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抓住窗口期,科学推广“碳捕手”技术
...报记者 何 亮降碳减污,不止要靠种树,更要靠技术。将二氧化碳从工业或其他碳排放源中捕集分离,并运输到适宜地点加以利用或封存的技术被称为CCUS(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因其既能够大规模捕集二氧化碳,又...……更多
强信心 稳预期 促发展|中山:出海“闯世界” 向更远更深的海洋进发
...比传统燃油动力船舶,预计每年可替代燃油103.16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43.67吨。这条船,即由江龙船艇参与研发建造,在该公司位于神湾镇的中山科技园开工、建造、下水,交付。这也是中山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一个典范。据了解...……更多
新突破!我国首个海上CCUS项目投用,海上应用优势有哪些?
“二氧化碳”作为一种温室气体,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时候,我国对于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处理可谓是煞费苦心,制定了3060计划,按计划将会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我国各个企业展开对二氧化碳的处理工作,比如...……更多
...技术、新装置,创造了多项“全国首次”。揭秘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记者在一号馆看到,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项目被搬到了中国海博会上,为深圳市民展现了“岸碳入海”等诸多“双碳”、环保高科技...……更多
向海图强看广东|以产兴城 “蓝色经济”破浪向新
...风电项目自2021年投产以来,每年可节约标煤2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5万吨。2022年,11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汕头并网发电,中国海上风电正式进入11兆瓦时代。新兴产业在各个城市崛起,本质是全产业链条聚集下的效益外溢...……更多
核能暖炉开启双城供暖模式,我国首个跨地级市核能供热工程投运
...山主城区630万平方米,预计可替代原煤消耗2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2万吨。本供暖季“暖核一号”供暖面积合计达1250万平方米,可满足约40万人口的冬季清洁取暖需求。核能供热,并非一项新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成熟...……更多
中国钢研纯氢多稳态竖炉一期示范工程投入运行
...当前世界各国日益重视环境保护,都在加大力量研究减排二氧化碳的方法。目前,用碳作还原剂进行高炉冶炼的方法已经非常成熟,减排二氧化碳的空间非常有限。因此,许多国家都在研究用氢进行冶炼的方法。所谓氢冶金就是...……更多
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黑科技”亮相中国海博会
...源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前沿科技。例如,有填补了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空白的CCS示范工程项目;有用于储存和转化风电能源、已经应用于岛屿、航母等海上项目的制氢系统设备;还有专门为了保护生态,用于监测碳通量的观...……更多
...电走向世界的这张“国家名片”,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二氧化碳转化为“糖”和“油”2022年4月28日,国际期刊《自然·催化》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电子科技大学夏川课题组、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于涛课题组和中...……更多
...融合未来之城、深海一号钻井平台、绿港氢城、百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工程……11月28日,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清洁能源链展厅展出了众多超级能源工程的沙盘与模型,吸引人们驻足观看。“双碳...……更多
我国核电安全运行水平全球领先
...位居全球第二,占全国累计发电量的4.86%,年度等效减排二氧化碳约3.4亿吨,其中福建、辽宁、海南三省核电发电量占比超过20%,分别为27.3%、23.4%、22.7%;在建核电工程稳步推进,全年新开工核电机组5台,核电工程建设投资完成...……更多
收入“双碳”计划的佛山佳利达,是如何实现技术购销的?
...国“十四五”规划中。在国家和地方的大力支持下,我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封存技术不断突破。热电联产中的燃煤锅炉一般被认为属于CO2排放量较大的产业,佛山市佳利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专业从事热电...……更多
二氧化碳变为宝  驱动石油产出来(硬核科技背后的创新故事)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二氧化碳变为宝 驱动石油产出来(硬核科技背后的创新故事)本报记者 李 蕊《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05日 第 04 版)中国石化“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更多
中国CCUS技术应用须“步稳”而“蹄疾”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图为江苏泰州电厂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这是亚洲最大的火电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新华社发(汤德宏摄)【碳捕手成长记】◎本报记者 宋迎迎“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发展迅速,呈现...……更多
...供热工程在海阳投运,每年可替代原煤消耗2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2万吨——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李晓飞 庞磊)11月25日,我国首个跨地级市核能供热工程——国家电投“暖核一号”三期核能供热项目正式投运,海阳核电在给...……更多
四部门发文促炼油行业绿色发展,利好氢能、CCUS等前沿领域
...中长期目标方面,《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绿氢炼化、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技术完成工业化、规模化示范验证,建设一批可借鉴、可复制的绿色低碳标杆企业,支撑2030年前全国碳排放达峰。在具体部署上,《指导...……更多
...百兆瓦时,每年能发出清洁电能7300万度,相应减少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能满足3.5万居民用户的用电需求。 ……更多
河钢集团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全线贯通
...冶金技术。传统冶金工艺,每生产一吨钢,约产生1.83吨二氧化碳;河钢氢冶金示范工程的实施,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0%,相当于吨钢碳排放可降至约0.5吨。河钢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全线贯通,对突破氢冶金核心关键技术和推动...……更多
增长、稳固、提速、突破,“动力”强劲!中国经济“拾级而上”
...外输送清洁电力超4000亿度,达到4001.64亿度,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3.2亿吨。目前,田湾核电站7、8号机组正在加紧建设。全面建成后,田湾核电站装机总量将超900万千瓦,每年可提供清洁电力超700亿度。全国最大海上光伏项目正...……更多
原油如何实现“零碳”
...代天然气加热,每年可减少天然气消耗60万立方米。结合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新技术,真正实现了零碳生产。9月27日,吉林油田方52地热项目正式开展系统试运行,方52-02采热井和方52-08回灌井同时投产。标志着吉林油田...……更多
...经济发展命脉。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统计,我国电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国能源消耗产生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0%左右,其中煤电是最主要的碳排放源。要想实现“双碳”目标,电力脱碳是破局之要。今年,“综合智慧零碳电厂...……更多
...金是以氢气代替碳还原铁矿石,从源头彻底降低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减排优势显著。记者在河钢集团氢冶金项目现场看到,传统高炉被氢基竖炉所取代,一个个银白色反应罐映入眼帘,遍布其中的管道、阀门和仪表充满现...……更多
捷报连连、数据“火热”,中国经济向前“进”有支撑、底气足
...一年的用电量。相当于每年减少标煤消耗115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760万吨,对于保障能源安全,促进我国能源结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宁德核电站二期5号机组主体开工7月28日上午,福建宁德核电站二期工程5号机组核岛浇筑了第...……更多
我国首艘氢燃料电池动力示范船“三峡氢舟1”号完成首航
...比,“三峡氢舟1”号预计每年可替代燃油103.16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43.67吨,对加快内河航运绿色低碳发展具有示范意义。据介绍,“三峡氢舟1”号为钢铝复合结构,总长49.9米、型宽10.4米、型深3.2米,乘客定额80人,主要采用...……更多
广东廉江核电一期工程开工,首次采用超大型冷却塔
...约为702亿千瓦时,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约2007.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5260.1万吨、二氧化硫约17.1万吨、氮氧化物约14.9万吨,减排效应相当于种植阔叶林约14.8万公顷。依托该项目的高质量建设,国家电投将推动“大项目带动大基地...……更多
...位居全球第二,占全国累计发电量的4.86%,年度等效减排二氧化碳约3.4亿吨。2023年,共有33台机组在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的综合指数达到满分,满分比例和综合指数平均值位居世界前列。核能科技创新方面,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高...……更多
工业尾气“变身”鱼饲料 生物制造如何制造万物?
...立方米,如果利用其中的50%可年产饲料蛋白5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亿吨,节约粮食1.6亿吨,节省耕地4亿亩。我国不仅有大量工业尾气,还有不少农林废弃物,也非常适合用生物技术加以利用。生物乙醇俗称酒精,目前我...……更多
从交通到储能,全国这样“玩转”氢能
...,275辆氢燃料电池重卡实现稳定运营,氢能重卡累计减排二氧化碳近10000吨。氢能在交通领域得到快速发展,原因有多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氢燃料电池技术的成熟。氢燃料电池是交通领域中氢能应用最为成熟的部分,氢燃料电...……更多
...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先进低能耗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中国华能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华能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二氧化碳捕集理论和成套技术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包括多项国内...……更多
...电量10亿千瓦时计算,每年可节约标煤消耗3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8万吨、二氧化硫排放5700吨、氮氧化物排放8500吨。莱州市濒临渤海,为山东省风速高值区,风能资源丰富。近年来,当地因地制宜发展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更多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新闻纵深·聚焦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升级“下半场”
阅读提示数字浪潮,奔涌而至。10月17日至19日,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在石家庄举办。这场综合性数字经济大会,不仅搭建起国际数字经济交流合作的高端平台
2025-10-20 07:35:00
聚焦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数字“加料”,生活可以这么“潮”
10月17日,观众和下棋机器人对弈。河北日报记者 史晟全摄数字让生活更美好。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众多数智技术闪亮登场
2025-10-20 07:37:00
河北日报讯(记者宋平)10月19日,2025京津冀AI赋能教育新生态大会在石家庄举办。来自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与会嘉宾
2025-10-20 07:42:00
青春华章丨制造业“数智化”,“脑力”岗位需求旺
南航双选会上来了237家制造业单位制造业“数智化”,“脑力”岗位需求旺□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姜静实习生黄佳琪杨久久400多家用人单位中
2025-10-20 07:43:00
2025中国机器人大赛闭幕我省9支队伍获奖河北日报讯(记者苑立立)10月19日,2025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中国机器人大赛赛区)在石家庄闭幕
2025-10-20 07:44:00
青春华章丨向“新”而行“模范生”,“智造”南钢获央视关注
转型实践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优秀范例向“新”而行“模范生”,“智造”南钢获央视关注南报网讯(记者刘安琪通讯员邵启明)“南京钢铁的转型实践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优秀范例
2025-10-20 07:44:00
没有冗长的开幕致辞,减少繁琐的办会流程,10月17日至19日举行的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持续改进办会模式,更加务实高效
2025-10-20 07:44:00
聚焦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记者观察|培育数据生态,构筑数字产业发展新优势
培育数据生态,构筑数字产业发展新优势——二〇二五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探新之三10月17日,观众在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参观
2025-10-20 07:47:00
聚焦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现场丨人机协同,赛场上演“机器人总动员”
你见过“机器人总动员”吗?10月18日,记者走进石家庄(正定)国际会展中心6、7号馆,科技感扑面而来。一场场不同类别的机器人赛事激烈角逐
2025-10-19 08:23:00
聚焦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记者观察|释放数据价值,“乘”出产业转型新动能
释放数据价值,“乘”出产业转型新动能——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探新之二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价值日益凸显
2025-10-19 08:27:00
青春华章丨江苏南京:“宁工品推”,“推”出产业发展新空间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徐宁实习生黄倩通讯员李晓晨陈欣苇俞堃在南京,“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共谋发展”的生动实践持续结出硕果
2025-10-19 09:54:00
二〇二五年广交会设计创新奖出炉在宁企业斩获二金奖一银奖南报网讯(记者黄琳燕)10月18日,2025年广交会设计创新奖(CF奖)颁奖仪式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2025-10-19 09:55:00
产业数字金融发展的创新路径与实践研讨会举办,与会嘉宾建议——找准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赋能产业发展路径河北日报讯(记者马彦铭)10月17日
2025-10-19 09:57:00
DCF AI智能商城:智能技术重塑购物新范式
DCF AI智能商城作为一款新兴的电商平台,其核心在于将智能化技术融入购物全程,为用户带来更合规、更真实、更便捷的消费体验
2025-10-19 13:21:00
DCF智能商城商业愿景
DCF智能商城面向农产品场景上线一组功能与体验升级,核心目标很直接:把产地和特点说清楚,把来路和批次摆出来,把配送和售后讲明白
2025-10-19 13: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