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隋炀帝巡狩是否只造成了负面影响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08 22:08: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公元604年,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驾崩,杨广随即即位,号称隋炀帝。

与隋文帝在位期间实行的开皇之治带给隋朝的繁荣鼎盛不同,隋炀帝在位期间,不顾经济与粮食的困难,修建洛阳城、兴建运河、四处巡游,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在自己过着穷奢极侈生活的同时,给人们带来的沉重的负担,进而造成了隋朝由盛转衰的趋势。尽管后期曾改革官职,创立科举,但依旧无法避免起义国灭。

那么隋炀帝这样的做法是否只造成了负面影响?隋炀帝尽举国之力四处巡狩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

隋炀帝巡狩是否只造成了负面影响

1.隋炀帝为巡狩所做的准备

隋炀帝即位的初期,国家依旧如隋文帝在位期间一般强盛,但隋炀帝依旧决定修建完善东京和洛阳,并迁都洛阳。

同时在洛阳周边的洛口、回洛等地区,修建粮仓以备洛阳之需。洛阳周边地区都是如此,更别说洛阳本地了,隋炀帝为修建洛阳城花费兵夫70万人筑造城墙,工速之快60日便已筑成。

城内诸殿基、墙院又役10万多人,木工、瓦工、金工、石工再役10万多人,加监工常役80万人,用工总量达到170万人,极尽奢华的宫殿、如此人力物力堪称历代皇宫建造之最。

在营建东京和洛阳的同时,隋炀帝还下令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和造龙舟。

隋炀帝巡狩是否只造成了负面影响

隋炀帝似乎很早就已经做好的巡狩的打算,在营建东京的第二天,隋炀帝就下达了“巡历淮海”的诏书。

于是为了方便南下巡游,隋炀帝下诏开凿连接黄、淮的通济渠,开通自洛阳至江都的运河。

几天之后,隋炀帝接着下令造船。《隋书·炀帝纪》记载,当时建造的龙舟、黄龙、赤舰、楼船等“数万艘”,庞大的龙舟船队中就有5191艘。

而隋炀帝所乘的龙舟也十分豪华,堪称水上宫殿。《大业杂记》载:“龙舟高四十五尺,阔五十尺,长二百尺。”

隋炀帝巡狩是否只造成了负面影响

为了尽快建成而出游,自然大量的人力是不可避免的,粗略计算,开凿运河以及造船的民夫也不下数百万人。果然,历时五个月,通济渠造成,自洛阳至江都的水陆全部贯通,船队也按时完工。由此便为隋炀帝南下巡狩创造出了条件。

耗费如此人力物力,打造宫殿、修建运河、建造船只,我们似乎看到的是一个为满足自己欲望、不顾百姓压力,穷奢极侈的皇帝形象。

甚至杜牧有诗云:“锦缆龙舟隋炀帝,平台复道汉梁王;游人闲起前朝念,折柳孤吟断杀肠。”更是将隋炀帝开凿运河看做了亡国的祸端。

然而我们虽然无法否定隋炀帝这些举措中涵盖着自己的私欲,也无法否定隋炀帝为建造这些所实行的暴政,但事实上,真正的情况远不止于此。那么隋炀帝迁都、修建运河的目的还有什么?

隋炀帝巡狩是否只造成了负面影响

《隋书》记载:“然洛邑自古之都,王畿之内,天地之所合,阴阳之所和”,认为洛阳具有“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等”优势,说明了之所以迁都洛阳是出于隋炀帝充分意识到洛阳在当时军事、政治和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另外上文知,开凿运河是为隋炀帝巡狩而做的准备,而开凿运河不仅利在千秋万代,更是在当时有着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意义。至于有什么意义,我们在了解开凿运河之后,隋炀帝四处巡狩的目的及结果之后便可得知了。

2.隋炀帝的三次南巡

中国古代有天子“巡狩”之礼。《孟子·梁惠王天下》曰:“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由此可知,巡狩就是古代皇上巡视国家疆土。

隋炀帝巡狩是否只造成了负面影响

隋炀帝在位期间,就曾三次北巡,一次西巡,三次南巡,三次东征,可以说他将在位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巡狩这件事上。

首先就是隋炀帝的三次南巡之旅。大业元年及605年8月,隋炀帝自洛阳西苑出发开启了南巡之旅,随后在大业六年、十二年又两次巡狩江淮。

这几次南巡除了皇帝、嫔妃、文武百官之外,隋炀帝还命令携带“内位百司供奉之物”,再加上船队中的士兵以及船夫,总计二、三十万人向着江南徐徐前行。

这表面看来是隋炀帝的浮华之举,为了游山玩水,可事实上隋炀帝还有更重要的目的。

首先,江南地区是隋炀帝的政治生命所在,他在任扬州总管的10年里,早已熟悉了江都的风物,对该地区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他执政的30年中,就有13年是在江都度过的。

隋炀帝巡狩是否只造成了负面影响

他在自己的诗中,也不止一次表达过这种感情“黄梅雨细麦秋横,枫叶萧萧江水平。飞楼绮观轩若惊,花簟罗帏当夜清。”“舳舻千里泛归舟,言旋旧镇下扬州”。

而隋炀帝来到江都,带给江东父老的第一件礼物就是宣布大赦江淮以南,扬州给复五年,旧总管内给复三年。所谓给复就是免除租赋。

从军事方面,隋炀帝南巡是为征伐高丽作积极的准备。魏晋之后,北方人大量南迁,江南地区经济得到了显著的发展,特别是江淮以及太湖一代,更成为天下的粮仓。

而在南巡之前,隋炀帝曾征伐过高丽,此次征伐中大多数人力物力都出自与江南地区。由此可见江南地区是征伐高丽的战略后方。所以隋炀帝巡狩江南地区,还为此后再次讨伐做足了准备。

隋炀帝巡狩是否只造成了负面影响

从政治方面来说,隋炀帝南巡巩固了自己的统治。隋朝自北周而起,对南朝地区素有戒心,再加上隋文帝在位期间灭陈,地方氏族以及豪强纷纷反抗,如开皇十年苏州沈玄桧、越州高智慧等聚众反隋(隋炀帝就是那时被任命为江都总管的)。

而隋炀帝大张旗鼓的多次南巡,从政治上就起到了震慑当地豪强的效果,对维护自己的统治以及全国的统一有着重要意义。

隋炀帝巡狩是否只造成了负面影响

另外,隋炀帝南巡还促进了南北地区的融合发展。隋炀帝率文武百官下江南“观省风俗,眷求谠言”;“令上先人家,宴故老”等,在江南地区亲自主持南北儒臣制定礼乐和服仪制度,对于南北地区的文化融合极其重要。

3.三次北巡以及一次西巡

说完隋炀帝大张旗鼓的三次南巡之旅,我们再来探讨一下其西北巡狩的旅程。

“自古帝王莫不巡狩”,而帝王巡狩的政治手段与军事征伐一直是紧密联系的,先是耀兵威震,不服则转为征伐,对手屈服则转为巡狩安抚,隋炀帝西巡、北巡塞外运用的正是这种政治手段。

隋炀帝巡狩是否只造成了负面影响

隋炀帝首次北巡就下诏曰:“古者帝王观风问俗,皆所以忧勤兆庶,安集遐荒。自蕃夷内附,未遑亲抚,山东经乱,须加存恤。今欲安缉河北,巡省赵、魏……”诏中河北就是指河套以北的东,突厥。可以看出隋炀帝本质的目的其实就是震慑突厥等部。

在几次巡狩的过程中,隋炀帝首先实行耀兵、怀柔的策略。其巡狩随驾士兵50余万,马匹50余万,千里不觉。

大业五年五月在拔延山举行大规模狩猎“分四十军,军万人,骑五千匹。”可见与上文提到的南巡一样,隋炀帝西北巡不仅是天子威仪天下而举行狩猎礼的传统行为,更是中央王朝实力显赫的彰显,以对“不安分”的突厥部落起到震慑的作用。

隋炀帝巡狩是否只造成了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隋炀帝实施“以夷制夷”的策略,在第二次北巡时联合突厥启明可汗进攻伊吾国,迫其投降。大业六年,西巡时又攒动西突厥酋长打败处罗可汗,并命处罗将五百常从车架巡行。从此西突厥的势力几乎被完全遏制,而隋朝西北疆域再无后顾之忧。

此外,这几次巡狩还成为汉代张骞、班超经略西域的重要条件;调动民兵修建长城以加强边疆防御;并使得魏晋以来中国与西域各国的阻隔以及隋初“突厥吐谷浑分领羌胡之国,为其拥遏,故胡贡不通”的局面彻底解除。

4.隋炀帝三征高丽

最后,再说说隋炀帝的三次东征之旅,这三次东征也称为三征高丽,而这三次巡狩更是符合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

隋炀帝巡狩是否只造成了负面影响

实际上,我们分析隋炀帝北巡、南巡、西巡的目的,其根本上就是要消除高丽与北方游牧民族地区的后顾之忧,并为征战高丽,调动、征集军队,筹划军事部署,并为人物资源方面做好准备。

高丽于西周时曾为封地,汉晋时代都是中国的郡县,在五胡十六国时代高丽趁机进攻古乐浪郡,并向辽河流域扩张。

在隋朝统一中国的时候,高丽入境参加了陈朝军的反叛,“不供职贡,无人臣礼”、“杀害边人,心不在宾”。故长期以来,高丽一直是隋朝的一大威胁。

大业六年,隋炀帝北巡出塞,在突厥启民可汗牙帐中居然见到高丽私通使,于是大怒曰:“联以启民诚心奉国,放亲至其帐,明年当我往逐那。而还片语高丽王:勿自疑惧,存育之礼,当如启民,敬或不朝,将率启民往巡彼土。”

隋炀帝巡狩是否只造成了负面影响

大业七年,隋炀帝在镇抚西北突厥后,下诏征讨高丽。于次年正月,共调集全国113万大军,分为24军,浩浩荡荡杀向辽东。从军事角度隋炀帝这么做一是为了以武力震慑高丽欲其畏惧屈服;二是若震慑不成便可以直接通过武力征服。

而从政治角度,隋炀帝的作法,是暗示高丽应恪守藩属的尊卑之礼,这与中国自古以来在建立多民族统一国家和对外传统政策方面确立政治上的藩属关系,避免武力征伐是一脉相承的。

虽然隋炀帝在大业七、九、十年三征高丽的结果都不近人意,但我们依旧可以看出,其本质的目的就是征服高丽。

总结

隋炀帝,作为隋朝的第二任也是最后一任皇帝,世人对其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其实施暴政打压百姓,有人认为其政治军事举措有利于后人发展。

隋炀帝巡狩是否只造成了负面影响

究其在位期间做的最主要的事情巡狩来说也是如此。巡狩之前,隋炀帝迁都洛阳,在其周围及内部大修宫室,兴建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此类举措虽劳民耗力,但从正面的意义上来看,一是充分考虑了洛阳优越的地理位置,二是为巡狩做足了准备。

而隋炀帝的多次巡狩,表面上是为满足自己游山玩水的私欲,实际上在军事上是对隋朝存在威胁的西北少数民族以及高丽民族产生了震慑作用,使其不敢来犯;在政治上更是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加强了民族融合与团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8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王获此恶谥。其中南朝后主陈叔宝身后的谥号“炀”,是隋炀帝杨广慷慨赠予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后人又回馈給他,并用这个字将其牢牢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近一千四百年。稗史传奇更把他描
2023-04-16 22:43:00
...间威望很高,此人也自诩不凡,将来必能成就一番大业!隋炀帝杨广称帝后,穷兵黩武三征高丽,又为一己私欲,征夫百万,修建大运河,以致民怨四起,最终引起隋末危机。大业七年(611年)
2024-05-30 06:09:00
隋炀帝迁都洛阳的决策正确吗
...来了次大换血。为了加强中央政府对四方疆域,尤其是对江南地区的控制,他又设计迁都洛阳。只可惜,隋文帝未完成迁都大业便已驾崩。好在他的儿子隋炀帝记得这事。本来迁都有利于加强中央对
2022-12-28 14:49:00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有什么目的
...东晋建立后,持续数百年来的发展,到隋朝统一中国时,江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繁荣。《隋书·地理下》:丹阳旧京所在,人物本盛,小人率多商贩,君子资于官禄,市厘列肆,埒于二京,
2023-05-19 17:28:00
隋炀帝起倾国之兵征讨高丽,他为什么不惜一切代价征讨高丽呢?
...民一样也得尽君臣之礼。否则,就是失礼,要兴师问罪。隋炀帝为什么不惜一切代价要征讨高丽呢?一、征伐高丽始末隋朝讨伐高丽规模最大的是隋炀帝,他曾经三次调集百万大军征讨高丽。隋朝时
2023-06-19 10:30:00
隋炀帝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在中国的皇帝中是少见的。平陈一统,二巡突厥,破吐谷浑,经略西域,开拓台湾,三征辽东,又遣使波斯、南洋诸国和日本。有的古代史家称赞他的武功“过于秦、汉远
2023-04-16 22:01:00
隋炀帝杨广修凿大运河的历史意义有多么巨大
...分裂上百年的历史,终结了国家四百年的动乱局势。到了隋炀帝杨广当政时,开始全力扩建和完善大运河,最终才完成了今天“北京——杭州”的京杭大运河前身和雏形。杨广(569年——618
2024-06-22 19:12:00
...汗击败,被迫投靠于隋朝,千金公主也被迫南归,最终被隋炀帝处死。经过20年的内乱,突厥分裂为了东西两部分。东,突厥汗国是由北部可汗建立的,而西突厥则由达头可汗西和阿波可汗系建立
2024-04-29 21:52:00
杨广到底做错了什么,才会让隋朝二世而亡
在中国古代的历代皇帝当中,隋炀帝杨广,一直都是一个非常奇葩的存在。一方面,在民间的很多演义小说里,隋炀帝一直是以一个暴君的形象出现。正是因为杨广的穷兵黩武、劳民,伤财和横征暴敛,
2024-04-26 17:4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