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杨国荣:教育与伦理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4-01-15 15:32: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

杨国荣

作者:杨国荣,系西北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教育与伦理的关系需要从理论层面加以审视。有些学者认为,未来的思想发展将以教育学为主;也有的学者(如列维纳斯等)将伦理学视为第一哲学。从更宽广的视域看,伦理学与教育学的融合可能是未来的发展趋向。

从哲学的视角来看,教育的目标是健全人格的培养,而不仅限于一些具体指标的达成。“健全人格”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其核心内涵包含两个方面:其一为德性,其二为能力。内在的德性规定了人格发展的方向,具有价值观上的引导作用。然而,仅仅以德性为依托,人格的发展往往流于空泛。宋明理学家主张心性之学,将德性放在首要地位,但却回避了知识等方面,从而呈现出抽象、思辨的色彩。因此,除了德性,“健全人格”还应蕴含能力的维度,这里的能力,即是变革世界的现实力量,它使“健全人格”不再是抽象的理想,而具有了充实、丰富的现实意蕴。从历史上看,无论是康德的道义论,还是宋明理学的心性论,都较多地侧重于德性的方面;而功利主义、后果论等学说,则更多地侧重于能力的方面。“健全人格”的最终追求,应当是德性与能力的统一。

当然,教育学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首先需要关注的是教与学的关系问题。

从广义上说,“教”包括两个具体层面,一是知识的传授,二是道德的引导。当我们从“教”的角度对教育过程加以考察时,二者都不可或缺。教育过程需要以知识的传授为题中应有之义,否则就会因缺乏现实内容而显得空洞。但与此同时,道德的引导也不容忽视。在历史上,柏拉图曾将“道德是否可教”作为一个问题。尽管这一问题本身可以讨论,但如果悬置其思辨的一面,我们即不难发现,现实的教育过程无法离开规范的引导。同时,就方式而言,“教”又可以分为不同的形态,或侧重于外在灌输,或侧重于启发引导。比如,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十分重视启发、引导在教学中的作用。《论语》是孔子思想的主要载体,其中也记录了孔子的具体活动,读《论语》,往往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其中也涉及教与学的关系,而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就侧重于循循善诱,如同春风化雨。

从“学”的方面看,同样涉及两种不同的方式。首先是批判性的反思。笛卡尔所说的“怀疑一切”便具有方法论意义,主要提示我们要对习以为常的一切加以重新审视。老师的教导、前人的观点,都不能被看作是天经地义的,而需在“学”的过程中加以反思。唯有经过批判的思考,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得,并做出真正有意义的学问。与之相对的是被动性的掌握,所谓“死记硬背”,便属于这样一种无批判的被动接受。总体上,我们应当重视批判性的反思,减少被动性的掌握。

同“教与学的关系”密切相关的,是学与思的关系。孔子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其中包含对“学”与“思”之间联系的理解。所谓“学”,即对已有知识的掌握;“思”,则侧重于创造性的思考。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既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又要督促他们扎实地掌握已有的知识。只有充分汲取人类文明的已有成果,才能真正形成具有创造性意义的思考,进一步推进我们对世界、对人自身的理解和认识。这里涉及人类认识的如下过程:一方面,需要承继、延续以往的认识成果,无须事事从头开始、进行重复性的工作;另一方面,又应通过创造性的认识过程,不断积累新的认识成果,为人类认识增加新的内容。“学”的意义,需要从人类认识的承前启后过程中加以把握。

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我们还面临着相关的“伦理”问题,其中,“言教”与“身教”的区分或“引导”与“示范”的差异,是教育过程特别是道德教育中面临的问题。中国古典哲学对道德教育给予了较多关注。《论语》提出“见贤思齐”,即将贤德之人的行为作为模范,一般人则应向其看齐。“言教”侧重于外在地规定人应当如何做,“身教”或“示范”则是以身作则,以自身的践行,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做。在道德教育中,“身教”或“示范”往往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教育者自身的一言一行,对受教育者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

“个性化”与“趋同”的区分,亦是教育过程中需要认真面对的。因材施教、个性培养、随才成就,都是传统教育思想中的重要理念。前面提到,作为孔子思想主要载体的《论语》,不同于仅仅内含逻辑关联的理论著作,而是对师生的教学活动和其他言行作了具体、生动的记录。面对不同学生提出的相似问题,孔子往往给出不同的回答。例如,子路和冉有都问孔子“闻斯行诸”,面对比较莽撞的子路,孔子的回答是“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由此对其可能的冲动加以抑制;面对行事谨慎、谦退的冉有,孔子的回答则是“闻斯行之”,即鼓励其果断去行。“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对孔子思想的这一记载,体现了对受教育者个性的重视。阳明心学提倡“随才成就”,即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相异的教育方式,最终使他们都能得到成就。

当然,在中国文化史上,也存在着某种“趋同”的倾向。所谓“成圣”“成儒”,即是对圣人境界、德性完美的人格的共同追求。相应地,这一倾向对人的多方面发展则有所忽略。“人的多方面发展”涉及对“意义”的理解。对象世界本无意义,意义因人而有,也因人而异,而非千篇一律、彼此雷同。对于同样的对象,不同的人能够体认到不同的感受。因此,在人才培养中,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意义的多样性,按照个体自身的要求保证其发展;如果一味追求“千人一面”,用同样的标准要求不同的人才,难免会使生活显得苍白、乏味。

自由与规范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涉及的另一个重要问题。现在人们倡导的“愉快教育”,其中也关乎教育过程中的自由或宽松。教育过程中的自由,与减负、松绑相关,其正面的意义则是鼓励学生进行无束缚的自主探索,引导其进行创造性思考。然而,单单在教育过程中讲“宽松”“自由”,也可能导致过度放任的问题。这里,需要引入必要的规范。规范对人的行动具有引导意义,在教育过程中,注重规范既是让学生懂得自我约束,也意味着让他们了解学习过程的必要章法或程序,而区别于漫无目标的胡思乱想。在教育过程中,必要的权威是需要的。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常常单纯地讲自由,由此导致了教育过程中无序化的问题。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曾对此提出了批评,认为杜威等主张的实用主义将美国教育搞得“乱七八糟”。可见,教育过程的健康展开,需要注重自由与规范、宽松与权威的统一。

以上着重讨论了教育学中的伦理问题。同样,伦理学中也有教育的问题。前面提到的德性是否可教,便关乎伦理学的教育问题。广而言之,伦理学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既内含对教育的关切,也涉及对人伦关系的把握、对一定时代所认同的规范的认识与接纳等,其中不仅以认识论、道德哲学等问题为内容,而且与如何引导、教育个体相关。个体层面的德性修养问题,便关乎社会层面教育的课题。个体自身的学习与社会的教化、“做什么”与“如何做”,在德性与能力的交融中,都离不开广义的教育。中国文化注重“知人论世”,意味着将“知”与社会中对人的认识联系在一起。教育学中的伦理问题、伦理学中的教育问题,构成了“教育与伦理”的相关方面,在教育过程与道德实践中,需要给予双重关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5 1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富的时代不断充实精神滋养,修学人生真、善、美的德性伦理大学问。古之教师有君子风范。师者志在传道,以传习君子之道为教学使命。唐代韩愈有《师说》之名篇,专为嘉奖弟子李子蟠聪颖好学
2024-01-26 03:19:00
云端共祭,万里同频,2025全球“云祭孔”与先贤隔空对话
...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文化所倡导的家国情怀、伦理道德意识)的滋养,对于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儒家思想在过去两千多年对中国人的个人成长与事业产生了
2025-09-28 17:53:00
浅析宋朝家训道德教育对于民生的影响
...形式,其教育内容往往是父母或长辈对其子女进行品德、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书信、诗词等。中国古代家训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内容涉及到修身、治家、为人处世、
2023-04-28 11:28:00
孔子:古代智慧的传承者与现代启示
...,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孔子的教育理念和伦理道德思想至今仍然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带您走近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探讨他的生平、思想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2024-10-12 12:50:00
孔子:千年思想的灯塔,如何影响了整个东亚文化?
...会的秩序与和谐。他的礼仪思想对后来的社会制度和家庭伦理产生了深远影响。3.教育的重要性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倡“有教无类”的教育家,强调教育的普及和公平。他认为,教育应该面
2024-12-02 09:31:00
春秋时期的宗教观念变革与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
...定,人民所受的苦难减轻。孔子提倡"仁"学,"仁"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所谓"仁"是指通过各人内心修养,形成"仁"这个无美不备的德性。"仁者爱人"是孔子对仁所下的定义。孔子提倡
2023-12-03 15:47:00
伦理与法规:临床研究的道德保障与合法保障
...步骤。这种研究涉及到人类参与者,因此必须遵循严格的伦理原则和法规,以确保研究的道德性和合法性。伦理和法规在临床研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保护研究参与者的权益和安全。伦理委员
2023-11-15 11:29:00
孔子:古代智者的生平与思想
...学多才的人。孔子的思想孔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道德伦理观和教育思想上。他主张“仁爱”为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准则。他还主张“礼”,认
2024-11-13 18:58:00
...以此来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在笔者看来,我们必须以伦理视角来深入探讨立德树人的理念,使之成为一种可以在教学中推动的理念,以此维持教学向更好的方向推进。在当今世界,教育对于国家
2023-07-28 06:38: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
喜报!齐鲁医药学院获批1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鲁网10月4日讯近日,山东省科技厅公布了2025年度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清单,齐鲁医药学院获批资助和自筹项目共计12项
2025-10-04 16:39:00
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毽球锦标赛在山东外事职业大学拉开帷幕
近日,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毽球锦标赛在山东外事职业大学火热开赛。此次赛事由中国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办,中国学生体育联合会大学毽球分会执行
2025-10-02 13:54:00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元宇宙研究院参与“威海市中小学生科技节”
近日,由威海市教育局、威海市科协共同主办的“威海市第十一届中小学生科技节”上,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元宇宙研究院携多款自主研发产品精彩亮相
2025-10-02 13:54:00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何鹏 通讯员夏露露)“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我家大门常打开
2025-10-02 14:04:00
为月亮穿新衣,为祖国绘长卷 双节活动童趣与情怀满格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 通讯员夏梦迪)在双节同庆之际,武汉市武昌区教育局教工幼儿园精心策划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欢乐互动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2025-10-01 09:51:00
“政策+案例+实战”闭环教学 湖北建院为城市更新精准赋能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 通讯员刘君怡、李夏、周鼎)近日,孝感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干部能力提升培训在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举行
2025-10-01 09:51:00
全国推介!湖北建院探索“榫卯契合”式协同育人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 通讯员罗庆丰、于婷)近日,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党支部探索的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榫卯契合”式协同育人模式
2025-10-01 09:51:00
“石榴籽祖国行”哈密大学生走进河南工程学院
大河网讯 近日,“石榴籽祖国行”哈密团市委及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师生走进河南工程学院,开展了一场以促进民族团结、深化青年友谊为主题的文化交流活动
2025-10-01 12:45:00
许昌陶瓷职业学院助力2025“会市合作”暨许昌钧瓷产业科技赋能特色活动
大河网讯 9月22日,2025“会市合作”暨许昌钧瓷产业科技赋能特色活动在禹州神垕钧瓷文化主题公园举办,来自省内外的百余名专家领导齐聚一堂
2025-10-01 12:45:00
建设新型高端智库 许昌市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发展研究院工作纪实
大河网讯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中,高校智库作为国家软实力的关键构成部分,日益成为服务地方发展
2025-10-01 12:45:00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2025级新生上好入学“第一课”
大河网讯 从队列式到军体拳、匕首操、实战演习......历经近一个月的高强度训练,9月25日,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2025级新生上交入学第一份“答卷”
2025-10-01 12:45:00
编辑:林辉审核 :莫韶华
2025-10-01 12:45:00
童韵传承,航空路小学师生共筑强国梦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何鹏 通讯员罗薇)9月30日上午,江汉区航空路小学全体学生用自己最美的声音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祝福
2025-10-01 14:33:00
化身“月球漫游家”,开启穿越时空的奇妙旅程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何鹏 通讯员钟徐婉萍、李龙凤)当国庆的红旗遇上中秋的明月,当古老的嫦娥传说牵手现代航天梦想
2025-10-01 14:34:00
萌娃 “趣” 迎双节!亲子携手绘团圆、颂祖国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何鹏)近日,江汉区小精灵幼儿园以“国庆中秋寻雅趣 亲子携手共创美”为核心,组织全园师生与家长开展系列主题活动
2025-10-01 14: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