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母亲的劳动节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4-05-12 02:0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盐阜大众报

○孙成栋

这世间,有一些常年劳作不辍,甚至“不干活就难受”的劳动者,却并不知晓或在意自己的节日。

母亲就是这样的人。

五一节这天上午,我挈妇将雏来到老家时,母亲正戴着一副墨镜,蹲在厨屋后面的菜地里,采摘青翠欲滴的小青菜。“这是今年的头茬小青菜,味道鲜得很,特地等你们回来采的。”母亲边搓着手上的泥,边起身拎起满载小青菜的竹篮,走出菜地。潮湿松软的小径上,留下一串浅浅的脚印。

母亲之所以戴着墨镜,是因不久前做了白内障手术,还未完全康复,需尽量减少室外强光刺激。这也是母亲平生第一次戴墨镜。

采小青菜这活本身并不重,相比于播种、收割庄稼,只能算是举手之劳。可对于一位患眼疾的耄耋老人,又并不轻松,一方面手上得有数,免得将太细太小的菜采上来,另一方面脚下也得留心,防止踩到菜。

其实,母亲出院后,父亲一直不让她下地忙活,我们兄妹几个也都劝母亲注意身体,大不了去超市买瓜果蔬菜,也比弄坏了眼睛强。

每次,母亲总是点头答应我们,可过不了一会儿,就又忍不住来到地里。面对我的嗔怪,母亲说了句大实话:如果什么活也不让干,我会憋出病来。

想想也是,对长年累月劳作不息的人来说,比辛苦劳动更难忍受的是“无所事事”,仿佛那手上、脚上乃至脸上、身上、衣上不沾些泥土与尘埃,不沾些庄稼、果蔬、草木的气息,就会失去人生的滋味一样。

何止这次。前年春夏之交,母亲不幸罹患重病,前后经历多次治疗。一个疗程结束后会有几天间隔期,老人家总是见缝插针地回到乡下,侍弄地里的“宝贝”。本来我们是要阻拦母亲下地的,但看到她在地里和在病床上的精神状态截然不同,一副活力满满的样子,也就随她了,权当是一种“康复训练”吧。

的确,如果不说,谁也看不出这是一位重症患者。于母亲而言,置身于那些她亲手播种、浇灌、呵护的小生命中间,谁说不会受到一种地气与生机的润泽呢。

万幸之下,母亲奇迹般地挣脱病魔的围追堵截,从鬼门关上成功突围。这里面的因素或许有很多,但我坚信,爱劳动是母亲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源泉。

至今还记得,多年前我在乡镇工作时,小家庭安顿在几间平房里。母亲来看我们时,发现房前屋后有不少空地。于是,在我们上班时,她一个人悄悄地把地里的碎砖碎瓦和杂草清除得干干净净,又一遍遍细细地平整、翻耕,然后种上果蔬,前前后后花了几天时间,却乐此不疲。

没过多久,母亲整出的菜畦上就热闹起来,发芽的发芽,开花的开花,抽穗的抽穗,挂果的挂果,宛若一场生命的交响,又似一部青春的乐章,更像母亲平凡又浓烈的人生。地里的果蔬我们根本吃不过来,送了不少给左邻右舍,家家户户乐得合不拢嘴。

后来,我干脆让邻居们需要时自己直接去地里采摘。享用着这些纯天然、无公害的绿色果蔬,邻居们不时念起母亲的好,常有人问:你母亲什么时候再来?我们想她呢!

作为一位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村妇女,母亲心目中的节日无外乎春节、中秋、端午,至于劳动节等其他节日几乎不关心。但每次见到我们回家,不管何时老人家都像过节一样高兴,恨不得倾其所有让儿女全部带走。而我们带得最多的,就是母亲种植的瓜果蔬菜,可以说她的每一片田园,都成了儿女们的果蔬基地。

我知道,在母亲的生命里,其实天天都是劳动节,那每一条田垄间,都流淌着她的心血与汗水,也生长着我们的愧疚与感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2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心种一畦青菜
...姥仍时不时去集市上买菜,这让我十分费解。我曾询问过母亲,母亲让我自己去找答案。细细想来,自己确实很久没回乡下看姥姥了,于是我专程去看望她。我到姥姥家时,正看见她倚在墙根底下晒
2024-03-22 07:23:00
...喜庆。在故乡,除夕这天,是把年味推向高潮的日子。用母亲的话来说,是三十夜有三十条工,因此,它同时也是母亲的劳动节。天刚蒙蒙亮,母亲就起床了,把房前屋后打扫干净,就唤我起床,和
2023-01-20 07:36:00
本文转自:河池日报那一亩玉米地覃卫延七十八岁的老母亲终于答应我,今年不去种她那一亩玉米地了。看得出母亲只是无可奈何的妥协,并没有真正被我说服,但我仍然很高兴。因为这个结果,是我苦
2023-03-08 03:13:00
...绵阳日报凡人凡事一碗跳跳饭□ 刘才学(江油)中午12点母亲收工回家,放下肩上扛的锄头,推开没上锁的厨房木门,拿起葫芦瓢,掀起石水缸上面的篾条笆笆去舀水,缸里却是干的。放下水瓢
2023-12-03 08:23:00
母亲的人情端午
本文转自:凉山日报□徐天喜至今记得,每年秋后,母亲总会去远远的别人家,换些糯谷存起来,以便第二年端午节用来包粽子。在那个特殊年代,大部分农村家庭都会缺粮,但母亲从不会动一粒糯谷。
2024-06-10 03:40:00
母亲的劳动歌谣
本文转自:贺州日报 □马俊母亲这个人特别有意思,她喜欢在劳动的时候唱歌。坦白说,母亲的声音并不算甜美,仅仅是唱歌的时候勉强能拿准调子。有一次不知是谁夸她唱歌好听,她便以为自己是有
2023-04-29 00:59:00
热爱劳动 作息规律 不计付出 百岁老人传授长寿秘诀
...味的生活智慧。邹奶奶的好脾气是出了名的。女儿透露,母亲这辈子经历了不少坎坷,却总能云淡风轻地说“过日子不可能一帆风顺”。她遇事从不钻牛角尖,更不会失眠焦虑,身上有种难得的“钝
2025-10-26 18:49:00
母亲的快乐劳动法
...开始皱眉头,因为这意味着一场苦役要开始了。不过因为母亲的快乐劳动法,我不再抵触劳动,反而慢慢爱上了劳动,并且成为一个勤劳的人。母亲深知孩子的心理,琢磨出一些不错的方法,让我们
2023-05-28 09:46:00
...乡都有名。后来,当咸菜成了榨菜品牌,随处都能买到,母亲依然喜欢在青菜头成熟时,将青菜头的老皮、菜筋剥干净,一竹竿一竹竿晾在房前屋后,风干后洗净、拌料,切成榨菜丝、榨菜头,和榨
2024-09-10 20:47: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一碗炒饭香 一片真情浓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初冬寒冷,暖阳温馨;生活多磨,真情动人。这几天,吉林一位父亲为女儿吃上自己的炒饭900里奔赴的故事
2025-11-11 11:14:00
张纪中妻子杜星霖向“黑粉”宣战后最新发声:接受议论但无法忍受网暴,将起诉维权
大皖新闻讯 近段时间,著名导演张纪中妻子杜星霖以长期遭遇网暴忍无可忍为由,发视频向“黑粉”宣战一事,持续引发热议。此后其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的两个账号处于停更状态
2025-11-10 14:05:00
图说“市监蓝”丨服务型执法·护航新福建
p{margin-top:0pt;margin-bottom:1pt;}p.X1{text-align:justify
2025-11-10 16:07:00
七星山荒野求生赛进入第三十三天,安徽选手靠“续命三件套”火出圈
大皖新闻讯 近日,湖南张家界七星山一场“硬核”荒野求生挑战赛引发众多网民围观。百余名来自全国的生存爱好者齐聚深山,仅凭一把柴刀开局
2025-11-10 12:59:00
今日天光|仿佛又回到了夏天,可以穿短袖啦!
今日天光|今天是2025年11月9日,仿佛又回到了夏天,可以穿短袖啦。
2025-11-09 13:02:00
公交司机守护走失幼童
“这孩子一个人在路边太危险了!”近日,太原公交二公司S15路驾驶员闫利锋结束上午运营任务,驾车途经山西实验小学门口准备返回场站时
2025-11-08 18:06:00
拥抱与解决方案如何同频? 珍爱网支招恋爱沟通指南
在现代都市生活中,情侣之间的沟通似乎越来越容易“撞车”,其中“他在讲道理,她在等拥抱”引发了无数网友共鸣。情侣间往往在同一件事情上各说各话
2025-11-07 15:59:00
作文《藏在罐子里的爱》感动全网 老师讲述背后故事:学生主动要看不好的评论
大皖新闻讯 学生在作文中回忆与奶奶之间的事,奶奶从罐子里舀白糖给他吃的小小回忆,生动表达了祖孙之间真挚深沉的情感。老师被这篇作文感动
2025-11-07 19:23:00
带“家味”的炒饭 满是爱的味道-中国吉林网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爸,食堂的菜总觉得少点啥,特想吃你炒的饭。”这句随口抱怨,让父亲关了天津的烧烤店,奔波900公里到吉林四平为女儿支起炒饭摊
2025-11-06 13:35:00
西安女子取现百万现金险被骗 民警8小时耐心劝阻
从起初的抗拒,到最终的感激,民警的耐心劝导,挽回了她被诈骗分子“盯”上的钱包。女子取现100万险被骗 民警火速拦截近日
2025-11-06 18:29:00
电话听出异常 受伤老人获救助
独居老人踩着凳子取柜顶东西,摔倒在地,无法起身。正当不知所措时,网格员给老人打来问询电话,获悉这一突发情况。11月6日上午
2025-11-06 22:11:00
珍爱网见证:在屏幕那端,他们找到了余生的伴侣
在这个快节奏的城市里,小李和小陈(均为化名)原本是两条平行的轨迹。小李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品牌策划,生活被会议与数据塞得满满当当
2025-11-05 13:58:00
“云养伙伴”打开社交新模式
在社交关系趋向“轻量化”的当下,一群年轻人正探索超越“搭子式”关系的新型社交模式——“云养伙伴”,也就是“认养”一个网络世界里的朋友
2025-11-04 14:15:00
47年,平凡的坚守与伟大的情分——聆听“好嫂子”闫学菊的人间烟火故事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刘玉娜通讯员 张阳)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藏马镇潘旺村大马家疃,闫学菊用47年时光书写了一段亲情传奇
2025-11-04 15:08:00
101岁老人耳聪目明 长寿秘诀是心宽不生气
在西安市灞桥区半坡社区西安电力机械公司家属院,提起101岁的老人张巧巧,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101岁还能这么精神,思维这么清楚
2025-11-04 18: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