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浅谈唐朝礼仪的道德性,只是唐朝礼仪的一小部分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21 14:31:00 来源:戏说三国

孔子言:“不学礼,无以立。”儒家思想认为,礼仪与道德是“形于外而诚于中”的关系,也就是说,礼仪是道德的外在表现。如果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能践行礼仪,自然会德性坚定,品质出众。

早在西周时期,我国的礼仪制度就已经十分完备,《仪礼》还被封为五经之一,成为后世设立礼仪制度的标准。

唐代的礼仪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还重视道德性的延伸。本文将论述唐代基本礼仪制度,以及其中所体现的道德性。

浅谈唐朝礼仪的道德性,只是唐朝礼仪的一小部分

一、中国传统五礼

《周礼》之中,将礼仪分为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个大类,成为后世礼仪的典范。

(一)吉礼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天地鬼神的国家,所谓礼,最重要的是“本于天,肴于地,列于鬼神”,所以祭祀之礼自然而然成了五礼之首。

祭祀之礼又称吉礼,一切祭拜天地、鬼神、先祖,甚至祭祀宗庙的活动都称为吉礼。

在祭祀顺序上,吉礼有着严格的区分。

首先是祭祀天神,天神只能由天子祭祀。天神分为三等,第一等是昊天上帝,第二等是日月星辰,第三等则是所有有功于民的列星。其次是祭祀地祇,也要按照从社稷、五岳、五祀(即五行之神),到山林川泽,再到四方百物的顺序。

最后是对祖先的祭祀。这里的祖先不仅包括历代的帝王,也包括孔子这样的至圣先师。

浅谈唐朝礼仪的道德性,只是唐朝礼仪的一小部分

(二)凶礼

凶礼是吊唁之礼,也是忧患之礼。对于不同的悲伤,由不同的礼仪来表达。

对于死亡的哀伤,一般用丧礼来表达。在世的人通过对死者遗体的瞻仰、缅怀,来寄托哀思。养生丧死之事,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所以丧礼也成为了最常见的礼仪,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成为生者与死者对话的重要方式。

遇到灾荒瘟疫之时,则行荒礼。古人认为,在百姓的生存受到威胁之时,举行荒礼向神明祈祷,既能表达同情,也可以安抚人心。

国家遇到灾祸之时,则行吊礼。所谓“吊”,表吊慰之意。春秋时期,宋国天降大雨,洪水泛滥。鲁国的国君便派遣使者前吊问。这是从西周传下来的传统,周天子时常吊慰各国百姓。

诸侯国遭遇战乱之时,周天子会赠送财物加以救助,这被称为禬礼。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威信大减,于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就获得了行禬礼的资格。比如鲁襄公三十一年,宋国遭遇战乱,鲁国就通过禬礼补偿宋朝的损失。

诸侯国遭遇一些小的灾祸,其他国家不想补偿其损失,只是送些小礼物或口头慰问的礼仪,就称为恤礼。

浅谈唐朝礼仪的道德性,只是唐朝礼仪的一小部分

(三)军礼

立国离不开战争,军事活动也要以礼仪来进行规范。根据规模和用途的不同,军礼也分为五种。

第一种是大师之礼。天子御驾亲征,调动全国人民积极性的军礼,就称为大师之礼。大师之礼规模宏大,举止肃穆,比较少见。

第二种是大均之礼,一般用于征集军户和征收军赋。古代征兵以户为单位,大均之礼更重要的作用是将军赋平摊到每一户,以减轻百姓压力。

第三种是大田之礼,君主带领士兵参加田猎,检阅士兵和作战工具是数量,锻炼士兵的作战能力。

第四种是大邑之礼,当国家大兴土木,修建各种宫殿、城墙之时,就会举行大邑之礼,根据百姓的力量强弱分配修建任务。

第五种是大封之礼,在国家划定疆界、修建道路、整治沟渠之时,都要封土植树,大封之礼由此而来。

浅谈唐朝礼仪的道德性,只是唐朝礼仪的一小部分

(四)宾礼

宾礼是一种外交礼仪,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会同,都用宾礼。也分为朝觐和会同两个大类。

国与国之间,如果有君臣之属,上下之分,则是朝觐。比如说诸侯王朝觐周天子,根据与王都的距离不同,朝觐的次数也有区别。在王都附近的诸侯,一年要朝觐周天子四次。而远离王都的诸侯,一年只需要朝觐一次。

地位相同的诸侯之间会面,则称会同。会同可以是两个诸侯王之间相见,也可以是许多诸侯王共聚一堂。所以会同的地点也很随便,不像朝觐一样仅限于王都,而是四方内外皆可。

(五)嘉礼

《周礼》言:“以嘉礼亲万民。”

所以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所有礼仪,都可以称为嘉礼,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古代的饮食婚庆之礼,男女成年所行的冠礼、笄礼,投壶射箭之礼,乡饮酒礼,养老之礼,包括帝王庆贺之礼,都属于嘉礼的范围,限于篇幅,便不一一赘述。

浅谈唐朝礼仪的道德性,只是唐朝礼仪的一小部分

二、唐朝的道德性礼仪

(一)吉礼中的重道之风

唐朝非常注重祭祀之礼,武德二年,天下还未平定,唐高祖李渊就下令“立周公、孔庙于国学,四时祠”,加以祭拜。唐太宗继位以后,不再祭拜周公,但是命令天下所有的州县都要修建孔庙,用以祭祀。此后,每年在孔庙内举行祭祀先圣先师的释奠礼成为定制。

在唐朝以前,孔子至圣先师的地位没有那么显著,所以释奠礼更接近嘉礼。但唐朝却将释奠礼上升到国家祭祀的层面,每年在国子监的孔庙之内,都以皇太子为代表,祭祀孔子,孔子的弟子颜回为配享。在各州县内也要随之祭祀,以这样隆重的礼仪来彰显教育的重要性。

在唐代的释奠礼中,我们可以看出唐朝统治者对于儒家与儒道的肯定,尊师重道的道德在礼仪中得以体现。

(二)军礼中的仁者风范

唐朝时期,军礼的形式和内容比起周朝时期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据史料记载,唐朝共有二十三种军礼,其中最重要的是讲武礼、射礼和田狩礼。

浅谈唐朝礼仪的道德性,只是唐朝礼仪的一小部分

比起宣扬国威的讲武礼,以及按特定流程进行象征性射箭的射礼,能够合围狩猎的田狩礼最受君主欢迎。

唐朝皇室崇尚力量,喜好骑马打猎。唐高祖李渊每年要举行几次大的狩猎活动,唐太宗更是勇猛,他在御苑里狩猎的时候,惊扰到野猪群,五头凶猛的野猪朝他奔袭而来,他手持弓箭,连发四箭,四头野猪就此毙命。有一头野猪来到了他面前,他也丝毫不慌,拔出剑来就砍下了野猪的脑袋。

田狩之中,有一个活动叫做合围,由大量的士兵形成包围圈,将猛兽赶入圈中,方便君主和贵族们狩猎。田狩礼既然是礼仪的一种,就要遵守礼仪的规则。按照规定,如果合围不成,要受到军令的惩罚,甚至处死。

唐朝喜好田猎的帝王在举行田狩礼时,都遇到过合围不成的情况。唐太宗李世民面对犯错的士兵,选择“回马避之”,饶恕他们的过错。唐高宗李治说,军令在前,合围不成理应处斩。但是为了防止天下人说皇帝为了游玩而轻贱士兵的性命,所以特别给予赦免。

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时期,一次举行田狩礼是在冬天,风雪交加,寒气逼人。唐玄宗料想这种天气情况,士兵合围很难成功,便主动取消了这次田狩。

浅谈唐朝礼仪的道德性,只是唐朝礼仪的一小部分

从这些君主对田狩礼的灵活处置中,足以窥见他们的仁君风范。

(三)宾礼中的和平思想

唐朝前期国力强盛,唐太宗被少数民族政权共同尊为“天可汗”,所以唐朝的宾礼基本都是他国的朝觐。

在唐朝的《开元礼》中,就详细记载了唐朝的朝觐礼仪。朝觐共分为四个步骤,首先是“迎劳”,指皇帝派遣使者去门前迎接、犒劳藩主,并献上束帛。第二步是“奉见”,首先要由通事舍人带领藩主通过承天门,然后到达太极殿外候命。殿中奏起礼乐,唐朝皇帝召见,藩主才能进殿。第三步是受表,指藩主献上礼物,皇帝笑纳,并加以赏赐。最后一步是宴会,皇帝与藩主觥筹交错,许下和平的盟约。

从这些步骤中,可以看出唐朝与其他国家的实力差距,其他政权领袖面对唐朝皇帝,只能诚惶诚恐。

但是唐朝并没凭借武力侵略他们,而是调停矛盾,并加以庇佑,让他们心甘情愿尊奉唐朝。在宾礼中体现的唐朝的大国风范以及和平思想,十分可贵。

浅谈唐朝礼仪的道德性,只是唐朝礼仪的一小部分

(四)嘉礼中的尊贤风俗

在嘉礼中,乡饮酒礼流传已久,上古时代就在乡学之中举行饮酒之礼,表达尊老尊贤的思想。

汉代之后,乡饮酒礼虽然还是十分流行,在各地的学校中都经常举行,但是其意蕴却发生了改变。其原本的尊贤尊老思想荡然无存,变为主要强调长幼尊卑之别。

在武则天长安二年,及第的武举人“亦以乡饮酒礼送兵部”,将乡饮酒礼与科举联系在了一起。开元年间,乡饮酒礼更是与科举紧密相连,无论文武取士,都以乡饮酒礼相贺。此时的乡饮酒礼虽然不像上古之时拥有尊老尚齿的功能,但能够将宾贤礼能的功能传承下来,可见唐朝礼仪对贤才的尊重。

浅谈唐朝礼仪的道德性,只是唐朝礼仪的一小部分

三、结语

从周代到唐代,礼仪在传承中有所创新,不仅内容和形式有所改变,其道德教化功能也更加凸显。

上文所论唐朝礼仪中的道德性只是唐朝礼仪的一小部分,在浩瀚的史料中,还有许多内容等待我们去探索与发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1 15: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浅析宋朝家训道德教育对于民生的影响
...一个重要体现。二是宋朝家训道德教育思想中所体现出的道德性与社会性相统一。在宋朝家训道德教育思想中,儒家传统的纲常伦理与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实际需求相统一,体现出了鲜明的道德性与社
2023-04-28 11:28:00
从《列女传》到《清史稿·列女传》:女性“贞节”观念的演变与强
...仪:以封建伦理道德为标准,选取那些言行仪表中合封建礼仪道德的母亲,用以教育后代,以兴教化。贤明:主要选取贤明廉正、动作有节、通晓事理、遵纪守法的女性。仁智:选取的是聪明仁智、
2023-12-19 05:16:00
作者 | 文光这些年不时会爆出大学老师性道德失范的事件。在这些事件中,相关的大学老师往往采取各种手段骚扰诸多女学生,或者采取非正常手段连哄带骗与学生谈恋爱。在诸多案例中,当事人每
2025-02-28 13:54:00
...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要“充分发挥礼仪礼节的教化作用。礼仪礼节是道德素养的体现,也是道德实践的载体”。中国素来是礼仪之邦,礼文化源远流长。先哲前贤们高度重视礼
2022-12-29 09:11:00
《第八个嫌疑人》,何以走向道德善?
...实践理性批判》中,具体阐明了人之主体为之终身奋斗的道德目的,即抵达道德“至善”,这层对于德性如何作为“至上之善”的认知,为人们获得良好生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论。不过,需要注
2023-10-12 11:25:00
云端共祭,万里同频,2025全球“云祭孔”与先贤隔空对话
...家思想的构成来看,礼的内涵十分丰富,不仅包括表面的礼仪、仪节和仪式,更涵盖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种社会制度与规范,以及这些规范背后所体现的思想理念。孔子强调“不学礼,无以立”,
2025-09-28 17:53:00
周公一生有何贡献
...照等级制度来约束诸侯和百姓。若是有人在衣服、居室和礼仪上不合礼仪,就等同僭越,可以问罪。而不同等级的人,在舞乐上也都有讲究,不同的级别享受不同的舞乐。同时在乐队的人数上,也有
2023-05-31 16:24:00
核心是培养法律人公正的职业道德观
...申谈法律职业伦理建设——核心是培养法律人公正的职业道德观华东政法大学王申在《政治与法律》2023年第4期上发表题为《我国法律职业伦理建构的德性要义》的文章中指出:在司法改革背
2023-08-09 03:18:00
魏晋时期婚姻观念为何偏离了秦汉时期的道德礼仪标准
...的婚姻观念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偏离了秦汉时期的道德礼仪观念?在魏晋之前的时期里,尤其是先秦与两汉时期,对礼制以及儒家的伦理道德极其重视,所以人们在考虑婚姻这一问题的时候往往主
2023-10-03 19:4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