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讲述文物“重生”的故事|一探黔西南州博物馆馆藏青铜文物修复成果展
黔西南州博物馆部分青铜器受年代久远等多种因素影响,一些器物已严重残破、变形、锈蚀,有相当一部分损毁极为严重,其蕴含的历史价值已无法体现。近期举办的黔西南州博物馆馆藏青铜文物修复成果展中,通过修复流程...……更多
三星堆文物如何体现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现场 良渚文化十节玉琮高蒙河举例,三星堆广为人知的青铜器是与中原文明差异很大的青铜面具、青铜人像,但中原地区典型的青铜尊、青铜罍在三星堆也有发现,“这些器物是当地生产的还是从中原运输过去的还有争议,但...……更多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中新网关注报道正在打造“博物馆之城”的山西太原推出的40余项展览和活动。报道介绍,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重点强调了博物馆作为文化机构在提供全...……更多
这件被人称赞“可爱”的青铜器是兵器还是礼器
...近日,有学者在海外社交平台上分享了一则介绍中国商代青铜器“亚丑(醜)钺”的帖子,引起围观。该青铜器表面刻有形似“鬼脸”的人面纹,被一些人称赞“可爱”,进而引发了一场关于“钺”的用途的讨论。相关推文截图...……更多
科技落后的古代,古人用什么来探寻铜矿
...千多年。不管是四川的三星堆遗址还是夏商周的各种繁复青铜器,都说明古代中国掌握了高超的青铜冶炼和制造技术,但我们不禁要问,在科技发达的当代,寻找一处铜矿都十分不容易,那古人是用什么办法寻找到深埋地下的铜...……更多
...疆已经发现了大型的青铜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锡青铜和砷青铜器,这是中国最早的青铜遗址。有意思的是,伴随着青铜技术东传,起源于两河的小麦也传入了中国。那么是谁将青铜技术传入中国的呢?正好是Q系人群。中国发现...……更多
央媒看太原2月18日,中新网以《山西太原春节迎来“文博热” 八方游客“触摸”龙城文脉》为题,报道春节期间(2月10日至2月17日)山西太原迎来“文博热”,太原市文物局直属的文博机构共接待游客52万余人次,同比增长296.05%...……更多
央媒看太原11月30日,中新网推出题为“山西太原‘一水中分’凝练城市气质 传承锦绣文脉”的报道,探索太原生态、人文复兴之美,追寻“锦绣太原城”古今之变。文章介绍,汾河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流经太原城区段43公里...……更多
聆听文物千年心声,《万物友灵》探寻传统文化之美
...豕尊之愿》一集中,一位博物馆工作人员兼文物专家针对青铜器文物,和观众探讨“青铜器为什么重要”“我国和西方青铜器的差异及原因”“中国古代北方和南方青铜器为什么不一样”等问题,为观众科普青铜器的古代地位等...……更多
...缅抗战纪实展》7月30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国师纪念馆开展。中新网以《百余件抗战文物呈现滇缅抗战历史》为题,报道展览以372张珍贵历史照片和108件(套)抗战文物,通过纪实方式呈现滇缅抗战全貌。报道介绍,此次展览分为五个...……更多
央媒看太原12月2日,中新网《山西古建筑100问》持续“问”太原,分别以《一座关帝庙为什么是“万里茶道”的重要见证?》《天龙山石窟佛首回归为什么会轰动世界?》为题,对太原关帝庙和天龙山石窟作了介绍。作为传承...……更多
确认了!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年代
...95.4%,落在公元前1111年—公元前1020年之间的概率是68.3%。青铜器科技分析 三星堆拥有独特制泥芯技术北京科技大学冶金考古团队对三星堆一、二号坑出土青铜器残留泥芯进行岩相观察、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三星堆青铜器面...……更多
第一观察|总书记赴陕甘考察,一条文化脉络格外鲜明
...中,一条文化脉络格外鲜明:在宝鸡市,总书记走进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考察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等情况;在天水市,考察伏羲庙、麦积山石窟,了解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情况。从关中到陇原,总书记的足迹循渭河、跨两省,...……更多
央媒看太原4月25日,中新网以《太原双塔·晋祠牡丹文化节启幕明代“紫霞仙”绽放迎客》为题,对太原市“牡丹”文化盛事给予关注报道。报道介绍,目前,双塔明代牡丹“紫霞仙”、晋祠数千株牡丹竞相开放。本届太原双塔...……更多
陕西这个镇,挖出半部西周史!| 新知
...就地掩埋,这就形成了“窖藏”。今天,正是得益于这些青铜器窖藏,使我们能再次看到“邦畿千里,维民所止”的盛大景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陕西宝鸡扶风县的法门镇,堪称一个镇挖出了半部西周史。出土器物之多,史...……更多
西周青铜器虞侯政壶的出土,解开了夏桀逃往山西之谜
...侯政壶和虞坂古道深入讲解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件西周青铜器-虞侯政壶。1979年,山西省潞城县潞河村村民在田间劳动时,发现了一件青铜方壶。当时的人们觉悟很高,马上报告了上面。上面来人收走了这件青铜器。这件青铜...……更多
央媒看太原11月15日,中新网以《探访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为题,通过图片形式,呈现一眼千年的北齐烽烟。报道介绍,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正在建设中。该博物馆依托北齐时期大臣徐显秀墓原址保护,整合山西出土北齐壁画...……更多
...的晋剧电影《布衣于成龙》9月6日在太原首映。人民网、中新网分别以《戏曲“联姻”电影山西传统文化掀起银幕国风潮》《传统戏曲与现代电影融合晋剧电影〈布衣于成龙〉太原首映》为题,报道这一突破舞台程式,让地方传...……更多
三星堆文化来自西方还是中原?争论焦点是什么
...三星堆的祭祀坑中,考古工作者发掘出了许多形态各异的青铜器,还有大量的青铜人像、人面像、兽面像等。这些青铜器和人物像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的特色。还有一些文物在我们已知的商代和以前的中华文明中,从没有发现过...……更多
真实的商朝是什么样的,为什么频繁迁都?
...如说商朝的起源,商朝中前期为何频繁迁都,甲骨文以及青铜器等问题,并且在商朝传承中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兄终弟及”?其实关于商朝,大部分都停留在——因为夏朝最后一位君主夏桀因为残暴作死,于是商汤趁机起兵灭夏...……更多
商朝的崛起与成汤革命:青铜文明的开端
...的源头,由此逐渐寻觅到中国智慧的源头。商朝,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对华夏大地的影响极为深远。在距殷墟一千多公里之外的江西吉安大洋州镇出土了大量的商代青铜器,甚至更遥远的三星堆遗址中,也出土了与...……更多
央媒看太原4月1日,中新网以《中国城市考古专家建言晋阳古城遗址保护研究》为题,对近日在太原举行的晋阳古城考古工作研讨会给予关注报道。报道介绍,与会专家认为,晋阳古城这种历史文化深厚,使用年代长,埋藏复杂...……更多
...代兽皮、树叶等原始的‘遮羞布’成为可能。”两件商周青铜器,或能佐证“楚王埋金”青铜器是中华文明长河中不可或缺的文化载体,而商代青铜文明的兴起,又直接推动了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之间的互动与交融。“南京溧水...……更多
秦国拥有那个时代不该有的哪些东西
...折断甚至出现铁元素。要知道这在当时的年代,全民都是青铜器的情况下来说可是一个很大的突破。而且为了武器的韧性,他们在武器中武器里加入了银丝。这一技术在当时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掌握的。不仅是跨时代的锻造技...……更多
5月6日,中新网以《“五一”假期40余万外地游客“打卡”太原古迹》为题,报道2024年“五一”假期,太原市文物景区、文博场馆接待游客70.58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092.47万元,接待外地游客44.68万人次。报道介绍,“五一”假...……更多
祖辛铜卣是在哪里出土的
祖辛铜卣是一种古代青铜器,出土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它是商代晚期(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文物之一,也是商王祖庚时期的一件重要礼器。祖辛铜卣的形状为圆口大腹、三足两耳的鼎形,高约25厘米,重约1.5公斤...……更多
...大洋洲乡发现了商代时期的青铜遗址,一共出土了486多件青铜器,其中许多青铜器都是大型精品,根据其墓葬的等级来看,此墓葬当属于国王级别。此次发现震惊了考古界,人们很难相信被视为蛮荒之地的南方还会发现如此青铜...……更多
入选十大考古新发现!书院街墓地填补了郑州商城空间布局的空白
...,发现围绕墓地的兆沟有高等级墓葬并出土了一批重要的青铜器、玉器、金器、绿松石器、海贝等遗物。其中第Ⅳ、Ⅵ组建筑为白家庄期,根据墓地和白家庄期建筑的相邻性、共时性等,推测它们可能有某种结构与功能上的相关...……更多
...文学上有楚辞,礼乐上有曾侯乙编钟所代表的音乐体系,青铜器则以束腰平底的升鼎独具特色,漆木器以虎座凤架鼓、彩绘车马出行图圆奁等为精品,丝织物已有绢、纱、罗、绮、绵、缂等众多品类,构成瑰丽璀璨的楚文化,影...……更多
网红国宝:西周毛公鼎,清朝道光年间出土,被村民300两白银卖
...国之重器。鼎的起源要追溯至上古时期。最早的鼎并不是青铜器材质,人类早先在石器时代为了承装食物和水,把石头中间凿空。这就是鼎的最初成因。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工具也由石器逐渐演变成青铜器。鼎也随之改用青铜...……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苏轼59岁时,被昔日好友章惇贬至岭南英州,途中路过河南襄邑遇大雨滞留而作《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简称《二赋》)行书卷
2025-05-13 21:02:00
在罗马共和国后期,“面包与马戏”现象背后反映出的政治本质
历史开讲“面包与马戏”现象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现象,它同样也是一个深刻的政治现象,尤其在罗马共和后期,它已经逐渐融入了罗马的政治生活
2025-05-13 21:21:00
朱元璋赐死冯胜,冯胜:能不能放过我的女儿,朱元璋:她们活不成
1395年,朱元璋赐给冯胜一杯毒酒,冯胜接过酒杯,知道自己命已注定,临死前,他痛苦地恳求道:“皇上,臣知罪不可赦,能否放过我的女儿
2025-05-13 21:33:00
人文诸葛 启智阳朔
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人文诸葛 启智阳朔第十三届阳朔诸葛亮文化旅游节邀您共赴智慧之旅图为“三国演绎·武侯风华”民俗巡游活动
2025-05-13 16:30:00
一交通员被抓,日军拷打一夜无果,第二天开牢门后发现看守全死了
1943年3月17日,夜晚。在沭阳刘集西的刘老庄(现今宿迁市沭阳县刘老庄村)附近的日军据点外,几名巡逻的日军士兵正扛着长枪
2025-05-13 13:43:00
哭庙案,金圣叹之死其实与抗税无关
“哭庙案”被不少人视为江南绅士幻想破灭的标志,清廷用几十名士子的人头告诉他们,别想再过明末那种随意抗粮欠税的好日子了。那么金圣叹在这个案子里
2025-05-13 13:58:00
以“六百里加急”为引,阐述清代的驿站制度,以及官员用驿的规定
在清代,皇帝若遇到紧急军报或公文,便会通过军机处的六百里加急传送至各省。所谓的“六百里加急”是指每天能够行进六百里。然而
2025-05-13 14:00:00
消失的永乐大典,全书两万两千多卷,藏着西方只字不提的崛起奥秘
公元1415年,永乐帝朱棣指派了锦衣卫出征,这是直接听命于皇帝的精英特种部队。与以往不同,这次的任务极为特殊,它不是为了巡视
2025-05-13 14:15:00
苍鹰郅都:一个令豪强宗室闻风丧胆,匈奴铁骑远离雁门的酷吏!
苍鹰郅都,西汉时期著名的酷吏之一。西汉初年,由于民生凋敝,百姓疾苦,汉高祖刘邦开始推行“黄老之术”,主张无为而治,旨在让百姓休养生息
2025-05-13 14:44:00
我是经典传诵人丨诗词长卷中的古代夜经济图鉴
大河网讯 夜食、夜购、夜游、夜娱、夜赏……时下正值初夏时节,气温渐升,却挡不住市民们的出行热情:夜市摊香气四溢,商场橱窗璀璨夺目
2025-05-13 11:53:00
如果上方谷大火烧死了司马懿,诸葛亮北伐会成功吗
生活中并没有“如果”,但历史却常常激发人们不由自主地进行假设推演。想象一下,诸葛亮六次出征祁山,向北伐击曹魏,如果没有那场在上方谷肆虐的倾盆大雨
2025-05-13 13:29:00
光武帝对权力结构的改造,或许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好好看看、想想
权力,一直是人们难以抗拒的诱惑。它控制着重要资源的分配,无论是情感、心理、利益还是社会地位,都是引人沉迷的刺激剂和生命力的补充品
2025-05-13 13:37:00
东团堡战斗惨烈,八路军一个团战后只剩一个营,残余日军自焚
东团堡战斗是百团大战涞灵战役中的一场关键战斗,战斗激烈异常,堪称顽强对顽强的经典战例。时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的聂荣臻曾经如此评价此战
2025-05-13 13:38:00
慈禧死后,她的身上曾发生6件离奇的事,到底是巧合还是天意?
在中国历史上,慈禧太后是一位非常著名且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她打破了千百年来“女子不得干预政务”的传统,亲自“垂帘听政”
2025-05-13 13:39:00
王挥翔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文化传承路上的奋进之光
近日,备受瞩目的易学名家王挥翔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这一荣誉不仅是对王挥翔个人成就的高度肯定,更是对他多年来在易学文化传承与社会公益领域突出贡献的赞誉
2025-05-13 09: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