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军事

第40次南极考察丨“一切都大变样”——中国南极考察队员话变迁

类别:军事 发布时间:2024-04-02 21:4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新华网

新华社“雪龙2”号4月2日电题:“一切都大变样”——中国南极考察队员话变迁

新华社记者周圆

今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从科研设备、气象保障到考察途中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细节无不令“雪龙2”号上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员们切身感受到身边的诸多变化,见证中国极地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大变迁。

科研设备:“今非昔比”

30年间6赴南极,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史久新这次终于圆了一个心愿——搭乘“雪龙2”号。

科考系统高度集成,配有几十套先进的科考仪器设备;约600平方米的实验室区域布局集中、分工明确;国内首套月池系统,确保在海冰覆盖区也能采样作业……“‘雪龙2’号基本把涉及海洋研究、地质学研究等设备配备齐全了。”参观船上科研设施时,史久新不停感慨“今非昔比”。

1994年,“雪龙”号首航南极。史久新随船开启了自己的首次极地考察之旅,他回忆说:“当时除了艉甲板的绞机,船上很难找到与科考有关的设备。”甚至大洋调查最重要的设备CTD(温盐深剖面仪)都需要自行带上船。“那时设备简陋,获取到的数据质量也没有保证。”

关于那次考察,史久新时常会提起一段类似“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经历。经停澳大利亚期间,考察队组织参观澳大利亚南极局。当了解到对方科学的管理体系、一流的观测仪器、完善的航空飞行保障时,一开始还很兴奋的队员们渐渐变得沉默。“大家心情是沉重的,没想到差距这么大。”

中国极地考察起步晚,但追赶时代的步伐坚定而急促。“雪龙”号进行一轮轮翻新改造,设立了实验室,更新了科研设备。随后,中国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入列,进一步提升了极地科研综合保障能力。与此同时,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建立起全流程的样品、数据等管理体系,确保科学研究和常规调查监测的标准统一和质量可靠。

“得益于极地科考软硬件保障能力全面提升,目前我国物理海洋研究成果不断,已经进入了世界第一梯队。”史久新说。

气象保障:从30多人到2人

日前,“雪龙2”号穿过南纬40度,驶出“咆哮西风带”,随船气象保障员李竞时长长松了一口气,“本航次,我们创纪录地8次穿越西风带。整体来看,每次都安全平稳穿越。”

探秘极地,气象先行。来自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李竞时和张功浩两人承担着船上天气海况预报、走航海洋气象观测、提出航线建议等任务,而在早期,这项工作需要30多人。

1984年,中国首次派出考察队伍奔赴南极。“向阳红10”号科考船的气象部门下设观测组、通讯组、卫星接收组、雷达组、填图组和预报组等,共有30多名气象保障员。彼时获得一个时次的天气图需要通讯、人工填图、人工绘图分析等多个工序,多名值班人员连续工作数小时才能完成。

“那时南极地区气象资料非常少,加之观测设备落后,常常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天气系统的快速变化。”据李竞时介绍,“向阳红10”号在南大洋数次遭遇强风过程,曾记录到12米高的巨浪。

正是从那时起,中国极地气象预报与极地考察事业并肩前行。40年过去,中国极地气象预报从无到有、从单一航线保障到拥有较强的大气、海冰和海洋预报服务能力。

“尤其是近几年,国产自主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李竞时以自主开发的预报软件为例介绍说,它能够下载最新数据,还能设计航线、推演风浪动态等,预报时效达到10天,发挥了观风云、探前路的作用。

衣食住行:变化感知最明显

豆芽,是许多考察队员的共同记忆。当这个菜出现在餐桌时,意味着船上蔬菜告急。

“早些年,发豆芽、磨豆浆是厨师前往南极必备的一项技能。”过去,出海不久,船上常常会出现蔬菜短缺。厨师王明会就把豆子做成脆爽的炒豆芽、滑嫩的豆腐汤。

如今,这项技能正逐渐失去用武之地。王明会说,“雪龙2”号有一套食物保鲜系统,包括常规冷库、蔬菜冰温保鲜以及气调保鲜系统,再加上一代代厨师不断积累的储菜经验,“现在出海1个月内,蔬菜品种多样性是有保障的”。

衣食住行的变化兴许是考察队员们感知最明显的。“雪龙2”号机工长汤建国已经20余次奔赴南北两极,他的感受非常直接:服饰装备“武装到牙齿”,淡水不再是限时限量供应,24小时能洗热水澡,通过网络能和家人时刻保持联系,船上影音娱乐系统有大家共享的影视剧……

“我们南极考察越来越科学,无论是科研支撑,还是生活后勤保障,可以说一切都大变样。”汤建国感慨万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2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年轻力,迎难而上!探索南极 展现新时代青年人蓬勃朝气
...察中的最后一项作业任务,也是唯一一项陆基作业。几位考察队员要乘坐直升机登上阿蒙森海沿岸的企鹅栖息地,开展相关调查。“90后”陈超是“雪龙2”号大洋队队长,虽然还年轻,但已经是
2024-02-15 16:02:00
中国极地考察队员“雪龙2”号开启南极考察
...至南大洋阿蒙森海沿岸,开展企鹅栖息地调查。记者跟随考察队员共7人登陆“企鹅岛”后,经历3小时完成了考察任务,与计划时间相当。然而在准备返程时,天气突变,两个方向的云雾汇聚在上
2024-01-18 16:40:00
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采访日志:跟着“雪龙”探南极
...”号静静停泊在岸边。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即将出征,码头挤满了前来送别的亲友。雄浑的汽笛声响起,出发!数百名队员奔赴地球之极、冰雪之巅。我有幸成为中国第四十
2024-01-25 10:00:00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在南极秦岭站载上考察队员,启程返回中国。“雪龙2”号于6日抵达南极秦岭站,这是本航次第三次停靠该站。停靠期间,69名考察队员分批次搭乘船
2024-03-08 08:34:00
阿蒙森海沿岸调查企鹅栖息地“雪龙2”号8小时冲破海雾
...行进至南大洋阿蒙森海沿岸,开展企鹅栖息地调查,然而考察队员在这里却遭遇了海雾的围困,在第8个小时,海雾渐小后,4次尝试突破的直升机飞了进来,考察队员才成功脱困。那么,什么是南
2024-01-22 09:37:00
节目精彩欢乐多!“雪龙2”号考察队员们“花式”迎新春
“雪龙破冰,一路向南”,雪龙号是我国专门从事极地科学考察的破冰船。目前,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船,正在距离我们万里之外的南大洋罗斯海上。春节马上就到了,船上怎
2024-02-09 14:40:00
“雪龙”归来!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各项气象任务顺利执行!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停靠山东青岛,标志着我国第40次南极考察圆满结束。“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停靠山东青岛这是中国首次派出“雪龙”号、“雪龙2”号和“天惠”轮3艘船共同执行南
2024-04-11 10:55:00
...新考察站完成物资卸运和人员登陆工作,并接上23名韩国考察队员,驶向新西兰利特尔顿港。据悉,停靠新站期间,“雪龙2”号转送73名队员上站,接1名队员回船,累计卸运6个集装箱、驳
2023-12-12 22:56:00
...绍科考队不同岗位、不同功能的服装,让观众直观感受到南极科考的艰辛和国家科技发展。晚会上,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副领队魏福海介绍了中国南极科考站秦岭站的建设故事。他告诉现场观众
2024-04-09 12:27:00
更多关于军事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