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重耳的流亡生涯:从翟国到卫国的坎坷之路
...了翟国,改投他乡。此后,重耳辗转流亡于各地,先后在卫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楚国、秦国等国居住、或者短暂停留;而重耳的第一站,就是卫国。当初,卫国因为前前任国君、卫国现任国君卫文公的堂兄卫懿公(从...……更多
重耳仅用5年时间就问鼎中原,19年的流亡生涯都经历了什么?
...被随从头须偷走,断了口粮,整天挨饿。重耳一行人路过卫国,卫文公见重耳等人衣着素朴,毫无贵族的样子,对他们爱答不理,重耳见状就离开了卫国。半路上实在饿到不行,向农家讨吃的。人家真把这群人当乞丐,用土块打...……更多
晋文公重耳十九年流亡,孤苦无依,凭什么成为一代霸主?
...至海滨,北至黄河,南到长江,经过了八个国家(翟国、卫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楚国、秦国),“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於五鹿,乞食於野人,野人与之块”;“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及曹,曹共公...……更多
...长征,也不亚于孔子的周游列国。期间晋文公去过翟国、卫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楚国、秦国。正是这些人生经历才造就了一代霸主晋文公。在翟国,重耳得到舅舅狐偃的相助和保护,暂时获得安全,并且还和一个叫季...……更多
...。这一年,重耳46岁。三、流亡国外重耳一行先是来到了卫国,卫文公看他落魄成这个样子,就没有好好的招待他们,他们就离开了卫国。当走到了河南濮阳时,重耳饿得实在没有办法,就向沿途的村民讨要点吃的,村民却给了...……更多
成语典故的由来:晋文公“退避三舍”背后的阴谋
...回避,不与人发生正面冲突。这句成语典故出自楚成王与重耳(后来的晋文公)之间的对话。话说重耳年轻时流亡到楚国,楚成王以国君之礼相迎。在一次宴会上,两人喝酒畅饮,成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更多
晋文公重耳:流亡与复国的传奇人生
...重耳的坚强意志。根据历史记载,重耳流亡狄国、郑国、卫国、齐国、宋国、曹国、楚国、秦国等八个国家,最困难时,他竟找过农夫要饭,结果遭到农夫羞辱,还向他大吐口水。在流亡列国途中,虽有困苦,但也不乏机遇。重...……更多
晋国风云:从始祖唐叔虞到骊姬之难的历史变迁
...,跨过大漠、翻越太行,躲过无数次敌人的追杀,刚进入卫国就听闻管仲去世,齐国陷入内斗。重耳等人打算留在卫国观察形势,然而卫文公看到重耳是被晋君追杀的落魄公子,对他态度很是冷淡,有意避嫌,甚至不管饭不给粮...……更多
晋文公:春秋霸主之路,从流亡到称霸的传奇人生
...一路上经历了坎坷。 晋武公十九年,晋文公出生,又名重耳。起初,他也颇受晋襄公的喜爱。他从小就喜欢读书。他虽然才华横溢,但为人谦虚低调。此外,他还喜欢与有才华的人交往,无论地位高低。当他十七岁的时候,他...……更多
重耳传奇:流亡公子的复仇与崛起
...己坟头可能都长树了,但还是会等他回来! 他先逃到了卫国。卫国国君看到他是一个倒运的公子,担心收留他会激怒晋惠公,连面都没见,于是他们只好继续往前走。落难的凤凰不如鸡!他们走到一个叫五鹿(今河南濮阳东南)...……更多
重耳传奇:从佛系公子到晋文公的霸业之路
...霸。相较于中国历史上那些百天登基,三岁御极的皇帝,重耳是名副其实的大器晚成。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大器晚成竟然是被一个女人逼成的。佛系晋公子重耳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站着一个女人。而且这个女人都具有某...……更多
为何晋文公重耳总让人感慨:成大事者,有情、有义、有节
...及,甚至还借机羞辱他。比如,重耳流亡的第一站来到了卫国,卫文公对仓皇出逃的重耳一行没有给予分文帮助,他们只能饿着肚子继续往前赶路。一种是将他视作“潜力股”,如翟国、齐国、秦国、楚国、宋国等,他们不仅以...……更多
重耳从纨绔子弟到“春秋五霸”之一,经历了什么?
...直等下去吧。”重耳抛下给他生了两个儿子的妻子,逃到卫国;卫君对他不礼貌,他又离开卫国。途中饥饿,向农人乞食,农人生气地说:“我们都在饿肚子,哪有东西给你吃!要吃,就吃土吧!”说着赌气拾起一块土坷垃递给...……更多
春秋五位霸主最强的那位为什么不跟秦穆公为敌
...,该轮到卫成公了。之前因为老爹当年对晋文公没礼貌,卫国已经挨过一次打,那还是在城濮之战以前,卫成公因为和晋文公顶牛,被国内的亲晋势力赶下台,无奈逃到陈国寻求政治庇护。天有不测风云,转过年来,卫国复国,...……更多
聊聊晋文公重耳乘风破浪的人生
...遭,要想成就霸业,首先需要在外交上取得一些支持。在卫国遇到“土地爷”他们首先来到卫国,卫文公不太重视他这个没落的贵族,重耳带着一众人灰头土脸地离开了,走到五鹿(今河南濮阳)的时候,大家又累又饿,正好看见...……更多
晋文公的流亡与归来:历经磨难终成大业
...耳不得已离开翟国踏上新的流亡之旅。重耳一行人来到了卫国,在卫国没有得到礼遇,身上带的干粮已经吃完,实在饿的没办法了,就向一个老农行乞,老农从地上捡起一块土扔给重耳,重耳抱着土块跪在地上哭喊道:“苍天啊...……更多
春秋霸主晋文公:坎坷传奇,智勇双全
...献公献计:主公您有4个儿子,太子“申生”,二公子“重耳”,三公子“夷吾”都已经年过而立,但唯独这小儿子“奚齐”年纪又小,势单力薄。如果您把位置传给他,到时候那三个如狼似虎的哥哥肯定不会放过他。与其因为...……更多
古代皇子为何这么难
...提防明枪暗箭。1.流亡皇子,成功逆袭《史记》: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曾经历过严重的“中年危机”。提到其年号可能不是那么响亮,但说起他的名字应该无人不晓。晋文公,名为姬重耳。他原...……更多
晋文公的流亡与霸业之路
晋文公,姬姓晋氏,名重耳,是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也是春秋五霸之一。他的主要事迹包括:-骊姬之乱:晋献公在位时,听信骊姬之言,迫害太子申生,重耳为了躲避迫害,流亡在外十九年。-重耳流亡:在流亡期...……更多
晋献公废太子申生,重耳与夷吾逃亡
...里等着你。”夫妻就此暂时分别。重耳前往齐国途中路过卫国,此时卫国刚刚从几乎被赤狄灭国的打击中勉强恢复过来,国力弱小、物资匮乏,所以国君卫文公对于落魄流亡公子重耳的到来并不是很重视、也没有什么隆重的招待...……更多
...。重耳流亡的过程中,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在经过卫国的时候,快要饿死了,介子推割掉自己的大腿肉才救了重耳一命。赵衰去找吃的,找到之后也没有自己先吃,而是先给重耳这个被他们认为会回到晋国的未来晋君。何...……更多
城濮之战晋文公为何退避三舍
...了晋惠公的好处就想杀他,还好有人通风报信。他想逃到卫国,卫国不收,于是逃到齐国,可是不久齐桓公就死了,齐国的公子们也为争王位闹得是不可开交,只好转去他处。之后去曹国,曹国羞辱了他,郑国不搭理他,宋国国...……更多
晋文公的称霸之路:以退为进,实现雄图霸业
...、卫,以吸引楚国来救援。公元前632年,晋军打下曹国和卫国,两国国君都成为俘虏。 楚成王不想同晋文公交战,听到晋国出兵,立刻下令成得臣退兵。可是成得臣不肯放弃,一定要与晋国拼个死活。楚成王拗不过他,但只派...……更多
晋文公从流亡到霸主之路
...之前,晋献公就与齐姜生了太子申生,又与大戎狐姬生了重耳,小戎子生了夷吾。骊戎国败后,骊戎国君就把女儿骊姬和其妹少姬献给了晋献公。不久,骊姬生子奚齐,少姬生子卓子。骊姬(图据网络)骊姬姿色美艳,获得晋献...……更多
晋文公跳出中国历代明君“年老昏庸”的怪圈,他是如何做到的?
...刻的孔子都禁不住摇头赞叹:“晋文公攻打原国竟获得了卫国,是因为他能守信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了这一千载流传不衰的感人故事。前635年,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带联合西戎兵谋反,晋文公应周襄王请求平定叛乱...……更多
退避三舍:晋文公的智慧与策略
...舍”,完成了他的诺言。晋军向后退了90里,正好退到了卫国的城濮(今山东范县临濮集),为什么是这里呢?因为在城濮有人在等它,齐、秦、宋国的军队,都在此聚集,曹、卫也已倒戈了,晋国可以大展伸手了。子玉什么也...……更多
...样的衣服都没有。据汉代《韩诗外传》记载,在重耳逃亡卫国的途中,一个叫头须(别名里凫须,听着就很有故事)的家伙,一不做二不休,偷了重耳所有的粮食,自己一个人默默地跑到深山老林中享受去了。这下可好,重耳连...……更多
成语退避三舍是怎么来的,你知道吗?
...25年后我的坟头都长草了”,但是她仍然有等。重耳来到卫国,但是落魄的一行人被卫文公嫌弃了,他不想惹这个麻烦,直接打发了他们。一路上舟车劳顿,食不果腹,终于来到了齐国,齐桓公厚待了他们,赠予马车,与女子。...……更多
重耳大器晚成,逆旅十九年,年逾六十岁终成霸主
...事上。当时狄人中的一支赤狄异常强大,先后攻破邢国、卫国,以齐桓公之强,也仅能阻止其深入中原,无法对其形成致命的打击。晋文公上台后,、将晋国的上下两军扩充为以中军为首的上中下三军,军事力量显著加强,除了...……更多
聊聊春秋霸主晋文公·重耳
重耳是晋献公一个不太受宠的儿子,虽然从小聪慧又谦逊好学,但前有已立为储君的兄长,后有备受宠爱的弟弟,他注定只能做个不受重视的富家闲公子。好在重耳本身对王位并无执念,一辈子能做个吃穿不愁、听听小曲、喝...……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问题在于:《越公其事》是不是可信?古史突出范蠡文种,弱化勾践,越公其事突出勾践,弱化范蠡文种,两者都有不可信之处,但相比之下
2024-06-26 15:08:00
作为皇帝的朱棣还做了两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大事。第一件事是好事。朱棣营建、迁都北平,树立了北京在之后的政治文化地位。当今天的游客在故宫
2024-06-26 15:08:00
通过上文可知,古史严重扭曲了勾践的形象,《越公其事》中的勾践形象可能更为真实一些。那么,这里带来一个问题:灭吴之后,一个雄心勃勃
2024-06-26 15:08:00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家族的男人往往在天性上和思维方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看来这话不假,朱元璋的残忍在他的子孙身上如同密码一样流传着
2024-06-26 15:09:00
朱棣:1403年-1424年在位,明朝第三代皇帝,朱元璋第四子,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燕王,性格多疑好杀。攻败明惠帝之后夺位
2024-06-26 15:09:00
毕竟当时司马昭控制着洛阳城中的禁军,即便曹髦再不怕死,也没有人敢伤害曹髦,但曹髦终究不能以一敌百,他手下的数百名杂兵也不可能将洛阳城里的禁军完全诛杀
2024-06-26 15:10:00
当时曹髦左右的人怒斥司马伷一行人,以至于司马伷的士兵都被吓得逃走了。此时中护军贾充赶了过来,迎面与曹髦战于南面宫阙之下
2024-06-26 15:10:00
在中国历史上通过“靖难之役”而获登大位的明成祖朱棣,按照汉儒文化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来说,其获皇权之道,似总有被后世正统史学家们有所指摘与诟病之嫌
2024-06-26 15:10:00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他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生于元末群雄争锋的年代。公元1360年朱棣出生,11岁被封为燕王
2024-06-26 15:10:00
南京乃虎踞龙盘之地,既是六朝古都,又是朱元璋的老根据地,朱棣却为什么要迁都呢?明成祖迁都北京,是雄才大略。朱棣的胸襟,一般人
2024-06-26 15:11:00
吴国,吴王寿梦时期,吴国开始联晋反楚,国力日益强盛,至在吴王阖闾、夫差时期,国力达到鼎盛。大约公元前512年,孙武携带《孙子兵法》来到了吴国
2024-06-26 15:11:00
朱元璋65岁的时候,太子朱标病死,其子朱允炆以长孙的地位,被立为皇太孙。各地的藩王大多是朱允炆的叔父,眼看皇位继承人落在了侄儿手里
2024-06-26 15:11:00
唐朝之时,一位叫孙壬林的官员,《唐故魏州昌乐县令孙君墓志铭》:周幽王遭犬戎之难,武公将兵,佐周平戎,其有功平王命命卫为公□□□□□□为卫上卿□邑于□其孙武仲
2024-06-26 15:12:00
可以阅读大量兵书,由此在继承前人军事思想与分析现实军事案例的基础上写下《孙子兵法》。在孙武眼里,深受周礼束缚的战争思维
2024-06-26 15:12:00
孙武祖父孙林父,是卫国的卿,但由于为人专横且逞强,与卫国国君关系非常紧张。但孙林父有一个大靠山晋国,因此经常能够利用他与晋国的关系来制约国君
2024-06-26 15: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