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宋朝的迁徙法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后来为什么失效了?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28 10:25:00 来源:戏说三国

宋朝的迁徙法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后来为什么失效了?

不管是在现代还是古代,法律都是一个国家或王朝非常重要得组成部分,任何法律都是根据时代要求和现实情况制定出来的符合国家或王朝需要的。现代法律制定的初衷多以维护人民的利益和维护国家统治秩序为主。

而古代法律的制定更倾向于维护封建统治者的统治秩序,是否能够维护人民利益倒是次要的,因而就可以知道宋朝的迁徙法更多是为了维护宋朝皇帝的统治才被制定出来的。

同时,这也是基于宋朝人口迁徙活动规模最大的现实情况被制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迁徙法都达到了维护统治秩序的要求,那为什么后来在宋朝后期,本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的迁徙法,又逐渐失效了呢?

宋朝的迁徙法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后来为什么失效了?

一、政府在迁徙法实施过程中脱离了制定初衷

虽然说法律的制定根本上是为了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民生问题,迁徙法就是如此。迁徙法在最初制定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百姓无处可去,无工可做的问题,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完善的法律。

但是在后期,表面工作成为负担,维护攻坚王朝统治的本质逐渐暴露出来。所以我认为,迁徙法逐渐失效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政府在迁徙法实施过程的后期逐渐脱离了制定初衷,百姓关心的问题都不到解决,自然就逐渐失效了。

在宋朝前期,由于北方战乱不断,旱灾涝灾也频繁发生,很多北方居民被迫迁徙到南方,而在迁徙的过程中,就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例如小规模的农民起义,不同地域百姓矛盾的爆发,百姓没有生计维持生活,各种潜在的矛盾逐渐被激化。

宋朝的迁徙法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后来为什么失效了?

以至于在迁徙的过程中,这些矛盾集体爆发极大地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迁徙法就被制定出来了,来直接解决这些不稳定因素。但是到了后期,迁徙法更多开始为了专制主义工作,对于百姓的需求逐渐忽略。

开始只关注国家的财政收入有没有提高,社会总体稳不稳定,经济发展水平有没有因此提高,百姓有没有定时定量纳税,目的越来越偏离最初制定的原因,所以迁徙法其实并没有治理国家问题的根本。

治标不治本的法律自然会随着时间失效。所以我认为政府在实施过程中已经让这个法律脱离了制定初衷,自然就不可能长期有效了。

宋朝的迁徙法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后来为什么失效了?

二、宋朝官员徇私舞弊使得迁徙法漏洞百出

法律本身制定就已经有问题了,如果再没有得力的官员实施有效的措施,成效自然就是显而易见的微弱。宋朝作为一个重文抑武的王朝,朝廷上的文官差不多占有七成,武官就少的可怜,而一项法律要实施得当必然离不开文武官的配合。

而宋朝大部分只有文官进行实施皇帝的旨意,其中徇私舞弊现象繁多就是不言而喻了。所以我认为迁徙法在后期失效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宋朝的官员在实施过程中徇私舞弊,使得法律漏洞百出,收效甚微。

在法律刚出台的时候,自然不会有人顶着皇帝的关注冒着危险去舞弊官场,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皇帝的关注点逐渐不再这一项法律上之后,作为实施官员的士大夫们,就开始了偷懒旷工,收受贿赂,使得本就不怎么完善的法律漏洞更加明显了。

宋朝的迁徙法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后来为什么失效了?

"天下吏人无常禄,唯以受赇为生,往往致富者。"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全天下的官员都是一样的心理,没有远大抱负,苟且于眼前的蝇头小利,浑浑噩噩过完官员的一生,怎么可能有心思一直负责任的实施国家的措施呢?

更何况是如此严明的法律,在这些贪官奸臣手中,也就变成了敛财的工具,法律的效力大大减弱。另外,众所周知,宋朝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积贫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宋朝的朝廷里冗官太多,虽然宋朝的经济是相对繁荣的。

国家财政实力很强大,但架不住人太多了,分摊到每个人身上可以获得俸禄就那么一点,勉强够自己过活,以至于很多人做一辈子官都不一定抵得上一次收受贿赂的钱财,所以,在金钱的诱惑下,很多官员放弃了自己做官的准则。

宋朝的迁徙法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后来为什么失效了?

成为金钱的奴隶,因而迁徙法在这些官员的手中怎么会发挥它的效用呢?法律被制定出来以后,要获得显著的成效,还需要依靠一批得力的官员来实施,但宋朝显然没有这样的基础,随着皇帝注意力的转移,官员也开始大胆起来。

徇私舞弊成了日常,因而法律怎么会实施到位呢?所以我认为,宋朝官员徇私舞弊让迁徙法的漏洞更加明显,自然效用就会逐渐降低,直至失效了。

三、宋朝后期改革赋税加重了百姓的税收负担

迁徙法被制定出来的一个优点就是可以帮助地主阶级理清各地人数,掌握人数之后,进而就可以对不同人数的地点进行合理的收税,这一点在前期执行的还是非常好的,但是随着上面所说的官员徇私舞弊以及税法的改革,迁徙法加重了百姓的税收负担。

宋朝的迁徙法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后来为什么失效了?

所以我认为,后期的迁徙法使得苛捐杂税严重,而百姓对于迁徙法就更加不满意了,百姓难以接受,动乱的社会环境不符合法律的执行,如此还要如何继续呢?因而,迁徙法也就逐渐失效了。

宋朝的主要税法是继承了唐朝的两税法,但宋朝根据现实情况的不同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在这改革中就出现了很多弊端。首先第一点,宋代的赋税大致上以土地产品的间接分配为主。即通过土地产权所有者交纳的二税来进行再分配。

这其中就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对于所收到产品收多少,怎么收,没有特别具体的标准,就导致了中间存在很大一部分都灰色地带,因为宋朝的赋税是根据土地面积来决定的,有些数据就可能已经不存在了,但仍然以这个数据继续进行收税。

宋朝的迁徙法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后来为什么失效了?

这就会造成部分农民所交的税远远超过自己的能力。另外,还有一些富户选择将自己的土地化整为零,逃税漏税,但是税收是有总数的,就会造成其他一些农民分摊的税收就更多了。

赋税如此严重,百姓的生活难以维持,社会秩序就发生了动乱。其次第二点是随着宋朝的统治日益没落,很多官员徇私舞弊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随意加征赋税重了家常便饭,除了主要的税收,官府还有收取一定的杂税。

但杂税到后期几乎和主税是同等的数量了,这样重的赋税负担要百姓如何承受,社会矛盾怎么会不尖锐。宋朝改革后盾,税法本身就存在灰色地带,被一些官员和富户钻了空子,加重了普通百姓的负担。

宋朝的迁徙法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后来为什么失效了?

再加上官员贪腐,对百姓的税收随意更改数目,使得百姓的负担更加重了,无法生活就会引起社会动乱,而动乱的社会环境已不再适应法律的继续实施。所以我认为,宋朝后期赋税改革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使得社会环境开始动乱,不再适宜法律的实行,因而迁徙法就逐渐失效了。

四、迁徙法本身导致城乡差距拉大危害稳定

现在社会的改革,其中一个目的就是缩小城乡差距,因为城乡差距过大会影响社会秩序,不利于国家的统治和发展,更不利于法律的实施。放在古代也同样适用,宋朝的迁徙法使得农村大部分人口流向城市。

农村经济开始没落,城乡差距开始扩大,因而危害国家的统治,所以我认为,迁徙法本身存在弊端,它的实行使得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危害了国家的统治,自然就不能再继续使用了。

宋朝的迁徙法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后来为什么失效了?

迁徙法制定出来以后,百姓的迁徙成为合法活动,越来越多的百姓选择进入城市,使得城市开始拥挤"寸尺无空,巷陌壅塞,不堪其行。",城市拥挤的同时,农村开始没落,国家的城市农村生态平衡被打破,存在很大的社会安全隐患。

五、结语

宋朝的迁徙法在制定最初是为了解决迁徙人数而造成的社会矛盾,但是到了后期,迁徙法的实施过程中逐渐暴露出它的本质,不再关心民生问题,脱离制定初衷。宋朝的官员数量是巨大的,不是大官也许一辈子都难以在京城买房子。

因而在金钱的诱惑下,官员开始徇私舞弊,使得迁徙法的实施出现许多漏洞。此外,宋朝后期的税法越来越苛刻,给很多百姓造成了负担,生活难以维持下去,因而社会环境开始动乱。

宋朝的迁徙法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后来为什么失效了?

再加上,迁徙法本身使得迁徙成为合法活动以后,百姓大规模涌入城市,使得城市和乡村的差距越来越大,社会环境更加不稳定,而不稳定的社会环境也难以让法律实施有效,所以基于以上原因,迁徙法就在宋朝后期逐渐失效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8 11: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朝脚夫群体的搬运活动,有促进商业发展的作用
...役体制中,还是市镇贸易中,虽然有一些会产生危害地方秩序的行为,但是明代的社会和经济生活中依然有他们的影子。一、应役脚夫群体与明朝政府的互动应役脚夫群体属于明代数量庞杂的众多夫
2023-04-18 09:45:00
历史上的征收白银赋税制度是什么样的
...了“入水不沉,随手破碎”的尴尬情况。鉴于混乱的货币秩序,曹魏政权下达政令:“使百姓以谷帛为币。”换而言之,从这个时候开始,粮食和布匹能够与其他商品进行等价交换。粮食和布匹具备
2023-05-17 15:10:00
汉武帝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兴衰的呢
...发展,也使得官员和百姓的素质都有了较大的提升,社会秩序也趋于清平。如果汉武帝能够延续这种宽松的管理方式,汉朝的综合国力必将会有更大的提升。但是,当刘彻登基成为汉武帝后,他却选
2024-04-13 20:30:00
探讨唐朝的赋税制度
...远的影响。租庸调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分工和等级秩序,而两税法的改革则标志着中国古代税制的一次重大转变,它不仅简化了税制,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此外,唐朝的税收政策也反映
2024-10-23 19:25:00
\
想必大多数人在想起“告御状”这个词时,内心都会浮现出这样一场画面,一个百姓突然拦住皇帝的车架,跪在地上,手捧状纸,大喊:“草民有冤”!侍卫便将状纸呈给皇帝,随后皇帝主持公道,一切
2023-11-13 07:46:00
清朝时期的知县权利有多大呢
...,就会把责任压在知县身份。想要维持治安,又不能只靠法律,教化成为其中的关键。 教化的办法有很多种,比如劝说农桑、开办学校、引导百姓婚嫁丧娶事务、祭拜孔庙等。教化的目的,就是
2022-12-30 14:18:00
南宋赋税减免效果不佳的原因有哪些?
...解,如果深层次的弊政得不到根除,就难以从根本上减轻百姓的赋税负担。朝廷巨额开支与地方重赋摊派南宋时期,与邻国战争时断时续,前期有宋、金之战,后期有宋、蒙战争,再加上局部此起彼
2023-01-29 22:18:00
隋文帝统治时期为何社会经济一度发展繁荣
...家事务很快就得心应手。在北周时期,就因为过于严酷的法律,使得百姓不满皇帝的统治,杨坚深深地明白这个道理,因此特意命人修撰《开皇律》,制定相关刑法使得百姓有法可守,官员有法可依
2023-05-31 11:27:00
秦汉时期赋税徭役制度的变化及其影响
...一制度逐渐在地方治理上收到了相当好的效果,基层社会秩序稳定,秦末战乱经济得以迅速恢复。汉惠帝时,虽将孝者、悌者、力田纳入乡官系统,但未将此形成国家制度。汉文帝时,“孝悌制”正
2023-09-20 19:2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讲好十堰档案故事 弘扬红色革命精神——2025年十堰市“红领巾读档人”活动记略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詹浩)档案是凝固的历史,少年是跳动的未来。当新时代的红领巾遇见泛黄卷帙里的岁月印记,当稚嫩童声触碰厚重历史的脉搏
2025-09-12 09:32:00
东湖评论:光耀通城,义举传千秋
夫通城者,鄂南明珠,钟灵毓秀之地,蕴德含仁之乡。山川形胜,承天地之瑞气;人文炳蔚,传千古之遗芳。见义勇为之风,于斯盛矣
2025-09-12 10:00:00
丰县史志办与图书馆联袂举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文展
9月6日,丰县史志办与图书馆联袂举办、为期一月的“丰县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文展”在县图书馆拉开帷幕。此次布展,旨在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图文展示
2025-09-12 10:55:00
大禹文化⑥丨大禹一生干了三件事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9-12 11:32:00
济宁举办《抗战三部曲》报告会,近100名读者与英雄后代参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丹2025年9月10日晚,由山东省作家协会、济宁市政协指导,济宁市读书协会、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的《<抗战三部曲>
2025-09-12 11:55:00
笔墨传薪 艺贯中西——书法家王世芳的艺术人生与文化使命
【引言:一位退役军人的笔墨传奇】在当代书坛,有这样一位艺术家:他以军人的坚韧锤炼笔力,以学者的深邃贯通古今,用一幅幅作品架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2025-09-12 12:38:00
河北迁安:基层干部历时四年著长篇抗战题材小说《长城谣》
图为魏江荣走访长城。河北新闻网讯(张泽慧、朱艳辉、李敏丽)近日,河北省迁安市五重安镇基层干部魏江荣(笔名魏江蓉)创作的长篇抗战题材小说《长城谣》
2025-09-12 14:35:00
【马上见】长江文明,中华风骨
..从雪山到东海,奔腾6300余公里的长江,流经十三个省区市,孕育了厚重磅礴而丰富多彩的长江文化,涵养了中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2025-09-12 16:47:00
【AI编辑部】杜甫携好友在第十四届酒博会再续《饮中八仙歌》
千年之前,杜甫于长安酒肆以一首《饮中八仙歌》定格盛唐酒魂,通过描绘八位嗜酒名士的醉态群像,既展现了盛唐文人士大夫乐观放达的精神风貌
2025-09-12 19:36:00
文化中国行丨开放包容:不尽长江滚滚流
文明产生于河流。根据古代文献和传说,长江流域曾经生活着炎帝、祝融、共工、伏羲、女娲、蚩尤、盘瓠等早期先民,其中炎帝因为创制耒耜农具
2025-09-12 19:5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赴山海》的“莫寄托”酒杯竟藏在吉林
刚开播的电视剧《赴山海》中,由成毅饰演的萧秋水调制了一款“莫寄托”惊艳庄主,你可知道,萧秋水用来调酒的同款酒杯就藏在吉林省博物院
2025-09-12 22:29:00
暑假期间,我去五台山“乘凉”,途经五台县豆村镇佛光村,参观了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中出现过的佛光寺。影片中好多背景都取材于山西的古建筑
2025-09-12 22:31:00
高足玻璃杯:丝绸之路上的太原
北齐玻璃杯(太原市博物馆藏)这件玻璃杯,如玉般温润。浑身透出绿色荧芒,轻薄而透亮。大而圆的腹,小而深绿的类似青铜豆的足
2025-09-12 22:31:00
戴用章:投笔从戎铸忠魂
从赣东乡村走出的热血青年,在国难当头之际以生命捍卫家国领空。他叫戴用章,一位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空军英雄。其短暂而壮烈的一生
2025-09-12 07:10:00
跟着诗仙李白去体味安徽山水奇踪
大皖新闻讯 记者从安徽省美术馆获悉,“山水多奇踪——李白在安徽诗作书法展”9月10日在安徽省美术馆正式开展,将持续至10月15日
2025-09-11 17: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