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为何说颜真卿“字如其人”
...这得罪了杨国忠,被赶出了京城。权势宦官李辅国因拥护唐肃宗的建立而备受器重,在新朝一统天下。他将唐玄宗移至西宫,变相软禁。颜真卿不忘旧情,联合一批老官员去拜访老领导,从而引发“济国除恶,贬彭督史”。 元...……更多
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的英雄与唐朝的守护者
...,先后收复洛阳和长安。“吾之家国,由卿再造。”这是唐肃宗对郭子仪的高度评价。没错,如果几次危机不是郭子仪苦战坚守,那么大唐王朝已然被安禄山取代。由此可见,郭子仪对于唐朝的功绩是不可替代的。然而,后来由...……更多
沈珍珠:被安史之乱掩埋的皇室传奇
...沈珍珠不知所踪不久之后,太子李亨即位,就是历史上的唐肃宗,并且开始反攻安禄山的叛军。广平王李俶作为唐肃宗的长子,被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率领大军进攻叛军,第二年就收复了长安还有洛阳。而在洛阳宫中李俶找到...……更多
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将所推而自行登基。遥奉玄宗为太上皇,改元至德,是为唐肃宗。郭子仪被封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仍兼充朔方节度使;李光弼被封为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二人奉诏讨伐叛军。次年郭子仪上表推荐李光...……更多
“唐朝柱石”郭子仪功高盖主,他为何能善终
...防守,逐渐形成自己的势力,对皇帝的威胁要大。所以,唐肃宗最开始先要限制郭子仪的权力。恰巧郭子仪在相州意外兵败,最终郭子仪被罢黜兵权。郭子仪由原先手握重兵,一夜之间就被罢黜兵权,那么这个时候郭子仪如何选...……更多
唐朝第八位皇帝:李亨(711—762),即唐肃宗,唐代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子。公元756—761年在位。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次年,玄宗逃往四川,他即位于灵武。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宦官李辅国、程元振杀...……更多
安禄山之子:安史之乱的遗留与唐朝的招安政策
...是安禄山的五虎上将也不为过。《资治通鉴》关于李泌和唐肃宗的对话中就记载“贼之骁将,不过史思明、安守忠、田乾真、张忠志、阿史那承庆等数人而已。”在安史之乱中,张志忠的军事才能可谓展现得淋漓尽致。天宝十四...……更多
颜真卿:安史之乱中的英勇守将,屡谏不屈的忠臣典范
...小,恳求将他留下,颜真卿为了大局,还是将他送了去。唐肃宗李亨即位后,任命他为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继续担任河北招讨使。02屡谏被贬安史叛军急攻河北,各郡又告陷落,只剩平原郡、博平郡和清河郡固守。然而人心惶...……更多
介绍一位情动全国的女性,她的下落牵动了四位帝
...嵬坡之变后,李亨与玄宗分道扬镳,之后李亨灵武登基称唐肃宗,公元757年时任天下兵马大元帅的李豫光复洛阳,正巧沈氏也被关在洛阳,沈氏得以重见天日。可惜好景不长,两年后洛阳再次被叛军攻破,沈氏在兵荒马乱中没了...……更多
李光弼:被誉为“中兴第一功臣”,最后却忧愤而亡
...些功臣,于是便利用宦官。在与安史叛军交战的过程中,唐肃宗、唐代宗都有意让宦官担任军职,监视前线将领,而李光弼也不例外。由于与程元振交恶,李光弼因此迁延不前。吐蕃大军在仆固怀恩的唆使下攻破了长安,这也加...……更多
75岁的郭子仪,为何向皇帝要6个美人
...多名臣大将一起平定了安史之乱,挽回了唐王朝的气运。唐肃宗和唐代宗两代帝王亲口承认,虽然唐朝是李家的天下,但却是郭子仪重新打下来的,因此先是封他为代国公,后又加封为汾阳郡王。安史之乱结束后,郭子仪也没能...……更多
唐代宗与程元振:帝王的权谋与奸臣的崛起
...什么皇帝老是不爱江山爱奸臣?嚣张的元振 公元761年,唐肃宗驾崩,唐肃宗一辈子都在平息安史之乱,直到他死后一年,叛乱才被彻底平息,也就是说他临死之前都没有看到红旗插到敌人阵地上的那一天,朝廷外面不仅有叛军...……更多
唐肃宗李亨:被逼无奈的篡位者
唐肃宗李亨之所以在安史之乱中,篡夺了其父唐玄宗李隆基的皇位,可以用两个看似相反的词来形容“被逼无奈”,“顺势而为”。其中的关键人物,杨国忠差点害死李亨,但是,他也成就了李亨。安史之乱,不管安禄山如何...……更多
郭子仪:七朝武将,大唐的守护神
...名一时间响彻全国。▲民间流传的郭子仪画像当新任皇帝唐肃宗看到郭子仪名声大噪时,心里难免有所忌惮,就派出心腹太监到军队做监军来牵制郭子仪。而此时,叛军还在困兽犹斗,不断对唐朝军队造成严重损失,郭子仪强忍...……更多
安史之乱,盐税为何救了唐朝一命
...“军用已竭”后用的办法——榷盐。他准备依样画葫芦。唐肃宗建陵榷盐法榷,专卖的意思。第五琦搞的这个榷盐法,说起来出奇的简单,就是政府把产盐区严格控制起来,同时严禁人民生产私盐和倒卖官盐,这样盐就成了朝廷...……更多
为何说李林甫把张九龄挤下台,是大唐由盛而衰埋下祸根
...喜当“太上皇”,威望尽失,颜面无存。图片来源于网络唐肃宗在灵武登基,收拾残局,在郭子仪、李光弼、李泌等人的辅佐下,收复长安、洛阳两京,重整山河。前后共历时八年,直到唐代宗初年才彻底平息这场灾难。战争结...……更多
李亨与安禄山的斗争:唐朝的复兴与危机
唐肃宗李亨(公元711—762年),景云二年9月3日生。初名嗣升,后几经改名∶浚、玙、绍,34岁时改名章。他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三子。母杨氏。他在\"安史之乱\"、\"马嵬驿兵变\"后唐玄宗西逃时,为百姓所留,北上至灵武(今...……更多
李泌:智破安史之乱,却屡遭同僚排挤的贤臣
...发,唐玄宗出逃,后来在灵武这个地方,李亨继位,史称唐肃宗。唐肃宗深知李泌的才能,于是强烈要求他出山,而李泌也没有辜负唐肃宗的重托,积极地为他出谋划策,正是李泌在如此关键时候的帮助,才使得唐王朝在安史之...……更多
“打金枝”没那么温馨,它是郭子仪与唐代宗的暗中角力,充满杀机
...、马嵬兵变后,大唐快要亡国了。 唐玄宗赐死杨贵妃,唐肃宗在宁夏灵武登基,于是乎郭子仪走马上任。郭大将临危受命、不负众望,反杀了叛军,给走向衰弱的唐朝又续了几十年。郭将帅对李唐世家的战功赫赫,只要他想,...……更多
唐代宗李豫:乱世之中的坚韧帝王,没有他大唐可能提前百年灭亡
...用说了,之后的帝王无一不想将其从深渊中拉出的。但是唐肃宗的早逝注定了他不能做出什么很大的作为,江山的重任就交到了唐代宗的肩膀上。可以说唐代宗是晚唐的第一位帝王,同样也是一位十分坚毅的帝王。面对当前的大...……更多
李适为什么要认孙子李謜做儿子
...很感人,可惜毕竟只是文艺作品,所以不足采信。三是受唐肃宗的影响。唐代宗李豫的嫡妻崔氏生有俩儿子:一个是李邈,一个是李偲。唐肃宗李亨十分喜爱李偲这个孙子,将其封为召王,并收为养子。综上所述,唐德宗李适将...……更多
李白与高适:唐代文人的不同命运与选择
...公元756年7月12日,至德元载,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史称唐肃宗,尊玄宗为太上皇。李亨的灵武继位,多少有点夺权的性质,但在生死存亡之际,玄宗作为一个弃战逃跑的皇帝,人们对其失望至极,翘首期待一位敢于挑起抗战重...……更多
安史之乱平定后,唐朝为什么再也没有能力恢复从前的国力?
...鲜。由于宦官专擅朝政,直接破坏了有唐以来的三省制。唐肃宗以后,中书令、侍中两个位子,常缺不设,“代天理物”的三省长官竟变成了“赏功之官”。说东汉、唐、明三朝都有“阉患”,但东汉、明朝宦官们作威作福的权...……更多
唐代宗夺位记:一场惊心动魄的皇位争夺战
唐朝宝应元年,西元762年,唐朝的太上皇唐玄宗和皇帝唐肃宗相继过世,在宦官头目李辅国的力挺之下,唐代宗登基称帝。不过,唐代宗的登基过程中充满了变数,而这些变数堪称惊心动魄。之所以说唐代宗获取皇位的过程惊...……更多
太监李辅国权势滔天,终将皇帝变为小弟
...帝,于是一切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李亨登基,是为唐肃宗,并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 由于唐肃宗李亨是个软弱的人,并没有什么主见,身边除了李辅国外,他没有别的人信任,于是索性将唐朝的军队指挥交给了李辅国。...……更多
...被安庆绪杀害后,便自立皇帝,但因为军力不振,再加上唐肃宗即位后,重用郭子仪等武将,叛军不断被削弱,而后在河东一带被郭子仪军队消灭10万人。公元759年,安庆绪被部将史思明所杀,史思明带着残血叛军继续征战,实...……更多
李泌历经四朝,为何皇帝们对他始终信任
...之徒,纯粹是想在新朝廷之中混的一官半职。来到灵武,唐肃宗李亨和他讨论当前平叛的局势。李泌一一给他分析成败厉害。一席话让李亨大喜过望,想授予他官职。李泌自称山人表示自己已经是修道之人,坚决不做官。只是以...……更多
安禄山造反一年后就死了, 为何安史之乱却有八年?
...往蜀地,长安由此被叛军占领,之后就爆发了马嵬兵变,唐肃宗继位。但是,唐军的反击很快就开始了,唐肃宗让李光弼、郭子仪率军攻打安禄山的老巢河北,导致十几个州郡投降唐朝。安禄山起兵造反的时候,为了稳固后方,...……更多
香积寺之战:唐朝生死存亡的决战时刻
...性的战役。至德元年(公元756年7月),太子李亨继位,史称唐肃宗。唐肃宗比起唐玄宗,多了几分胆识和魄力。他知道,要想挽救风雨飘摇的唐朝,就必须重新立威,并且要迅速夺回都城长安,安抚民心。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唐肃...……更多
安史之乱平定之路:李泌的战略与唐朝的复兴
...儿子李亨于公元756年在灵武被宦官李辅国拥立为帝,是为唐肃宗。肃宗登基之初,叛军势力猖獗,国家危在旦夕。因此,如何在困境中号令全国、平定叛乱,是当时的重中之重。但当时的肃宗身边,能够用得上的文武百官,还不...……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另一方面,张裔(165年-230年),字君嗣,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
2024-06-28 20:32:00
曹操当初能够削平诸侯,一统北方地区,除了手里的军队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有皇帝汉献帝。由于将汉献帝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曹操打着汉室的旗号征伐异己
2024-06-28 20:32:00
电视剧里纪晓岚铁齿铜牙,是个敢于跟和珅争不平的人。而且他们俩几乎平辈,跟乾隆也是一般大小的样子。事实上这三个人还是有一定年龄差的
2024-06-28 20:34:00
既然纪晓岚一辈子都不敢得罪和珅,甚至由衷地佩服和珅,那么为什么后世会把纪晓岚描绘成一个专门跟和珅对着干的纪大烟袋呢?其实这些故事当中
2024-06-28 20:34:00
相比较于和珅,纪晓岚的结局就好太多了。纪晓岚虽然没有跟和珅正面对抗,甚至曾经屈服于和珅的膝下。但是纪晓岚做了一件大事,使得他得到了嘉庆皇帝的信任
2024-06-28 20:35:00
“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是《三国演义》中的重头戏,这是诸葛亮精心组织的第一次伐魏军事行动,可是,百密而有一疏,初出祁山
2024-06-28 20:35:00
飞将军李广征战一生,最大的遗憾是没有被封侯。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再次北伐匈奴,年迈的李广请求出战,汉武帝不同意
2024-06-28 20:36:00
公元前91年,司马迁完成《史记》,而当年巫1蛊之祸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巫1蛊就是用人偶来诅咒仇人,有人在皇宫中大搞巫1蛊之术
2024-06-28 20:37:00
清朝皇帝从康熙开始的平均年纪在整个中国历史之中都算得上是十分长寿了,康熙皇帝八岁即位统治了六十一年,活了六十九岁,那个时候人的平均年纪是四十多岁
2024-06-28 20:38:00
清朝皇帝因为是从东北入关的原因,所以他们十分的怕热,为了躲避炎热的夏天,从康熙皇帝开始就修建了所谓的避暑山庄,其实就是为了在里面享乐
2024-06-28 20:38:00
我们受到的教育从小就告诉我们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戒色,不然老了就是空流泪。这种教育在普通人的教育之中尚且普及,想必咸丰皇帝身边的那群帝师也一定告诉了他这些道理
2024-06-28 20:39:00
赵云虽说只是侍卫首领,但是他的战斗力惊人,深得刘备重用。诸葛亮把他安排在此处,曹操逃跑时费了好大功夫才通过。好不容易逃过了赵云的追击
2024-06-28 20:46:00
军令状的存在,可以说是军人的最高保证。如果军人完成了任务,可能得不到任何恩赐,但如果没有完成军令状上的任务,签下军令状的人却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2024-06-28 20:46:00
这次军令状也有他的影子,甚至是直接参与者。军令状的威力,刘备比任何人都清楚,关羽作为他的结义兄弟,自然有他护着,哪怕违反军令状
2024-06-28 20:47:00
前文说过,但凡诸葛亮出谋划策,必然不止一个目的。华容道事件同样有两个目的,第一是为了自己在军中站稳脚跟,第二则是为了拉拢刘备身边最重要的将领
2024-06-28 20: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