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南宋神医许叔微人称“伤寒圣手”,影响有多大?
许叔微(1079~1154年),著名的医学家,伤寒大师,经方派创始人之一。曾为南宋进士、翰林学士,后弃官从医,专心治病救人,有“名医进士”之誉,百姓奉之为神医。许叔微对后世影响很大,其学术思想被历代医家奉为圭臬...……更多
东汉神医的医术医德皆无双,其著作影响深远,冬至吃饺子与他有关
...导致瘟疫爆发。因此,要根除瘟疫,首先得有有效抑制住伤寒的办法。张仲景致力于研究,发明了一种叫做“寒石散”的药物,它是能够有效抑制伤寒,有效的上防止了鼠疫的蔓延。寒石散张仲景记录了自己所见所闻,同时系统...……更多
揭秘‘医圣’张仲景的传奇人生与医学贡献
...张仲景位列名医之首,被后世尊为"医圣",他撰写的《伤寒杂病论》对中医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是为何?不妨一一说道说道。一、张仲景其人公元150年出生于南阳官僚家庭的张仲景,即今天的河南省邓州市穰东张寨...……更多
神医圣手妙手回春栾晓
栾晓,男,汉,1968年出生于井陉县西部太行山区,爷爷栾雨,小时侯受风寒变成残疾,跛子,外号人称跛子神医,无论推拿按,针灸,开药,偏房,一看一个准。 父亲,是一位好中医。栾法春,出生于军伐战争年代,无文化...……更多
医圣张仲景用自己的行动给中医创造了一个名词:坐堂
...的鲁迅先生差不多,想要通过艺术给人们造福。 他在《伤寒论》自序中说:“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更多
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失传名著背后的历史真相
张仲景的名著《伤寒杂病论》其实早已失传。直到西晋王叔和才编撰。历史上对张仲景生平的介绍很少。唯一的故事是《针灸经甲乙经序》中的一个小故事,讲的是张仲景给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灿治病。张仲景见到他后,说他四...……更多
...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正是处于这样忧患艰难的环境中,张仲景更加坚决了学医救人的决心。张仲景拜同族亲戚张伯祖为师,苦读医书,从学医者必先学习的汤头歌开始背诵,...……更多
千古名医:从孙思邈到钱乙的医学传奇
...钱乙幼科冠绝一代”,言不为过。其一生著作颇多,有《伤寒论发微》五卷,《婴孺论》百篇,《钱氏小儿方》八卷,《小儿药证直诀》三卷。现仅存《小儿药证直诀》,其他书均已遗佚。NO.8:葛洪葛洪(284~364或343)为东晋...……更多
盘点中国古代十大神医及其医学贡献
...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并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的专书,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著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更多
以大块枇杷叶晒干入药,可以清肺热和胃热,还有降气化痰的功用
...适合枇杷膏。反之在中国北方则风寒感冒较多,中医称为伤寒,伤寒不是现代说的伤寒沙门氏菌,伤寒是外感风寒之邪,会头痛、鼻流清涕、恶寒、脉浮缓等证,古代最有名的著作就是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感冒伤寒就不适...……更多
盘点我国古代十大名医,在中医和中药领域有杰出贡献
...人尊称为“医圣”。他广泛收集医方,撰写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这本宏伟的著作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一直影响中医的发展,直到今天依然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更多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娄绍昆讲康治本〈伤寒论〉》评介□ 彭坚 湖南中医药大学读《娄绍昆讲康治本〈伤寒论〉》后,我心情非常激动,想用郑板桥先生的两句诗来概括这本书的特点和成就:“删繁就简三秋树,...……更多
欲知《伤寒论》,必读许叔微2
本文转自:沈阳晚报罗大伦解读《伤寒论》3欲知《伤寒论》,必读许叔微2罗大伦/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明日看点:《伤寒论》第一方《伤寒论》是人们跟瘟疫斗争过后的智慧结晶许叔微对中医的发展、贡献就是摆脱了单独的...……更多
中国古代的神医,寿命都很长
...寿命97年。张仲景,后人尊称“医圣”,著有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他的生卒年份不确定,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大概活了65岁左右。华佗,因为《三国演义》的传阅度,华佗可能是最知名的古代名医,他发明...……更多
...曲文全秉承仲景遗风,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每向中医思圣手;研究伤寒杂病,守正创新,传薪振铎,长怀大爱抱仁心。仲景书院吴德秀园滋芝草,学重经方,一院春风培大器;德仰尼山,薪传医圣,千秋师道立高标。仲景书院...……更多
第三届国医新路高峰论坛在济召开,名家共话《伤寒论》传承创新
2025年5月17日,由国医大师王新陆教授领衔发起,李克绍伤寒学派传承基地与国医新路论坛秘书处联合主办,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承办的\"当代伤寒流派高峰论坛\"暨第三届国医新路学术论坛今日在泉城济南召开。论坛汇聚中医伤...……更多
从太守到医圣: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的千年传承
...后,不到十年,有三分之二的人因患疫症死亡,其中死于伤寒的竟占十分之七。面对瘟疫的肆虐,张仲景内心十分悲愤,在长沙任太守期间,他在料理政事之余,还在大堂上坐堂行医,为百姓施医诊病,挽救了许多百姓是生命。...……更多
...治愈送走,他晚年参考诸家学说,结合亲身经验。撰成《伤寒总病论》6卷,对仲景思想做了补充和发挥。其突出特点是着意阐发温热病,主张把温病和伤寒区分开来,这对外感病学是一大发展。人物简介庞安时(约1042~1099年),...……更多
岐黄宗师 杏林楷模
...学功底。新中国成立后又进修西医,融会贯通,终成杂病圣手、一代宗师。一生刚正不阿,挽救国医颓势。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当时在卫生部工作的路先生,利用工作之便四处奔走,向中央反映中医工作情况,得到党中央...……更多
中国历史上那些医者仁心,医术高超的“白衣天使”们
...却很诚实,他说他只不过是把活人治愈而已。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作者,中国医圣,他说“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生长全,以养其身”体现了他的行医态度,无论是谁,有病他都会救助。东汉末年,瘟疫...……更多
中科御方| 伤寒学派:千年古方背后的起源与发展
伤寒学派起源于东汉时期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这部著作堪称中医经典中的经典。张仲景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疫病流行的年代,目睹了百姓因疾病而遭受的苦难,于是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将前人的经验和自...……更多
“有是证用是方”不可一概而论
...自:中国中医药报□ 马俊杰 周春祥 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是以论治伤寒疾病切入,阐述外感病的证治及传变规律,不仅是治疗伤寒的专著,更是杂病的临证应用法则。•温病学理论是在《伤寒论》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弥...……更多
走进李克绍伤寒学派传承基地
鲁网5月20日讯李克绍伤寒学派传承基地是李克绍伤寒思想的学术传承基地,由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创办,是集经典传承、学术研究、临证教学、文化宣传为一体的伤寒传承基地。基地以1978年李克绍先生出版的《伤寒解惑论》为...……更多
“当代伤寒流派高峰论坛”——国医新路论坛第三期在济南召开
...17日讯2025年5月17日,由国医大师王新陆先生发起,李克绍伤寒学派传承基地、国医新路论坛秘书处主办,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承办的“当代伤寒流派高峰论坛”——国医新路论坛第三期在济南召开。本届论坛汇聚了当代中医伤寒...……更多
李兴山:以经方智慧点亮中医复兴之路
...有一次,李兴山与市中医院的某位内科博士后主任谈起《伤寒论》经方,对方竟然不屑地说“现在谁还学《伤寒论》啊”,原来这位主任主要是用西医的方法治病。这让李兴山痛心不已,他认为这样占据重要资源的中医从业者,...……更多
医圣张仲景发明五石散,救活很多人,为何药王孙思邈坚决要抵制?
...生命啊。事情的起源是五石散。张仲景发现,五石散能让伤寒患者的身体状况明显改善,而且在确认没有明显副作用后,五石散成为了治疗伤寒的一大“利器”。随着张仲景迅速将五石散应用于治疗伤寒,其疗效也日益显著。【...……更多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解读:重现中医经典学术光辉
...)近日,烟台毓璜顶医院邹勇教授的专著《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解读》一书正式出版,该书深度解读了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为中医学术界带来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和成果,其独特的学术价值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更多
中医学者汇聚泉城论伤寒 共探中医发展新路径
...中新网济南5月19日电 (祁建月)2024国医新路论坛暨李克绍伤寒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19日在山东济南召开。来自中国、英国、荷兰等国家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泉城,南北名家共论伤寒,以学术争鸣共探中医发展的新路径。5月19日...……更多
伤寒论中一个神奇的方子,可肝脾同调,阻断肝病后路!
...因此,中医有一句经典的谚语:“肝脾不调,百病生”。伤寒论中一个独具特色的方子,可肝脾同调,阻断肝病后路!为什么说“肝脾不调百病生”?1.肝脾在中医理论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肝脾主要是负责人体的营养代谢和...……更多
伤寒大家齐聚,第二届国医新路论坛19日济南启幕
...届国医新路论坛将在济南开幕。本届会议主题为“李克绍伤寒的临床应用”,国医大师现场指导,南北伤寒大家齐聚一堂,疑难杂症名家会诊。2023年5月20日,国医新路论坛首讲暨2023年李克绍伤寒论学术研讨会在济南召开,王新...……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客籍名人与贵州 | 蒋廷瓒:贵州首任布政使
明永乐十一年(1413)是明朝历史上一个不普通的年份,明朝开国45年后,明朝廷宣布贵州正式建立行省。1413年3月,明朝廷设立贵州布政使司
2025-07-04 22:55:00
“扇意中国·至扇至美·当代名家绘扇展”在贵州美术馆开展
7月3日,“扇意中国·至扇至美·当代名家绘扇展”在贵州美术馆开展。本次展览由广东省中国画学会、贵州画院(贵州美术馆)、当代岭南艺术研究院主办
2025-07-04 17:1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哪吒3岁生辰宴上的酒杯,竟然出现在吉林了?
今年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凭借其精良的制作不仅创下了票房历史,也赢得了广泛赞誉。电影中博大精深的文化元素,也经常穿越时空“出现”在全国各大博物馆中
2025-07-04 17:48:00
安徽作家梁爽长篇小说《张良传》出版
大皖新闻讯 我省作家梁爽长篇力作《张良传》近日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梁爽力图用文学的手法、散文的笔法,去打捞张良一生那些生动
2025-07-04 18:06: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康宁以地理的角度而论,位于山东曲阜东南部的尼山,只是蒙山余脉的边缘山岭,最高的主峰海拔也只有344
2025-07-04 19:23: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红色记忆:烽火映官山
十堰广电讯 官山作为鄂西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生过很多重大革命历史事件,也留下了很多重要革命遗址。今天,让我们走进丹江口市官山镇吕家河村
2025-07-04 19:36:00
一袭衣冠见风华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编者按:叩响时光之门,聆听文明呼吸。在这里,文物不再是博物馆里静默的标本,每一件都在诉说历史从未沉睡。跟上我们的镜头,穿越千年迷雾
2025-07-04 11:31:00
合肥104岁新四军老兵的抗战记忆:亲眼目睹战友被日军飞机炸弹击中
大皖新闻讯 冒长松今年104岁,安徽省全椒人。他1942年参加新四军,现居住在合肥市老城区一栋普通三层居民楼3楼。如今的他走起路来仍然腰板挺直
2025-07-04 11:41:00
大众网记者 刘宏蕾 济宁报道7月的鲁西南大地,暑气渐浓,却掩不住那段烽火岁月留下的滚烫记忆。近日,大众网记者与济宁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杨义堂一同来到八路军惠河支队支队长赵紫生的大儿子赵征民的家中
2025-07-04 16:52:00
2024年度杭州考古成果展来了
杭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可追溯至距今八千年的跨湖桥文化,历经良渚文化、吴越国、南宋等不同时期的积淀,形成了绵延不绝的历史文脉
2025-07-04 09:25:00
李耘:贵州优秀传统廉洁文化资源丰富
廉洁从政典范不胜枚举。如,被誉为“循例称冠、吏畏民怀”的清朝断案高手高廷瑶,坚信“廉吏必节俭”和“以厉廉戒”的清朝贵州巡抚刘荫枢
2025-07-03 22:25:00
寻访老兵足迹|抗战老兵历保甲:保家卫国不怕死的二等功臣
他,六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一人独自拉扯五个年幼的孩子,失去了家中唯一的劳动力后,原本清贫的日子愈发艰难;他,1945年2月入伍
2025-07-03 14:22:00
用《长安的荔枝》中的生僻字,解锁盛唐的隐藏密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张洁清 实习生 袁垚鑫最近《长安的荔枝》火得一塌糊涂,咱们就来扒一扒《长安的荔枝》里那些"难认脸"的生僻字
2025-07-03 14:53:00
追《长安的荔枝》别光看热闹!这些“古代操作”搁在今天违法!
大河网讯 (记者 宋向乐)“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这句诗美得醉人,但热播剧《长安的荔枝》却撕开了这层浪漫面纱
2025-07-03 16:02:00
婺源县中云中学九(2)班王星雨 指导老师:程慧芳第一次觉得历史不是冷冰冰的文字,是在初一那年参观博物馆的时候。玻璃柜里躺着一枚锈迹斑斑的铜剑
2025-07-03 16: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