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历史上传位给孙子不传给儿子的皇帝,最后一个结局最惨
...,仅次于元顺帝。忽必烈本来选好了继承人,就是自己的嫡长子孛儿只斤·真金。从这可以看出,忽必烈受汉文化影响很大。真金去世后,忽必烈开始培养真金的儿子作为继承人。最初的时候,忽必烈并没有立谁当继承人的想法...……更多
李渊的权力平衡策略:李建成与李世民的太子之争
...权皇帝,他对两个儿子的态度无疑至关重要。那么,身为嫡长子的太子李建成是李渊最喜欢的儿子吗?如果真的是这样,李渊又为什么给予李世民那么大的军权,封天策上将,可以独立开府,拥有自己的班底,完全是按照继承人...……更多
从周朝以来,一直都是这样,即使长子去世,还有次子。可嘉靖帝似乎天生就注定是君主之才,他继承皇帝之位并不是正常继承。首先,他的父亲并不是皇帝,从礼制上不占优势;其次,嘉靖一家仅是皇族中边缘化的支脉,权力...……更多
汉武帝为何能继承大统,汉景帝其他儿子结果怎样
...事迹广为传颂,至今为人所津津乐道。然而,在古代奉行嫡长子继承大统的原则下,武帝作为景帝的第十子却依然能登上皇位,这其中的渊源后人或许无法得知,但是从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相关史料依然可以推测一二。历史的长...……更多
李治才能平庸、性格软弱,李世民为何选择他继位?
...明白了。李承乾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长子,根正苗红的嫡长子,深得皇帝和皇后的喜爱。对于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那伟大的爱情我们都是非常明白的,绝对称得上是真爱。所以李承乾的地位几乎是难以动摇的。事情也的确像我们...……更多
大明奇才解缙:永乐大典总编纂的传奇人生
...一件事情,那就是究竟立哪一个儿子为皇位继承人,按照嫡长子继承制,长子朱高炽应该当继承人,不过朱高炽既矮又胖、性格懦弱,还是一个瘸子,朱棣并不喜欢他;而次子朱高煦则长得高大威猛,作战十分勇敢,和朱棣十分...……更多
秦朝开国之后,秦始皇为何不对六国贵族斩草除根
...是在讲宗法继承制。而宗法继承制的核心,则是所谓的‘嫡长子继承制’。举个例子:某位周天子在世的时候,有很多儿子。但是这些儿子,只有嫡长子有资格继承天子之位。其他所有的儿子,都只能降低一等,成为诸侯。而每...……更多
纣王的争议即位:商朝王位继承制度的疑云
...从而开始下一辈的兄终弟及。也就是说,在商朝的时候,嫡长子并不能保证百分百继承父亲的位置,还要取决于叔叔们是否有兄终弟及的意愿和能力。也就是说,纣王如果要顺利即位,最好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纣王不要有还在...……更多
康熙为什么要软禁长子胤禔?胤禔被软禁后无趣到什么程度?
...,可别看他是皇长子,但是他并不是太子,因为古代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而他并不是皇帝的正妻也就是皇后所生,而是其他妃子所生,这也就意味着即使他最先出生作为康熙的长子,但是他没有资格继承皇位成为太子。虽说按...……更多
刘秀家族是怎么从皇族成为平民的
...早年生了四个儿子全部夭折,后来又生了四个儿子,分别嫡长子刘启、嫡次子刘武、三子刘参、四子刘揖。刘启就是后来的汉景帝,父子两人共同创造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刘武就是后来的梁孝王。汉景帝是西汉所有皇帝当中,生...……更多
商榷一下商纣王的来历和历史
...赵盾抵达晋国,赵姬见赵盾颇有才华,便提议将赵盾立为嫡长子,并将他与赵衰的三个儿子分别封为赵同,赵括,赵婴齐。赵姬则是将自己当成了小妾,而将自己当成了小妾。这一事清楚地说明了父权制的继承性原理,也就是子...……更多
朱允炆失败并不代表他是废物,只是朱棣比朱元璋还狠
...什么?因为他在马皇后抚养的嫡子中只是排名第四,不是嫡长子。在古代封建社会,下到黔首百姓,上到皇室权贵。只有嫡长子才是父亲地位、荣耀、财产的天然继承人,无论这个嫡长子是否缺心眼儿或是缺德,这个规则都不会...……更多
揭秘朱元璋的皇位继承之谜
...种是传贤。从周朝开始,采用的是传嫡不传贤,意思就是嫡长子出生就被定位继承人;但是到了唐朝,这种制度又有所变化,比如李世民作为李渊的二儿子就当上了皇帝,李隆基作为李旦的三儿子也当上了皇帝。到了清朝,恢复...……更多
刚过百天就被立为东汉皇帝得是谁呢
...还没吵架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当时的汉和帝,没有嫡长子!按照中国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太子之位,天生应该由皇后所生的大儿子来继承。可问题是,汉和帝的两位皇后,阴皇后和邓绥,都没有儿子。不光是她们没孩子...……更多
爷爷培养他当皇帝,却被叔叔夺了权
...在他的盛年37岁时,即公元1392年5月17日死去。按照原则,嫡长子不在则应立嫡长子嫡长孙,但是朱标大儿子早夭,而朱元璋看到嫡长子次孙朱允炆表现的十分孝顺而很是喜欢,公元1392年9月立朱允炆为皇太孙,这一年,他刚刚15...……更多
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符合嫡长子继承制吗
...儿子为新太子。朱元璋直接立朱允炆为皇太孙,符不符合嫡长子继承制呢?01、朱元璋就算立新太子,也不太可能是朱棣让我们来看看,朱标去世之后,假如朱元璋不立皇太孙,而是从自己的儿子里选一个新太子,朱棣有没有机...……更多
商朝主要继承制度是兄终弟及制,这是为什么?
...于商朝所造成的惨烈教训,所以周朝建立以后就确立了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严格的宗法制,这样选出的继承人不是最优秀的,但最起码王权的传承总算是稳定了。之后的朝代基本上都学习周朝,无非就是立嫡还是立长的问题...……更多
揭秘胡服骑射背后的传奇,以及沙丘之变的始末
...明君王,却败在了继承人之选的感情用事上。赵武灵王废嫡长子章,立次子公子何为太子,壮年之时退位自称主父。2、欲封长子为代王本来这没什么问题,最后却坏在赵武灵王的摇摆不定上。赵武灵王退位后与公子章的相处时...……更多
慕容垂的燕国实力如何
...是五胡中汉化程度最高的,其继承制度奉行的是中原的“嫡长子”继承制。因此慕容廆的王位被嫡子慕容皝继承(这个也可能是《晋书》夸大了,慕容皝的能力绝对不差)。 慕容皝在慕容廆时期,为慕容部立下诸多战功,吞并宇...……更多
聊聊窦太后与汉武帝之间的权力游戏
...的太子人选问题上。自从汉文帝选定汉景帝为继承人后,嫡长子继承制度便正式成为西汉皇位传承的基石。窦太后深知这一点,因为她在成为皇后之前,也是凭借儿子的地位获得了皇后的资格。然而,这并未阻止她产生一己之私...……更多
夏朝兴衰录:从启的衰落到少康的中兴
...权,但随着王朝根基逐渐稳固,启变得奢侈、荒淫。启的嫡长子太康,不知道祖父大禹建立国家的艰辛,只看到父亲的挥霍无度,所以在继承帝位后,根本不理朝政,沉湎于声色犬马不能自拔。太康失国,夏朝两代而亡一次,太...……更多
后燕兴衰录:三期历史变迁揭秘
...。慕容宝为慕容垂第四子,慕容令被害后,慕容宝就成了嫡长子,后燕建立后被立为太子。慕容垂晚年就将国家政事交给慕容宝处理,“垂总大纲而已”。慕容垂死后,慕容宝遵照慕容垂遗令,实行清查户口等措施。但“法峻政...……更多
陆逊被孙权逼死,是因道不同,不相为谋
...制,而分封制又是以宗法制为依托的,宗法制的核心又是嫡长子继承制。因此,对嫡长子继承制的强调,就是对宗法制的强调,也就是对儒家文化的强调。而对于法家来说,优胜劣汰即为“法”,只要是当皇帝的觉得你不行,就...……更多
明代宗为什么不杀明英宗还尊其为太上皇
...大家才敢发动政,变,足可见孙太后的能量有多大。二、嫡长子继承制的威力虽说明代宗将大明拯救于水火之中,但是在明朝臣子的眼中,明英宗依旧是最正统的继承人,因为他是嫡长子。早在朱元璋开国之初,他就已经确定了...……更多
司马炎有十几个儿子,为何却要立一个痴呆儿为太子
...衷为太子的原因。首先第一点,司马衷阴差阳错地成为了嫡长子,而皇后母亲分外偏爱他。 从周朝开始,历朝历代,基本上都沿袭着立长为先的传承制度,即“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也就是说,正妻所生的儿子...……更多
曹昂如果不死,曹丕还有机会当皇帝吗
...些偶然事件而产生戏剧性的变化。曹操因贪恋美色而失去嫡长子曹昂的悲剧,不禁让人思索:假若曹昂没有早逝,那么曹丕的命运会如何?他是否还有机会成为一代帝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寻这个或许会改变三国历史进程的假...……更多
朱棣有几个儿子?朱高煦是个什么样的人
...觎太子之位,总想取而代之。按理来说,按照封建制度,嫡长子才是皇位继承人,朱高煦是次子,根本没有资格作为皇位继承人,那么,他为何总想夺太子之位呢?朱高煦的底气是什么呢?其实,这和他的老爹朱棣有关,因为朱棣...……更多
明朝末年,朱家一共有多少位亲王
...因为亲王爵位可以世袭,所以当老亲王去世之后,亲王的嫡长子也可以继承亲王爵位,成为新的亲王。也就是说,亲王的爵位一旦产生,理论上来说就会一直传下去。当然,在传代的过程当中,也不乏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某位亲...……更多
清朝有谥号的皇太子,此人是谁呢
...,殊不知,乾隆即位后在选定继承人方面,一直推崇的立嫡长子的继承制度,这也不难看出,在各种清宫剧以及史料记载中,弘历(乾隆)对嫡子的重视了。前段时间播出的《如懿传》以及《延禧攻略》中,由于剧情需要,剧中的...……更多
朱元璋最后竟发生了什么?李诵为何能当上皇帝
朱元璋最喜爱的嫡长子朱标,于洪武元年朱元璋称帝之初,就确认了其太子的政治地位,期间二十四年从未动摇。根正苗红的继承人朱标,在朝权稳定,老爹喜爱,无兄弟争嫡,即将于一片坦途中登上龙椅的前夕,偶感风寒,...……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同时也把首都定在了南京。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授刘基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
2024-06-30 21:00:00
与元末明初朱升等诸多名仕一样,由于元朝官场过于腐败黑暗,汉官难以掌权,升迁基本无望,1346年刘伯温辞官隐居。但透过刘伯温的经历来看
2024-06-30 21:01:00
1360年,刘伯温来到南京,成为朱元璋的谋臣,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以下是实打实的三件功劳。1,针对当时形势,刘伯温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
2024-06-30 21:01:00
在辅助朱元璋消灭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历史活动中,刘伯温发挥了顶级智囊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刘伯温功劳来看,足以封公爵
2024-06-30 21:02:00
韩信本为平民,虽“志与众异”,但却没有谋生手段,因而家境贫困,常常靠他人接济度日,日久便为乡邻所恶,“一饭之恩”、“胯下之辱”等均发生在这一时期
2024-06-30 21:03:00
从仗剑投项到转投刘邦,韩信始终没能受到重用,可以说是默默无闻,然而作为刘邦左膀右臂的萧何,却对其如此看重,甚至不惜冒着被刘邦猜忌的风险
2024-06-30 21:03:00
父亲曾担任锦衣卫百户。1568年,明神宗在民间大范围选美,王氏没能进入前三名,但因为自身条件较为出色,便留在了宫中,成为了慈宁宫的一名宫女
2024-06-30 21:06:00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廷上下的舆论越来越激烈,李太后不得不出手干预。在太后的质问下,明神宗说出不肯册立朱常洛为皇子的原因,因为他是宫女生的
2024-06-30 21:07:00
王恭妃死后,明神宗只是草草埋葬了她,陪葬品少的可怜,即没有派人守坟,也没有下拨守坟的费用。儿子朱常洛继位后,连追念母亲的仪式都还没形成
2024-06-30 21:07:00
聊聊大唐名将薛仁贵的传奇故事
威名赫赫的大唐名将薛仁贵一生身上出现了许多传奇故事:大丈夫弃耕从戎;千军万马之中取上将首级;勇猛作战惊动天子;生擒敌将神射手
2024-06-30 21:08:00
聊聊隋朝名臣——赵绰
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开创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著名盛世—“贞观之治”。唐太宗手下,人才济济。其中,魏征直言进谏
2024-06-30 21:10:00
聊聊太子李建成为什么斗不过李世民
陈寅恪先生,对于唐朝,有一个精彩的论述,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
2024-06-30 21:10:00
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做了贡献巨大,那她最后结局是怎样的呢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文成公主的远去的身影消散在了茫茫大漠之中,她对汉藏文化交流的贡献却永载史册,书写了民族间友好往来的篇章
2024-06-30 21:11:00
220年12月,享国195年的东汉王朝走到了尽头,汉献帝刘协被迫退位,将皇位禅让给曹操之子曹丕。一般而言,亡国之君都不会有好下场
2024-06-30 21:12:00
白毦(ěr)兵,三国时期蜀汉的精锐部队,由永安都督陈到统领。“白毦”顾名思义,该部队的装束是以白色的鸟羽兽毛作为标志。文献资料见于诸葛亮在公元226年写给李严的书信中
2024-06-30 21: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