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朱棣能够迅速攻破南京城的原因是什么
...)春夏之际,朱棣大军突然渡过长江,一路势如破竹攻破南京城。要知道,明初驻守京师的京营多达48卫27万人,为何燕军南下后能够迅速攻破南京城呢?“靖难之役”经过:燕军长期在河北山东作战,突然南下攻破南京城从建文元...……更多
“金川门之变”南京城为何不战而破
...军驻扎在南京附近的龙潭。朱棣并没有立即攻城,这因为南京城高池深,易守难攻,而且城中尚有二十万守军!就在几年前,朱棣在攻城战斗中吃过大亏。那是在济南之战中,当时铁铉率领残兵败将固守城池,重创燕军,打破了...……更多
靖难之役时,朱棣攻进南京为何没有乘胜攻进皇宫,反而退出城外?
...朱棣打到南京金川门下,谷王朱橞、李景隆等开门投降,南京城被攻破,朱棣于是派诸将守城,但自己则是回到了应该是距离金川门十五里的龙江驿,下令安抚军队和百姓,并没有趁势攻进皇城。关于这个细节,著名历史小说作...……更多
明朝藩王之乱:朱棣起义与建文帝的覆灭
...的无能。 建文四年,此时的燕王朱棣长驱直入进攻到了南京城。拥有千里之遥缓冲的建文帝,居然能让朱棣打到南京,这一点证实了朱允炆的能力,此时的朱允炆已经走向了“退位”。建文帝垮了之后,随即在南京城的皇宫中...……更多
建文帝:朱棣敬上,败者没有话语权,胜者为皇帝
...个时候,朱棣面对这相持的局面,一筹莫展,这个时候,南京城内的官宦却向朱棣朱棣通风报信,说南京城内空虚,陛下可以直接进攻南京。朱棣听完后,也是又喜有忧,喜的是有机会一战定胜负,忧的是如何绕过相持的明军。...……更多
“靖难之役”究竟是什么?
...。形势图 三年匆匆过去,朱棣一路披荆斩棘,终于抵达南京城下,南京守军一看大事不妙,开门投降,《明史·卷五·本纪第五·成祖一》:乙丑,至金川门,谷王橞、李景隆等开门纳王,都城遂陷。朱允炆知道自己完蛋了,放...……更多
为何说建文帝出逃传闻是明成祖朱棣故意推动的
...使燕王朱棣谋反。建文四年(1402)六月,朱棣率兵占领南京城,建文帝朱允炆阖宫自焚。但在其死后不久,关于建文帝从皇宫密道出逃的传闻便在朝野内外悄悄地传开。有传言说,建文帝在得知金川失守之后,知大事已去,意...……更多
建文帝削藩引发燕王叛乱:梅殷的关键抉择
...允炆的统治之时,身为托孤大臣的梅殷却袖手旁观,任由南京城破。他手握40万大军,本可以轻松击败朱棣,为何最终放任这场靖难之祸的发生?一、朱元璋立储之困扰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八月,明太祖朱元璋在北京紫禁城驾崩...……更多
舅舅要杀外甥,外甥藏在马棚里躲过一劫
...严加管教,将来甚至叛父叛君。 朱元璋驾崩后,传位于建文帝朱允炆。建文帝是朱元璋的孙子,也是燕王朱棣的侄子。建文帝即位后,听信齐泰、黄子澄等人的建议,立即着手削藩。周王朱橚被贬为庶人,齐王朱榑被软禁,湘...……更多
徐达两个儿子的下场为何不同
...开激战。然而最终,他一个人还是没能打败他。朱棣进入南京城后,他的所有亲戚和诸侯国王都去迎接。但徐辉祖守在父亲徐达的祠堂,一动不动。朱棣掌权后,逮捕了徐辉祖并审问他。他命人给徐辉祖纸笔,让他把所有罪名都...……更多
从建文功臣到永乐重臣:李景隆的跌宕人生
...以要求处死他。然而,建文帝却不忍心杀他,反而让他守南京城。03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军队打过长江,直逼南京城,朱允炆已经慌的不行了。此时方孝孺再次上疏,要求把李景隆诛杀以镇军心。朱允炆还是不准,反而命李...……更多
徐家忠魂:徐辉祖坚守忠义,宁死不降朱棣
在1402年,朱棣攻破了南京城,他气势汹汹地对徐辉祖说:“你徐家两边站队,真当我不能杀你吗?还不跪下拜我!”徐辉祖听后一脸不屑地回答:“不跪你又能怎样,太祖赐给中山王开国功臣子孙免死,你敢杀吗?”朱元璋去...……更多
马皇后之死与朱文圭的悲剧结局
...况下,靖难之役发生了。当李景隆投降,迎朱棣大军攻进南京城后,建文帝失踪了!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皇宫内断壁残垣,狼藉一片,已经被焚烧过了。那么是不是建文帝死于火海?明朝的《太宗实录》中,曾证实过这个说...……更多
朱棣的反叛:靖难之役的爆发与影响
...逃,明军土崩瓦解。建文四年(1402年)九月,朱棣的大军强攻南京城,建文帝不知所终。朱棣入主南京城,建文帝的朝廷从此灭亡。之后三年,朱棣将建文遗臣扫荡。靖难之役以朱棣的完全胜利告终。这场争夺帝位的战争充满戏剧性。双...……更多
明成祖朱棣:从南京到北京的迁都之旅与背后原因
...。在他拿不准各方势力和天下并不太平时,朱棣还要考虑建文帝的问题。建文帝的下落也存在很多的隐患,甚至还会出现建文帝势力再度掀起的状况,这时朱棣就需要去自己势力大且拿得准的地方,以便应对这些状况甚至是巩固...……更多
建文帝生死之谜:一场六百年的争议,他到底有没有被烧死?
...若是痴呆耶!”这话啥意思呢?翻译过来就是说朱棣攻入南京城后,建文帝放火自焚了。那么这种说法可不可信呢?显然是不可信的,要不然后面就不会有争议了,为何不可信呢,除了下文将要提到的其他史料佐证之外,主要还...……更多
方孝孺:明朝的忠臣与学者,十族被灭的悲剧人物
...言说,南京的方孝孺,学识渊博,忠心不二,如果攻破了南京城,方孝孺一定不会投降,希望朱棣不要杀他,因为杀掉方孝孺,则天下读书的人就绝迹了。朱棣听后答应了姚广孝,但结果并不是如此。朱棣占领南京后,方孝孺果...……更多
朱棣二儿子朱高煦,为何被侄子火火烤死
...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造反,仅用4年时间,便将侄子建文帝赶下台,自己做了皇帝!要说朱棣造反的过程谁最清楚,非朱棣二儿子朱高煦莫属了,此人可以说是亲眼目睹了朱棣造反的全过程!朱元璋死后,朱高煦和哥哥朱高...……更多
...人同情他。按照正史记载,建文四年六月,燕军渡江直逼南京城下,谷王朱橞(huì)与曹国公李景隆开金川门迎降,京师遂破。燕兵进京,在燕王军队抵达后的一场混战中,南京城内的皇宫大院起了火。当火势扑灭后在灰烬中发现...……更多
朱棣为何将建文帝后宫妃子全部杀死
...势,但是最终的结果是朱棣胜、建文帝败。公元1402年,南京城西北门的守将打开城门迎接朱棣入城,建文帝眼见大事不妙,在宫中燃起熊熊大火,当燕军冲入宫殿时,建文帝已经下落不明,成为千古之谜。由此可见,建文帝也...……更多
朱棣63岁那年,半夜召见一位大臣,从此不再寻找建文帝
...根据朱元璋的密信指示,借由皇宫内的那条密道顺利逃至南京城外,这才得以幸免于难,但亦从此下落成谜。皇宫内留下的是一具被烧得面目全非的尸骸,史籍对此的记载简练得仅有“帝自焚”三个字,明孝陵里也没有建文帝的...……更多
明朝传奇人物胡濙,历经7朝辅佐6帝,见证明朝60年兴衰
...大臣名叫胡濙[yíng],在此前的16年,他一直在帮朱棣寻找建文帝的下落。据《明史》记载,这次二人见面之后,朱棣“至是疑始释”,终于消除了疑虑。可见,胡濙已经完成任务。至少,他把自己查访到的关于建文帝的消息汇报...……更多
朱元璋称帝后唯一活着的同辈是谁
...帝的诡计,并未上当。很快,朱棣便率领燕军渡过长江,兵临南京城下。李景隆见大势已去,便与谷王朱橞一起打开金川门,让朱棣进入南京城。朱棣登基后,便将\"功臣\"李景隆加封太子太师、左柱国,年俸增加一千石。但是,李景隆毕竟...……更多
...中帮助自己的姐夫,经常将京城的部署透露给姐夫朱棣,南京城破前为建文帝所发觉。建文帝当面质问,徐增寿默不作答,建文帝大怒,亲手持剑将徐增寿当场斩杀。山河月明建文帝和徐增寿这一段在《山河月明》里的演绎,淮...……更多
朱棣册封八大国公助力夺天下,揭秘他们的英勇事迹与结局
...,发动了靖难之役。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率兵打进南京城,战乱中建文帝不知去向,朱棣即位。朱棣也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藩王造反成功的人。在四年的战争中,朱棣手下也出现了一批能征善战的将领。朱棣即位后,册封...……更多
朱元璋的这个后代比建庶人还苦,被监禁一百多年
1402年,燕王朱棣通过靖难之役,率兵攻破南京,建文帝朱允炆见大势已去,焚毁宫殿,不知所踪。他的皇后马氏自焚而亡,次子朱文圭当时只有两岁,被遗留宫中。随着朱棣的登基,朱文圭也被废为庶人,被称作建庶人。等待...……更多
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的儿子犯了什么罪,竟被皇帝一剑劈死?
...,朱棣大军的动作的确比较迅速,很快渡过长江,包围了南京城。建文帝也急了,“召增寿诘之,不对,手剑斩之殿庑下”。徐增寿面对朱允炆的诘问,拒不回答。建文帝见状,自然明白是怎么回事了,盛怒之下,直接亲手持剑...……更多
永乐盛世:朱棣的统治与明朝的繁荣
...规矩,被朱棣废止。东厂督公 当时纷纷传闻,建文帝在南京城破之时,便受戒剃度,逃出城外。为了追查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朱棣下令将当时是杭州高僧,也是建文帝主录僧的溥洽和尚软禁。主录僧,这是明代服务于皇室的...……更多
朱允炆是如何给机会给朱棣所向披靡的
...解除了后顾之忧。朱棣来到南京时,建议分河统治,导致南京城被毁。不战而屈人之兵……不知道朱允文为什么这么信任他。最要命的是,黄子成推荐的武装总司令李景隆基本上没有做出什么大事:朱允文先前并没有杀掉这样的...……更多
文臣杨荣手无缚鸡之力,却敢拦住朱棣的去路
...以人也要跟着这个世界做改变。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南京城破,烈火滔天,焚尽了大明两朝立国的恢弘基业,朱棣骑着高头大马,兴高采烈地进城了。对朱棣来说,能走到这一天,是极为不容易的。当年,他只不过是一个拥...……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李锜之乱:权力的游戏与历史的教训
公元807年,唐朝的历史舞台上演绎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权力斗争,镇海节度使李锜的叛乱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了当时的宁静,史称“李锜之乱”
2024-11-09 10:01:00
历史的转折:唐顺宗李诵的短暂帝国与改革梦
公元805年,唐朝历史上发生了一次引人注目的内禅事件,这便是被后世称为“永贞内禅”的时刻。在这一年,唐顺宗李诵将皇位禅让给太子李纯
2024-11-09 10:02:00
“二王八司马”事件:唐朝改革的悲壮与启示
公元805年,唐朝历史的长河中,一场名为“二王八司马”的事件悄然发生。这一事件不仅是唐朝政治斗争的缩影,更是对权力、理想与现实碰撞的深刻反思
2024-11-09 10:02:00
唐朝的抉择:一场边境会盟背后的深意与启示
公元787年,唐朝的名将浑瑊与吐蕃宰相尚结赞在平凉举行了一场看似平常的会盟。然而,这并不是一场简单的外交活动,而是尚结赞深思熟虑的阴谋
2024-11-09 10:02:00
从忠臣到叛臣:李怀光的悲剧与反思
公元785年,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在兵败后选择了自杀,结束了他短暂而又悲剧的叛乱生涯,李怀光之乱也随之宣告结束。这一事件不仅是唐朝历史中的一段插曲
2024-11-09 10:03:00
从忠臣到叛将:李怀光的悲剧人生与历史启示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许多英雄人物因一时的选择与环境的变化而命运多舛,李怀光便是其中之一。784年,朔方节度使李怀光与泾原兵变后占据长安的朱泚合兵叛唐
2024-11-09 10:03:00
逆境中的坚守:唐德宗与奉天保卫战的英雄史诗
公元783年,历史的长河在这一年悄然涌动,唐朝的政局风云变幻,权力的游戏如同一场无情的角逐。唐德宗因泾原兵变而被迫逃亡奉天
2024-11-09 10:04:00
唐德宗的权力游戏:建中之乱的背后故事
公元781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的去世,成为了唐德宗李豫一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点。原本唐德宗希望借此机会削弱藩镇势力,重振大唐的雄风
2024-11-09 10:04:00
从租庸调到两税法:唐德宗如何逆风翻盘,重塑国家财政
公元780年,唐德宗李适在位的建中元年,宰相杨炎向皇帝上奏,提议改革土地赋税制度,旨在以“两税法”取代传统的“租庸调制”
2024-11-09 10:05:00
从忠臣到暴君:李忠臣的权力游戏与历史的教训
公元779年,淮西节度使李忠臣因治军无方,被部将李希烈驱逐,最终逃往长安,归顺于朝廷。这一事件不仅是李忠臣个人命运的转折
2024-11-09 10:05:00
重振大唐盛世:唐德宗李适与杨炎的权力博弈
公元779年,唐德宗李适登基即位,开启了他作为皇帝的治国之路。在这个动荡的时代,李适任命了流放途中的大臣杨炎为宰相,试图通过改革重振大唐的辉煌
2024-11-09 10:06:00
从安史之乱到权力割据:田承嗣的崛起与背叛
公元775年,安史降将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的野心愈发膨胀,他不仅吞并了河北相州和卫州,更是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割据势力。这一举动不仅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可
2024-11-09 10:06:00
杜甫:一位诗人心灵的孤舟与命运的波涛
公元770年,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在一条孤舟上病逝,享年五十九岁。这位“诗圣”的离世,不仅是文学界的巨大损失,更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2024-11-09 10:06:00
父子反目:史思明与史朝义的悲剧背后,安史之乱的权力游戏
761年,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悄然上演。安史之乱的叛军领袖史思明,竟然被自己亲生儿子史朝义密谋杀害。这个悲剧的背后
2024-11-09 10:07:00
历史的转折:李光弼与史思明的决战背后
公元761年,历史的长河在洛阳附近的邙山之畔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战役,唐将李光弼与叛军领袖史思明在此展开了激烈的较量。然而
2024-11-09 1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