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采访日志:跟着“雪龙”探南极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1-25 10:00: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采访日志:跟着“雪龙”探南极

图①:“雪龙”号、“雪龙2”号航线示意图。

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供图

图②:“雪龙2”号和“天惠”轮在浮冰区行驶。

祝 贺摄(新华社发)

图③:KA32直升机吊运物资前往中山站、内陆出发基地。

本报记者 胡润新摄

图④:雪地车进行海冰道路修整。

本报记者 胡润新摄

图⑤:考察队在长城站进行卸货作业。

本报记者 胡润新摄

图⑥:考察队在布放潜标。

新华社记者 周 圆摄

图⑦:罗斯海新站建设现场。

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供图

图⑧:“雪龙”号停在中山站附近的浮冰区,考察队合影留念。

本报记者 胡润新摄

2023年11月1日

拔锚起航

2023年11月1日,上海,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雪龙”号和“雪龙2”号静静停泊在岸边。

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即将出征,码头挤满了前来送别的亲友。

雄浑的汽笛声响起,出发!数百名队员奔赴地球之极、冰雪之巅。

我有幸成为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的一员,作为“雪龙”号随船记者全程参与。初登“雪龙”号,我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雪龙”号是我国第一艘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是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

“你知道怎么区分‘雪龙’号和‘雪龙2’号吗?”我的队友、随船卫星保障人员封翠萍问道,“答案就在‘雪龙’号的船体后部。”我随她来到船体后部的一颗白色大球前,这是“雪龙”号独有的标志性设备。“这是一套船载卫星遥感接收处理与海洋信息服务系统,通俗地说,就是‘捕星者’。”封翠萍介绍,南极周边气候多变、环境复杂,“捕星者”会实时接收多颗卫星数据进行处理,依据光学影像数据进行专题制图,由此获得周边海域的冰情图,为航线选择提供技术支撑。

“雪龙”号上既有像我一样首次参加科考的新人,也有不少“老南极”。驻留在“雪龙”号上的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领队、首席科学家张北辰,已经是第四次参加南极考察。“南极太美丽太纯净了。”张北辰说,“作为科考队员,我们有责任让这份纯洁和美丽一直留在地球上。”

2023年11月8日

穿越赤道

北京时间2023年11月8日,上午9时左右,“雪龙”号拉响汽笛,穿越赤道,开启了南半球的旅程。与此同时,“雪龙2”号和“天惠”轮也在各自航线上奋力行进,共同向南极进发。

经过一个星期,我已经适应了航海生活。尽管船上空间相对有限,但考察队用心保障着每一名队员的工作生活需求:这里有独立卫浴、24小时热水、每日花样供应四餐,还有健身房、迷你篮球场。

除了“硬件”支持,船上还经常举办各类活动。

每周二下午“南极大学”定期开讲,从天文地理到气候变化,所有课程均由考察队队员主讲,出勤率达标的队员还能获得“毕业证书”。每名队员都会参与船上的日常工作,或是厨房帮厨,或是防海盗巡逻,这让枯燥单调的日程充实起来。我乐在其中,与队友们的情谊也日益深厚。

2023年11月25日

穿越西风带

2023年11月20日,西风带如期而至。这个地带位于南纬40度至60度,由于处于强劲西风的控制下,洋面风浪较大,因此又被称为“咆哮西风带”,将给航行带来严峻考验。

驾驶台前方,放眼望去,前一秒还是天,后一秒就成了海。一阵阵涌浪袭来,反复拍打着前甲板队员们房间的舷窗。这次穿越西风带的窗口期仅有一天。等待、蛰伏、瞄准、穿越,最终我们利用两个气旋之间的短暂窗口加速南穿。2023年11月25日,“雪龙”号成功穿越西风带,我们重见晴朗的天光云影。

航行的顺利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随船气象保障团队队员王九江介绍,穿越西风带期间,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洋环境预报船载信息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它能实现对航路风浪的预报预警,只要将航路点输入系统,系统就会自动计算出未来航线不同时段的警报级别。这套系统2018年第九次北极考察期间开始试用,2019年第十次北极考察和第三十六次南极考察开始正式使用,已经实现船载气象导航软件的国产化和自主化。

2023年12月1日

开启卸货

第一场硬仗来了!2023年12月1日船时8时54分,搭乘“雪龙”号的考察队先行到达南极的首个预定位置,正式开启本次考察任务的重要环节——卸货。这也是考察队此行首次大规模作业,考察队队员全员上阵。

所谓卸货,就是将“雪龙”号的物资运输到中山站上,但科考船无法停泊到科考站旁边,只能停泊在距离科考站最近的海面上。两点相隔着巨大的冰面,卸货的方式包括通过雪地车冰面行驶运输、从船上卸货至冰面再由直升机运输、直接使用直升机运输等多种方式。

南极有四“最”:最高的平均海拔、最干燥的空气、最大的风、最冷的气候。

本次卸货作业是“雪龙”号与中山站地理距离最近的一次,原因之一是破冰期间固定冰碎裂严重,但也意味着来之不易的作业冰面会出现更多开裂,带来更大冰面开裂潜在危险因素。

2023年12月16日

走进中山站

烈日下、风雪中……经过16天不分昼夜的连续奋战,2023年12月16日,中山站区域卸货作业圆满完成。作业人员接连克服了固定冰碎裂严重、冰上作业面消失、偶降大雪、突起大风等一系列困难,提前5天完成了中山站区域全部物资卸运任务,为中山站度夏越冬考察、内陆考察等任务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据统计,卸运物资总重量约1561吨。

巨大的螺旋桨轰鸣不停,扬起周围飞扬的雪粒,我第一次搭乘飞机俯瞰了位于东南极拉斯曼丘陵的中山站。听“老南极”们说,中山站的变化很大,条件越来越好,是祖国的强盛给了他们一次次犁海破冰的勇气。

“大家有没有信心从他们手中接过接力棒?”第四十次南极考察中山站站长胡泽骏问道。“有!”第四十次南极考察中山站全体越冬队员的回答铿锵有力。2023年12月15日上午,我国中山站第三十九次越冬队和第四十次越冬队正式交接。12月16日上午,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在内陆队出发基地举行简短而隆重的出征仪式,欢送昆仑站(泰山站)和格罗夫山队29名南极内陆考察勇士出征。很多动人瞬间被我的镜头记录下来,薪火相传的南极精神也在冰天雪地间定格。

中山站站区的生活用水来自附近的莫愁湖,湖边矗立着多座楼栋。综合楼的东南角是越冬队队员宿舍楼,在综合楼与越冬宿舍楼二楼之间,有一座漂亮的玻璃连廊,连廊下面是温室,栽培着小西红柿等蔬果,难得一见的绿色植物为这里增添了勃勃生机。此外,中山站老油罐上描绘着京剧脸谱,新油罐上画着十二生肖,浓浓的中华元素让远在地球最南端的队员们感受着祖国的温暖。

2024年1月23日

探访长城站

长城站是我国首个极地科学考察站,位于南极洲大陆以北的南设得兰群岛,其所在的南纬62度附近的区域被称为南极洲的“热带”,属于典型的副极地海洋性气候。与中山站不同,此刻的长城站没有了冰天雪地的景致,地表可见地衣和苔藓。

只要天气条件合适,考察队员就会抓住时机进行野外科考。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为了获得新鲜的原岩,考察队队员来到长城站附近的化石山作业。他们用铁铲小心移开表面风化层取样,一会儿跪在地上,一会儿俯下身子,在烈风和小雪中持续作业。另一座山上,考察队队员给长城站所在的菲尔德斯半岛“做CT”,通过地震层析成像获取半岛地层的物理特征。

1月10日,“雪龙”号驶离长城站进行物资补给。1月23日,我们在第三次成功穿越西风带后再次回到长城站附近海域。接下来,大洋考察作业即将开始。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25日 08 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5 12: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这艘充满科技感的大船让人大开眼界”
...“雪龙2”号驶入香港尖沙咀附近海域。 历经5个多月的南极科学考察后,“雪龙2”号告别冰脊丛生的极地大陆,返航回国。4月8日,这艘巨轮一路犁海破冰,顺利抵达回航首站:香港。当
2024-04-11 03:18:00
“雪龙2”号大洋考察完成哪些任务?捕捞“海天使”、穿越冰山……
...天(3月1日),随着最后一次拖网作业结束,执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大洋队完成了本航次的大洋调查任务,包括开展生物生态、水体环境、沉积环境、大气环境及污染物分
2025-03-02 20:28:00
第40次南极考察丨“雪龙2”号和“天惠”轮结伴穿越西风带
...轮正在结伴穿越西风带(无人机照片)。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和“天惠”轮目前正在穿越“咆哮”西风带,“雪龙2”号全体船员加强巡视、加固设备系留,保证大风浪航
2023-11-26 15:30:00
北京时间7日,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在南极秦岭站载上考察队员,启程返回中国。“雪龙2”号于6日抵达南极秦岭站,这是本航次第三次停靠该站。停靠期间,69名考察队
2024-03-08 08:34:00
“雪龙”号如何破冰远航?
...完成这次展示任务后,他们将返回上海,11月1日出发前往南极开展科考活动。雪龙”号是我国第三代极地破冰船和科学考察船,1993年从乌克兰赫尔松船厂购进后,经改造于次年投入使用。
2023-10-12 08:30:00
“雪龙”号南极科考船周四起三天可预约参观!已停靠青岛奥帆中心
记者 高雅洁4月10日,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暨“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顺利返回国内并停靠在山东青岛,标志着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圆满完成考察任务。此次考察首次由“雪龙”“雪龙2
2024-04-10 20:27:00
本文转自:南京日报龙年春节,江苏海院三教师随南极科考队执行任务“我们将在南极过年,很兴奋!”本报讯(记者 王怀艳 通讯员 朱孔阳) “春节期间,‘雪龙’号将在宇航员海进行大洋调查
2024-02-07 07:07:00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乘“雪龙”号返抵青岛
...航程8.1万余海里,10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暨“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顺利返回国内,并停靠山东青岛奥帆基地码头,标志着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圆满结束。4
2024-04-10 18:16:00
凯旋!“雪龙”号船停靠山东青岛,青岛“铁军”南极勇士归来!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停靠山东青岛,标志着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圆满结束。奥帆海岸,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返航暨“雪龙”号青岛公众开放活动隆重举行,彩旗招展的“雪龙”号上,94名
2024-04-11 11:15: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国俊通讯员宁穗独角兽企业的成长既需要企业自身的科技实力,也离不开良好的发展环境。近日,记者从南京市税务局获悉
2025-09-08 07:42:00
产业发展“最佳助攻”,如此赋能!
9月2日,位于苏美达伊顿纪德仓储分拨中心厂区,申通快递员工直接将打包好的校服扫码揽收、装箱、发出,迅速、高效地将包裹送至客户手中
2025-09-08 07:42: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徐宁在南京,软件产业创新活力奔涌。南京市千行万业鸿蒙原生应用正式开启,南京开鸿城市产业园在建邺区启动建设
2025-09-08 07:43:00
未来到底怎么飞?2025智博会揭秘蓝天新赛道
大河网讯 低空经济是当下热议的话题,也是智能制造新赛道。在此背景下,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设置了低空经济专区,展现了各色各样的无人机和低空飞行器
2025-09-07 23:22:00
“跨界玩家”涌现,追觅、MOVA、TCL正用AI重划家电版图|硬氪直击IFA2025
编者按:2025年IFA(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中国厂商又一次攻占会场。坐拥全球最完善、复杂的供应链,储备下数量最多
2025-09-07 10:05:00
8月26日,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太原重工实现营业收入47.59亿元,同比增长30
2025-09-07 08:20:00
海信IFA再亮相,海信棉花糖Ultra全家筒首次登上国际舞台
9月5日,全球顶级消费电子盛会——德国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IFA2025)迎来海信的重磅动作:海信正式官宣成为2026 FIFA世界杯官方合作伙伴
2025-09-07 12:18:00
petgugu亮相IFA 2025:冲水式智能猫马桶引爆全球智能养宠新潮流
IFA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消费科技盛会之一,与CES、MWC并列为行业三大展会。作为全球创新风向标
2025-09-07 18:45:00
三年研发获专利341项!乖宝宠物自有品牌业务达35亿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陶春燕乖宝宠物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专注于宠物犬猫食品研发、生产和销售,提供符合犬猫天性的全生命周期营养解决方案
2025-09-07 21:43:00
日销25万只!莘县新立信“立信烤鸡”全国销量领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陶春燕莘县新立信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鸡肉调理品生产企业,公司有完善的质量管控体系、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2025-09-07 21:45:00
围标串标!理工光科被3年禁入网络空间部队采购
近日,军队采购网发布关于对武汉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失信处理公告。经调查核实,武汉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在参加项目编号:2024-JC20-F1111采购活动中
2025-09-07 21:45:00
2025中国国际时装周(秋季)在京开幕,首秀数量超140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实习生 蔡熙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敏)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时尚服饰结合,北京再次化身时尚之都。9月5日
2025-09-07 22:44:00
●厦门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君宁在今年投洽会上,当投资者走进厦门国际会展中心B1馆,将感受到一场精心编排的资本“芭蕾”:展馆划分出中央舞台
2025-09-07 08:49:00
威马汽车官宣9月复产 温州市场部门7月曾发布信息:组建汽车产业复工复产服务专班
大皖新闻讯 9月6日,停更两年多后,威马汽车官方微信号发布《致供应商白皮书》,透露出复工复产的希望,让这家曾在两年多前不断传出负面消息的造车新势力车企
2025-09-07 11: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