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周安王姬骄(?—前376年),姬姓,名骄,为周威烈王之子,威烈王死后继位,在位26年,病死。葬处不明。在位时封齐国大夫田和为齐侯,是谓“田氏代齐”。人物生平姬骄在位期间,齐相田和在公元前391年将齐国国君康公放...……更多
战国七雄的起源与发展:从建国之初到逐鹿中原
...祀”,田和自立为国君,是为田齐太公。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册封为诸侯,姜姓齐国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称侯,仍沿用齐国名号,史称“田氏伐齐”。此后齐国历代国君都是田氏后人,而田氏齐国的始祖还要追溯到田完(陈...……更多
战国七雄中,有没有周文王的后代?
...地分封给姜子牙,足见周王对姜子牙予以的厚望和仰仗。周安王十一年(前391),田和废去当时的吕姓齐康公——史称“田氏代齐”。因此,齐国实际上是先吕姓后田姓。电视剧《芈月传》中的女主人公芈月是楚国的公主,而这...……更多
从权倾天下到阶下囚,揭秘六国末代君主的命运
...“尊王攘夷”,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为诸侯,姜齐为田齐取代,田和正式称侯,仍沿用齐国名号,世称“田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264年田建继承王位,同样估计他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是齐国...……更多
战国七雄,七国第一个称王的人是谁?
...放逐到海岛上,自己当上齐国国君,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为诸侯,姜齐为田齐取代,田和正式称侯,仍沿用齐国名号,世称“田齐”。田齐传到齐侯田因齐时,在他即位的第23年,齐威王和魏惠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更多
白起、李牧结局相同,两人为何都不敢反抗?
...,田恒自立为相,田氏掌握齐国国政,后自立为国君,受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同样,田恒也是掌握了齐国的军政大权。而白起、李牧只不过是纯粹的军事将领,无法与朝堂之上的政治家玩弄权术,往往轻易被记恨之人抓住把柄,...……更多
中山国灭亡:一碗羊肉汤引发的历史悲剧
...年(魏文侯四十一年,公元前406年),魏国攻灭中山国。周安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81年),中山桓公率领鲜虞残余势力,驱逐了魏国占领者,成功复国,迁都灵寿(今属河北灵寿县),逐步强盛起来。周显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更多
“天下共主”周王室从兴起到灭亡的历程
...心满意足的三家新晋诸侯放归齐国,继续当田氏的傀儡。周安王十一年(前391年),齐国的实际主宰者田和以齐康公“荒淫嗜酒,不勤于政”为理由,将其迁于海上,仅保有食邑一城。田和则毫不客气地在齐国自立为国君,不过...……更多
诸侯朝拜天子,为何请求册封三晋为诸侯
...这个地位。但这一次,同样都是诸侯来朝,当时在位的周威烈王,却根本没有半点高兴的意思。非但不高兴,反倒是有点郁闷。因为大家这次来找他,主要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替别人上户口!准确来说,这次前来朝拜周天子...……更多
...国建邦,齐国建立,位于今山东省。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封为诸侯,姜姓吕氏齐国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称侯,仍沿用齐国名号、世称\"田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在战国中晚期称王(曾一度称东帝)。前221年,齐王建向秦...……更多
魏国历史中的关键人物:魏文侯与李悝的贡献
...称诸侯,以安邑为都城,这就是魏文侯。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韩、赵、魏三国为诸侯国。至此,晋国名存实亡。公元前376年,韩国、赵国、魏国三国国君将晋国的末代君主晋静公废为庶民,并且,瓜分了晋国的最后领...……更多
田氏取代吕氏的精心策划与过程
田氏代齐,指的就是齐国田氏逐步掌握齐国政权,并于周安王时期通过魏文侯的代告,正式取代吕氏(姜姓),入主齐国的事件。与三家分晋不同,齐国并没有经历太大的争斗就十分平稳地完成了权力的过渡。而田氏能够如此...……更多
...之一。后来,韩厥的子孙参与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韩虔为诸侯,不过韩国的国力一直不强。公元前230年,秦国派内史腾征讨韩国,最终将其灭掉。 ……更多
晋国因为做了一笔买卖,而一跃成为春秋霸主
...、魏三家共灭智氏,晋国已被三家瓜分。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韩、赵、魏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前349年,末任晋侯晋静公被杀,晋国灭亡。 晋国鼎盛时期,地域囊括今山西省全部、陕西省东部与北部、河北省中部与...……更多
...其实也是一个死循环。晋国四卿尾大不掉三家分晋后,周威烈王承认了韩、赵、魏三家诸侯的地位,等于自己带头否定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周威烈王承认韩赵魏三家诸侯地位虽然从西周末年开始,周礼伴随周王室的衰...……更多
姜齐到田齐:揭秘齐国历史演变与权力更迭
...对待,令人不胜感慨。同时,在魏国的努力下齐国得到了周安王的正式册封,成为齐国的侯爵。前379年,齐康公去世,姜齐绝祀,退出历史舞台。取代姜氏后的田氏家族仍然保留并使用“齐”作为国号,因此历史记录将这一时期...……更多
为什么田氏代齐时齐国内部没有爆发争斗
...齐国姜姓吕氏,成为齐国君主的历史事件。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封田和为齐侯,自此之后,田氏在形式上取得了齐侯的地位。公元前379年,齐康公去世,他的食邑也彻底落入到田氏手中,这意味着田氏代齐的最终完成,并...……更多
三家分晋背后的历史转折:分封制与晋国的衰落
...,也在春秋后期加剧了晋国公室的衰落。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任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这堪称春秋和战国的重要历史转折点。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瓜分了晋国公室。在彻底结束晋国的历史后,魏国、韩...……更多
盘点战国诸侯手里那些千奇百怪的“烂账”
...见三家了。宋朝司马光编《资治通鉴》,把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承认三晋为诸侯这件事作为全书的开端。后人往往以此作为三家分晋的年代,其实当时三晋已经存在了半个世纪之久了,虽然晋国在名义上一直存在到公元前4世纪...……更多
三家分晋时,为什么没有诸侯国讨伐魏、赵、韩?
...魏赵韩三家逐渐划分了晋国的疆域。等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魏赵韩三家为诸侯,这意味着三家分晋的正式完成。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没有诸侯国出兵帮助晋国公室,并讨伐魏赵韩三家呢?一首先,就第一点来说,则...……更多
加速周王朝覆灭的罪魁祸首是谁呢
周威烈王姬午(?—前402年),姬姓,名午,在位24年。(前425年——前402年在位)周考王之子。公元前403年,封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韩景侯、赵烈侯、魏文侯,此即“三家分晋”。这就是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也有...……更多
...。万,满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赏,天开之矣。”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果然如卜偃所料,魏国一跃而上,不仅瓜分了晋国,还成为战国初期第一个“称霸”的国家。然而富不过...……更多
齐国如何奇迹般再次崛起,并延续百年国祚
...姜子牙的封地,后来田氏代姜后,齐国开始了田齐时代。周安王十六年(前386),田和被当时的周天子——周安王列为诸侯,从此姜姓吕氏齐国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名正言顺地称侯,世称“田齐”。其子孙齐湣王在战国中晚期...……更多
三家分晋:春秋与战国时代的分水岭
...打下来的晋国土地给瓜分。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面见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封三家为诸侯,周威烈王见大局已定不如做了送水人情日后好相见,就正式将三家分为诸侯,至此魏国、韩国、赵国正式进入中国历史舞台。司马迁将...……更多
聊聊春秋以后的战国时代
...氏是陈国公子完之后,——田陈同音,就是一个字。——周安王令田和为诸侯,事在前六八六年。越灭于楚;前三三四年。而直隶北边的燕,召公奭之后。封于蓟,如今的京兆。渐渐的强起来;于是齐、燕、韩、赵、魏、秦、楚...……更多
周元王姬仁(?―前469年),姬姓,名仁,周敬王之子,敬王死后继位。前476年至前469年在位,在位8年,病死。葬处不明。姬元在位的时候,是春秋战国的分界线。姬仁在位期间,越王勾践于攻灭吴国后,统帅大军乘胜北渡淮...……更多
揭秘田氏代齐背后的故事
...发生在战国时期。公元前386年,田和自立为国君,同年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公元前379年,齐康公死,姜太公一脉绝嗣。田氏仍以“齐”作为国号,史称“田齐”。而在近三百年前,田氏从陈国奔齐,始有齐国田氏;百年经营以...……更多
魏文侯斯领导下的晋国
...终还是无法顶住韩赵魏三家的强大压力,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韩赵魏三家诸侯身份,魏斯就是魏文侯。至此,三家彻底与晋国划清界限,曾经的晋国也只能龟缩一隅,公元前349年走向灭亡。曾经称霸春秋数百年的晋国...……更多
一个“外来物种”何以取代姜氏齐国
...个新主人。过了年,由于各大诸侯国国君的呼吁,周天子周安王终于打破成规,宣布正式册立田和为诸侯,这无疑承认了田氏代齐的合法性。中国人讲究家族力量,陈完的家族作为一个外来物种,在陌生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到最...……更多
刘邦赐了八个怪姓,只有这一个流传下来
...把齐康公赶到海上的一座小岛,篡取了国君之位,并得到周安王认可。从此,齐国为田氏天下。田齐延续了一百多年,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大军攻入境内,齐废王田建投降后饿死,齐灭。秦国一统中州,很快就民变蜂起,刘邦...……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问题在于:《越公其事》是不是可信?古史突出范蠡文种,弱化勾践,越公其事突出勾践,弱化范蠡文种,两者都有不可信之处,但相比之下
2024-06-26 15:08:00
作为皇帝的朱棣还做了两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大事。第一件事是好事。朱棣营建、迁都北平,树立了北京在之后的政治文化地位。当今天的游客在故宫
2024-06-26 15:08:00
通过上文可知,古史严重扭曲了勾践的形象,《越公其事》中的勾践形象可能更为真实一些。那么,这里带来一个问题:灭吴之后,一个雄心勃勃
2024-06-26 15:08:00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家族的男人往往在天性上和思维方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看来这话不假,朱元璋的残忍在他的子孙身上如同密码一样流传着
2024-06-26 15:09:00
朱棣:1403年-1424年在位,明朝第三代皇帝,朱元璋第四子,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燕王,性格多疑好杀。攻败明惠帝之后夺位
2024-06-26 15:09:00
毕竟当时司马昭控制着洛阳城中的禁军,即便曹髦再不怕死,也没有人敢伤害曹髦,但曹髦终究不能以一敌百,他手下的数百名杂兵也不可能将洛阳城里的禁军完全诛杀
2024-06-26 15:10:00
当时曹髦左右的人怒斥司马伷一行人,以至于司马伷的士兵都被吓得逃走了。此时中护军贾充赶了过来,迎面与曹髦战于南面宫阙之下
2024-06-26 15:10:00
在中国历史上通过“靖难之役”而获登大位的明成祖朱棣,按照汉儒文化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来说,其获皇权之道,似总有被后世正统史学家们有所指摘与诟病之嫌
2024-06-26 15:10:00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他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生于元末群雄争锋的年代。公元1360年朱棣出生,11岁被封为燕王
2024-06-26 15:10:00
南京乃虎踞龙盘之地,既是六朝古都,又是朱元璋的老根据地,朱棣却为什么要迁都呢?明成祖迁都北京,是雄才大略。朱棣的胸襟,一般人
2024-06-26 15:11:00
吴国,吴王寿梦时期,吴国开始联晋反楚,国力日益强盛,至在吴王阖闾、夫差时期,国力达到鼎盛。大约公元前512年,孙武携带《孙子兵法》来到了吴国
2024-06-26 15:11:00
朱元璋65岁的时候,太子朱标病死,其子朱允炆以长孙的地位,被立为皇太孙。各地的藩王大多是朱允炆的叔父,眼看皇位继承人落在了侄儿手里
2024-06-26 15:11:00
唐朝之时,一位叫孙壬林的官员,《唐故魏州昌乐县令孙君墓志铭》:周幽王遭犬戎之难,武公将兵,佐周平戎,其有功平王命命卫为公□□□□□□为卫上卿□邑于□其孙武仲
2024-06-26 15:12:00
可以阅读大量兵书,由此在继承前人军事思想与分析现实军事案例的基础上写下《孙子兵法》。在孙武眼里,深受周礼束缚的战争思维
2024-06-26 15:12:00
孙武祖父孙林父,是卫国的卿,但由于为人专横且逞强,与卫国国君关系非常紧张。但孙林父有一个大靠山晋国,因此经常能够利用他与晋国的关系来制约国君
2024-06-26 15: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