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甜食让人上瘾 | 甜食吃太多与多种心理疾病和慢病有关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10-16 16:42:00 来源:保健时报
甜食让人上瘾 | 甜食吃太多与多种心理疾病和慢病有关
甜食让人上瘾 | 甜食吃太多与多种心理疾病和慢病有关

奶茶、可乐、甜品……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些饮品和食物的美味实在难以抗拒。然而,近日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情感障碍杂志》期刊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研究显示,喝奶茶可能会导致成瘾,并且与抑郁、焦虑和自杀意念有关。此前,诸多研究显示,常喝含糖饮料或吃甜食也会让人上瘾,而高糖和高热量的摄入对健康非常不利。

喝甜饮料易上瘾可导致抑郁、焦虑

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北京5000余名大学生的数据,通过问卷形式收集了参与者的奶茶饮用频率、抑郁和焦虑症状、自杀意念等,研究人员还创建了奶茶成瘾问卷,调查了奶茶成瘾的趋势,分析了奶茶成瘾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奶茶成瘾包括:饮用频率较高、依赖/渴望、内疚感、戒断反应、停不下来、耐受和想要停止。

研究发现,女性、年龄较小与奶茶成瘾程度显著相关。分析各项心理健康指标与奶茶成瘾的现象后发现,较高水平的奶茶成瘾与较高的抑郁、焦虑和自杀意念风险相关。

研究人员表示,这一结果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尤其是女性,奶茶成瘾现象似乎对女性的影响尤为强烈,这可能是因为女性是奶茶的主要消费者。这一结果与之前的研究一致,女性更容易对甜食上瘾。

对于其中的机制,研究人员猜测,奶茶属于含糖饮料,含有大量的糖,早期研究显示,高糖饮食会升高皮质醇水平,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失调,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是负责压力管理的主要激素系统,它对情绪和行为等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总而言之,结果表明,饮用奶茶可能会导致成瘾症状,并增加抑郁、焦虑等风险,提醒人们应控制过量摄入,避免其对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危害。

吃甜食会让人上瘾。当进食大量糖后,大脑内的多巴胺分泌增加,多巴胺将讯号传送给大脑的伏隔核。伏隔核掌控着我们的快乐、成瘾、恐惧等。大脑会将这种快乐的滋味记录下来,并且鼓励你重复这一行为。

长期高糖饮食增多种慢性病风险

大量研究表明,含糖饮料是导致许多慢性病的原因。国际顶级医学期刊《循环》发布的一项针对11.8万美国人的34年随访研究显示,饮用含糖饮料越多,早死的风险就越大。数据显示,每月饮用1~4次含糖饮料的人,早死风险增加1%;每周饮用2~6次,早死风险增加6%;每天饮用1~2次,早死风险则会增加14%;每天饮用2次以上,其早死风险比不饮用含糖饮料的人高出21%。每天饮用2次以上含糖饮料的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上升31%。每增加一份含糖饮料,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会增加10%。研究证明,长期高糖饮食可增加多种慢性病的患病风险。

牛津大学一项研究发现,巧克力和糖果等含糖量高的食物吃多了,与中年人的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风险增加有关。

一项基于美国女性健康倡议队列近10万人,中位随访21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经常喝含糖饮料的人,肝癌和慢性肝病死亡风险显著增加。

含糖饮料喝太多危害健康,那么用人工甜味剂代替糖是否安全?上海学者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进一步发现,含糖饮料、人工甜味剂饮料摄入量增加,可能是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适量喝纯蔬果汁可能有保护作用。作者指出,喝人工甜味剂饮料也是心衰的一个危险因素,因此,人工甜味剂可能不是糖的一个安全替代物。

中国疾控中心的研究发现,30年来,中国居民因过量摄入含糖饮料而死亡的人数几乎翻了一番,过量摄入含糖饮料导致的死亡率也增加了35%。

日吃糖量不超25克白开水是最好的饮品

如何控制糖的摄入量?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人体的糖分摄入建议控制在每天摄入总能量的10%以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每天摄入糖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建议,喝过多甜饮料可增加肥胖、糖尿病与心血管病风险,建议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减少生活中的糖摄入量,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教授范志红曾表示,需记住几点:一是日常尽量不喝各种甜饮料。二是直接吃水果,市面上销售的果汁饮品和榨的“原汁”应控制在1杯以内。自己榨果蔬汁尽量多放蔬菜,少放水果,避免含糖过多。三是乳酸菌饮料限量饮用。认真阅读食品标签上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一项。四是若每天要喝一杯红糖水或蜂蜜水,最好远离其他甜食、甜饮料。五是喝咖啡尽量少加或不加糖,喝牛奶、豆浆也不要加糖。六是号称低糖的产品,要看它是否达到营养标签上说明的低糖标准(100毫升液体或固体当中的糖含量是否低于5克)。七是焙烤食品尽量控制数量。八是日常家庭调味,尽量不要养成喝粥加糖的习惯。甜汤要少喝,做菜放糖最好限制在不明显感觉到甜味的程度。九是小心“营养麦片”和各种“糊粉”类产品中添加的糖。学会看标签对控糖也很重要。食品标签上的成分按含量多少排序,如果白糖、砂糖、蔗糖、糖浆、葡萄糖等字眼排在前几名,就要适量减少摄入。

其实,对健康负责,最好的方式是多喝白开水,远离含糖饮料。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6 1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经常感到身体乏力,该怎么办?除了人体亏虚外还有可能是痰湿重
...。建议增加全谷类、蔬菜和适量水果的摄入,减少油腻、甜食的摄入。适量运动,如快步走、游泳、瑜伽等,有助于改善身体代谢,减少痰湿积累。综合管理身体乏力的策略管理身体乏力需要一个综
2024-02-25 12:35:00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怎样的疾病?科普下
...常见的有:酒精与咖啡更容易引发上腹疼痛综合征。偏爱甜食则容易引发餐后不适综合征。咖啡,胡椒,巧克力等易诱发上腹部烧灼感。红肉、小麦产品、豆类易出现餐后饱胀感。碳酸饮料、香蕉、
2023-07-07 22:22:00
45岁男子深夜脑梗离世,医生提醒:这几类食物害了太多人
...,而糖尿病是脑梗的另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高糖食物包括甜食、含糖饮料和甜点等。如何进行健康饮食选择为了预防脑梗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以下是一些健康饮食的建议:减少盐分摄入:选择低钠
2023-11-27 15:51:00
儿童肥胖不可轻视(名医讲堂)
...蔬菜、全谷物和杂豆摄入,控制动物性食物、油炸食品、甜食和饮料摄入。积极参加运动,保持身心健康。科学运动是预防肥胖的重要手段,同时还能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学龄前儿童每天活动总时长
2024-09-06 07:47:00
儿童肥胖40%以上可发展为成人肥胖 从小远离是关键
...强的食物,如低脂奶制品、新鲜蔬果等。尽量避免油腻及甜食摄入。单靠饮食控制可能初期(6个月以内)控制体重满意,但长时间持续减重效果欠佳。运动:应进行适合年龄和个人能力的、形式多
2023-08-09 06:49:00
夫妻生活中,女性也会出现“不行”
...从而引发阴道炎症,平常要避免不洁性生活。2、经常吃甜食经常吃甜食会导致血糖升高,阴道细胞糖原含量增加,导致乳酸杆菌产酸量上升,免疫力下降,就可能引发霉菌性阴道炎。3、阴道清洗
2023-06-20 10:45:00
会让人上瘾甚至抑郁、焦虑的饮料,居然是它
...容易被高糖量的奶茶所吸引。此外,女性可能倾向于使用甜食作为情绪调节工具,即通过食物来应对压力或负面情绪。在面对情绪压力时,女性可能更多地依赖食物,特别是甜食,作为缓解工具。因
2023-10-18 22:07:00
这些都是慢性病危险因素
...邢台日报邢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种慢性病常常是由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一种危险因素也可导致多种慢性病发病风险增加。我们将慢性病危险因素分为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不可
2023-04-21 09:22:00
你吃的东西,真的会影响你的心情
...主义的方式来发现的,例如,人们常说“心情不好时吃点甜食会感觉好些”,或者吃一顿烤肉也会让人感到心情愉悦。这些经验主义的饮食建议背后其实就是心理学家们研究食物对心理的影响机制的
2024-08-05 13:18: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