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中新健康 | 上海专家为15岁少女取出重逾1公斤的巨大肿瘤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4月16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16日获悉,经过十年的等待与不弃,上海专家开启多学科团体诊治模式,奋战12小时成功为一位15岁少女切除了双侧后腹膜逾1公斤的超大神经鞘瘤。茹茹(化名)刚刚学会...……更多
中新健康丨上海专家探索腹腔热灌注化疗 成功精准“烫杀”癌细胞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3月12日电 (记者 陈静)罹患胆管肿瘤的王阿姨(化名)被巨量腹水折磨,行动困难,腹胀难忍。癌细胞在患者的腹腔内广泛种植、转移,大网膜呈“网膜饼”样改变,如何攻克难题,让王阿姨获救...……更多
中新健康|上海眼科专家闯“手术禁区”成功为患者切肿瘤、保视力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3月29日电(陈静 王根华)来自海南、22岁的刘先生(化名),2个月前发现右眼明显突出,出现眼球上转、外转受限,视力下降、视物重影、流泪等不适症状。原来他的眼眶内长了一个巨大肿瘤,位置...……更多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4月29日电 (记者 陈静)晚期的消化系统肿瘤,尤其是胆管和胰腺肿瘤,通常会伴有腹膜种植转移,进而引发严重的恶性腹水。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是临床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记者29日获悉,上海...……更多
中新健康|专家:儿童恶性肿瘤患者尽早规范治疗生存率比成人患者高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5月31日电 (陈静 姜蓉)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神经组织的恶性肿瘤,通常发生在儿童时期。记者31日在走访中了解到,一名仅仅两个半月大的孩子小墨(化名)在上海成功接受了神经母细胞瘤手...……更多
中新健康丨机器人手术系统赋能 上海专家一次为患者干净切除5个脑膜瘤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3月25日电 (陈静 陈霞琼 肖鑫)记者25日获悉,上海医学专家团队在机器人手术系统的辅助下,一次性手术为患者切除5个脑膜瘤。65岁的郑女士(化名)术后无任何神经功能障碍,各项指标恢复良好...……更多
中新健康丨化疗导致白血病患儿心脏损伤怎么破?中国专家研究提供新思路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4月17日电 (陈静姜蓉)化疗导致的心脏损伤让白血病幸存患儿面临着沉重的心血管疾病负担。记者17日获悉,中国医学专家的最新研究揭示了白血病化疗的心脏毒性新机制。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更多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广州1月6日电 (蔡敏婕 刘文琴 黄睿)来自广东阳江的16岁李同学(化名)近日被确诊患上了罕见的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经过10多个小时的手术,她身上重约2.8公斤的肿物被切除,目前准备回家休息。...……更多
中新健康丨中国专家研发诊断“工具” “一管尿”测肿瘤更精准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3月23日电 (陈静 王广兆)记者23日获悉,中国医学专家的一项研究成果证实,一种基于尿液肿瘤DNA的无创诊断产品能有效早期发现尿路上皮癌,总体诊断敏感性达到91.37%,可有效提升尿路上皮癌...……更多
中新健康 | 沪儿童专科医院医疗服务延续至成人 先天性疾病者可获得最适宜治疗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4月17日电 (陈静 姜蓉)从儿童到青少年再到年轻成人,这种不断延伸的基于科学逻辑的医疗服务理念是当代医学发展的标志之一。24岁的云女士(化名)因神经母细胞瘤复发,在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更多
中新健康丨中国医学专家率先获得新发现 有望改善胰腺癌治疗总体生存率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3月25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25日获悉,中国医学专家全球范围内率先筛选出预测胰腺癌化疗敏感性的蛋白标志物。该研究结果将改写目前的相关治疗指南,有望改善胰腺癌治疗总体生存率。中国...……更多
中新健康|专家抓到“最毒乳腺癌”化疗耐药“元凶”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4月7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7日获悉,对于困扰临床许久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化疗耐药难题,中国医学专家终于找到耐药“元凶”和作用机制。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内科主任王红霞教授领衔课...……更多
中新健康丨上海专家探索极速康复模式:两位超高龄患者胃肠手术后一天出院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4月8日电 (陈静 陈霞琼 肖鑫)记者8日获悉,上海的医疗机构成功开展ERAS(加速康复外科)变革性探索,在超高龄患者胃肠手术后极速康复(FRAS)方面取得新突破:两位分别是80岁和90岁的结肠癌患者...……更多
中新健康丨上海专家尝试“免疫+化疗”新模式 晚期肺鳞癌患者获生机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4月19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19日获悉,中国医学专家成功开展“免疫+化疗”治疗模式,打破晚期肺鳞癌患者的治疗困境。据悉,近年来,在肺癌的基因治疗中,各类“靶向药物”的上市为患者带...……更多
中新健康 | 上海:“影像设备+加速器”投入临床助肿瘤患者实现精准、个性化放疗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4月9日电 (陈静 王广兆 赵俊)在传统放射治疗过程中,由于用于诊断的影像设备和用于治疗的加速器是两套不同的设备,医生无法实时看到放射治疗过程中肿瘤及正常组织的影像情况。“精准放...……更多
中新健康丨中国多中心研究新成果:“国产创新免疫药+化疗”为更多肺癌患者带来生机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1月17日电(记者 陈静)记者17日获悉,中国医学专家在肺癌围术期免疫治疗研究方面取得新成果:国产原研创新免疫药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可显著延长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无事件生存期,为众...……更多
上海多位专家共同探索构建数字疗法的监管体系
中新网上海12月18日电 (孙国根 陈静)记者18日获悉,上海多位专家的共同课题“数字疗法的监管体系构建及案例研究”启动。“数字疗法的监管体系构建及案例研究”课题启动。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肿瘤学分会供图在当日举...……更多
中新健康丨走进申城的综合性医院:微创方法百花齐放、达芬奇机器人助力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4月22日电 (记者 陈静)医学进入“微创时代”,在精准定位和导航的帮助下,医生能够通过微小的手术切口完成复杂的手术操作。微创治疗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给患者带来更多福祉。记者2...……更多
儿童肿瘤治疗进展迅速 专家呼吁帮助康复患儿重返学校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11月14日电 (记者 陈静)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焕民教授14日在此间对记者表示,目前,创新技术的发展,创新药物的研发给儿童肿瘤领域带来了希望。上海市儿童医院邵静...……更多
中新健康|对话虞先濬:挑战“癌王”!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北京4月20日电 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难发现、难治疗、死亡率还较高,一经发现多是中晚期,若不能得到及时和规范的多学科诊疗,患者生存期甚至只有半年,一年可能都是比较少见的情...……更多
专家:细胞免疫治疗受益者渐多 维持治疗为患者生命续航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10月23日电 (记者 陈静)在抗肿瘤治疗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让“癌症慢性病化”已成为医疗界思考的问题。如何用先进手段治疗癌症,如何让患者获得更长、有质量的生存期,如何降低罹患恶性...……更多
中新健康|专家:新技术、新研究为卵巢癌患者带来治疗新希望 应有慢性病心态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5月8日电 (记者 陈静)卵巢癌因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复发率高等因素,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病死率居首位,被称为“妇癌之王”。“如今,中国晚期卵巢癌的治疗已有巨大进步,临床医生手术...……更多
中新健康丨海内外专家、业界聚焦ADC赛道:机会多多 下一代ADC会超级“聪明”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3月12日电 (记者 陈静)抗体偶联药物简称“ADC”。从全球首款ADC药物面世至今已逾20年,技术迭代升级带来了药物疗效的提升,ADC赛道也迎来了蓬勃发展,吸引越来越多后发企业进入赛道。朱忠...……更多
中新健康丨CAR-T细胞疗法有望让复发难治淋巴瘤患者获得治愈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3月20日电(陈静 李东)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是近百种不同亚型“淋巴瘤家族”的统称。复发和耐药是患者面临的一大问题。对于复发难治淋巴瘤患者,CAR-T细胞疗法给他...……更多
中新健康丨三餐和点心怎样分配、孩子如何减重?听专家道来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5月20日电 (陈静瞿乃婴)中小学时期是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通过均衡膳食获得全面营养,是儿童青少年茁壮成长的关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临床营养科汤庆娅主任医...……更多
上海专家为罹患直径12cm巨大胰腺肿瘤19岁女孩成功实施微创手术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5月20日电 (记者 陈静)19岁的大一女生娟娟(化名)突发腹痛,进入医院检查后发现,其胰体尾部长有一个直径约12厘米的巨大肿瘤,已有破裂迹象,一旦引发大出血,将危及生命。记者20日获悉,...……更多
中新健康 | 长三角百余名专家学者安徽合肥研讨再生医学新趋势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合肥4月15日电 (记者 吴兰)长三角再生医学发展论坛近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来自长三角地区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与本次论坛,共同聚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长三角再生医学...……更多
中新健康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让贵州民众看病有“医”靠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贵阳4月21日电 (王秋旭)医院门诊急诊量近45万人次、吸引外省患者3.2万余人次、累计开展手术5000余例、手术难度和患儿年龄多次刷新贵州历史纪录……这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更多
中新健康丨中澳专家学者新发现 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治疗提供新方向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3月22日电 (陈静 顾卓敏)记者22日获悉,中国和澳大利亚专家学者携手获得的一项研究成果率先证实TCVs(穿皮质血管)生成能促进骨愈合。这为治疗临床骨血供不足类疾病,比如:股骨头缺血性坏...……更多
前列腺癌困扰中老年男性健康 专家力倡早筛提高患者生存率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10月27日电(记者陈静)世界男性健康日将至,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上海市泌尿肿瘤研究所所长叶定伟教授2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加强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更多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荣成市中医院健康科普:经典名方——四物汤,养生养颜两不误
鲁网6月28日讯在中医的养生宝库中,四物汤以其独特的功效和悠久的历史,成为了众多女性养生养颜的首选。这一经典名方由熟地黄
2024-06-28 15:08:00
荣成市荫子镇卫生院家庭医生健康科普系列之浅谈如何预防慢性病
鲁网6月28日讯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做好慢性病的预防?荣成市荫子镇卫生院家庭医生李晓平表示:慢性病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它不是特指某一种疾病
2024-06-28 15:12:00
杭白菜卖7块!雨一直下,杭州市民的菜篮子拎得还稳吗?
雨一直下,杭州市民的菜篮子拎得还稳吗?自从入梅以来,南方连日降雨,是否会影响蔬菜价格?杭州人的菜篮子拎得还稳吗?潮新闻记者实地探访了周边菜场和生鲜店
2024-06-28 15:31:00
家庭医生健康科普系列之年轻化的高血压健康管理
鲁网6月28日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迁,高血压患病人群不断增长,并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对于年轻化的高血压健康管理
2024-06-28 15:48:00
好“视”成双,好闺蜜相约兰州爱尔眼科摘镜,共赴“睛”彩视界
6月20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也是陈萍(化名)和宋美丽(化名)这对好闺蜜视力重生的日子。戴了多年的眼镜,厚重的眼镜终于不再是她们青春与美丽的阻力
2024-06-28 15:57:00
女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后就会想到,检查不孕症的常用方法是什么?
女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后就会想到孩子,任何女性都不例外,可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些女性朋友非常不幸的患上了不孕不育症,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女性检查不孕不育症的常用方法是什么
2024-06-28 16:04:00
哪些疾病需要做宫腔镜检查?术前准备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宫腔镜是一项微创性妇科诊疗技术,用于子宫腔内检查和治疗的一种纤维光源内窥镜,镜体的前部进入宫腔,对所观察的部位具有放大效应
2024-06-28 16:06:00
防暑降温远离“空调病”,防治腹泻常备妈咪爱
最近全国各地陆续进入“高温蒸烤”模式,恨不能把自己二十四小时置身在空调房里。都说,夏天的命是空调给“续”的,但有些夏天的病
2024-06-28 16:20:00
太和夜话 | 从步履维艰到迈步向前:一名冠心病患者的康复历程
听众朋友们,晚上好!这里是十堰广播电台晚间节目《太和夜话》。今天,我们为大家讲诉的是一位冠心病重症患者在太和医院被成功救治的故事
2024-06-28 16:22:00
金苑社区举办老年人有效晨练知识讲座
江南时报讯 为推动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提高晨练效果,近日,苏州工业园区金苑社区党总支联合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开展老年人有效晨练知识健康讲座
2024-06-28 16:30:00
减少疾病传播 洪涝灾害后应当这样做
本文转自:人民网人民网北京6月28日电 (记者郝帅)今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洪涝灾害防疫保健康有关情况
2024-06-28 16:35:00
预防先 健康来 2024年流感防控作品大赛决赛圆满收官
6月25日,一场以竞赛形式呈现的科普宣讲——2024年流感防控作品大赛决赛在重庆两江假日酒店举行。活动现场/图源 重庆市预防医学会 此次竞赛采取线上
2024-06-28 13:18:00
西藏工匠嘎玛曲杰:匠心巧绘藏医景 智慧细织高原情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鲜敢藏医药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被誉为最为完整、最有影响力的民族医药学之一
2024-06-28 14:14:00
肾病重症患者的福音!威海启动2024年度肾病透析慈善救助项目
6月26日,山东威海市民政局、威海市慈善总会(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携手山东威高血液净化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启动威海市2024年度“向阳而生·逐光而行”威高肾病透析慈善救助项目
2024-06-28 14:15:00
桂林爱尔眼科:高考后想摘镜爆改?这4种情况可能让你爆改失败
在爱尔眼科屈光门诊,时常遇到充满期待来做近视手术的同学被“劝退”的情况。其实许多想做近视手术摘镜的朋友,或许还不了解,近视手术是有“门槛”的
2024-06-28 14: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