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脚夫群体的搬运活动,有促进商业发展的作用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18 09:45:00 来源:戏说三国

脚夫,即靠肩挑、背扛等方式从事中短途货物运输的群体。实际上,在目前可查阅的史料中,笔者发现:唐朝时脚夫就已作为传递文书者而存在,至宋朝他们已经成为城市中不可忽视的群体。

总体来看,明代脚夫存在于两大体系之中:一是配户当差赋役体制下承担脚夫役的脚夫户以及临时被签派承担脚夫役的群体;二是存在于市镇之中的雇佣群体。但两大体系也并非各自独立运行,伴随着明代赋役折银的改革和市镇经济的发展,赋役体制下的脚夫开始由官府雇人承当,说明雇佣脚夫的重要性逐渐增加。

明朝脚夫群体的搬运活动,有促进商业发展的作用

明代脚夫群体的形成

一、脚夫概念及溯源

脚夫群体在中国古代就一直存在。直到现在,我们还能依稀看到这个群体的踪迹。例如在重庆,有一个即将消失的职业——棒棒儿,可以说就是脚夫群体的一个身影。即便在如今脚夫群体已经极少的情况下,他们亦是车船等交通运输的补充。

中国很多名山大川或是交通不便的地方,还有很多挑山人靠肩挑将物资商品运送到山顶以及需要的人手中。因此,脚夫群体作为交通运输的最后补充遍布于政府运作和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起着不可忽视且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于脚夫群体记载,笔者所能找到的最早出现于唐代:“元和末,监城脚力张俨,递牒入京。至宋州,遇一人,因求为伴。”这里的脚力主要指为官府递送官方文书的脚夫群体。唐代有专门的人负责在战争中传递军事信息,如果信息未能得到及时传递,那么他们将受到徒刑三年的处罚。

另外,宋朝官员及士大夫群体在外出、回乡、调任以及游学时:“亦有出陆行老,顾倩脚夫、脚从,承揽在途服役。”在保存至今的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脚夫的身影,他们身着短衣、长裤和草鞋,他们或抬轿、或肩挑、或靠牲畜运输货物。

由此可见,宋代除了专门服务于政府的脚夫之外,已经有了受雇于人的雇佣脚夫群体,他们依靠运输货物以获得报酬。同时,已经出现了行老作为客商与脚夫之间的中介人。到了元代,商业贸易在宋代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发展,此时已经出现了雇脚夫契,说明此时脚夫这一行业呈现出专业化的趋势。

因此,在封建社会早期,就已经存在为政府传递文书和递运物料的赋役体制下的脚夫群体。至于存在于市镇之中的雇佣脚夫,则是在宋元商业获得一定发展后,对于中短途运输的需要逐渐增强的情况下形成的。宋元以后,随着统治者抑商政策的削弱、城市的变革,城市的商业功能逐渐加大,不同城市或城市内部之间货物沟通逐渐密切,作为雇佣群体的脚夫在城市中的作用开始显现。

明朝脚夫群体的搬运活动,有促进商业发展的作用

二、明代脚夫群体的形成背景

明代的在籍百姓就是在此里甲体制下完纳钱粮和承担各种各样的杂役。役又被分为里甲、均徭和杂泛三类。官府在佥派杂役时,往往会根据民户贫富程度差,以确保其负担均衡。中国古代社会,除了某些特权阶层享有优免赋役的特权,普通百姓都要交纳税粮和应役。

赋役的征收是国家统治的基础。国家通过向臣民征派赋税和徭役,以维持国家的运行。明代中央包括皇室以及地方各衙门的一切运作都需要物力和人力的支持,各级官府衙门使用着各种各样复杂的杂役。因此,明王朝统治下的百姓除了要承担里甲正役以外,还需承担各种中央以及地方官府衙门所需的杂泛差役。这些杂泛差役多因各级衙门需要而临时签派,具有很大的随机性。

此外,明中叶以后政府对地方控制力的削弱、人口的增长导致剩余劳动力的增多,亦是促进商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明代对地方越来越频繁的科索导致百姓负担越来越重,人们不得不寻找更多途径以获得白银完纳税赋。有些农民迫于繁重的赋役,不得不脱离土地,来到城市中谋生。江南地区有些没有土地的贫农,为了完纳赋税,只能受雇佣于地主,从事长工、短工以及忙工。

明代重赋地区的农民负担十分沉重,仅仅依靠土地上的劳作已经不足以支撑赋役负担。于是,他们不得不去城市从事各种经济活动以获取更多的报酬。这些从农村来到城市的农民、城市中的破产商人以及城市中的无籍之徒,共同构成了城市中雇佣脚夫群体的来源。

在明代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漕运体系中,同样产生了脚夫群体。漕运主要通过大运河来调运粮食及其他一切供应京师的物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将粮食产区江南的粮食通过运河运到京城等指定地点,以满足皇室、官员等粮食需求。

综上所述,明代的脚夫群体来源,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门为政府提供递运文书和在运河闸坝及仓场中运输物料的脚夫以及承担各种临时脚力力差的脚夫。另一类是由于各种原因破产而来到城市中靠出卖劳动力以获得报酬的雇佣群体的脚夫。

明朝脚夫群体的搬运活动,有促进商业发展的作用

脚夫群体与明代社会经济关系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脚夫群体无论是在赋役体制中,还是市镇贸易中,虽然有一些会产生危害地方秩序的行为,但是明代的社会和经济生活中依然有他们的影子。

一、应役脚夫群体与明朝政府的互动

应役脚夫群体属于明代数量庞杂的众多夫役的一部分。其参与明代赋役体制,主要是被签派为脚夫,从事水脚夫、仓脚夫、小脚以及各种脚力活动的力差。应役体制下的部分脚夫们也可以在其中获利。因此,明代的应役脚夫们尽管会频繁地被征派应役,但是,他们也会有自己生存的需求。

从政府层面来看,封建国家想要维持运行,就要把全国的人力物力组织起来,这是其存在的基础。封建国家统治下的百姓都有向国家缴纳赋税力役的义务,军饷、军备、物料、俸禄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衙门公共权力的运行所耗费的人力物力,都需要百姓的提供。

因此,“赋税力役是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明朝将百姓分为军、民、匠、灶等不同的户籍主要是为了方便当差,脚夫役亦是如此。因此,将一些民户佥充为水脚夫户、仓脚夫户也是为了让其固定地充当水脚夫役和仓脚夫役。亦有就近佥派轮充差役的小脚役和随时征派的脚力,这些夫役维持了政府衙门公共事务的运行和皇室、官僚出行等搬运需求所需要的人力。

从应脚夫役的脚夫们来看,国家征派民户承担脚夫役,承认了这些脚夫役户的在籍身份。被征派为应役脚夫的这些民户,在需要提供里甲正役以及杂役的同时,也受明朝法律和官府的保护。

另外,应役脚夫下的群体也可通过搬运和附庸官员获得报酬,实现一定程度的制度套利。以往在学习中国古代史的时候,我们往往受思维定式的影响,一看到百姓被征派纳役,就会与剥削联系在一起。其实并不尽然,赋役体制下的脚夫群体们也会利用自己所处的环境来达到对自己有利的目的。

明朝脚夫群体的搬运活动,有促进商业发展的作用

二、雇佣脚夫群体与明代经济关系

与赋役体制下的脚夫群体相同,市镇中的脚夫群体同样由来已久。赋役体制的市场因素促进了明代市镇的兴起和商业贸易的发展,同样促进了市镇之中脚夫群体的扩大。通过阅读明代的一些史料和笔记小说可以发现,脚夫总是与奸诈等贬义词联系在一起。受这些史料的影响,在一些学者的眼里,脚夫也是奸诈、狡猾、暴力一类的代名词,是危害地方社会安全和秩序稳定的黑势力。

总体来看,脚夫对明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雇佣脚夫活跃于各个市镇之中,依靠肩挑背扛,在市镇内部的短途运输中占据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雇佣脚夫为明代百姓的出行提供了诸多便利。明中期以后,原来的户籍制度逐渐瓦解,商业贸易繁荣,商人远行经商,士人游历现象十分普遍,雇佣脚夫群体可以为他们提供挑运行李等服务。

担夫与挑夫、扛夫一样,都是靠肩挑背扛体力劳动获取报酬的雇佣群体,因此他们也属于脚夫群体。这类记载在书中多次被提及,说明脚夫群体在明代社会中存在的必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18 12: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古代宦官的权力和地位
前言:明朝宦官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独特的官僚制度之一,对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宦官作为一群特殊的政治势力,他们的崛起和衰落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密切相关。本文将从宦官制度
2023-08-05 16:33:00
...轻松。在天津的法租界运河码头,他起初只是一个普通的脚夫。但他的吃苦耐劳和正直的品性很快让他在码头上崭露头角,成为了脚夫队长。然而,权势背后往往伴随着挑战。金达官,一个常在码头
2023-10-26 16:00:00
霍元甲登门比武,慈禧带刀侍卫说了啥
...了谋生计,他先去天津法租界怀庆药栈海河码头做了一名脚夫。霍元甲用高超的功夫帮助海河码头的脚夫们打下了不少地盘,很快就在脚夫界扎稳了脚跟,收获了一批小弟,而他也理所当然的被推举
2024-06-15 16:46:00
明朝从开国到灭亡,皇帝、大臣、宦官斗了将近三百年
很多人不解,明朝的党争为何能从开国斗到亡国?明朝党争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党争现象也不是明朝独有的,历朝历代都一样。东汉曾发生过“党锢之祸”,在东汉桓帝的延熹九年,宦官赵津、侯揽
2024-10-31 08:59:00
明降将变节投敌,不念明朝半点恩情,掉头就给明朝沉重打击
...战略物资以及先进的武器,这些东西极大地提高了后金与明朝争夺天下的底气。一、协助创建与完善后金的军政制度1.参与创建官制及建设地方政权参建中央官制的主要降将是马光远,他建议皇太
2024-08-21 11:08:00
潍坊人最爱看《明朝那些事儿》《黄帝内经》
...大部类图书流通量占比5.05%。社会科学类图书榜单中,《明朝那些事儿》连续两年居于榜首,借阅量高达1043次。今年,《西海固笔记》《敦煌岁时节令》《中华文明五千年》《千里江山
2024-01-11 12:10:00
明末资本主义萌芽为何无法迅速发展
明朝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商品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万历初年,由于张居正秉政,施行“一条鞭法”,规定地租赋役除缴纳谷物和钱钞外,还可以银缴纳。即所谓“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2023-05-13 16:50:00
明朝的商业不如宋朝繁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最高的时候也不过只有几十万两。由此也能看出宋朝和明朝的商业发展相差巨大,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01有人可能会说,这两个朝代建立者的原生家庭有区别。宋太祖赵匡胤出身
2023-07-07 05:22:00
...史爱好者中,关于明代历史话题度最高的历史人物。作为明朝唯一被凌迟处死的总督,在当时明朝朝廷为他定下的“袁崇焕付讫不效,专事欺隐市粟、谋款不战、散遣援兵、潜移喇嘛僧入城”,这些
2023-07-16 20:0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河北迁安:“胜迹千秋”书法展 笔墨传承黄帝文化
图为胜迹千秋主题书法展开幕现场。郭宝强摄河北新闻网讯(梁玉水、郭宝强)金秋送爽,翰墨飘香,10月24日,河北省迁安市“弘扬黄帝文化凝聚城市精神”主题系列活动之“胜迹千秋”书法展在迁安市博物馆开展
2025-10-25 07:15:00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金卓)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北方联合影视集团携手湖南卫视
2025-10-24 14:40:00
大河网讯 郑州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建立的第一个都城——亳都,距今已有3600年历史。郑州商城的发现,今年正值七十春秋。10月23日
2025-10-24 15:23:00
张立奎作品全国巡展(临沂)系列报道四 | 重大题材作品
学术支持: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单位:临沂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临沂市美术家协会协办单位:临沂大学美术学院大众报业集团临沂新闻大厦北京龙族环球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北京玖玖文投艺术品有限公司北京海天高视国际文化传媒5A画廊承办机构
2025-10-24 16:00:00
千年繁茂一杏花
位于杏花岭区胜利街的“天”字桥 牛利敏 摄杏花岭区坐落于太原市中心腹地,西临汾河,东倚台地,自古便是山环水绕、人杰地灵的文明沃土
2025-10-24 21:29:00
鸠杖映重阳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山西博物院珍藏的一件北魏木雕鸠鸟,以无声的纹理,诉说着千年前与重阳节敬老传统深深交织的历史故事。这件出土于山西大同东郊
2025-10-24 22:00: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活力运河①|运河古城 赫赫“大名”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近年来,大运河河北段保护传承利用不断取得新突破
2025-10-24 08:17:00
涤尽尘心悟画禅 ——记巾帼画家柳咏絮
柳咏絮先生柳咏絮先生1937年出生于江西玉山,自幼受父亲柳子谷的熏染,矢志翰墨,深得其父绘画之三昧。她对中国画往圣先贤
2025-10-24 08:59:00
国际友人到访无棣古城 李之仪诗词架起文化交流桥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芳近日,来自俄罗斯、尼泊尔等国家的国际友人到访山东省无棣县,参观了闻名遐迩的无棣古城及其中的李之仪文化馆
2025-10-23 21:51:00
【大风影像】藏在秦岭北麓的元代建筑——化羊庙
化羊庙始建于宋,坐南面北,明宣德元年(1426年)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曾多次重修,原建筑自头天门始,倚山逐步上升
2025-10-23 22:23:00
重走支前路 | “打完这一仗,我就回家” 她用一生守候丈夫这句话
大皖新闻讯 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里庄严肃穆,22.5米高的烈士纪念碑直插云霄,“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烈士纪念碑”鎏金大字在秋日厚重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2025-10-23 23:01:00
重走支前路 | 淮海战役期间,543万民工踊跃支前
大皖新闻讯 10月22日,安徽国防动员“重走支前路”主题活动北线寻访组来到淮北临涣,参观了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 据悉,淮海战役期间
2025-10-23 10:08:00
百岁将军归故里,红色基因永传承
河北新闻网讯 “我能活到100岁,是替牺牲的战友们看一看这和平盛世!”这句深情告白,来自原驻石部队某部副政委潘宗道将军
2025-10-22 14:07:00
重走八路军总部在山西的抗战之路(十四) 千年古镇的荣光
三不管岭1938年2月23日,从洪洞马牧出发前往太行山的八路军总部机关,在朱德总司令和左权副总参谋长的带领下,到达府城镇
2025-10-22 18:25:00
源于民间的狐突崇拜
【狐突庙】狐突庙名列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位于太原市清徐县西马峪村,为纪念春秋时晋国大夫狐突而建。庙始建于金明昌元年(1190)
2025-10-22 18: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