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百里柳江话柳公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10 10:4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组织人事报

百里柳江话柳公

驻足柳江之畔,远远就能看到一尊高大的柳宗元塑像屹立在西江路口的山岭上,目视前方,广袖飘拂。 钟诚 摄

“漏泄春光有柳条”“春色先以柳荫归”“春风杨柳万千条”……美好春光自然少不了柳。历史上也有不少名人,爱柳、咏柳、种柳。在我的家乡广西柳州,就有一段关于柳宗元与柳的佳话。

唐代元和十年,也就是公元815年3月,柳宗元被贬到时属百越之地的柳州,担任柳州刺史。在任4年间,曾引导百姓大规模种植柳树。柳宗元特别爱柳树,曾写《种柳戏题》一诗抒发感慨:“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柳宗元病逝后,当地老百姓为他建了柳侯祠,祠前的那片柳林,称之为“柳公柳”。

柳宗元一生追求“利安元元”思想主张,利民、安民、便民,直到在柳州刺史任上才得以实现。他到柳州上任没几天,便遇到了特大旱灾。按照当地的习惯,柳宗元于7月26日率众前往雷塘举行祭神求雨活动,并作祭文《雷塘祷雨文》,在为什么要祈雨时写道:“神惟智知,我以诚往。钦兹有灵,爰以庙飨。苟失其应,人将安仰?岁既旱暵,害兹生长。敢用昭告,期于肹蚃。”他还以其人格向上天起誓,以地方长官的身份向上苍作出承诺:“廉洁自持,忠信是仗,苟有获戾,神其可罔。”

其实,柳宗元心里清楚,光是祈祷是不够的,在灾情面前必须采取行动。在他的带领下,从来不打井的柳州接连打了好几眼井,随着一桶桶甘甜的地下水进入“寻常百姓家”,世世代代靠天吃饭、靠喝雨水和河水长大的柳州人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活质量。为民求雨是取信于民,开凿水井是切实改善民生,这些事实不仅体现了柳宗元高超的智慧,更展现了他作为一名父母官谦恭为民、爱民如子的高尚情怀。

好不容易解决了大旱灾和饮水问题,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又横亘在柳宗元眼前。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当时柳州城外有着大片的荒地,但瘴气弥漫、北芒垒垒、荆棘遍地、蛇鼠横行,加上种植养殖技术落后,老百姓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为了帮助解决老百姓的困难,柳宗元按照当地的风俗,为柳州人民制定了教谕和禁令,老百姓都顺从并信赖他。同时,他撸起袖子、绑起裤腿,亲自提着镰刀、带锄下地,身体力行带领老百姓开荒垦地、植树种粮种菜,“老少相教语,莫违侯令”“凡令之期,民勤趋之,无有后先,必以其时”是柳宗元深得民心,带领群众披荆斩棘、破土开荒、干事创业的真实写照。

不仅开荒挖井、发展生产,柳宗元还积极在柳州践行“利安元元”的利民、安民理念。“柳侯为州,不鄙夷其民,动以礼法。三年,民各自矜奋。”在短短4年任职期间,柳宗元还大力推行解放奴婢并禁止贩卖人口、重修文庙传播儒学、兴办学堂鼓励教育、推广医学破除迷信等新政,其辛勤付出深得百姓爱戴,也被各州县竞相效仿。

在柳宗元的教化下,“文身百越”的柳州焕然一新、欣欣向荣,呈现出“民业有经,公无负租,流逋四归,乐生兴事,宅有新屋,步有新船,池园洁修,猪牛鸭鸡,肥大蕃息”和“城郭巷道,皆治使端正,树以名木,柳民既皆悦喜”的美好风貌。

如今,在柳州市西江路口的山岭上,一尊高大壮观的柳宗元塑像坐落于此。我趁着清明假期,微雨蒙蒙,驻足柳江之畔,远远望着,只见他目视前方,广袖飘拂,让人思绪万千。“公之懿德,百世崇扬。千二百年,柳人不忘。”千年之前,柳州地处蛮荒,文化落后;千年之后,柳州城市发达、山清水秀。我仿佛回到1200多年前,来一场时空对话,也仿佛隐约看到“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之时,柳刺史在城楼上忧国忧民、若有所思的背影,看到“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里柳宗元躬身践行,带领老百姓种柑植柳、开荒拓野的忙碌身影。

柳州是柳宗元人生岁月最后四年停留的地方,他把一切都留给了柳州,也留给了九曲回肠的柳江……每一位柳州人心中都有千言万语,道不尽对柳宗元的感激和敬仰。

今朝的柳州,千年文脉和百年工业交相辉映,百里柳江风景如画,江边垂柳蔚然成行,夜景华灯流光溢彩,各具特色的新能源汽车川流不息,螺蛳粉、水油堆、云片糕等特色美食吸引着八方来客……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委组织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0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长安已经模糊,不堪回首。是不堪回首,也不甘心回首。柳宗元是在正月的时候,刚刚得到诏令回到长安。刚刚停下疲惫的身体,养精蓄锐,等待皇帝的召唤。料想不到,一个月后,得到的诏令是贬
2023-12-20 08:41:00
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少年得志中年被贬,客死异乡
文|星揽史说编辑|星揽史说柳宗元在柳州为官四年的政治生涯中实践了他部分的政治治理思想,并得到了柳州当地人民及其继任官员的推崇。上任后,针对柳州出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各
2025-01-19 16:16:00
AI+3D,带你寻找千年前的柳宗元与柳州
...I遇上3D会碰撞出什么惊喜?公元815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被贬来到广西柳州任刺史,从此,柳宗元的命运与柳州紧密联系在一起。跨越千年,以柳宗元龙城岁月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歌剧
2024-04-09 16:45:00
...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柳州因柳江而得名。如今,柳宗元笔下的柳江已成为各项体育赛事的“大舞台”。2008年以来,百里柳江景区举办了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IAC世界水上极速运
2023-10-17 07:10:00
广西柳州上演“水上狂欢节”  执法者守护“家门口”的碧水清波
...水上综合执法支队工作人员在柳江巡逻。林馨 摄如今,柳宗元笔下“江流曲似九回肠”的柳江,正致力于打造“中国水上运动娱乐之都”的城市品牌,并已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
2023-10-01 21:14:00
“古代旅游博主”笔下的广西有多美
...的市民在南宁市青秀山景区拍摄“古今穿越”主题照片。柳宗元赋情柳州风光近日,聚焦“唐宋八大家”的文化综艺节目《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正在热播。在第三期《柳宗元》篇中,撒贝宁和陈
2023-12-25 14:40:00
提起柳宗元,朋友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提起柳宗元,朋友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是《江雪》中“独钓寒江雪”的“千万孤独”,还是《扑蛇者说》中“苛政猛于虎也”的心忧天下?一千两百多年前的某个夏天,在时属南荒边地的广西柳州,天
2024-02-11 06:51:00
绘就健康底色 谱写民生篇章
...,医生告诉我很多保健常识,让我受益良多,他们用心为老百姓服务,我们真心给他们点赞。”市民熊慧说道。2024年以来,柳江区全面推进健康促进工作,以健康科普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
2025-01-10 17:54:00
...知识我还有些许贮备,索性张口就来: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在柳州任刺史时,不但自己种植树木,还带领当地百姓一起植树。一次,他参加完种树劳动后,写下了《种柳戏题》:“柳州柳刺史,
2024-03-13 01:0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