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出征!这所高校科考队员再赴南极科考
交汇点讯 10月27日,东南大学参加第40次南极科考的队员在南京出征。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教师葛健,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青年研究员王启航领命出征。现场,东南大学副校长黄大卫向科考队员授旗。“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又去...……更多
...“雪龙2”号3月29日电(记者周圆)记者29日从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获悉,本次考察期间,考察队在东南极拉斯曼丘陵首次开展了冰下基岩无人机电磁探测,成功采集基岩电磁数据并实现了三维电阻率成像。这标志着我国在南极...……更多
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采访日志:跟着“雪龙”探南极
...”号静静停泊在岸边。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即将出征,码头挤满了前来送别的亲友。雄浑的汽笛声响起,出发!数百名队员奔赴地球之极、冰雪之巅。我有幸成为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的一员,作为“...……更多
新华全媒+|我国将在南极钻探麒麟冰下湖
...华网记者从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获悉,我国将在南极钻探一个冰下湖,正在开展的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中,内陆考察队员已成功进行实地探路。据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冰雪与气候变化研究所研究员姜苏介绍,这个冰下...……更多
...吉林大学的张楠、宫达、刘昀忱三名教师作为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队队员,顺利完成科考任务返回长春。此次科考中,吉林大学自主研发的钻探装备,成功完成了国际上首次在南极冰层深部冰下基岩进行有针对性的地质调查采样...……更多
...由国内80余家单位的460多人组成。南京除江苏海院3人外,东南大学也有2名工作人员参加,他们主要负责对极地智能电源系统进行年度维护升级,确保设备持续为南极各类资源监测设备和科考设备提供高质量的能源供应。 ……更多
...华社“雪龙2”号4月2日电题:“一切都大变样”——中国南极考察队员话变迁新华社记者周圆今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从科研设备、气象保障到考察途中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细节无不令“雪龙2”号上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更多
...自主研发的极地深冰下基岩无钻杆取芯钻探装备,穿透东南极545米冰盖,成功获取冰芯及冰下基岩。吉林大学科研人员张楠、宫达、刘昀忱是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成员,圆满完成科考任务后三人于近日返回长春。上述成果...……更多
本文转自:浙江日报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踏上征程年复一年,我们为什么还要去南极潮声丨执笔 张蓉 何冬健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已于11月1日启航,踏上为期5个多月的科考征程。此次科考队由来自80余家单位的460多...……更多
南极科考归来,几位队长讲述最难忘的那些事
...丰硕成果。”4月10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我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暨“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顺利返回国内并停靠山东青岛奥帆基地码头,标志着我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圆满结束。本次南极考察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考察...……更多
年轻力,迎难而上!探索南极 展现新时代青年人蓬勃朝气
...搏奉献、严谨求实、辛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每一次南极考察都有不少年轻人参加。今年不到40岁的肖志民已经是“老极地”了,包括本航次他先后18次参加极地考察,其中,南极10次、北极8次。在他眼里,过去的十几年,...……更多
我国南极考察队成功回收潜标 无人机远程操作安全高效
...传感器,来长期观测海洋环境要素。 前几天,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在阿蒙森海作业区布放了我国首套极地生态潜标,可以在海里给生物拍照。而作为此次考察的重要任务之一,队员们还将回收第38、第39次南极考察中布放的潜...……更多
中国首批南极科考中最年轻的他:无悔40年前的极地岁月
“再过几天,最后一名仍在工作岗位的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员亦将跨入退休这一人生新阶段。”这几天,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二所”)研究员杨关铭在朋友圈写下这段话。作为1984年我国首次南极考察队...……更多
...11月1日,中国极地考察船雪龙号在上海启程,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正式启动。本次南极科学考察气象部门共有4名队员参与,除完成南极地区常规气象观测业务站的观测任务外,还将通过释放探空或无人机、布设自动气象站、...……更多
科技力,世界瞩目!我国已成为国际南极研究不可或缺的力量
...的科学研究成果。40年来,我国基本上创立了独立自主的南极考察研究科学体系。前不久,在中国南极长城站站区,来自俄罗斯别林斯高晋站的科考队员前来交流访问。他们参观了长城站实验室,对冷冻高速离心机、水下机器人...……更多
无人机在我国南极内陆考察中大显身手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上海4月22日电(记者张建松)南极内陆被茫茫无际亘古不化的坚冰覆盖,气候彻骨奇寒、暴风雪肆虐、白化天频现,加之冰裂隙纵横交错、危机四伏,前往南极内陆进行科学考察环境恶劣,任务十分艰...……更多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上海4月10日电题:在南极“冰盖之巅”仰望苍穹新华社记者张建松、孙青取得丰硕考察成果的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10日凯旋。记者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获悉,在这次考察中,考察队员在我国南极昆仑站...……更多
焦点访谈:极地考察 探索无极
...索无极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今天(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填补了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习近平总书记致信表示热烈祝贺,指出今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4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极地...……更多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圆满完成国际合作“环”计划航空调查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获悉,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日前圆满完成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南极冰盖国际合作“环”计划航空调查任务。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冰雪与气候变化研究所研究员崔祥斌介绍,在中国...……更多
中国极地考察队员“雪龙2”号开启南极考察
正在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日前行进至南大洋阿蒙森海沿岸,开展企鹅栖息地调查。记者跟随考察队员共7人登陆“企鹅岛”后,经历3小时完成了考察任务,与计划时间相当。然而在准备返程时,天气突变,...……更多
阿蒙森海沿岸调查企鹅栖息地“雪龙2”号8小时冲破海雾
...天惠”轮破冰引航(无人机照片)。图为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和“天惠”轮正行驶在浮冰区。 新华社发2023年12月8日,考察队在搭建大型临时建筑(无人机照片)。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更多
...龙2”号4月16日电题:踏浪万里、筑梦冰原——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回眸新华社记者周圆4月16日,时隔160余天,“雪龙2”号再次驶过长江入海口。至此,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的3艘船均已安全返航。踏浪万里,本次考察于中国...……更多
你好,中国南极秦岭站(探访)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记者 刘诗瑶 胡润新中国南极秦岭站。祝 贺摄(影像中国)数据来源:自然资源部队员们在风雪中施工。 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供图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秦岭站位于南极罗...……更多
“这艘充满科技感的大船让人大开眼界”
...“雪龙2”号驶入香港尖沙咀附近海域。 历经5个多月的南极科学考察后,“雪龙2”号告别冰脊丛生的极地大陆,返航回国。4月8日,这艘巨轮一路犁海破冰,顺利抵达回航首站:香港。当日上午,维港海风习习,波光点点。云...……更多
...海12月15日电(记者张建松)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使南极成为天文观测的理想之地。记者15日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获悉,“南极天目”时域天文望远镜阵原型机研制成功。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于2019年提出的“南极天目...……更多
凯旋!“雪龙”号船停靠山东青岛,青岛“铁军”南极勇士归来!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停靠山东青岛,标志着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圆满结束。奥帆海岸,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返航暨“雪龙”号青岛公众开放活动隆重举行,彩旗招展的“雪龙”号上,94名赴南极出征的中铁建工集团勇士圆满完...……更多
一艘“雪龙”号:中国极地科考40年
...”号后甲板,停机坪上的直升机映入眼帘。“科考船到达南极后,无法停泊到中山站旁边,只能停泊在距离科考站最近的海面上。这时就利用直升机运送补给,也可以使用雪地车。”在后甲板等“雪龙”号开放区域,工作人员借...……更多
从南极到青岛,“雪龙”号与中交一航局二公司的故事
...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 “雪龙”号。从中交一航局建成的南极长城站,历时近一个月跨越一万多公里,停靠在中交一航局二公司建成的青岛奥帆中心面向公众开放参观。1984年11月,中国首次开启南极科学考察科考队员们风餐露宿...……更多
首套近红外望远镜在南极昆仑站成功运行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胡润新 刘诗瑶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在南极昆仑站首次开展了近红外天文观测以及近地空间环境全时段监测,成功测定了昆仑站全天空的近红外天光背景等关键数据,为昆仑站开展全年空天观测...……更多
在南极科考中展现更大作为
本文转自:中国纪检监察报尹健南极新科考站效果图。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供图11月1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从上海启航,计划于2024年4月返回,历时5个多月。本次考察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建设位...……更多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观点摘登】尹俊:发挥好初次分配的基础性作用
初次分配是基础,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按照各生产要素对国民收入贡献的大小进行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关键是要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
2024-11-03 03:09:00
【观点摘登】曲宏歌:强化内容供给
让思政课真正成为一门“金课”,就要坚持内容为王。思政课内容要彰显时代性,紧扣时代脉搏,捕捉时代变化,扎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
2024-11-03 03:09:00
金秋稻田文化节 农旅融合“好风景”
↑空中俯瞰锦北街道龙马村的秋日稻田美景(11月2日摄,无人机照片)。近日,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锦北街道举办稻田文化系列活动
2024-11-03 03:40:00
贵州修文:打造暖心司机之家
11月1日拍摄的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贵阳农产品物流园司机之家(无人机照片)。近年来,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采取互联共建模式,在贵阳农产品物流园整合资源
2024-11-03 03:40:00
河北元氏:万亩荒山变身光伏电站
↑这是11月1日拍摄的元氏县一处光伏电站(无人机照片)。近年来,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加大荒山开发利用力度,大力发展生态清洁能源项目
2024-11-03 04:10:00
【海报】11月7日 梵净山立冬暖心音乐会将温暖开唱
日前,记者获悉,11月7日,立冬当日,梵净山生态旅游景区将举办一场主题为“天空之城梵净山立冬暖心音乐会”。届时,活动将会把二十四节气与传统民乐相结合
2024-11-03 05:11:00
20载春秋转瞬,在贵阳,有一种记忆叫做“花鸟市场”
11月2日,以“廿年不忘·向上而生”为主题的贵钢花鸟20周年庆典暨贵钢印象新品发布会在贵阳市南明区贵钢花鸟商业街区璀璨开幕
2024-11-03 05:12: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2024海外华文媒体采访行活动走进云南——重走滇缅路 再叙华侨情(侨界传真)本报记者 杨文明《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03日 第 06 版)重走滇缅路
2024-11-03 06:00: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李卓尔前不久,江苏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对南京市原第一机床厂地块的城砖进行回收,共计回收1.5万块城砖
2024-11-03 06:08:00
上一次咱们说到,我国新一轮人口家庭发展状况抽样调查启动,为促进生育政策落地见实效提供参考。近日,就有地方层面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2024-11-03 06:13:00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鲁媛“每年到了收麦子的季节,麦香从田野一路漫到村口,孩子们喜上眉梢,因为他们知道,要开始做面条了……”在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岩脚镇岩脚村党支部书记李登忠的记忆里
2024-11-03 06:17:00
本报讯(记者 邓钺洁)近日,在黔东南州凯里市舟溪镇大塘村的稻鱼综合种养示范点,2024年“稻+黄颡鱼”省级示范项目顺利通过了测产验收
2024-11-03 06:17:00
(上接第一版)“始终朝着总目标指引的方向前进,该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不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旗帜鲜明、掷地有声。沿着历史前进的逻辑前进
2024-11-03 06:17:00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管云在贵州资源循环再利用静脉产业园内,每天都有超过200吨的汽车、家电、医疗等种类的废弃物在此重获“新生”
2024-11-03 06:17:00
新华社记者 于佳欣 安蓓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10月29日至11月1日在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2024-11-03 06: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