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脚夫,即靠肩挑、背扛等方式从事中短途货物运输的群体。实际上,在目前可查阅的史料中,笔者发现:唐朝时脚夫就已作为传递文书者而存在,至宋朝他们已经成为城市中不可忽视的群体。
总体来看,明代脚夫存在于两大体系之中:一是配户当差赋役体制下承担脚夫役的脚夫户以及临时被签派承担脚夫役的群体;二是存在于市镇之中的雇佣群体。但两大体系也并非各自独立运行,伴随着明代赋役折银的改革和市镇经济的发展,赋役体制下的脚夫开始由官府雇人承当,说明雇佣脚夫的重要性逐渐增加。
明代脚夫群体的形成
一、脚夫概念及溯源
脚夫群体在中国古代就一直存在。直到现在,我们还能依稀看到这个群体的踪迹。例如在重庆,有一个即将消失的职业——棒棒儿,可以说就是脚夫群体的一个身影。即便在如今脚夫群体已经极少的情况下,他们亦是车船等交通运输的补充。
中国很多名山大川或是交通不便的地方,还有很多挑山人靠肩挑将物资商品运送到山顶以及需要的人手中。因此,脚夫群体作为交通运输的最后补充遍布于政府运作和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起着不可忽视且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于脚夫群体记载,笔者所能找到的最早出现于唐代:“元和末,监城脚力张俨,递牒入京。至宋州,遇一人,因求为伴。”这里的脚力主要指为官府递送官方文书的脚夫群体。唐代有专门的人负责在战争中传递军事信息,如果信息未能得到及时传递,那么他们将受到徒刑三年的处罚。
另外,宋朝官员及士大夫群体在外出、回乡、调任以及游学时:“亦有出陆行老,顾倩脚夫、脚从,承揽在途服役。”在保存至今的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脚夫的身影,他们身着短衣、长裤和草鞋,他们或抬轿、或肩挑、或靠牲畜运输货物。
由此可见,宋代除了专门服务于政府的脚夫之外,已经有了受雇于人的雇佣脚夫群体,他们依靠运输货物以获得报酬。同时,已经出现了行老作为客商与脚夫之间的中介人。到了元代,商业贸易在宋代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发展,此时已经出现了雇脚夫契,说明此时脚夫这一行业呈现出专业化的趋势。
因此,在封建社会早期,就已经存在为政府传递文书和递运物料的赋役体制下的脚夫群体。至于存在于市镇之中的雇佣脚夫,则是在宋元商业获得一定发展后,对于中短途运输的需要逐渐增强的情况下形成的。宋元以后,随着统治者抑商政策的削弱、城市的变革,城市的商业功能逐渐加大,不同城市或城市内部之间货物沟通逐渐密切,作为雇佣群体的脚夫在城市中的作用开始显现。
二、明代脚夫群体的形成背景
明代的在籍百姓就是在此里甲体制下完纳钱粮和承担各种各样的杂役。役又被分为里甲、均徭和杂泛三类。官府在佥派杂役时,往往会根据民户贫富程度差,以确保其负担均衡。中国古代社会,除了某些特权阶层享有优免赋役的特权,普通百姓都要交纳税粮和应役。
赋役的征收是国家统治的基础。国家通过向臣民征派赋税和徭役,以维持国家的运行。明代中央包括皇室以及地方各衙门的一切运作都需要物力和人力的支持,各级官府衙门使用着各种各样复杂的杂役。因此,明王朝统治下的百姓除了要承担里甲正役以外,还需承担各种中央以及地方官府衙门所需的杂泛差役。这些杂泛差役多因各级衙门需要而临时签派,具有很大的随机性。
此外,明中叶以后政府对地方控制力的削弱、人口的增长导致剩余劳动力的增多,亦是促进商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明代对地方越来越频繁的科索导致百姓负担越来越重,人们不得不寻找更多途径以获得白银完纳税赋。有些农民迫于繁重的赋役,不得不脱离土地,来到城市中谋生。江南地区有些没有土地的贫农,为了完纳赋税,只能受雇佣于地主,从事长工、短工以及忙工。
明代重赋地区的农民负担十分沉重,仅仅依靠土地上的劳作已经不足以支撑赋役负担。于是,他们不得不去城市从事各种经济活动以获取更多的报酬。这些从农村来到城市的农民、城市中的破产商人以及城市中的无籍之徒,共同构成了城市中雇佣脚夫群体的来源。
在明代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漕运体系中,同样产生了脚夫群体。漕运主要通过大运河来调运粮食及其他一切供应京师的物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将粮食产区江南的粮食通过运河运到京城等指定地点,以满足皇室、官员等粮食需求。
综上所述,明代的脚夫群体来源,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门为政府提供递运文书和在运河闸坝及仓场中运输物料的脚夫以及承担各种临时脚力力差的脚夫。另一类是由于各种原因破产而来到城市中靠出卖劳动力以获得报酬的雇佣群体的脚夫。
脚夫群体与明代社会经济关系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脚夫群体无论是在赋役体制中,还是市镇贸易中,虽然有一些会产生危害地方秩序的行为,但是明代的社会和经济生活中依然有他们的影子。
一、应役脚夫群体与明朝政府的互动
应役脚夫群体属于明代数量庞杂的众多夫役的一部分。其参与明代赋役体制,主要是被签派为脚夫,从事水脚夫、仓脚夫、小脚以及各种脚力活动的力差。应役体制下的部分脚夫们也可以在其中获利。因此,明代的应役脚夫们尽管会频繁地被征派应役,但是,他们也会有自己生存的需求。
从政府层面来看,封建国家想要维持运行,就要把全国的人力物力组织起来,这是其存在的基础。封建国家统治下的百姓都有向国家缴纳赋税力役的义务,军饷、军备、物料、俸禄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衙门公共权力的运行所耗费的人力物力,都需要百姓的提供。
因此,“赋税力役是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明朝将百姓分为军、民、匠、灶等不同的户籍主要是为了方便当差,脚夫役亦是如此。因此,将一些民户佥充为水脚夫户、仓脚夫户也是为了让其固定地充当水脚夫役和仓脚夫役。亦有就近佥派轮充差役的小脚役和随时征派的脚力,这些夫役维持了政府衙门公共事务的运行和皇室、官僚出行等搬运需求所需要的人力。
从应脚夫役的脚夫们来看,国家征派民户承担脚夫役,承认了这些脚夫役户的在籍身份。被征派为应役脚夫的这些民户,在需要提供里甲正役以及杂役的同时,也受明朝法律和官府的保护。
另外,应役脚夫下的群体也可通过搬运和附庸官员获得报酬,实现一定程度的制度套利。以往在学习中国古代史的时候,我们往往受思维定式的影响,一看到百姓被征派纳役,就会与剥削联系在一起。其实并不尽然,赋役体制下的脚夫群体们也会利用自己所处的环境来达到对自己有利的目的。
二、雇佣脚夫群体与明代经济关系
与赋役体制下的脚夫群体相同,市镇中的脚夫群体同样由来已久。赋役体制的市场因素促进了明代市镇的兴起和商业贸易的发展,同样促进了市镇之中脚夫群体的扩大。通过阅读明代的一些史料和笔记小说可以发现,脚夫总是与奸诈等贬义词联系在一起。受这些史料的影响,在一些学者的眼里,脚夫也是奸诈、狡猾、暴力一类的代名词,是危害地方社会安全和秩序稳定的黑势力。
总体来看,脚夫对明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雇佣脚夫活跃于各个市镇之中,依靠肩挑背扛,在市镇内部的短途运输中占据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雇佣脚夫为明代百姓的出行提供了诸多便利。明中期以后,原来的户籍制度逐渐瓦解,商业贸易繁荣,商人远行经商,士人游历现象十分普遍,雇佣脚夫群体可以为他们提供挑运行李等服务。
担夫与挑夫、扛夫一样,都是靠肩挑背扛体力劳动获取报酬的雇佣群体,因此他们也属于脚夫群体。这类记载在书中多次被提及,说明脚夫群体在明代社会中存在的必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18 12: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