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唐懿宗李漼(“漼”,拼音:cuǐ),母元昭皇太后晁氏。始封郓王。宣宗爱夔王滋,欲立为皇太子,而郓王长,故久不决。大中十三年八月,宣宗疾大渐,以夔王属内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宣徽南院使王...……更多
唐懿宗李漼沉溺享乐,断送大唐江山
...继大统。朝野均大吃一惊。郓王登基后,改名李漼,是为唐懿宗。王宗实成为实际上的掌权者,懿宗不过是他手中的一件范例和傀儡。懿宗实为无为而治之君 懿宗李漼继位后便展现出他从小的性格——温文尔雅,退让谦和。他...……更多
唐朝历史——柳公权
...御史弹劾,罚了一季的俸禄 ,议事官恨他不退休。直到唐懿宗咸通(860年—874年)初年,柳公权才以太子太保之职致仕。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权去世,时年八十八岁,获赠太子太师。 书法成就主词条:楷书四大家、柳体柳...……更多
唐朝公主多愁嫁?11个女儿的唐宣宗,用了3个办法,脸面掉了一
...辈、谦恭有礼,获得了家人的一致好评。唐宣宗驾崩后,唐懿宗继位,驸马韦保衡陷害了许多人,于琮也在其中。广德公主哭着找到了哥哥唐懿宗,要跟随丈夫于琮一起流放。为了保护丈夫于琮的安危,广德公主经常走在他的前...……更多
唐朝第十九位皇帝:唐僖宗李儇(862-888),儇Xuān,唐懿宗第五子,初名俨。873-888年在位,在位13年,享年27岁,死后谥号为惠圣恭定孝皇帝。僖宗是懿宗的第五子,本名李俨,生於咸通三年(862)五月八日。懿宗病重弥留之际...……更多
...改名为晔,888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享年38岁。他是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的弟弟。葬于和陵,死后谥号为圣穆景文孝皇帝。昭宗在位期间,宦官、朝臣、藩镇为争夺对中央政府的控制权,斗争激烈,藩镇跋扈,战乱不断,...……更多
唐朝宦官世家杨复恭与田令孜的恩怨情仇
...左军中尉刘行深和右军中尉韩文约领着十二岁的普王来到唐懿宗的床榻跟前时,唐懿宗艰难地呼出了最后一口气,龙驭上宾了。大明宫内一片缟素,普王李俨在先帝灵柩前匆匆即皇帝位,更名李儇。除了神策军两军中尉、枢密使...……更多
唐朝同昌公主之死:御医遭屠,引发惊天冤案
...牵连,或被杀头,或遭流放。更让人胆寒的是,当朝皇帝唐懿宗李漼竟然逼着公主身边的侍女、保姆自杀,让她们给公主殉葬。这场大案到底是因何而起?那些被杀被罚的官员到底冤枉与否?让我们一起往下看唐懿宗李漼登基后...……更多
...这才得以始终幸免于难,最后以八十二岁高龄安然去世。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3),杨凝式生于华州华阴县,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华阴市一带,他的家族乃是西汉时期就已经成为豪门,后来人才辈出的弘农杨氏。正如上文提到的...……更多
本无缘皇位的他奇葩继位:唐宣宗李忱的传奇人生
...毒身亡,享年50岁。他死后,其长子李漼(cui)继位,是为唐懿宗,唐朝正式进入末世。 ……更多
逆境中的英明领袖:唐僖宗李儇的传奇人生
...僖宗李儇,他是被称为“小太宗”的唐宣宗李忱的孙子,唐懿宗李漼的第五子,他最早是被封为普王,原名叫李俨。懿宗皇帝咸通十四年七月,他的父皇李漼病重,七月十八日,唐懿宗下遗诏言道:“寡人守江山神器,居于万千...……更多
唐朝历史上一共出现过三次“兄终弟及”,你知道几个?
...三、唐僖宗李儇、唐昭宗李晔李儇是唐朝第十九位皇帝,唐懿宗李漼第五子,母为惠安皇后王氏。咸通十四年(873年),柩前即位,时年12岁。在位期间,权宦田令孜把持朝政,引发王仙芝、黄巢起义。长安失落后,逃亡蜀地。...……更多
...伊州击溃来犯的吐蕃、回,鹘联军,虏获牲口一万余头。咸通七年,张议潮部将仆固俊率军攻克北庭、轮台、清镇等地。同年十月,仆固俊再次大败吐蕃,斩杀老对手论恐热。随着论恐热的死,吐蕃王朝落下帷幕,这个危害了大...……更多
揭秘唐宣宗立储之谜
...长等人矫诏,然后派人将郓王接入宫中,继承了皇位,即唐懿宗。至于王归长、马公儒、王居方则被处死。由此可见,唐宣宗做事不果断,“内臣争立嗣君,几至于乱”,与他的先祖李世民比起来,实在是差的太多! ……更多
崇祯帝与金哀宗两位末代皇帝的不同命运
...在面对山穷水尽的局势的时候,曾经慨叹:自己不是亡国之君,但大臣却都是亡国之臣。崇祯皇帝之所以悲愤是因为历史上别的亡国之君大多荒淫无度,昏聩无能,但是崇祯帝在位17年,也勤政了17年——在这17年时间里,崇祯帝...……更多
...剧的根源,竟然是唐昭宗太有雄心壮志了。唐昭宗李晔是唐懿宗的第七子,唐僖宗的弟弟。唐朝历史上有两对混账父子,一对是唐穆宗、唐敬宗,另一对就是唐懿宗和唐僖宗。尤其是“大唐国足”唐僖宗,这小伙儿一生致力于玩...……更多
唐朝转折点:同昌公主之死引发的政治风暴
唐懿宗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八月,长安城举行了一场葬礼,唐懿宗最宠爱的女儿——同昌公主年仅十几岁便离世了。为何一位年轻的公主的逝世,会引起如此大的动荡,甚至让一个王朝的稳定受到了威胁?公主死后,唐懿宗深...……更多
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罗隐的《谗书》
...“此尚有叶,何旱之有!”下令杖打反映灾情的老百姓。唐懿宗时,翰林学士刘允章上书指岀,“国有九破”——“终年聚兵”“蛮夷炽兴”“权豪奢僭”“大将不朝”“广造佛寺”“贿赂公行”“长吏残暴”“赋役不等”“食...……更多
为何唐朝后期的宦官,却能掌握皇帝生死
...,此时宦官已经反过来控制军政事务了;到了第三个阶段唐懿宗时期,宦官势力达到了巅峰,当时大唐早已从内部腐朽,进入了倒计时阶段。可以说,唐朝的覆灭,与君王重用宦官有着密切的关系。 ……更多
唐末群雄割据与刘隐的征战
...军事行政长官,并辖制岭南道其余诸府。但是,到了唐末唐懿宗咸通三年(862年),朝廷对于岭南道军政格局进行再次调整,将岭南道的广州经略使升为岭南东道节度使,乾宁初岭南东道又赐号清海军;邕州经略使升为岭南西道...……更多
唐宣宗的《吊白居易》:一首永恒的悼亡诗
...评价,而且极大地表现出了对白居易离世的悲痛。以一国之君而作如此优秀的悼亡诗,唐宣宗的文采可见一斑,更值得说明的是,在这首诗的第二句,还引用了白居易的名和字,来达到一语双关的目的,可谓是无可争议的绝世名...……更多
揭秘枢密使:从唐朝宦官专权到明朝权力更迭的见证者
...的旨意,拥立新的皇帝。唐朝的宰相们也不敢招惹他们,唐懿宗时的宰相就说过“宰相枢密,共参国政”的话。二、发展到了唐朝末年,朱温在杀尽宦官后,任命自己的亲信蒋玄晖为枢密使,并将唐昭宗迁到洛阳。至此,唐昭宗...……更多
朱元璋的历史倒车:从分封制到废除宰相制度
...门设一个内阁首辅?其实这就是死鸭子嘴硬。明朝的后世之君,明知道朱元璋废除宰相制,是在开历史倒车,可就是不愿意承认。毕竟老朱自己也不愿意承认。所以说,他们早就恢复宰相制了,只是换了个称呼罢了。如果宰相制...……更多
明朝后妃的命运:吕氏、吴氏、周氏的传奇人生
...朱允炆即位,并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二月为吕氏上尊号曰:“皇太后”。这位吕太后也就此成为大明王朝第一位皇太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十三日,燕王朱棣率领的靖难大军杀入京师南京,并在朱允炆死后登基称...……更多
金哀宗完颜守绪:励精图治却难逃亡国之君的宿命
在人们的印象中,亡国之君不是昏君,就是暴君,但肯定不会是什么明君。其实不然,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还是有一些“亡国明君”的,他们在位时期励精图治,若不是生逢乱世,必定也是守成之君,比如唐朝的唐昭宗,明朝...……更多
唐宣宗、宋仁宗和明孝宗的治国智慧
...为几大类,有马上打天下的皇帝,这些皇帝往往都是开国之君;有的则是昏庸无道的亡国之君,如陈后主、宋徽宗等人皆是如此。还有一些是王朝中兴和守成之君,所谓打天下易守天下难,这些守成之君其实并不弱于自己的老祖...……更多
唐宣宗与李德裕的恩怨之争
...李世民相比,唐宣宗还差得很远。例如,当时朝中有一位宰相名叫李德裕,此人才能卓越,唐宣宗却没有重用此人,还将其贬谪至死,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一、宣宗即位会昌六年(846年)三月二十一日,唐武宗李炎病重,宫中突...……更多
他是唐朝状元驸马,一生却充满戏剧性和反传统的色彩,令人唏嘘
...特的命运故事。郑颢出身名门,家世显赫,祖父郑絪更是宰相的身份,他的父亲郑羡也曾任刺史。然而,郑颢并不满足于一成名门之后安逸享福,他对官场的厌倦和对婚姻的不满促使他在历史舞台上独辟蹊径。唐宣宗李忱是一位...……更多
皇权下的牺牲品:郑颢与万寿公主的婚姻悲剧
...与此同时,郑颢原本已订婚的卢氏也令人牵挂。白敏中,宰相兼心腹大臣,被唐宣宗指派负责为万寿公主寻找良配。在皇权面前,白敏中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这时,一个考上状元的年轻人引起了他的注意,这就是郑颢。由于...……更多
宦官当道与削藩之策:唐昭宗李晔的治国困境
...呢?乱世帝王唐昭宗李晔,是唐朝的第二十位皇帝,作为唐懿宗的第七个儿子,五岁时便能够背诵诗文,深得唐懿宗的喜爱,封其为寿王。从小便表现出才干出众的李晔,手中握有不小的权力,被授予开府仪同三司,后来还被封...……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为何只有乾隆的裕陵对外开放
在历史的长河中,帝王的陵墓往往是尘封往事的见证。位于中国河北省的清东陵,作为清朝帝王的安息之地,承载了无数辉煌与秘密。然而
2024-10-28 19:07:00
聊聊古代朝廷谏官与言官的区别
在中国古代的官僚体系中,谏官和言官是两种具有监督职能的官员,它们在朝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尽管它们在功能上有所重叠,但在职责和作用上存在明显的区别
2024-10-28 19:10:00
聊聊北魏王朝的衰亡起点——河阴之变
河阴之变是北魏末年的一场重大政变,这场政变对北魏王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场变故之后,北魏的命运变得岌岌可危,尽管朝廷采取了一些措施试图挽救局势
2024-10-28 19:24:00
益州之战:兵力悬殊下的智谋胜利
在三国时期的众多战役中,益州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这场战役中,刘备与刘璋的兵力对比成为了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
2024-10-28 19:25:00
古代皇帝的平均寿命很低,为何乾隆那么长寿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皇帝的平均寿命并不高,多数因疾病、刺杀或政治斗争而早逝。然而,清朝的乾隆皇帝却是一个显著的例外,他不仅享有一个长达六十年的reign(在位期间)
2024-10-28 19:26:00
曹孟德的抉择:吕布末路之谜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吕布以其卓越的武艺和反复无常的性格而闻名。他被称为“飞将”,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武将。然而,他的一生也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
2024-10-28 19:28:00
古代皇帝死宫外,尸体怎么处理
在古代,皇帝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其生前身后的事务都受到极为严格的礼仪规定。当皇帝不幸在宫外崩逝时,其遗体的处理方式更是充满讲究
2024-10-28 19:28:00
探讨哪个少数民族在秦汉时期对中原构成了最大的威胁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秦汉时期无疑是一个关键阶段,标志着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的转折点。然而,这一时期的中原地区并非完全安稳
2024-10-28 19:29:00
聊聊明朝皇帝名字与五行的神秘联系
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显赫的朝代,其皇帝的名字似乎隐藏着一种不易察觉的规律。仔细研究这些帝王的名号,我们会发现它们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学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024-10-28 19:29:00
聊聊莫邪的故事与干将铸剑的传奇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关于宝剑的传说,而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莫邪的故事以及与之相关的两把剑——干将与莫邪。这些传说中的宝剑不仅代表了古代铸剑艺术的巅峰
2024-10-28 19:30:00
聊聊乾隆皇帝作为完美主义者的诸多面貌
清朝历史上,乾隆皇帝以其独特的个性和治国理念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作为一位统治者,他不仅追求政治上的完美,还在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表现出完美主义者的特征
2024-10-28 19:31:00
聊聊明朝奇葩皇帝与清朝勤政皇帝的对比
明朝和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两个极为重要的封建王朝,各自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历史的长河中,明朝以多位个性鲜明的皇帝闻名,而清朝则以勤政著称
2024-10-28 19:32:00
探讨西晋内部的动荡
西晋,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其命运充满了曲折和波折。在许多人的印象中,西晋是被匈奴所灭的。然而,历史的真相往往比表面现象更为复杂
2024-10-28 19:33:00
刘备伐吴仅仅是为了报关羽被东吴杀害之仇吗
在三国时期,刘备伐吴是一场影响深远的战争。许多人认为,刘备发动这场战争仅仅是为了报关羽被东吴杀害之仇。然而,当我们深入剖析历史背景和当时的政治局势时
2024-10-28 19:34:00
探讨“四川”这一名称的由来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省份。然而,为何它被称为“四川”,而不是“三川”或“吴川”?这其中的命名背后蕴含着怎样的讲究?首先
2024-10-28 19: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