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历代大一统王朝,西晋立国最容易,明朝立国最难
...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公元1644年,借着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的机会,满清在明朝降将吴三桂的带领下,得以入关并迁都北京,后又以汉人攻汉人,先后消灭了明朝存留在江南的几股政权,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从...……更多
从天上调水,中国又一壮举!耗资2500亿的天河工程究竟是什么?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的生命线!我国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多种原因,南北水资源分布更是极为不平衡,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和措施。可这仍然无法彻底解决我国水资源的不平衡现象“天河工程”应运而...……更多
明朝设立两京制,独立运营不会产生混乱吗
...府为京师(而不是叫南京),在京师的基础上才叫汴梁为北京。朱棣篡位后改北平为顺天府,北京行在,这时候应天府依然叫做京师;直到正式下诏书迁都顺天府之后,北京行在后改为京师,而原来的京师应天府则改称南京,这...……更多
为何说清兵入主中原,也许就是一个笑话
...他的手里,因为不信任,导致他的力量,逐渐的削弱。当北京城被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陷的时候,作为君主他想的不是怎么救亡图存,而是一死了之!对于大明来讲,一个活着的皇帝绝对比一个死的皇帝更能鼓舞人心。哪怕崇...……更多
南明政府拥有庞大人力与物力,为何未能与清南北对立
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吊死煤山,你以为明朝就这样完了?明朝三百年的基业不可能因为一个皇帝的死亡就骤然退出历史舞台的。只能说是驻守山海关的将军吴三桂开关延敌,清朝暂时定鼎燕京。李自成在明、清...……更多
朱元璋最大的历史功绩:把南北汉人重新融合在一起,影响直至今天
... 这一系列操作下来,那些胡人的习俗也渐渐的消散,反而是华夏正统的概念,在人们的心中根根植。同时朱元璋重视科举,他开设了进士科,所谓进士就是参与者必须通过三场考试,最后殿试的第一名也就是“状元。”朱元璋...……更多
从己巳之变看明朝辽东防线的漏洞与经济困境
皇太极入关围攻北京城的事件,史称己巳之变,发生在崇祯二年。本次事件是明朝对战后金对丢面子的一次,连京城都险些陷落。而就在一年前,袁崇焕刚刚被扶正成为边帅。也正因为这次事件,袁崇焕获罪被处死。而从始至...……更多
李自成推翻明朝后,为什么没把满清当回事?
...很难想象会有多大的作为,多远的战略眼光。所以在拿下北京后,他们仍然一如既往地采用拷饷的方式搜刮钱财,丝毫没想到自己已经是要坐天下的统治者了,不再是以前那样的流民了,要收拾京城的官心、民心,开始建立中央...……更多
明朝为何最终未能顺利羁縻蒙古
...于蒙古的进贡之物。如果明朝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常驻北京周围,裁撤九边,在边境开设多个榷场进行贸易,以明朝强大的经济实力,自然会让蒙古慢慢臣服。裁撤九边的费用足以建立一支重骑兵,除了节省赋税,双边贸易还...……更多
为什么郑和下西洋停止后大明财政反而捉襟见肘
“郑和下西洋”这一壮举的背后,有很多人猜测是朱棣为了寻找在南京失踪的建文帝,才命令郑和出海的。但史料中隐晦地指出,建文帝后来被人找到了,朱棣看其安心出家与世无争,便抬手放过了。那么既然如此,为何郑和...……更多
朱元璋:百战定江南,明朝基业的奠基者
...基本上统一了江南地区。这一胜利标志着他百战定江南的壮举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随后,他又经过一系列征战,最终推翻了元朝统治,建立了明朝。朱元璋百战定江南的事迹,充分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他的成...……更多
为何说若正德不死明朝不亡
...绝过,却偏偏被明英宗给斩断了。甚至,有学者分析自从北京保卫战以后,皇帝就已经不再负有军事指挥权,其权力居然被文官掠夺。就是在这样一片低迷的情况下,正德皇帝采取了截然不同的行动,他亲自带领大军与蒙古小王...……更多
朱棣迁都北京决策:巩固皇位、抗击外患与促进经济交流
...中国历史上无疑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看到现在的首都北京,高楼大厦,灯火辉煌,车水马龙,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追根溯源,便源自于朱棣的一个决定。明成祖朱棣是个伟大的铁血帝王,自古以来,长城就作为抵御...……更多
...屡战屡捷。最后,他以两万大军打败了王莽的万军。这一壮举为他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并建立了一个全新的东汉王朝。他没有被权力冲昏头脑,纵情享乐。应该大力推进改革,使国家的经济和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在那些日子里,...……更多
明朝时期,关宁锦防线犹如铜墙铁壁,为何后来会土崩瓦解?
...退。关宁锦防线的构筑,可是一场耗资不菲、艰辛万分的壮举。它不仅考验着财政的极限,更在每一寸土地上镌刻下了血与汗的印记,每一砖一瓦都浸透了不屈与坚韧。后金铁骑肆意侵扰,工事修建人员苦不堪言,伤亡惨重。然...……更多
为何说与唐朝大将守边相比,朱棣战略眼光更强
...失殆尽。“土木堡惨败”,人心惶惶,但明朝并未退缩,而是全力以赴,赢得“京师保卫战”的胜利,瓦剌溃逃,也先只好放了明英宗。晋朝的“五胡之乱”,宋朝的“靖康之耻”没有在明朝上演,“天子守国门”的防御策略是...……更多
于谦作为文官从没带过兵打过仗,危难时刻凭什么守住大明半壁江山
...。瓦剌首领也先利用被俘的英宗骗开边关城门,兵锋直逼北京,形势到了万分危急的地步,稍有不慎,大明的江山就会化为乌有。自古乱世出英雄,这次的主角是于谦,且看他是如何化解这场危机的。土木堡之变明朝的精锐军事...……更多
明朝明明知道火器的厉害,为什么不大力发展呢?
...棣以后,开始战略收缩,再也没有了像郑和下西洋那样的壮举,和外国的交流越来越少。这也是为什么明朝火器的数量不少,但质量堪忧,以至于统治者从来没有给予重视,导致其并没有像欧洲那样快速发展。而清朝入主中原后...……更多
郑和:明朝时期的航海传奇人物
...赖。1405到1433年,郑和7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宝太监。宣德八年1433年4月,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郑和收纳长兄马文铭之长子为嫡,名郑文铭,字恩来,世...……更多
也先与明朝的冲突:权力的挑战与帝位的争夺
...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儿子,完全有继承资格。第二则是安排北京防卫工作,于谦调遣了南北两京、河南的备操军,以及山东和南京沿海地区的备倭军前来支援北京。此后北京的所有防务工作,都交给了于谦来处理。由于兵部尚书邝...……更多
假如朱标不死,干得也未必比朱棣更好
...不见得吧?假如朱标继位,那么大明的首都不可能迁都到北京,大明迁都北京可以说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件事儿,朱棣迁都北京,除了北京是他的老巢外,更多的有另外两个好处:一是在面对北方蒙古势力时,有更快的、更高...……更多
朱元璋曾打算定都凤阳,为何改到建都南京
...的金陵(南京)作为都城,最初以金陵为南京,以大梁为北京,后来决定在凤阳建立中都,形成一都两京的格局,最后中都建造计划失败,洪武十一年,才正式将南京作为都城,然而即使如此,朱元璋并未打算彻底在南京定都,...……更多
李自成:从巅峰到衰败,农民起义领袖的战略失误与命运转折
...几乎全军覆没,丧失了数万最精锐的士兵,李自成在攻占北京42天后就不得不慌忙撤出。随后从北到南,一路败绩、一路退却,直至被清军追到湖北,一年后,李自成率轻骑20余人在湖北通城九宫山麓探路时,被当地地主武装杀...……更多
郑和下西洋所带的一众老妪有着怎样的作用呢
...大多是规模较小,也没有多少发现的,并不能算上是一件壮举。 而朱棣要做的便是一件前所未有的壮举,下西洋便是他选中的壮举。而远航自然需要有一个高素质人才来负责的,在经过多方面的考量之后,他选中了郑和。朱棣...……更多
...伴快来看看吧。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历史上一件伟大的航海壮举,在当代社会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郑和下西洋从永乐三年开始,直到宣德五年结束,郑和一共带队7次下西洋,开创了中国乃至人类航海史的壮举。这7次下西洋,郑和...……更多
聊聊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
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历史上一段伟大的航海壮举,发生在明朝时期。本文将详细介绍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航行过程、影响和意义,带领读者领略这一传奇事件的魅力。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15世纪初的我国明朝。明...……更多
崇祯帝坚守北京:揭秘明朝末年迁都之争背后的复杂因素
...,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已经相对衰落。自明永乐年间迁都北京后,北京逐渐成为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而南京逐渐沦为了次要地位。迁都南京虽然可能有让明朝政权避开北方战火的想法,但也可能因为南京相对不如北京发达...……更多
米酒、汤圆、糍粑、麻团跟古代战争有什么关系吗
...!也先率领瓦剌大军,挟土木堡大胜之威,进逼明朝首都北京。北京一破,整个华北将无险可守,轻骑一日可至开封城下。然而,精锐的瓦剌骑兵围攻北京城近一个月,损兵折将、却没有攻下北京城,无奈之下只好退兵,实力士...……更多
明朝为何需要“海禁”来抗击倭寇呢
明朝郑和下西洋,是我国航海史上的一次壮举,当时郑和下下策是首屈一指的,但是郑和下西洋不是为了经济利益,而是有政治目的的。其中有一种说法就是郑和奉了永乐大帝朱棣的命令去寻找朱允炆,这个没有史书记载,不...……更多
朱高炽:仁德儒雅,奠定明朝繁荣
...被朱元璋亲自立为燕王世子!靖难爆发后,朱棣命他守卫北京城。在朱高炽的带领下,以万人之数抵挡住了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保住了北京城,这对整个靖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朱高炽在整个靖难中表现最出色的一战...……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寡妇公主夜晚召见数名美男, 次日宫女收拾房间, 见此情景仓皇逃出
寡妇公主夜晚召见数名美男,次日宫女收拾房间,见此情景仓皇逃出次日宫女收拾房间, 我们都知道武则天是古代非常强势的一个女人
2025-02-14 11:02:00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明十三陵只葬了十三位,剩下的皇帝去哪里了?
明十三陵,顾名思义是安葬了13位皇帝的陵寝。有明一朝(不包括南明)总共有16位皇帝在位,那么,还有三位皇帝葬在哪里去了呢
2025-02-14 09:46:00
插画中的旧书情调
近日京中藏书大家姜德明先生旧藏拍卖,激起不少涟漪。追忆与姜先生一次次聊天,他兴致勃勃谈的都是书前书后的故事,印装的精美
2025-02-14 10:45:00
我是特种兵:小庄的老战友陈喜娃,单兵素质强,留队发展会怎样?
我是特种兵:小庄的老战友陈喜娃,单兵素质强,留队发展会怎样?《我是特种兵之子弹上膛》开篇,小庄即将踏上离别的火车,认识了自己日后朝夕相伴的战友——陈喜娃
2025-02-13 21:24:00
婉容一年要抽多少烟?溥仪看了内务府的记录之后,耍了一个滑头
这里是青辉说史,我们虽不是专业的历史研究者,但却是历史最忠实的爱好者,愿寻同路之人,畅聊历史之事。婉容这个人,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
2025-02-13 21:28:00
外国弃婴成中国地质学家,退休后扎根教育,最怕被认成外国人
人生一世,草生一春。来如风雨,去似微尘。——《增广贤文》走在街上,倘若你看到一个有着高鼻梁、湛蓝的眼睛、眼窝深陷、一头白色头发的高大的男人
2025-02-13 21:29:00
赫鲁晓夫是如何赢得权力游戏,当上苏联最高领导人的?
赫鲁晓夫在十月革命后才加入布尔什维克,论资历是很浅的,不要说和奥尔忠尼启则莫洛托夫这些老布尔什维克相比,就是和比他还年轻的米高扬布尔加宁相比都要差一些
2025-02-13 21:43:00
红军到达陕北大概还剩多少人?
红军到达陕北时,经历了长征的艰苦跋涉,人数已经大幅减少。根据历史记录,红军在长征开始时约有8万人,而到达陕北时,仅剩下约万人左右
2025-02-13 21:44:00
蔡根谈资治通鉴:要绝对重视那些老狐狸员工
公元248年,九年魏大将军曹爽骄奢无度,饮食衣服都和皇帝相当。尚方(皇家御库房)的珍玩,都充斥在他家里,又将先帝的才人私自带到自己家中鼓舞作乐
2025-02-13 21:45:00
古庙禁止来例假女性入殿参拜,不能只当笑话看
文|梅堂2月11日,广东清远一网友发视频称,古庙放置的立牌上面写着“女士如遇月事请勿入殿堂参拜,以防亵渎神明”,该内容引发争议
2025-02-13 23:13:00
古代盐价这么高,穷苦人家买不起用什么代替?代替品让人难以下口
社会在不断发展,科技也越来越进步,如今的影视剧有很多是穿越剧和古装剧,因此越来越多人对古人们的生活感兴趣。他们会在大脑里反复琢磨
2025-02-13 20:12:00
李渊真是被迫造反?把他四个儿子名字连起来,会发现我们都被骗了
在数千年的中华历史画卷上,涌现了许多精彩绝伦的过往,而唐朝毫无疑问是当中最为璀璨的明珠之一。鼎盛时期的唐朝,南征北战无往而不利
2025-02-13 20:27:00
清朝男人真实的发型,和电视上演的不一样,早期叫金钱鼠尾!
这几年清宫剧一直都是大家关注的一个热点,尤其是一些服饰和装扮,都是让人津津乐道的,但是你们知道吗,在清朝时期,男性的发型并不是一直都是牛尾辫的
2025-02-13 20:35:00
秦彝的绝技真的能战胜杨林吗?秦彝的实力在隋唐排名是什么水准?
在隋唐时期,有两位武艺高强的名将,他们分别是北齐的秦彝和北周的杨林。他们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一场惊天动地的对决,结果却是秦彝战死
2025-02-13 20:38:00
原创败退台湾之时,阎锡山曾携带了两箱黄金,可为何他还落魄到住窑洞
【本文由历史旧事儿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抄袭必究哦!】自蒋介石败退台湾之时,阎锡山也随着老蒋去了台湾。可到了台湾后的阎锡山
2025-02-13 20: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