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南明政府拥有庞大人力与物力,为何未能与清南北对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2-14 17:13:00 来源:戏说三国

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吊死煤山,你以为明朝就这样完了?明朝三百年的基业不可能因为一个皇帝的死亡就骤然退出历史舞台的。

只能说是驻守山海关的将军吴三桂开关延敌,清朝暂时定鼎燕京。李自成在明、清联军的压迫之下退出了北京。

南明政府拥有庞大人力与物力,为何未能与清南北对立

余下来的时间,清朝任务非常沉重,他要统一中国,必须要消灭李自成、张献忠余部及南明政府。

所谓南明政府,有点类似南宋政权,它是由明朝宗室建立的政府,占据江南大部分领土,它完全可以像南宋一样和清朝南北对立。

这个政权主要包括弘光时代、隆武时代、鲁王监国、绍武政权及永历政权。特别前两个时代仅仅抵抗了清朝一年就覆亡了,余下的十六年是永历政权在苦苦对抗清朝。

就是说南明政权仅仅存在18年,这里面的原因值得人细细玩味。

我们先来看看当时南明政权的情况:

从经济上,当时大河以南全为明朝所有。以淮、扬之繁富,江南之殷盛,东南沿海之鱼盐,西南半壁之土产,供应军需,实在不成问题。

从军事上,就江北四镇,分布在淮安、泗州军队不下数十万人;郑芝龙及郑采的闽军,驻扎沿江沿海,亦不下数十万人;左良玉的三十六营,雄据武汉,号称百万;此外袁继咸的赣军,何腾蛟的湘军,以及粤、桂、黔、滇之军,总计当有数百万人;至用于围剿“流寇”的川军尚不在内。

掌握如此庞大人力与物力的弘光政府,如果君臣一心,筹划得当,完全可以北上与清军对抗,收复失地,恢复大明。再不济,划江而守,也可以如东晋、南宋,偏安江南,与清南北对峙。

但是事实却让人大跌眼镜,福王政府几乎就是昙花一现,存在一年就没了。

在明朝士大夫和将领拥立福王由崧上台建立南明政权,悲剧就已经开始了。

我们先来看看南明政府的君臣都是些什么样的人物吧。

当时关于拥立哪一个王爷为皇帝就有一番大争论。

陈贞慧《过江七事》之《计拥立》篇,对于当时拥立之争议,纪录详实。大概当时南明大臣中的忠贞分子,如史可法、姜曰广、刘宗周辈,皆主张立贤,拥戴潞王监国。而以马士英为首之奸佞分子,则借口序伦,主张迎立福王,以邀拥立之功。结果奸佞分子因有江北四镇的实力派为后盾,得了胜利,福王于是乎即位于南京。

南明政府拥有庞大人力与物力,为何未能与清南北对立

福王本人骄奢荒淫,就是一个贪污腐化的头子。马士英因为拥戴有功,倍受福王赏识,他非常像南宋的秦桧。他进入中央后首先就是排除忠贞,把主战派排挤出去,首先被排除的是史可法。

《南明野史》云:

“既而士英拥兵入朝,假援中宫,请留辅政。于是有内外均劳之议。可法请督师江北,而士英专国。”

当时民间就有“秦桧在内,李纲在外,宋终北辕!”等名言传诵。

南明政府拥有庞大人力与物力,为何未能与清南北对立

马士英一面排除忠贞的元老重臣,一面又引用无耻小人,以为党羽。第一个被引用的便是阮大铖。

阮大铖,是魏忠贤阉党的余孽,为士君子所不齿,虽然举朝反对,但阮大铖仍然做了兵部尚书。自阮大铖掌兵部以后,当时忠诚谋国的元老重臣如张慎言、姜曰广、高弘图、刘宗周、黄道周、陈子龙等都被排挤而先后退归田里;同时,魏阉余党,如张捷、杨维垣、虞廷陛一流的小人,都弹冠相庆,走进了朝堂。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福王政府,不过是一群阉党余孽和无耻之徒的政府。指望这个政府去对抗清朝,有点痴人说梦。

马士英、阮大铖把控把政权后,第一件事,便是企图与清朝妥协,不久就派使节北上了。结果多尔衮根本不承认南明政权,还把使节杀了。

南明政府拥有庞大人力与物力,为何未能与清南北对立

他们不仅如此,还特别强调,国家的仇敌,不是清兵,而是“流寇”,他们天真地指望清军帮助他们剿灭李、张余部。所以左良玉的百万大军始终不令其离武汉一步。而其任务,就为阻止李自成由陕西南窜与张献忠由四川东下。因而在客观上,形成与清兵夹击农民军的形势。

南明政府拥有庞大人力与物力,为何未能与清南北对立

《明纪·福王始末》云:

“李自成之败于关门也,左良玉得以其间,稍复楚西境之荆州、德安、承天。王进良玉宁南侯,以上流之事专委之。”

所谓“上流之事”即堵截李、张之事也。

外患当前,他们却热衷于内战,是不是类似当时的老蒋政府?

马士英之流自以为部署好了,没有了后顾之忧,开始卖官鬻爵,公开贿赂。至于各级官职,都有定价。

《南明野史》云:“武英殿中书纳银九百两,文华殿中书一千五百两,内阁中书二千两,待诏三千两,拔贡一千两,推知衔一千两,监纪、职方万千不等。”

当时民间就有顺口溜:

中书随地有,都督满街走。监纪多如羊,职方贱似狗。荫起千年尘,拔贡一呈首。扫尽江南钱,填塞马家口。

而当时清朝统治者却是目标明确,诱降一个,打击一个。他们从来没打算和南明划江而治,他们要的是统一天下。

李自成肯定诱降不来,他们把目标转移到福王政府中的将领。他们安插了许多耳目,深知福王政府中,除史可法外,都是一些无能之辈。只要史可法投降,江北四镇失其统驭,则福王政府即归瓦解。

史可法确是硬骨头,根本不睬清廷那一套,但其他将领就不好说了,有许多将领就暗暗地投降了清朝。比如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早已投降的洪承畴、孔有德、吴三桂等等,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南明政权内部已经腐朽不堪。

南明政府拥有庞大人力与物力,为何未能与清南北对立

所以,当清兵的统帅多铎在西安击溃李自成的农民军后,二月己未,多铎奉命移师进取江南。三月,多铎出兵虎牢关,并分遣固山额真出龙门关,尚书韩岱由南阳进军,三路同趋归德。当时四镇之兵,都在南京附近从事内战,江、淮之间空虚无一兵一卒。清兵至归德,许定国杀高杰,与李际遇先后迎降,约为向导。于是清兵遂破泗州,渡淮而南,进迫扬州。

南明政府拥有庞大人力与物力,为何未能与清南北对立

史可法闻清兵大举南下,一面向政府告警,请派援兵;一面率其所部进至清江浦,迎击清军。当时守扬州的军队,仅总兵刘肇基等兵二万人,后援迟迟不来。结果城陷,史可法殉国。

南明政府拥有庞大人力与物力,为何未能与清南北对立

清兵扬州屠城十日,继续南进。五月初,进抵至长江北岸。当时福王方面守镇江的是郑鸿逵的闽军。当清兵到达镇江北岸时,郑鸿逵并无丝毫防御,每天只是捕杀从江北溃退下来的自己的败兵,一共杀了一万多人,杀得以后败兵不敢南渡,大部分都投降了清朝。但是郑鸿逵恬不知耻,却说所杀溃卒为清兵,上表告捷。

《南明野史》云:

高杰溃卒之渡江也,郑鸿逵掩而杀之,不下万人;余卒北走降清。鸿逵乃露章告捷。玺书褒封靖虏伯,世袭。赐蟒衣金币。京口民皆祝,且为建寺峙碑。

福王听到这好消息,也演戏祝捷,并下令求虾蟆为房中药。被称为虾蟆天子。

这样南明不亡,老天都看不下去了。

正当南朝君臣祝捷之时,清朝的军队已乘着大雾渡过长江,袭破了镇江。

郑鸿逵不傻,逃跑能力一流,向浙江、福建溃退。

清军攻下镇江后,接连攻陷丹阳、句容,直迫南京。南明政权干什么?集体准备逃亡。

明佚名氏《江南闻见录》记载详细:

初十日,都门昼闭,大风猛雨,二鼓,福王从通济门出,所携惟太后一妃及内相数人。是夜,士英入朝,见帝已逃,亦以川兵三千人为卫走浙江。十一日早晨,宫门洞启,妃嫔杂走,百官争窜。(百姓)男女蜂拥出门,扶老携幼,不可胜数。……”

这样的情形,是何等混乱啊!十六日,清军进南京。

据史载,当福王从南京逃到芜湖黄得功军中时,刘泽清已入海,刘良佐已降清,阮大铖在逃亡的路上被清兵所俘,投降了清朝,同时左梦庚三十六营也降了清朝。而且刘良佐奉清朝之命,追擒福王。二十五日黄得功战死,福王被俘,弘光亡。

南明政府拥有庞大人力与物力,为何未能与清南北对立

余下的南明政府,无论在地域还是实力上,已经不是清朝的对手了,这里就不赘述了,尽管这样,南明还是和清廷斗争了十六年,如果一开始弘光朝就这样做,何至于短命而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4 22:48: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崇祯皇帝在松锦之战后为何没有选择南迁
...没落到好,他在北京城破后短暂的投降李自成,后又跑到南明朝做官,被东林党的死对头马士英抓住小辫子干掉,马士英给他治罪的罪状就是阻止崇祯南下:“给事中光时亨力阻南迁,致先帝身殒社
2023-05-27 14:21:00
手握一副好牌的南明,为什么不如南宋那样坚挺
...南方建立多个政权,以维持大明统治。这一段时间被称为南明。按说,南明占据半壁江山,江南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而江淮以南各镇的兵力仍有五十万之众。1644年明朝形势凭此人力物
2023-04-22 11:35:00
...宫殿不仅规模宏大,装饰豪华,而且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据说,为了建造这些宫殿,杨广征调了数以百万计的民工,这对于当时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杨广执政期间,对外
2024-02-07 13:57:00
秦始皇为什么不统一六国?
...论是派人寻找仙丹,还是修建秦皇陵,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这都让他不可能再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打仗。没有更多的人力物力打仗,而打下的地方,对于秦始皇来说又没有实际的价值,为什么
2023-08-12 14:38:00
隋朝仅存在短短37年,却留下4个雄伟建筑,有的至今还在使用!
...城命名为“大兴城”。大兴城的建设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始于582年,历经两代皇帝,直到613年才最终完成,整整花费了31年时间。大兴城的建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朝不仅
2024-08-19 10:58:00
...极大的作用。网络配图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虽然耗费人力和物力,修建更是长达六年之久,但是大运河所给带来的作用的确是非常巨大的,它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更加强了政府的中央集权统治。开凿
2023-09-03 16:38:00
隋炀帝巡狩是否只造成了负面影响
...难,修建洛阳城、兴建运河、四处巡游,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在自己过着穷奢极侈生活的同时,给人们带来的沉重的负担,进而造成了隋朝由盛转衰的趋势。尽管后期曾改革官职,创立科举,但依
2024-06-08 22:08:00
隋炀帝杨广和隋文帝杨坚相比,谁的功绩大呢
...大运河之后,华夏大地的资源得以高效流转,南方的人力物力通过运河源源不断地补充北方所需。随着运河的完成与启用,不仅有力地支持了隋炀帝在北方边疆的用兵,也支撑着后来的唐王朝对外作
2024-06-12 14:27:00
皇帝建了一项伟大工程,死后却受尽唾骂
...令,人民也是对此怨言积深,因为隋唐大运河消耗的人力物力,还有金钱都是巨额的,百姓也因此受到了这庞大工程的影响,而此时的隋炀帝名声一落千丈,使得他背上了“昏君”的骂名,直到现在
2023-06-01 09:4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