是:丞相没有了,朱元璋以皇帝兼行丞相的职权,中央集权发展到最高峰,朱元璋成为历史上权力最大的君主。

朱元璋也用这样的方式,将家国联合在一起,自己是家长,家族即国家。国家军政大权皆归皇帝一人,俨然一家一姓之国。

但这一切,却在后来的明朝皇帝哪,越来越变味了。原因无他,一个国家要处理的事方方面面太多太多。

勤奋的皇帝拼命干,或许能处理,比如朱元璋这样的。

合格的皇帝勉强干,或许能搞定,但也需要人帮忙,比如朱棣这样的。

可遇见了懒惰的皇帝,那就搞不定了!

于是,朱元璋煞费苦心建立起来的一家一姓之国有了分权者,宰相这个名号虽然没了,却用另一种方式借尸还魂,这方式就是内阁大学士。

徐达出将入相还能逃过朱元璋的屠刀?他聪明在哪里?

(张居正)

他们没有宰相显赫的头衔,却有比宰相更大的权利。

朱棣之后,内阁大学士地位节节高,拥有了超越六部的身份,也成了真正的权利中枢,进而让明朝成了相权最集中的时代。

历经四朝的三杨内阁“杨士奇、杨荣、杨博”,弘治正德年间的“李东阳、刘健”嘉靖朝的“夏言、严嵩、徐阶”,万历朝的“高拱、张居正、申时行”,让明朝进入了内阁大学士总揆百官的时代,也进入了一个中国独有的文臣时代,一个近乎没有皇权制约的时代。

不知看到这最后的结局,朱元璋是该笑还是该哭。

最后说一说另外两个丞相的结局,徐达民间野史说因为吃了朱元璋送的烧鹅,病发死亡,这个个人认为有点胡扯了,病入膏肓还要送把兄弟走,没那个必要。

至于李善长,朱元璋还是顾念感情的。

但受到胡惟庸牵连后的不知感恩,让朱元璋一直不爽李善长,最后再有心人接连告发之后,在胡惟庸死了十年后被旧事重提,被灭族,一家70多口人全部被处死。

跟随一起死的,还有淮西派诸如陆仲亨、唐胜宗、侯费聚等这样的将领。

朱元璋的拔刺行动就此告一段落,如果后来朱标没死的话,这应该是最后一波了,奈何朱标两年后死了,于是就又有了蓝玉案。

看过洪武朝文武大臣的下场,在看徐达的做派,这人真是明白人,不以15年兄弟为资本,不以18年君臣为仰仗。

就算33年朝夕相处,依旧践行本分,明白两个道理。

第一:不逾矩。

第二:知止。

这或许就是善终的关键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9 22:45:2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朱元璋忍了7年才杀胡惟庸,除了废除丞相外,还有两大图谋
...长的大力推荐下接替汪广洋出任中书省右丞相。当初跟随朱元璋的小主簿胡惟庸到达了人生巅峰。洪武十三年,在巅峰上待了7年的胡惟庸因“专权树党、意图谋反”等罪名被明太祖朱元璋诛杀。“
2023-01-19 17:08:00
聊聊大明洪武年间四大案之胡惟庸案
...正月,左丞相胡惟庸奏报府中井里涌出温泉,邀请明太祖朱元璋前来观赏这祥瑞之景。朱元璋欣然应允,行至西华门时,却遭遇一名太监云奇阻拦。这名太监奋不顾身,指向胡惟庸家方向,拒绝让朱
2024-04-16 18:55:00
胡惟庸造反是真的吗
胡惟庸“谋反”案发生在洪武十三年(1380)是明初朱元璋统治时期的一个大案子。在朱元璋夺取政权的过程中,一大批文臣武将为他创江山,立功名,为他夺取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建都南京后
2023-01-01 16:13:00
揭秘胡惟庸的真正死因
由于朱元璋杀伐过重,后世尤其是满人在编撰明史时对他多有抹黑行为,一些残忍刑罚也都扣在了朱元璋身上,这是不客观的。胡惟庸的结局,即便在满人编纂的正史中也明确写着“伏诛”二字,可见其
2023-04-28 11:19:00
李善长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李善长从朱元璋刚发迹时就跟随他,更是辅佐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李善长,濠州定远(今安徽省定远县)人,元朝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时开始辅佐朱元璋,成为朱元璋麾下的首席
2023-06-09 09:51:00
大明最后一任宰相,朱元璋最后对他说了四个字
朱元璋成功登基后,大封家乡人。他的亲友中,六人封国公,二十八人封侯,胡惟庸就是其中之一。胡惟庸联合李善长,组成淮西帮,这个淮西帮大多为姻亲关系,他们在明朝初期相当团结,权势极大。
2023-05-10 11:34:00
朱元璋为何只封第一谋士刘伯温为伯爵
朱元璋常常对手下的大臣们说这样的一句话:“刘伯温就是朕身边的张子房啊”,虽然老朱口口声声的以张子房比喻刘伯温,但在老朱的心底对这个第一谋士是怀疑大于信任。出身淮右布衣的老朱并不是
2023-04-23 16:27:00
胡惟庸的悲哀:成也朱元璋败也朱元璋,他不过是朱元璋的一颗棋子
...,最多算个奸臣。胡惟庸早在龙凤元年(1355年)便追随朱元璋,他和一来就位居高层的李善长不同,胡惟庸是从基层干起的,干过主簿,做过知县。能干到丞相这个位置,虽说是自己博来的,
2023-02-23 21:32:00
胡惟庸之死:朱元璋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而不敢辞……张廷玉评价胡惟庸众所周知,在我国历史上朱元璋是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他建立大明朝后恢复社会经济,防御北方元朝与南方倭寇,让残破的中原大地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当然,洪武
2023-10-27 08:4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