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最“懒”的一首奇诗,一章39个字有36个重复,却流传千古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0-29 21:4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诗经》是人们自小便读过的诗歌,无论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还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句子。它在课本中出现频率很高,在各种文学作品中也经常被引用,这些历史中传承千年的文化,让人们能清晰地体会到诗的韵律和美的享受。

古代最“懒”的一首奇诗,一章39个字有36个重复,却流传千古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特点是“唱和”,很多篇章都是由民间歌谣演变而来,它们中有很多都是靠着重复的句子押韵,却蕴含着深切的意义。比如这首《王风·黍离》,全诗一共39个字,有36个字都是重复组成的句子,却依旧是《诗经》中流传千古的经典之作。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古代最“懒”的一首奇诗,一章39个字有36个重复,却流传千古

这就是《黍离》的全篇内容,其中“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一句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共鸣。这首诗是一首有感于国家兴亡的诗歌,“黍离”的意思就是黍子茂盛低垂的模样,虽然它一直重复地吟唱着黍稷离离的景色,但依旧有着层层递进的感情蕴含其中。

古代最“懒”的一首奇诗,一章39个字有36个重复,却流传千古

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位远行者,他经过西周镐京,见宗庙宫室遗址,不由感怀,由此创作这首《黍离》。《毛诗序》中说:“《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这位远行者很有可能是平王东迁后朝中的一位士大夫,他路过昔日都城,见繁华化为荒芜,鸿雁哀鸣,才不由得涕泪满衫。

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说《黍离》一诗:“三章只换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回无限。此专以描摹虚神擅长,凭吊诗中绝唱也。”诗人每一次所见的变化,由“苗”到“穗”再到“实”,其中象征意味不言而喻,而他的心情也随之变化,从忧伤变为喝醉般恍惚,最后痛楚难当,只能高问苍天,何人害我离家?何人害天下人故土难回?

古代最“懒”的一首奇诗,一章39个字有36个重复,却流传千古

这首诗写作的背景是周朝,平王东迁洛邑是在公元前770年,自此事后,周天子王权开始衰落,王室式微,东迁也成了周朝国势的重要转折点。当时朝中早已内忧外患,迁都也不过是最后的挣扎,周天子和朝中众臣都意识到大势已去,王朝气象大不如前,却无力挽回。

这首诗想表达的,不仅仅是故土难回的忧思,还有满腔愤恨,加之无法把握前途命运的无力感。如此复杂的情感掺杂其中,才让简单的诗句变得深沉而悲凉。

古代最“懒”的一首奇诗,一章39个字有36个重复,却流传千古

《黍离》对后世影响极大,现在读来依旧有宽泛长久、激荡心灵的力量。而文人们写咏史怀古诗,往往会沿袭其音调,“黍离”一词也成了历代感叹国家危亡、触景生情的典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29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崔护科举名落孙山,写下一首千古名篇
...考虑创作者的名气,只论及诗歌本身取得的成就时,没有一首超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我想这大概是因为,赵嘏的“风景依稀似去年”,表达得过于含蓄。欧
2024-02-24 19:04:00
先秦齐国的地域文化
...能够体现出这种风气的存在。《载驱》在历代文献中都是一首讽刺文姜出嫁的诗歌,诗中描写了文姜出嫁时的奢华之状。诗中的“载驱薄薄,簟茀朱鞹。四骊济济,垂辔沵沵。”中的“簟茀朱鞹”以
2023-08-05 17:24:00
...侯为狄人所逐,流亡于卫,其臣作此劝以归也。所以这是一首劝归诗;朱熹也爱给每一首诗都定一个“高帽子”将大部分没有明确表达出“大格局”的诗定义为君主咏叹、后妃之德;刘向在《烈女传
2024-05-09 08:10:00
东周时期的地域文化
...社会生活文化重要基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因素。一、《诗经》作品《诗经》的创作年代大概为西周初期一直到春秋中叶,最后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左右。《诗经》在我国诗歌史上,是首部诗歌总集
2023-08-05 17:38:00
历史上最狂傲霸气的几首诗,哪一首令你心潮澎湃?
...,今天小编给大家盘点史上最狂傲霸气的几首诗,看看哪一首最令你心潮澎湃?1、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南园十三首》李贺《南园十三首》
2023-01-02 21:28:00
...,他与惶恐滩结下了不解之缘。而惶恐滩,最终凭借他的一首千古名作,再次扬名立万。像这样的行程,年轻的文天祥已是司空见惯。他沿着赣江逆流而上,一次次经历惶恐滩,为的是来会友讲学。
2024-03-01 09:39:00
《庆余年》范闲背诗,背到李白这首庄墨韩才吐血,这诗有何杀伤
...著作者猫腻的良苦用心。当日范闲一共背了几百首诗,第一首是李白的《将进酒》,为什么用这首诗开始?因为当时的环境下,范闲已经承认了当初的《登高》不是自己所作,而且面对庄墨韩拿出的
2024-05-09 00:35:00
此人在史书上没有记载,一首绝句却流传千古
...到的就是历史中一个没有留下任何线索的和尚,他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句的诗词,所以下面就由我娓娓道来吧。其实历史中真正有名的诗人是少之又少的,大部分诗人除了自己的名字是没有任何记载的
2023-05-18 13:54:00
先秦时期名传千古的后妃王后们的故事
...兮,猗!涂山氏的这一咏叹,就成为了中国有史可查的第一首恋歌。“候人兮”意思是等候我所盼望的人,“猗”是古汉语的叹词,相当于现代语的“啊”一个“猗”字,包含着丰富复杂的感情:想
2024-01-12 08:1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秦可卿的卧室里洋溢的是一股“甜香”,令宝玉神游了一回太虚幻境;黛玉的窗前飘出的是一缕“幽香”,使人感到神清气爽……据红迷们统计
2025-09-10 08:16:00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年九月十日是教师节。那么古代有没有教师节呢,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弟子事师,敬同于父的说法
2025-09-10 15:27: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吴瑞:绝命家书立下以身许国铮铮誓言
“倭寇未灭,誓不生还”,1937年9月14日,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3师下士吴瑞奉命调上海参战。当夜急行军途中,吴瑞分别给父亲
2025-09-10 15:27:00
六百年屯堡,一部行走的家国史诗
6月28日晚,安顺文化中心剧场内掌声如潮。原创情景歌舞剧《屯堡长歌》安顺首演现场,屯堡石墙与江南水乡在光影中流转,小人物的爱恨悲欢间
2025-09-10 15:58:00
【AI编辑部】“酒神”“酒圣”“酒仙”共赴酒博会,就在贵州这张桌子上
当万千佳酿在第十四届酒博会绽放醇香,一场跨越时空的“品酒盛会”也悄然启幕——我们特邀9位“史上最懂酒的大神”专程赴约,他们或是酿酒始祖
2025-09-10 19:05:00
80年前,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沙县这座闽中山城因“内迁”而成为福建的医疗避风港。这里的医学院师生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 救亡图存”的崇高精神。
2025-09-10 13:13:00
今天,送你一朵小红花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教师,早已不仅是一种职业,而是精神的象征,肩负传承文明的重任。春秋时期,至圣先师孔子率先打破了教育的壁垒
2025-09-10 13:53:00
一纸传单揭露日军瓦解中国抵抗意志图谋
美国“鼓岭之友”召集人穆言灵来宁捐赠侵华日军发放的反动传单原件一纸传单揭露日军瓦解中国抵抗意志图谋图为印有抗战时期美国飞虎队照片的美国《LIFE》杂志
2025-09-10 07:43:00
名家新作 | 刘强:域外《孟子》学研究的力作 ——《古代朝鲜半岛学史研究》读后
赵永刚教授《古代朝鲜半岛学史研究》是域外《孟子》学研究的力作,该书出版以后,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孟子学研究专家杨海文、徐兴无
2025-09-09 22:15:00
9月9日,美国“鼓岭之友”召集人穆言灵女士携研究团队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访,并向馆方捐赠其二战期间日军印制的宣传画报实物。
2025-09-09 19:36:00
9月5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官宣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将于9月12日至10月30日在湖北举办。作为核心举办地
2025-09-09 11:38:00
一缕温烟袅袅升 穿越红楼品古香
姜江正在用宋元时期非常流行的焚香方式隔火熏香,品鉴梅花香饼。 受访者供图□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静秦可卿的卧室里洋溢的是一股“甜香”
2025-09-09 07:43:00
百岁光耀映经典,千钧笔墨书小兵。日前,“小兵的故事——于明诠主题书法作品展”在市图书馆新馆A馆一层知微展厅开幕。本次展览由石家庄市图书馆主办
2025-09-08 11:43:00
临沂第三十四中学举行八年级英语组暑假读书分享活动
鲁网9月8日讯9月5日,临沂第三十四中学八年级英语组组织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教师暑假后读书分享活动。在此次分享活动中,多位教师聚焦教育类书籍
2025-09-08 16:38:00
山水意境与体悟哲思结合,问心之旅打造旅游新体验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500多年前,王阳明因触怒宦官被贬至贵州龙场(今修文县),成就了中国哲学史上无法遗漏的章节——龙场悟道
2025-09-08 17: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