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闽南日报
龙文郭坑镇:“种养加”,书记的“虾池三问”
⊙本报记者 方一凡 李立平 通讯员 苏炳蔚
许艺军(左一)在虾池边询问村民水产养殖情况 本报记者 李立平 摄
抓“种养加”一体化发展,在龙文区郭坑镇党委书记许艺军的心里,装着几个“关键指标”。3月19日下午,他直奔汐浦村,约几位养殖户座谈,主题是“问效”——新安装的“汐浦村水产养殖智能监测平台”运行情况到底如何。
汐浦村里,养殖户陈瑞敏、陈亚才早早忙完各自虾池的活,相约在村里的“渔民之家”碰个头。作为养殖户代表,要跟书记说些啥,他们得提前商量商量。
许艺军关注的“关键指标”——水温、溶解氧值、pH值、氨氮值,也是这两位老养殖户关注的重点。养过鱼虾的都知道,这些指标是养殖户的“命根子”。
下午3时许,许艺军快步走进渔民之家,挂钩汐浦村的镇党委统战委员黄雅荣起身招呼大家进会议室。许艺军却摆了摆手:“就在虾池旁开,别拘束,放开谈。”
“监测平台效果怎么样?用得习惯么?”许艺军开门见山。
春节前,郭坑镇出资50余万元,在汐浦村打造水产养殖智能监测平台,先期在130亩鱼塘安装15台传感器,让养殖户通过手机就可以实时监测鱼塘水质指标。陈瑞敏和陈亚才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没想到这么好用!”陈瑞敏掏出手机,点开平台客户端,自家虾池的水温、溶解氧值等5个指标一目了然,数值异常还能立即报警,“这些指标对我们太重要了。”
这些“关键指标”,许艺军盯了很久。水产养殖一直是汐浦村的“经济命脉”,这几年,许艺军和镇、村两级干部引新品、请专家,养殖的鱼虾品种档次上去了,但一直没找到监测水质的好办法。这也成了亩产突破的瓶颈。
过去,养殖户大多“看天吃饭”“各凭经验”,若不及时应对天气变化,就可能血本无归。“我们最怕的就是‘浮头’,虾池一缺氧,虾就浮上水面,等发现后再增氧就来不及了。”陈瑞敏深有体会,“死虾一担一担挑上岸,一年的心血白费了,实在难过。”
智能监测平台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这个好点子,源于许艺军去年的一次下基层“问需”。
去年年底,许艺军在听完村委班子新一年的工作计划后,觉得为养殖户办实事的办法不多,让大家要走出村部的会议室,去现场找答案。来到虾池边,村委会副主任陈炜松发出一句感叹:“如果养鱼虾可以不用‘靠天吃饭’,该多好。”听者有意,许艺军问起了养殖户最大的需求。大家都说,外地鱼塘已经配备了水质监测装置,只是不晓得从哪里购买。
问需之后是问计,办好这件事,得汇聚多方合力。“当天,书记就拉了个群,组建了采购专班,把设备引进来成了我们的头等大事。”黄雅荣一边看着手机上微信工作群的聊天记录一边回忆道。工作群里记录着从项目招标、用户需求调查、监测指标设定到智能监测平台最终落地的点点滴滴,也记录了干群沟通交流的方方面面。
由于吸纳了养殖户结合实际的建议,工作开展得很顺利,没过多久,市里的专家团队来到了虾池边。春节前,设备就在试点虾池安装到位,养殖户的手机也安上了相关的APP。
这次回访问效,许艺军听到了好消息:有了新设备加持,养殖户大胆轮流放养鱼虾,增加养殖密度,亩产值有望从6万元提升到10万元。
会议临近尾声,陈亚才用手肘捅了捅身旁的陈瑞敏,提醒他会前商量好的事还没提。“书记,其他养殖户托我们问问,这样的好设备他们也能免费装上吗?”陈瑞敏小声问道。许艺军当即表态,只要平台运行顺畅,我们就增加传感器数量,扩大监测范围,让更多村民受益。
“大家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许艺军起身指着不远处的水产养殖污染防治与示范项目说道。这个去年刚落地的中国科学院示范项目,不仅能有效处理连片鱼塘的养殖尾水,还引入鱼菜共生生态种养技术。还有正在招商的生态餐厅,开业后,能让游客泡完郭坑的温泉,就吃到最新鲜的“郭坑虾”。
会议结束,又到了鱼虾喂料的时间。“你们服务鱼虾,干部服务你们。”许艺军目送两位养殖户离开,挥了挥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5 06: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